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蘑菇拉動144億元產值!曾經的貧困戶,如今年入十幾萬元

2020-12-17 海外網

貴州曾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積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省。前不久,貴州省宣布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至此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小小蘑菇帶來15億元產值,覆蓋全縣7萬貧困戶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的蘑菇小鎮,是安龍縣一個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區。臨近午餐時間,小鎮附近的一家酒店開始張羅起蘑菇宴。

安龍縣位於貴州省西南部、珠江上遊南盤江北岸,屬於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日照充足、雨水充沛,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食用菌產業在這裡落地生根。

韓光武、鄭紹敏夫妻倆兩年前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搬到了縣城,有了自己的新房子,居住條件得到改善。

韓光武兩口子文化程度不高,本來他們還為生計發愁,但當地政府早已有了考慮,為了解決搬遷戶的就業問題,政府出資建設食用菌大棚,免費提供給搬遷戶種植,並提供菌包、技術、銷售等一條龍服務。韓光武夫妻倆一口氣承包了5個大棚。他們表示,一年收入有十來萬元,打工兩三萬都掙不到。

利用坡耕地、退耕還林地,發展優質速生菌材林,既為製作菌棒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又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當地菌材林長期依靠從周邊省份購進的現狀,實現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雙贏。2020年,安龍縣已完成速生菌材林種植5萬畝。

種植食用菌,品質好壞,菌苗是關鍵,當地通過自主研發食用菌菌種,解決技術瓶頸問題,延長了食用菌產業鏈。

三年前,一家來自遼寧的公司選擇了安龍投資建設生產基地,研發培育了適宜當地種植的玉木耳、凍菇等珍稀菌種,進入冬季,公司廠房內依然一派繁忙。

通過這種企業加基地加合作社加農戶的模式,安龍縣食用菌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龍頭企業發展22家,合作社發展到48家,種植面積擴大到3.6萬畝,產值突破15億元,覆蓋貧困戶7萬多人。

通過香菇深加工,製作休閒零食,也讓菇農們賣不出去的多達產量的10%的「三級菇」有了出路,價格翻了三番。

而廢菌棒則用於葡萄園施肥,一個冬季能省下二三十萬元的冬肥費用。

目前,安龍縣已形成了從食用菌菌種研發、菌棒生產、種植、精深加工到倉儲物流的完整產業鏈,延長了食用菌栽培環節的前後鏈條,實現了產業效益的最大化。

貴州打造大數據試驗區,智能生產0.2毫米「麻花針」△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在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的貴州省,「十三五」期間,實施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確立了蔬菜、食用菌、茶葉等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通過田間地頭的供給側改革,破解「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產業瓶頸,為百姓種下了「幸福果」和「搖錢樹」。

除此之外,貴州還在打造後發趕超新引擎,作為全國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大數據不僅廣泛應用在農業領域,在貴州省的眾多工業領域之中,大數據智能化的生產車間也比比皆是。

在一家工廠的智能化生產車間裡,70臺高速運轉的自動化設備,正在生產著一種比頭髮絲還要細的「超微」部件,因為製造工藝酷似編麻花辮,所以大家都叫它「麻花針」。

「麻花針」的學名叫「絞線式彈性毫微型插針」,是高端電子元器件主要的連接器配件,製造工藝十分精細。一根「麻花針」由10股銅合金絲絞制而成,六七毫米長、直徑不超過0.2毫米。

這些細如髮絲的「麻花針」,它在剛剛發射升空的長徵五號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連接傳輸電信號,相當於一個人的網絡神經。

就是在這細如頭髮絲的「麻花針」上,需要進行20多道工序的高精度作業,每一道工序完美銜接,做到精準無誤,這才是生產「麻花針」的難點所在。

「麻花針」多數運用在飛機、宇宙飛船、衛星、火箭等特殊環境裡。因此,小小「麻花針」,質量穩定是關鍵。

作為我國資歷最老的連接器企業之一,這家企業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從事「麻花針」產品的自主研發。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麻花針」產品主要依賴進口。90年代中期後,公司開始小批量生產0.4毫米的「麻花針」產品,當時的生產基本全靠人工手動,工藝難度大,不僅生產效率低,質量也難以保證一致。直到進入2000年之後,公司巧用大數據,才自主研發出了0.2毫米的「麻花針」設備。

數位化的背後是更高的產能、更低的消耗。在未實現智能化生產之前,60人左右的車間每個月產能不足200萬,實現智能化生產之後,28人的車間產能提升到每個月600萬。

如今,每一道工序都實現了雲上傳,每一針的鬆緊度等數據也實時上線,「工匠標準」被固化到每根「麻花針」上。目前,公司已實現42臺機加數控設備和63臺柔性針自動化設備在線監測,生產數據同步上傳航天雲網工業雲平臺,通過數據分析實時監控產品質量。

