明心見性沒有見性就不會明白心的實相,看看密宗對明心的論述。上

2020-12-09 蓮花又再開

明心見性這個詞語經常出現在佛教之中,何為見性何為明心呢?因為現在的世界很多事都是本末倒置,所以先說後面的見性,最後在了解關於明心的論述。

對於法的誤解

無論你看過多少經書,遵守過多少戒律,行過多少善事,學佛多少年,如果不了解本性是什麼,那一樣是未曾悟道。佛法是以智慧聞名於世的,佛陀的本意就是覺悟的意思。本性如果不了解沒有實證,請不要妄自去評論法的優劣和好壞,連自己的本性都不知道是什麼,自己的內心都沒弄明白,還去討論法的正統與否和優劣,那不是很可笑嗎?這就好像一個只看過炒菜而不會炒菜的人,去評論一位大廚的手藝不正宗。大廚出的菜譜只因為他沒看過或聽說過,就說這本菜譜不靠譜,而那些沒見過的烹調方法,就是所謂的旁門左道。

想要評論法的正確與否,最起碼你的知道你自己的本性。而見到本性也是有標準的,不是你認為我看過很多佛經,自認為很是懂法就是見性了。

見性的標準

首先見性是有標準的,何為見性的標準?就是要有明心的部分來佐證你的見性。為什麼說心空而明,懂法的人知道是為什麼。因為真實見到本性,你會看到心空性之外的另一面心的光明。顯宗經典對心的光明一面,描述的非常少或者是一帶而過,因為怕人對光相執著,而西藏密宗對光明的論述算是很詳盡了,所以如果你沒有見到心光明的實相,還是未曾悟到本性。換而言之你還算不上一個真正懂的佛法的修行者,既然沒證悟自心,那就表明還不是一個懂法之人,沒有領悟佛法的人去討論法的正統和優劣,就和沒炒過菜的人去評論大廚做菜的方法不對的人有什麼區別。連跟隨自己這麼多年的心,都沒有弄明白,你怎麼能去討論法的正確與否啊。

在了解心光明的實相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我們的自性。只有了解了自性你才能見到光明的實相。即便今生沒有即身證悟,但如果知道本性,在中陰身階段能夠獲得解脫。【中陰是死亡到重生的階段】

自心的本性

什麼是迷信就是別人說什麼都聽信,自己不親自證實。佛法是通過文字,來讓你思考一下你的本性是什麼樣的,如果只看文字,從沒有思考過那不是只在意外相嗎?不以外相見如來,這句話學佛的人應該知道啊。

你的本性是什麼樣,首先你自己靜下心來想一想,用心好好思考一番。

你的心是有存在的有嗎?我們通常把有實體存在的物體稱之有,沒有實體存在的我們通常把它稱為無或空。所以你的心不能說是有存在的有,佛法經常會提到的空性就是這個原因,因為你的心就是沒有實體存在啊,所以它有空性。但說它是無嗎?好像也不是,因為它有這一念的存在和完全的空或無是不一樣的,所以也不能說是無。佛法中提到心性雖空但不是斷空,就是這個原因。因為心性不是什麼也沒有的所謂的無。

佛法不二法門的稱謂由此而來,你的心既不能說是有也不能說是無。因為沒法分別是有還是無。既然知道心沒法分別是有是無,那你就應該知道煩惱是怎麼來的了,而又如何去斷除它。

煩惱如何而來

煩惱如何而來呢?就是因為我們的分別心妄自分別,為什麼這麼說呢?心都沒法分別是有還是無,那外物更不能分別啦。試想一下,你認知事物的是你的心嗎?相信這個沒有疑問吧,物體和物體是不能認知大小存在等等思維的。一個石頭是不會去認知石頭的,所以你所有的認知都是通過心性或者說那一念,來產生認知和種種概念的,它們都屬於心的範圍。這也是為什麼說三界唯心的原因。

