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路上黨支部」柿村,脫貧致富路上的「如意事」(高清組圖)

2021-01-20 陝西網渭南站

巍巍秦嶺山下,涓涓澗峪河邊,紅色旅遊聖地渭華起義紀念碑下,有一個富有詩意的村子——華州區高塘鎮柿村。記者 楊青山 攝

為了莊嚴的承諾:攻堅路上黨支部網絡主題宣傳系列報導之一

陝西網(記者 楊青山 張耀鋒 張珂 於雷)巍巍秦嶺山下,涓涓澗峪河邊,紅色旅遊聖地渭華起義紀念碑下,有一個富有詩意的村子,她就是方圓有名的華州區高塘鎮柿村。9月5日,記者隨「攻堅路上黨支部」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小組,沿渭洛高速公路高塘出口下,行車不遠就到了村邊,遠遠望去,一條公路穿村而過,狀似一個楔子,從北到南,斜插秦嶺北麓。初秋時節的村子相映在碧波荷塘中,盛開的荷花在風中搖曳,仿佛招手歡迎著我們的到來。站在村東塬, 朵朵白雲下,藍色的光伏板發出絢麗光彩。俯瞰塬下,紅旗飄揚在村委會的上空,白牆藍瓦的村衛生室格外顯眼,整潔的村容,忙碌農活的村民,處處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吸引著我們探尋的目光……

省級傳統村落 一個有故事的柿村

柿村,因柿樹多而得名,據說有近百年的歷史,曾獲得「省級傳統村落」稱號。採訪當天,8時早到的我們還沒進村,就被村邊大片的荷花吸引,在賞荷時巧遇村民孫明京,一打聽,他原是村上的老黨員和村幹部。於是,柿村的歷史和現在,從他的講述中我們有了大致的了解。

1928年,高塘鎮曾發生一次震撼全國的大規模武裝起義——渭華起義。渭華起義是中國西北地區發生最早、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次暴動,也是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重要起義之一,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因此,柿村所在的高塘鎮及周邊鄉鎮被命名為革命老區。全村轄12個村民小組,620戶2880人,耕地面積2630畝。東部塬區以獼猴桃、花椒種植為主,西部川道以小麥、玉米為主,是典型的農業村。2017年確定貧困戶126戶445人,是全區58個扶貧重點村之一。

柿村還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烈士村、雙擁模範村。現有正式黨員31名,預備黨員1名,年齡最大81歲,最小28歲。聽說我們要採訪扶貧攻堅中黨支部發揮作用的事,老黨員孫明京接著介紹到,近年來,特別是脫貧攻堅開展以來,村支部書記郭煥民帶領支部一班人,按照「一年扶上路、兩年見成效、三年能致富」思路,始終以黨建為龍頭,緊緊抓住各級關於革命老區一系列扶貧政策實施和渭華起義紅色旅遊聖地開發建設的發展機遇,大力發展獼猴桃支柱產業、光伏發電扶貧產業、清水蓮菜旅遊產業三大脫貧致富項目,使柿村在短時間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居環境、自然生態、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精神文明等方面走在全區前列,先後被授予「先進基層黨支部」、「農村黨組織示範村」、「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基地」等榮譽, 2017年還入選陝西省美麗宜居示範村。

發展支柱產業 柿村艱難8年種桃路

柿村,本應依靠柿村發展農村經濟,但因歷史發展和地域環境的改變,柿村卻沒有像富平縣農民那樣有大片的柿林,更沒有享名的柿子可賣。村民多年來都是靠種小麥、玉米為主,生產收入上難有大的發展。早些年,村上也種過蘋果、花椒等經濟作物,但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形成規模,柿村的農業發展一直都是舉步維艱。2011年,支部書記郭煥民到外地特色農業發展的地方學習後,他心潮澎湃,召集村委會研究村上發展時說,「同樣都是農村,柿村發展的難題是沒有支柱產業,一定要帶領大家打開眼界,學習外村經驗發展經濟,增加收入。」當年10月,便組織村民到周至等地參觀學習。

「學習開闊了村民的視野,也讓很多人摩拳擦掌。可是到了種植時候,卻成了另一個景象。觀望、不支持的人多了起來,其實大家都在看,看這個項目到底有多大的能量」老支委孫明京感慨的說。「老陝愛參觀,回家不動彈」、「看別人的激動,坐在車上心動,回到家裡不動。」也真實反映了當時村民想法和顧慮。