「麻花針」的智能化生產只是貴州省大力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的一個縮影。如何讓「智造」創造高品質,貴州省這些年也在不斷發力。2017年,貴州運用大數據開展「千企改造」,對4000多家企業進行了以信息化、數位化為重點的技術改造,實現了一批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突圍發展。

半小時觀察:大數據成可持續發展新動能實施「大數據+工業」深度融合,打破了傳統生產模式,讓每一根「麻花針」都實現智能化、信息化生產。「麻花針」的生產變革,就是貴州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實踐。過去五年,全省各方面的工作大踏步前進。在貴州的藍圖裡,貴州將堅持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遊產業化「四個輪子一起轉」,讓高質量發展的列車跑出「加速度」。到2022年,全省超萬戶實體經濟企業與大數據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全省GDP比重將達33%。撕下「貧困」標籤的貴州正以嶄新的姿態站在發展的前沿,綠色趕超、綠色引領將成為「貴州方案」和「貴州智慧」。

來源: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


責編:秦雅楠

31935642,.小小蘑菇拉動144億元產值!曾經的貧困戶,如今年入十幾萬元,.2020-12-10 17:01:49,.204306,.秦雅楠

相關焦點

  • 今年平涼市蘋果實現產值95.36億元
    今年我市蘋果實現產值95.36億元每日甘肅網12月10日訊 據平涼日報報導(記者趙曉燕)12月7日,記者從市林草局了解到,今年全市蘋果掛果面積達142.49萬畝,總產量達231.6萬噸,實現產值95.36億元,蘋果產業已成為我市助農增收、富民強市的主導產業。
  • 凱撒文化:融資淨買入144.48萬元,融資餘額6.53億元(12-15)
    摘要 2020年12月15日凱撒文化融資淨買入144.48萬元,融資餘額6.53億元
  • 黑龍江木蘭縣:共享豐收喜悅 貧困戶「品嘗」蘑菇帶動產業宣傳
    9月9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木蘭縣吉興鄉紅旗村集體10棟大棚赤松茸迎來豐產期,村委會決定將頭茬蘑菇先分給貧困戶嘗鮮。今年,木蘭縣吉興鄉黨委負責人劉利釗召集村兩委開會,主張將這塊地利用起來,種植市場效益高的赤松茸,壯大村集體經濟。通過與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駐村工作隊共同謀劃,紅旗村建起了食用菌基地,將精準扶貧產業項目建到了村裡,貧困戶脫貧防返貧有了保障。
  • 廈門海滄衛浴產業逆勢翻紅 今年前十個月產值突破60億元
    日前,記者從廈門市海滄區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海滄衛浴產業增長已經實現由負轉正,1—10月完成工業產值62.3億元,同比增長0.6%。這也意味著面對全球疫情影響,廈門海滄衛浴企業化挑戰為機遇,成功跨過難關。
  • 深100ETF:融資淨買入144.88萬元,融資餘額1.66億元(12-24)
    摘要 2020年12月24日深100ETF融資淨買入144.88萬元,融資餘額1.66億元
  • 產值5.5億元,銷售收入5.3億元,稅收排名全縣...
    產值5.5億元,銷售收入5.3億元,稅收排名全縣...不斷提升產品質量2017年,企業橡膠履帶銷售額穩居浙江第一、全國第二,產值5.5億元,銷售收入5.3億元,稅收排名全縣第一。
  • 中新網湖北 湖北新聞網 遠安食用菌邁向十億產值
    遠安食用菌邁向十億產值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4日 11:39 來源:湖北日報   據統計,遠安種植食用菌6600多萬袋,產值9.5億元,帶動農戶3750戶,其中貧困戶650戶,戶均增收1.6萬元。  改良浙江技術  12月1日上午,茅坪場鎮何家灣村平田巖香菇基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一個塑料大棚,只見層層菌袋整齊排列,菌袋上密密麻麻「站」滿香菇。
  • 蘑菇小鎮的「菇」事
    天菇社區,又叫蘑菇小鎮新市民社區,有住房2076套,社區人口主要是2018年8月以來安龍縣9個鎮、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對象,現有新市民人口1831戶823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481戶6647人)。2017年開工建設以前,這裡是安龍城郊荒蕪的低山丘陵和部分農田。
  • 一個都不能少|「小蘑菇」鋪就產業扶貧路 自貢自流井蘑菇產業正...