舉個例子來了解一下,煩惱的來源。山在我們第一眼看到時,心裡沒有分別心時只是顯現,看到山後我們會產生這是山,於是山就產生有的存在。看到這山景色好,我們會認為是好的優美的,如果沒有之前看到的山景色好,我們又會認為它景色差是壞的,好的喜歡壞的厭惡,喜好又產生。好的或喜歡的得不到我們又會憂傷,壞的不喜歡的我們見到又會生氣或憤怒。這就是你妄自分別那不能分別的心而產生出的種種煩惱。

宗教出現可不是什麼迷信,而是讓你了解自己本性的,不了解本性會煩惱不斷,宗教就是減輕人們痛苦的一種知識。佛法告訴你心的不二性。中國古典智慧太極圖中的陰陽雖有分別,但都在一個圓圈中,而不讓它各自獨立分開合二為一。包括基督教中說的人是因為吃了分別果,所以才會有煩惱產生。你沒有用心想想嗎。【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直指人心並非就是見性,千萬不要錯誤理解禪宗公案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是唐宋禪宗的特色。誰來直指?已經公認的成就了的師父。禪宗的衰落,首先是禪師的衰落,所以黃檗斷際大師感慨:大唐國裡,不是無禪,只是無師。反觀一下今天,還有禪師麼?禪宗的興旺,必須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如果弟子不如師父,則一代一代兒孫喪盡。
  • 明心見性心在哪裡?阿難七處徵心破迷開悟
    如果心在身外,身心分離身體就不會感受到什麼。如果心在眼根,為什麼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呢?如果心在內外明暗之間,也看不到什麼。如果心在隨眼開合處,也並不存在。如果心在根塵中間也沒有。如果心有住所,就可以住在身內身外。因此,六根六塵六識都是外緣不是心,都是虛妄不真實的,都不是那個能夠產生萬物的本心。妙淨明心遍一切處,無所不在,這個真心是不生不滅的;識心、思維、想都是有生有滅的妄心。
  • 了解一下西藏密宗對證悟空性的論述「三」
    這些在藏傳佛教的寧瑪派的大圓滿法中都有論述。不在做更詳細地論述了,如果你見到報身的光明,可以自行參考書中的論述,去實修它的法。有些人可能會說,密法必須灌頂和有上師指導,確實有好的上師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都是隨緣。下面了解一下密法為什麼要秘密傳授和要有好的上師。
  • 不知佛法中定和慧的作用,想要獲得解脫比較難,看看定的作用吧
    上一篇發過關于慧的論述了,現在了解一下關於定的含義。定的意義和作用定是什麼呢?就是定力。為什麼佛法修行中需要定呢?沒有定力你在面對惡緣之時沒法把握自己的心性。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如果沒有定力,你本來清淨的心,可能會隨著外界的惡緣而同化,不在清淨安詳。
  • 密宗金剛乘上師的資格
    密宗金剛乘的上師密宗金剛乘的上師資格要求極其高。(一)相續清淨,淨持律儀。沒有違犯灌頂時所受持的誓言和其他戒律。(二)廣聞博學。精通經續論典,精通經律論三臧,精通內密四續部的所有儀軌。精通一切密宗金剛乘基,道,果的一切續部意義。密乘的經典稱為續。(三)具大悲心。心地善良,對眾生具足四無量心。
  • 密宗法門與蓮花生大士
    密宗另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與道教一樣,特別強調師承。密法的各種修持法門在根本宗旨和目的上面和大乘教法並無不同之處,只是形式和方式有區別。密宗法門講究氣,脈,明點的修法。氣是內氣,脈是經脈,明點是指脈上一些特定的部位。接近於現代內分泌系統的一些腺體的位置。密宗的修法大都保留在《無上瑜伽部》一書中。
  • 在面對事相時佛魔同時出現,靈知是佛我是魔
