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新引擎是什麼?

2021-01-10 人民網

主辦: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承辦:《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

時間:2013年6月29日下午 14:30-17:30

地點:北京中國大飯店

一、《中國經濟周刊》簡介

《中國經濟周刊》是人民日報社主辦的中國目前唯一一份以政經為主的綜合經濟類周刊雜誌,是中央宣傳主管部門指定的中央級重點媒體(中共中央宣傳部指定的重點期刊、國務院新聞辦確定的63家中央級重點媒體之一;「十八大」指定上會的唯一經濟類期刊;全國兩會指定上會的唯一經濟類期刊),中國官方主流財經媒體,位居中國財經媒體前5強。

《中國經濟周刊》定位於「領導決策的經濟參考」,核心讀者為政府和企業的領導者和決策層,為中央、地方以及企業的領導層提供最具權威性和前瞻性的資訊、新聞及觀點。2004年創刊以來,周刊的報導多次受到胡錦濤、習近平、溫家寶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批示和肯定,許多報導和觀點受到中央決策層的重視和關注。

《中國經濟周刊》每逢周一出版,全年50期。《中國經濟周刊》為《中國核心期刊資料庫》、《中國知識資源總庫》等收錄期刊;國內訂戶遍布各省區市,海外訂戶分布在37個國家和地區,每期直接影響80萬高端人士,訂閱量在同類媒體中遙遙領先;網絡轉載率位於中國財經類報刊前3位。

二、議題設置

分論壇主題:中國經濟的新引擎是什麼?

圓桌討論一:中國經濟轉型之道

議題背景:

自2012年,全球經濟震蕩加劇,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衰退,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紛紛對現有經濟模式開始檢討和反思。作為全球製造業大國的中國,亦走到了經濟發展與轉型的十字路口。如果說之前中國的改革是引入市場機制、參與全球競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財富積累、勞動力轉移,使中國完成了從經濟弱國到大國的目標,那麼接下來,中國需要的經濟轉型是如何能夠將我們的經濟大國地位轉變成經濟強國。中國經濟需要轉型,需要由生產大國向消費大國的轉變。毫無疑問,我們正走向發展關鍵期和改革攻堅期,轉型是重要戰略機遇,也是中國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的突破時點。

圓桌討論二:中國「城鎮化」的路徑與選擇

議題背景: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中國的城鎮化的推進不可能是圈地造房,而是與產業化同步推進。產業發展與資本投資的動力又來自於產業轉移與升級的推動。產業轉移與升級不僅是國家間、地區間的轉移,也是中國東部向中西部轉移,還是從大城市向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鎮轉移,由此帶來了全球產業與資本的再調整與再選擇。那麼,面對中國的城鎮化,全球的產業與資本將面臨哪些機遇?全球的政商領袖又將如何選擇?

未來十年,中國城鎮化速度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還將有2.5億的農村人口流入城市,這相當於美國全國人口的大遷徙。最終會有5億中國農民進城,這就是中國的城鎮化,規模浩大,影響深遠。中國的城鎮化成為全球關注的大事,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成為世界經濟的新引擎。在中國城鎮化過程中,如何推動世界經濟復甦成為全球政商領袖思考的問題。

三、論壇議程

13:30-14:30 籤到

14:30 分論壇開幕

主持人:季曉磊《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14:30-14:40 分論壇致辭

楊振武 人民日報社總編輯

魏建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14:40-16:00議題一:中國經濟轉型之道

主持人:季曉磊《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對話嘉賓:

格熱戈日?科沃德科 波蘭前副總理,波蘭轉型、一體化與全球化經濟研究所創始人

傑羅爾德?格林 美國太平洋國際政策理事會主席

穆罕默德?薩奇布 印度中國經濟文化促進會秘書長

弗朗索瓦絲?尼古拉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亞洲研究中心主任

蔡旭 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前院長

舒布哈適斯?甘戈 印度發展基金會主任; 希弗?納達爾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 帕迪耶 院主任

葆拉?蘇巴基 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部部長

牛嘉林 深圳金盈灃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16:00-16:10 茶歇

16:10-17:30 議題二:中國「城鎮化」的路徑與選擇

主持人:季曉磊《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對話嘉賓:

鄭永年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尹中卿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

王一鳴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徐學陽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副局長

