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科幻!英國研究建立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用雷射輸電回地球

2020-12-09 中國科學技術館

在英國政府資助的一個項目的幫助下,太空中的太陽能發電站能夠將「零排放的電能」傳輸到地球上可能很快成為現實。

在地球上空的宇宙空間中,沒有雲霧來阻擋太陽光線——這使得太空太陽能電站成為一個恆定的零碳能源。

為了滿足地球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英國政府委託對天基太陽能(SBSP)站概念進行了新的研究。

他們的想法是,這些觀測站將捕獲從未到達地球的太陽能量,並使用雷射束將這些能量安全地送回地球。

這個想法最早是由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在1941年的科幻短篇小說《Reason》中提出的。在《Reason》中,一個直徑一英裡的空間站被用作「能量轉換器」,用來收集陽光並將其傳送到整個太陽系。

該研究的團隊將在英國和美國系統發明者的支持下,研究來自美國、英國和中國的三種現有SBSP概念。

由英國航天局(UK Space Agency)和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Energy and Industrial Strategy)資助的英國將探索這種技術在未來能否提供一種可復原的和可持續的能源。

今天的能源生產趨向於區域性,但是由太空太陽能站產生的電力幾乎可以傳送到全球任何地方。

這項由工程技術諮詢公司Frazer-Nash牽頭的研究,將考慮這樣一個電站的經濟效益——它是否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多負擔得起的能源,以及所需的工程壯舉。

要克服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如何將一系列太陽能電池板送入軌道,使其足夠大,以使該項目的成本能有競爭力。

一個典型的系統包括一個在地球靜止軌道上的大型、公裡級的太陽能衛星(SPS)。

它有非常輕量的太陽能電池板和一個將太陽光集中到電池板上的反射系統,為衛星提供約3.4 GW的電力。

該研究項目的一位發言人表示,這些信號被轉換成高頻無線電波,效率高達85%。一個安全的引導光束從地面傳輸到衛星,使能量光束鎖定在正確的點上。

地面整流天線將電磁能量轉換成直流電,然後通過一個逆變器向配電網輸送淨2 GW交流電。

科學部長阿曼達·索洛韋(Amanda Solloway)表示,它可以為每個人提供能源,甚至像北歐和加拿大這樣沒有全年陽光的地方。

「太空太陽能站可能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但它們可以為英國產生一種全新的能源,同時幫助我們減少排放,實現我們的氣候變化目標。」

