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州人,我不會說粵語!」這是很多新生一代廣州人被問到是否會說粵語時,給出很令人意外的答覆!
其實,不僅是在廣州,現在很多廣東廣西說粵語方言的地方,也出現了粵語被淡化或者消失的情況!我們怎麼樣才能保護和傳承好方言?保護好地方的優秀文化呢?
在80、90年代的風靡,粵語經典歌曲,使得全國人民對粵語的甚是喜愛,可以說一直有增無減。然而當外地人努力學習粵語時,我們說粵語的地方,很多小朋友們居然正在逐漸喪失說粵語的能力,這不得不讓我們引起重視和反思,是什麼讓傳統文化消失呢?
記得去年有一個一個小視頻,刷爆了廣州人的朋友圈,鏡頭裡是一個00後的小學生,略帶委屈說出一句:「我是廣州人,不會說粵語。」
當被問到是否願意學習,卻又不情願地拒絕,原因竟然覺得粵語「嘰裡咕嚕」的,或許是很彆扭感覺吧,這樣的回答讓不少網友大吃一驚。
有網友表示,孩子從小說粵語,上學說國語。都是是廣東人,說粵語是很自然的事。孩子長大了,粵語,國語,英語都沒問題。
但也有很多父母會說粵語,國語說不清,偏偏就和孩子說國語,孩子大了,說粵語就說不出。特別是父母會說粵語,可就不跟孩子用粵語交流,慢慢孩子習慣後,只能用國語來交流。
除此外,我們在當下的網絡直播等網際網路交流中,各地的方言也被受到限制,特別是涉及廣泛的粵語語言,在直播中屢受到平臺警告、封禁和打壓。
其實,讓孩子從小學多一種語言也是一種知識和文化,社會各界給予方言更多的包容和支持也是對地方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更是對5000年中華文化多樣性的一種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