    尚永高 劉莉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4月16日,自貢市自流井區飛龍峽鎮星星村六組的舒平正在地裡給蘑菇噴水,細心的檢查蘑菇的長勢。正是靠著蘑菇產業的帶動,舒平已經實現脫貧,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近年來,自流井區充分發揮商會會員企業作用,以「小蘑菇」帶領貧困戶鼓起腰包,走出產業扶貧的新路徑。全區多家商會會員大力發展蘑菇產業,年銷售收入達1000餘萬元,帶動20餘戶貧困戶實現穩定高質量脫貧。
  • 國內第三代半導體迎窗口期 今年氮化鎵、碳化矽產值或達70億元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吳玲11月24日在2020國際第三代半導體論壇上透露,雙循環模式推動國產化替代,2020年中國SiC(碳化矽)、GaN(氮化鎵)電力電子和微波射頻產值預計將約為70億元。
  • LG化學南京工廠動力電池產能大增:今年產值目標60億元
    「一季度產值8億元,二季度有望實現產值18億元,今年公司的產值目標是60億元。」疫情之下,位於南京濱江開發區的LG化學(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LG化學濱江工廠)的產銷按時序推進,總經理崔碩原對企業在非常時期取得的成就無比自豪。
  • 小小數據線,定南一做做十年
    江西贛州定南縣算明白了這筆帳:隨著規模遞增、成本遞減、乘數效應凸顯,121家數據線生產車間解決就業3512人,去年加工產值達53.3億元,41億條數據線編織起了群眾致富夢。深圳市華強北,中國最大的電子產品交易市場之一。定南縣長富村,江西省「十三五」規劃扶持貧困村。
  • 打造智慧生態蜜柚基地 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基地在做好生態智慧文章的同時,不忘當地群眾,吸納周邊村民和貧困戶務工,帶領了周邊貧困戶共同致富。該基地在建設過程中大力引進綠色防控技術,採用物理防治、生態調控達到有效控制農作物病蟲害,最大程度上確保了農作物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
  • 便捷交通助推荔浦經濟 三大地標農產品產值銷售近40億
    去年以來,荔浦藉助便捷的交通,荔浦芋、馬蹄、砂糖桔三大地標農產品產值銷售近40億元。 繼2019年陽鹿高速通車後,2020年12月28日,「荔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荔浦有了兩條過境高速公路,實現東西南北貫通。
  • 紅河州農業農村局對政協紅河州十二屆三次會議第144號提案的答覆
    目前,我局正在組織「十四五」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力爭到2025年全州出欄生豬800萬頭、肉牛65萬頭、肉羊120萬頭、家禽8400萬羽以上,奶類產量12萬噸、禽蛋產量20萬噸以上,畜牧業綜合產值達500億元以上。  (二)紮實推進畜牧產業精準扶貧。
  • 記者探訪扶貧路|村民免費學習蘑菇種植技術
    有貧困戶65戶,244人,特困供養人員3戶3人,低保戶17戶19人,殘疾23人,孤兒2人。 自扶貧工作隊駐村以來,在村支兩委和扶貧工作隊的共同努力下,石橋村攻堅克難,貧困戶順利脫貧,村基礎建設大大完善:村民水渠灌溉提質改造,共投入300餘萬元,順利峻工;新建公路3.4公裡,擴建公路2.34公裡,加寬1.5米,增至寬達3.5米,並沿村主幹道危險處安置安全護欄,改造村容村貌;修建水塔1個,完成村11小組村民單體供水工程,並對11小組入戶主水道提質改造
  • 年產值超過5億元!這種草真值錢,脫貧致富全靠它...
    年產值超過5億元!這種草真值錢,脫貧致富全靠它........燈芯草在我區已有數百年種植歷史。其全身是寶,莖可編草蓆,莖皮可以做榻榻米和蓑衣,燈芯可以做枕頭芯、蠟燭芯,並有利尿、通淋、消心火、除水腫和治療口舌生瘡等許多藥用功效。
  • 年薪30萬元的「品兔師」背後 崛起年入10億元的辣滷電商產業
    楊奉焓攝       30歲出頭的湖北小夥年薪30萬元,主要工作是「品」兔頭  品兔師服務的企業,每月將20萬隻兔子做成的兔肉製品賣到全國  僅淘寶一個電商平臺,辣滷川商的年銷售額已達10億元□本報記者唐澤文看熱鬧學生物工程的
  • 高原特色產業 | 產值達8.4億元!永善這項致富產業已獲得產地認證
    高原特色產業 | 產值達8.4億元!永善青花椒已獲得產地認證和綠色無公害食品認證,目前,全縣有花椒總面積34萬畝,掛果面積25萬畝,產值已達8.4億元。規劃引領「大產業」
  • 株洲王十萬黃辣椒「紅」了,貧困戶日子「火」了!
    而這幾年來,靠著大力發展黃辣椒種植,以及當地黃辣椒生產加工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增多,龍船鎮河包、長源等19個村裡貧困戶的日子也跟著紅火起來了。12月7日,在龍船鎮荷包村脫貧戶李海軍家裡,村民李海蓉特意開著摩託車前來購買幹黃辣椒,李海蓉告訴記者,他家的幹辣椒不但曬得乾淨衛生、顏色鮮亮,而且味道還香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