從歷史上看,這種規模的項目所需的火箭發射成本和重量,使得天基太陽能的想法不可行。

SPS重數千噸,設計目標是將單位功率(kW/kg)最大化,因為這極大地決定了系統的製造和部署成本。

本研究中考慮的系統的估算獨立計算的電力成本低於每兆瓦時3.79英鎊。

英國航天局表示,如果能夠實現,這將是一個具有競爭力的能源成本。

近年來,太空發射成本有所下降,部分原因是私人主導的太空項目進入新時代,在過去十年裡降低了發射成本。

英國航天局發言人表示,這有很多好處,包括生產清潔、零碳的能源。

假設它在商業上是可行的,那麼這個系統可以在2050年前開發並投入使用,及時為實現淨零碳排放做出重大貢獻。

作為混合清潔能源技術的一部分,英國SBSP系統可能由5顆衛星組成,產生10GW的能量。

相關焦點

  • 科幻成為現實!太空太陽能發電站來了
    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漂浮在太空中的巨型太陽能發電站向地球發射了大量的能量。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個概念:最早是由俄羅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Konstantin Tsiolkovsky)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主要是對作家有所啟發。
  • 最近,在太空製造太陽能發電站的研究取得進展,這將「拯救地球」
    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漂浮在太空中的巨型太陽能發電站向地球發射大量的能量。20世紀20年代,俄羅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首次提出了這個概念。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個概念主要是作家們的靈感來源。然而,一個世紀之後,科學家們在將這一概念變為現實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
  • 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給我們提供能源需求,這個項目聽起來有點香
    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漂浮在太空中的巨型太陽能發電站向地球發射大量的能量。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個概念主要是對作家的啟發。這個概念最初由俄羅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Konstantin Tsiolkovsky)在20世紀20年代首次提出。
  • 太空中的太陽能或許可以滿足地球的能源需求
    這些衛星聚集在一起,通過配置可以組裝成一個大型的太陽能發電機。2017年,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曾提出過模塊化發電站的設計。該發電站由數千個超輕太陽能電池塊組成。研究人員還展示了一塊每平方米僅280克的原型電池塊。最近,製造業的發展成果——如3D列印等,也有望用於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的開發。
  • 太空中建立電站,還能直接給飛機充電,科幻小說會變成現實嗎
    那就是對於太空電站展開測試。雖然太空電站這個概念已經在科幻小說裡面存在了快一個世紀了,但真刀真槍地進入到太空當中測試還是人類的第一次。太空電站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原本覆蓋在地面上的太陽能電池板移到太空當中去,讓他們在那兒收集太陽能。然後再把收集到的能量以微波或者是雷射的形式傳回到地球。最終從地面上的接收裝置裡面把電能輸送出來,聽起來並不複雜。
  • 效率超過地球10倍!我國要搭建「太空三峽」,隔空輸電創全球首例
    在這些基礎設施體系中,就包含了我們要修建的空間太陽能電站,這也被稱為太空三峽。 現代太陽能發電站就主要採用的是太陽能發電技術,但考慮到空氣散射、氣候等因素影響,目前的太陽能發電站發電工作效率並不高。
  • 在月球表面建設大型太陽能發電站,徹底解決人類的能源需求
    月球被太陽照射,一個周期大約在14天左右,可以說月球表面具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而且月球沒有大氣層,可以減少太陽能的損耗。去天文學家估算月球每年接受的太陽能總量,相當於地球上人類每年消耗能量總和的2.5萬倍,換句話說,只要把月球太陽能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完全可以解決目前人類對所有能源的需求。
  • 中國把發電站建到月球上?外國媒體稱,又是一項「瘋狂」的計劃
    人類發展至今對資源的需求量是越來越大的,在未來,隨著日益增長的人口數量,人類對資源的需求量只會猛烈增長,然而地球上可供人類開發的資源已經不多了,人類要想更長遠的發展,只能夠尋求新的資源或是擺脫對資源的依賴,否則人類只能坐吃山空。
  • 地球的陽光無法滿足人類?英國計劃建造太空太陽能電站