李殿生 山西省孝義市常務副市長

王豐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主任

黃聖博 上海博易觀光醫療管理有限公司CEO

張晨亮 北京財富世紀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

17:30 結束 

相關焦點

  • 侯雲春:新基建是引領經濟逆勢增長的新引擎
    新基建是引領我國經濟逆勢增長的新引擎。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對世界各國經濟發展都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在我們有效控制疫情之後,開始復工復產,經濟轉降為升,前三個季度下來增長了0.7%。可以說,對於緩解疫情衝擊下的經濟下行壓力,對於加快形成內循環為主、雙循環互促的新發展格局,對於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新基建功不可沒,且需要進一步發力。我認為,新基建不僅對當前在建設的過程當中對經濟發展有強大的拉動作用;而且在建成之後的應用,對於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都是一個強大的支撐。
  • 今年的新基建投資約在人民幣1兆元左右,成為中國經濟新引擎
    新基建作為中國的一套長期、龐大的投資計劃,針對的當然不是當前的新冠疫情,只是時間湊巧,一般人難免將兩者聯想,以為是紓困手段或振興政策。要了解新基建在經濟發展上的戰略意涵,必須放在一個更大的時空形勢下來觀察。中國自1979年推動改革開放,從基礎建設的角度來看,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自1979年至上世紀末,約20年。
  • 重振經濟引擎 中國銀聯多措並舉助小企業「戰疫」重生
    作為中國銀聯「重振引擎」助商惠民計劃的重要抓手,新版雲閃付APP將在線上線下為用戶帶來更便捷優惠的支付體驗,向商業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商戶等合作夥伴提供數位化服務能力,助力經濟引擎重啟。「重振引擎」助商惠民疫情發生以來,「健康碼」和「消費券」的配套組合,一方面帶動形成了健康安全的消費環境;另一方面也釋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並提振了消費信心。與此同時,「健康碼」和「消費券」作為全新版雲閃付APP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地疫情防控和消費復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成為行動支付便民工程中新的「共鳴區」與「合作點」。
  • 深挖藏藥潛力 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我省作為具有藏醫藥資源優勢,在奮力推進「一優兩高」的過程中,圍繞「健康中國、健康青海」,謀劃藏醫藥產業發展藍圖。2018年12月10日,青海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藏醫藥是民族醫藥的瑰寶,是建設健康青海、健康中國不可或缺的力量,是新青海新舊動能轉換的有效路徑。
  • 「科技興蒙」成為內蒙古經濟發展新引擎
    內蒙古自治區與上海交通大學計劃重點圍繞材料裝備製造、能源化工、農林畜牧、生態環保、醫藥衛生、電子信息等領域開展共性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工作,雙方的新一輪科技合作被納入內蒙古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範疇,標誌著「科技興蒙」行動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內蒙古作為以傳統農牧業和煤礦資源產業為經濟支柱的西部欠發達省區,科技創新發展水平相對落後。
  • 數字經濟:晉中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晉中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緊緊圍繞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緊抓中央關於加快新基建助推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不斷加快我市5G網絡、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切實推動我市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扶持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發展,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集聚化發展。
  • ...上海將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新引擎作用,全力打響上海「雲購物...
    【上海將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新引擎作用,賦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目標】從上海市商務委獲悉,「十四五」期間,上海將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新引擎作用,全力打響上海「雲購物」品牌,賦能「十四五」規劃確立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目標。打造一批示範性數字商圈、商街,推動各大電商平臺和南京路步行街、虹橋商圈等重點商圈商街在流量和數據方面協作發展。
  • 激活新引擎 釋放新活力 培育新動能
    2017年以來,蘭州新區GDP增速連續三年位居19個國家級新區第一,成為甘肅省經濟增長新引擎、改革創新新典範、高質量發展新樣板。今年前三季度,新區 GDP增長15.4%,繼續領跑國家級新區。其中,國有經濟貢獻超過六成。
  • 統計局: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超過三季度 消費仍是重要引擎
    來源:觀點地產新媒體原標題:統計局: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超過三季度 消費仍是重要引擎 來源:觀點地產新媒體觀點地產網訊:12月15日,國新辦舉行了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出席現場並答記者問
  • 皇室澳瑪兒亮相2020 CBME 助力大健康產業經濟新引擎