    我現在已準備好馬上死亡的到來,我不會有任何的怨心與怨言,這是我自己經過深思熟慮選擇的最好最好的人生之路。如果讓我自私自利的為了自我生活一生,比現在被你殺死還要難過萬萬億倍。我為了我自己的私利,行屍走肉般再活一萬年有什麼用呢?我不會再有一念的動搖,要殺就殺吧!五、我還是留給你最後的一點人生希望,因為人的生命太可貴、太重要了,一旦一刀殺下去,你再想活也活不成了。
  • 因為氣化形體,所以西藏密宗十分重視修氣脈
    況且不實修氣脈只是了解心性的人,就像那個平時很老實的人,沒有特殊情況是沒問題,一旦外界有不同的變化,就會打破他內心的平靜,做出種種不可預測之事。為什麼要靠修氣來修身呢?很多人不知道它原理,現在簡單了解一下它。氣可以化成形體,可能一說這個有人會說你老是瞎說,氣沒有實體怎麼就能化成形體呢。
  • 求證到了明心見性嗎?明心見性是這樣的境界
    佛法傳遞的是一種,覺醒之人開悟後的境界,是要觀自在,也就是說觀自己所在,去發現真正的你,發現後,一一將障礙你本心的五蘊剝除,從而獲得空性,在定在這個境界上,便明心見性了。  實際上現社會,說法的人多了,但為何還稱為末法時代,就是因為,很多講法之人,自己並沒有體悟到佛的真諦,也就是說並沒有達到明心見性的境界,那他所講的法也都是書面文字而已。
  • 秀才讀了幾本禪宗書籍,便自以為開悟了,被禪師一問啥也不會
    綜上所述,我人於不思善、不思惡──前念已斷,後念未起──時,雖空寂無念,而非如木石,驀然回首,薦取此了了靈知即本來面目;既無有亂,亦無有定,隨緣應用,毫無粘滯,即為明心見性。複次性是真空妙有,非是頑空,以真空故必有相用,有相用故方是真。故性即相,相即性。我人能於日用中,透過相見性,不為相所轉;識得一切事物,任何相用俱是性的顯現,心的妙用,只利物之用,而不為物所用,即為明心見性。
  • 西藏密宗的往生轉世瑜伽
    密宗裡為什麼會出現(往生轉世瑜伽),這種獨特的修持術呢。密宗轉世班禪這裡我們不得不涉及藏傳佛教有關死亡與如何死亡,往生轉世與如何往生轉世等,一類複雜的佛教哲學問題。一般,稱作臨終,實相,以及投身中陰,分別代表初期,中期和後期三個階段對於一位普通人而言,他們關心的是死後的事情,也就是說自己死後,通過法師一句〈中陰救度經〉的讀誦引導,讓自己有個好的去處,。
  • 閻子龍老師淺談密宗
    其二,密咒沒有意思,不到那個境界,不知道這個咒是說什麼,所以按照儀軌持咒就可以了。持咒還不是念咒,持是二六時中一直綿綿密密地持,那才叫持咒。在這個過程當中,正因為不知道什麼意思,所以念頭不起分別,口誦行為就可以了,身語意三密相應,再加上結上手印,就好比是接通天線信號,一接通力量就又大了。
  • 什麼是上師相應法?如何與上師相應?
    當你明心見性的一剎那,你就和上師相應了,上師和你也永遠不分離了,這是真正的與上師相應。當你明心見性的一剎那,你和上師的心是光光相照的。而是當你見性的一剎那,你和上師光光相照、心心相映,這就是大相應。明白之後,你就知道法界的一切所有都是你的真心所現,你就是上師,上師就是你。你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就是你。
  • 修密宗大手印得三空相應——內虛空、外虛空、密虛空,而證實相
    密宗「大手印」是修「大圓滿」的前行,藏文譯為「徹卻」(意為「立斷」)。大手印把我們的本性比做一個大手,盡虛空遍法界。比如孫悟空一個跟頭可以翻十萬八千裡,但翻來翻去還是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我們的心量就是如此之大,這就是我們的佛性。修「大手印」就是要證成三空相應,也就是要明心見性。
  • 修行人解讀:深度懺悔的意識層次,真正的懺悔和明心見性有關
    前言:一切以實修為主,我主張三教合一,本人平時打坐以修丹道和禪定為主,生活中以念佛為主。修行並不是一件迷信的事情,在這個時代,要以親身探索的精神去揭開修行神秘的面紗。佛也好,道也好,應該相互印證,而不是相互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