    據外媒報導,英國政府近日委託「Frazer-Nash Consultancy」公司籌劃一項新研究,以分析「基於太空的太陽能」(SBSP)的可行性,並計劃2050年前在地球同步軌道建造太空太陽能電站。據了解,太空太陽能電站是基於太空太陽能發電技術發展起來的。
  • 在月球上建立太陽能基地
    如果超過地球這個界限,實際上我們在月球上建立太陽能基地是最佳選擇。首先月球上的一天相當於地球上的2周,日照時間長。其次月球上沒有大氣層,太陽光可以不受損失的直接被利用。最後,月球離我們最近。但這都是理論上的優勢,要真正如何實施呢?日前一家日本公司給出了一個方案。
  • 發電站的電是怎麼儲存的?全中國用那麼多電,得多大的電瓶存電?
    這五月的天氣見鬼了,有史以來最熱的日子裡,要是沒有電那絕逼是一件令人崩潰的事情,當然這得感謝兩位大神,那就是交流電的發明者特斯拉和空調的發明者威利斯·開利,但在享受現代科技的同時,估計大家都可能有個疑問,我們每天用的電是怎麼儲存起來的,要不然發電站停機不是沒電用了嗎?電是怎麼發出來的?交流電又是什麼玩意兒?
  • 不用電線輸電,特斯拉的無線電力傳輸系統因缺乏資金而終止
    ,到達千家萬戶,就是不用任何電線,只通過空氣和大地傳輸能量,省去了用長長的電線輸電的麻煩。根據特斯拉畫的圖,在地表上建設很多的鐵搭,一是在系統中心的發射塔,二是在各地建設接收塔,中心塔所發射的電波在地球內部形成共振,這樣可以使能量的衰減達到最小,整個地球的內部就充滿能量波,能量可以很快地從地球的一端傳到另一端,而接收器塔是專門接收能量的裝置,它輸出電力供用電設備使用。
  • 流浪地球?別鬧了!科學利用太陽能才是關鍵
    地球必須和太陽保持恰當的距離,以保證適當的生存溫度並獲取足夠的能量。正是這恰當的距離,才讓地球上誕生了人類文明。 正所謂,萬物生長靠太陽,而且我們還找不到更好的太陽替代品,因此電影中呈現的流浪狀態暫時只能是科幻作家的「美好」幻想。地球和太陽已經和平相處了45.4億多年了,這感情可不是一般兄弟能比的。既然不能逃離,不如想想如何更科學地利用太陽能。
  • 嫦娥之後,開建10萬億美元級太空經濟區,NASA:東方或將徵服太空
    此次探月之旅將會帶回月球土壤,這是東方大國首次開展地外天體採樣工作,到時將會給東方研究月球帶來重大影響。近日東方大國相關部門再次發布消息,表示後面還會繼續開展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工作,在繼嫦娥之後,還將會開建10萬億美元級太空經濟區。此前還有消息透露,表示東方大國還計劃在3.6萬公裡外的太空,建設兆瓦級空間太陽能試驗電站。
  • 我國在發電站周圍養了一群羊,直接解決世界難題,外國人不得不服
    人類現在不得不正視的一點是,地球只是一顆並不算大的行星,資源也不是無窮無盡的,人類必須要面對地球能源可能耗盡的事實,但如果單純地減少使用,這對於現代社會來說還不太現實,於是人類決定尋找新的能源。相對於煤炭、石油這種儲量固定的能源來說,太陽光可以說是一種清潔又持久的能源了,地球上的生命都離不開陽光,人類也在科技的發展中學會了利用太陽光,現在許許多多太陽能發電站已經建立起來了。
  • 期待來自太空的太陽能電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太平洋兩岸的太陽能研究人員都將眼光投向太空,以尋求更理想的太陽能電池製造方式。在分別發布的兩則消息中,中國組件製造商晶科太陽能和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不約而同地探索在太空當中的光伏生產技術,以便提高地球上的太陽能發電效率。 在NREL,研究人員聲稱在III-V電池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他們表示這種高效但非常昂貴的電池的成本是可以顯著降低的。這個團隊透露,他們已經在氫化物氣相外延反應器中生長出磷化鋁銦(AlInP)和磷化鋁鎵銦(AlGaInP)。
  • 中國在太陽能發電站放幾千隻羊,出於什麼原理呢?今天算明白了
    在我國一些地區,為了更好的利用太陽能,建造了許多發電站,然而我們發現中國在發電站周邊放了幾千隻羊,這是出於什麼原理呢?對此英國人表示不解,美媒則報導稱值得全球學習。故事的原因還需要我們從發電站的建設談起,一般來說,太陽能發電站的佔地面積較大,因此自然不能將其建設在城市之中,為此考慮到經濟成本!
  • 俄媒文章:中國以航天速度打造太空強國
    全文摘編如下:中國人並不諱言,這次探月之旅不僅旨在研究往返月球的所有飛行階段,而且是為載人登月做準備。月壤對於未來建造可居住月球基地的項目很有幫助。這些都屬於中國的探月計劃。在經歷了航天發展的幾個階段之後,中國人開始認真競逐航天領先地位。就拿中國的整個探月計劃來說,它以規劃清晰和分階段穩步落實而著稱。
  • 中國太陽能發電站,為什麼總會養一群羊?一個世界難題迎刃而解
    太陽能是一種發展潛力巨大的清潔能源,而我們在太陽能發電領域早已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我們不但是世界最大的太陽能板生產國,在西部的廣大地區,一個個太陽能光伏發電站正在拔地而起,尤其在內蒙和甘肅等省份,太陽能發電站更是方興未艾。
  • 美科學家打造時光機器 用雷射實現時空旅行回到過去
    美科學家打造時光機器 用雷射實現時空旅行回到過去  olivia chan • 2020-01-06 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