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承辦:《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
時間:2013年6月29日下午 14:30-17:30
地點:北京中國大飯店
一、《中國經濟周刊》簡介
《中國經濟周刊》是人民日報社主辦的中國目前唯一一份以政經為主的綜合經濟類周刊雜誌,是中央宣傳主管部門指定的中央級重點媒體(中共中央宣傳部指定的重點期刊、國務院新聞辦確定的63家中央級重點媒體之一;「十八大」指定上會的唯一經濟類期刊;全國兩會指定上會的唯一經濟類期刊),中國官方主流財經媒體,位居中國財經媒體前5強。
《中國經濟周刊》定位於「領導決策的經濟參考」,核心讀者為政府和企業的領導者和決策層,為中央、地方以及企業的領導層提供最具權威性和前瞻性的資訊、新聞及觀點。2004年創刊以來,周刊的報導多次受到胡錦濤、習近平、溫家寶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批示和肯定,許多報導和觀點受到中央決策層的重視和關注。
《中國經濟周刊》每逢周一出版,全年50期。《中國經濟周刊》為《中國核心期刊資料庫》、《中國知識資源總庫》等收錄期刊;國內訂戶遍布各省區市,海外訂戶分布在37個國家和地區,每期直接影響80萬高端人士,訂閱量在同類媒體中遙遙領先;網絡轉載率位於中國財經類報刊前3位。
二、議題設置
分論壇主題:中國經濟的新引擎是什麼?
圓桌討論一:中國經濟轉型之道
議題背景:
自2012年,全球經濟震蕩加劇,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衰退,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紛紛對現有經濟模式開始檢討和反思。作為全球製造業大國的中國,亦走到了經濟發展與轉型的十字路口。如果說之前中國的改革是引入市場機制、參與全球競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財富積累、勞動力轉移,使中國完成了從經濟弱國到大國的目標,那麼接下來,中國需要的經濟轉型是如何能夠將我們的經濟大國地位轉變成經濟強國。中國經濟需要轉型,需要由生產大國向消費大國的轉變。毫無疑問,我們正走向發展關鍵期和改革攻堅期,轉型是重要戰略機遇,也是中國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的突破時點。
圓桌討論二:中國「城鎮化」的路徑與選擇
議題背景: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中國的城鎮化的推進不可能是圈地造房,而是與產業化同步推進。產業發展與資本投資的動力又來自於產業轉移與升級的推動。產業轉移與升級不僅是國家間、地區間的轉移,也是中國東部向中西部轉移,還是從大城市向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鎮轉移,由此帶來了全球產業與資本的再調整與再選擇。那麼,面對中國的城鎮化,全球的產業與資本將面臨哪些機遇?全球的政商領袖又將如何選擇?
未來十年,中國城鎮化速度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還將有2.5億的農村人口流入城市,這相當於美國全國人口的大遷徙。最終會有5億中國農民進城,這就是中國的城鎮化,規模浩大,影響深遠。中國的城鎮化成為全球關注的大事,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成為世界經濟的新引擎。在中國城鎮化過程中,如何推動世界經濟復甦成為全球政商領袖思考的問題。
三、論壇議程
13:30-14:30 籤到
14:30 分論壇開幕
主持人:季曉磊《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14:30-14:40 分論壇致辭
楊振武 人民日報社總編輯
魏建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14:40-16:00議題一:中國經濟轉型之道
主持人:季曉磊《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對話嘉賓:
格熱戈日?科沃德科 波蘭前副總理,波蘭轉型、一體化與全球化經濟研究所創始人
傑羅爾德?格林 美國太平洋國際政策理事會主席
穆罕默德?薩奇布 印度中國經濟文化促進會秘書長
弗朗索瓦絲?尼古拉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亞洲研究中心主任
蔡旭 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前院長
舒布哈適斯?甘戈 印度發展基金會主任; 希弗?納達爾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 帕迪耶 院主任
葆拉?蘇巴基 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部部長
牛嘉林 深圳金盈灃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16:00-16:10 茶歇
16:10-17:30 議題二:中國「城鎮化」的路徑與選擇
主持人:季曉磊《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對話嘉賓:
鄭永年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尹中卿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
王一鳴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徐學陽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副局長
李殿生 山西省孝義市常務副市長
王豐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主任
黃聖博 上海博易觀光醫療管理有限公司CEO
張晨亮 北京財富世紀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
17:30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