    中國 上海,2020年10月10日 – 隨著健康中國建設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大健康產業持續發力,創造出新的發展機遇;同時,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國國民健康觀念加速轉變,消費現已進入「健康生活方式升級」的新階段。營養作為人們健康生活的重要支持部分,在國家推出《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的助力下,成為公眾廣為關注的話題。
  • 無日本引擎,無國產汽車,為何中國造不出引擎?
    從高飛九天的運載火箭,到蛟龍出航的航空母艦工程,從創造世界一流速度的中國高鐵,到五十五公裡長的港珠澳跨海大橋,中國製造在近二十年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突破。產業強、經濟強、民族強,無論是國家還是人民,都真正感受到了中國製造的力量和堅持不懈。目前,我國正從一個只能出口玩具、服裝等低附加值產品的國家轉變為一個能夠出口計算機、手機等高新技術產品的國家。
  • ...激活強區引擎】洪澤經濟開發區「騰籠引鳳」釋放項目落地新活力
    【築牢工業底盤 激活強區引擎】洪澤經濟開發區「騰籠引鳳」釋放項目落地新活力 2020-12-04 21: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多個行業和經濟部門的增長引擎」——訪瑞士經濟學家菲利普·內爾
    新華社日內瓦12月11日電專訪:「中國已成為全球多個行業和經濟部門的增長引擎」——訪瑞士經濟學家菲利普·內爾新華社記者陳俊俠 徐馳瑞士經濟學家、前貿易談判代表菲利普·內爾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多個行業和經濟部門的增長引擎
  • 中國動力谷,崛起數字新經濟
    在應用層面,「新零售」「新製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數字經濟內涵包括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數據價值化等。    數字經濟,方興未艾。《株洲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突破重點領域,加快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攻關和深度應用,催生新興產業,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搶佔發展制高點,推動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全市經濟社會數位化智能化升級。    株洲市委副書記、市長陽衛國要求,堅定不移把發展大數據作為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攻方向、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加快構建全系統大數據產業生態。
  • 新冠病毒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有什麼特性?
    【摘要:短期看,外部衝擊一定會給中國經濟增長造成幹擾,甚至阻斷某些行業(比如旅遊業、娛樂業);但長期看,不會阻斷中國經濟的增長態勢,不會使中國經濟嚴重失衡。】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給我們的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總結古今中外各種疫情對經濟影響的狀況,客觀分析新冠病毒疫情的走勢,筆者認為這次新冠病毒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六個特性:獨特性。與地震、洪水等其他自然災害相比,新冠病毒疫情與流行性傳染疾病一樣,對經濟的影響有獨特性。
  • 日本教授預測:數字經濟將引領疫情後的中國經濟
    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周瑋生預測—— 數字經濟將引領疫情後的中國經濟在5G、醫療雲平臺等技術支持下,新冠肺炎多學科移動遠程會診國家醫療隊項目實現了「前方臨床救治,後方多學科遠程支持」的診療模式。數字經濟成為發展新引擎周瑋生說,在2015年,美國工程院發布了《美國創造:擁抱製造、技術和工作的未來》,提出了主攻工業和服務業融合產生的「數字經濟」新策略。美國是現在數字經濟的第一大國,而中國位居世界第二。
  • 勁風滿帆, 民營經濟點燃高質量發展引擎
    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的重要發祥地,從百年前先賢張謇的「父教育,母實業」肇始,歷經改革開放風雲激蕩、大浪淘沙式的洗禮,南通民營經濟一路砥礪前行, 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創新轉型的主動力、就業增收的主渠道。2019年,南通民營企業在高質量發展徵程上堅韌前行,為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智行中國 行至廈門 潮起鷺江再揚帆,助推鷺島打造中國新經濟發展...
    11月12日下午,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智行中國2020——新華三壯智凌雲城市峰會」列車抵達福建第二站·廈門,各與會嘉賓齊聚一堂,共話鷺島數字經濟新未來,助力廈門搶抓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新機遇。新華三集團福建代表處總經理張棟致辭新華三集團福建代表處總經理張棟在致辭時表示,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加碼「新基建」建設也成為社會發展共識
  • 以「創新引擎」,為科學城建設增添新動能
    當今世界,競爭的核心是創新能力的競爭,主要經濟體紛紛瞄準創新這一發展制高點。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首批國家高新區的重慶高新區,面對以往產業業態不夠「新」,產業層級不夠「高」的局面,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來「破題」,以創新為「引擎」,為科學城建設增添新動能。
  • 科大國創:高可信軟體賦能尖端科技領域 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引擎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演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及其深度應用已經推動人類社會步入到新的發展階段,數字經濟成為發展的新引擎,將引領未來發展。在數字經濟時代,軟體技術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