「大家都在等」。可是村裡的發展不能等。其實大家這樣的狀態就是三個字:沒信心。於是,在郭煥民的倡導下,村委會決定,支委先行種植,成立綠態獼猴桃專業合作社,用成效帶動了群眾的幹勁。「既是這樣,事情仍舊一波三折。有時候剛種植下去的樹苗,村民嫌影響了小麥、玉米的成長,隔年就割掉、砍掉。不得已,村裡又去購買苗木免費讓村民栽種,甚至安排專人或者設置水泥樁。但情況並不見好轉,由於技術跟不上,一些村民覺得沒有效益,便又開始了砍苗。如此折騰幾次,直到2015年以後,村委會帶領的幾個種植大戶賣出好價錢,成立了柿村獼猴桃專家工作站,種桃路才總算在「柿村」落下了根。」採訪時,第一書記張亮記者向記者訴說了這些年走過的艱難種「桃」路。

經過幾年的發展,柿村獼猴桃產業已經成為全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書記郭煥民向記者介紹說,全村獼猴桃種植面積已達1500畝,初期進入掛果1000畝,盛果期500畝,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完備,深水灌溉井5眼,引灌渠2000米,可灌溉面積2000餘畝。村上還建立了秦東首家獼猴桃專家站和獼猴桃博物館,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運營模式,共帶動種植戶255戶,其中就有87戶是貧困戶。「現在畝產能達到3000-4000斤,純收入在8000-12000元,我家種了40多畝,每年都能收入40多萬元。」談起獼猴桃產業,郭煥民這樣動情地說。

採訪時,村民郭鐵拴說,「父母年近古稀,體弱多病,妻子也因患病不能勞作,一個兒子正在上高中,他是五口之家的唯一勞力。早些年,儘管成年拼命在外打工掙錢,但一直都是村裡的貧困戶。」4年前開始在村委會的動員和支持下,種植獼猴桃,2017年收入達到了8萬元。「村裡的黨員不計個人得失,有信仰,有奉獻,群眾自然願意跟著幹。」家庭收入的改善,也使他思想發生了變化。如今郭鐵拴也成長為一名黨員,成為一名村支委,成為一名村裡產業發展的宣傳員。

光伏產業兜貧底 清蓮產業拓旅遊

獼猴桃產業園奠定了全村大部分村民脫貧致富的基礎,那麼對於重點貧困戶怎麼辦?問題一提出,就引起了村委會一班人的熱烈討論。最終,村委會決定充分利用區民政局、軍委後勤保障部包聯的契機,共商柿村產業發展的方向。

「上什麼項目,更有利於貧困戶快速脫貧?去年6月,這一討論軍地一度出現分歧」。郭煥民說。主要分歧在於是否有利於村上的長遠發展,是否有利於生態保護,是否能徹底解決重點貧困戶脫貧。最後,經過雙方的慎重調查研究,決定投資建設綠色環保的光伏發電項目。項目定下後,在軍地的共同努力下,由軍委後勤保障部扶持建設的500KW光伏發電站竣工,同時併入國家電網。

「佔地18畝,總裝機容量500KW,採用全額上網模式,去年已併網發電,按年發電量60萬度,年收益58.8萬元,利潤的70%用於貧困戶分紅計算,每個貧困戶純收入4200元左右。更讓村民欣慰的是,通過開發太陽能資源,可以實現連續25年至30年的穩定收益,在徹底解決全村重點貧困戶脫貧的同時,柿村村民也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郭煥民說起這些,臉上充滿著無限的喜悅。

地處渭華起義紅色旅遊特色小鎮,柿村將依託高塘鎮打造紅色旅遊產業鏈,大力發展農業觀光旅遊項目。在光伏產業取得好的成效後,村委會一班人又著眼長遠盯上了一個農業觀光旅遊項目。在獲得部隊的扶貧援助後,清水蓮菜項目今年1月開工,項目佔地面積167.5畝。「按畝產8000元計算,扣除種、肥、藥、水、電等生產成本4000元,每畝純收入4000元,園區總收益67萬元。同時,可在蓮菜池套養黃鱔、牛蛙等養殖物,每畝套養可增收3000元左右,群眾還可根據自身情況發展觀光旅遊及農家樂項目,可帶動貧困戶67戶182人,每戶保底增收在1.5萬元左右。」在村民郭更戌看來這筆帳很「划算」。

「清蓮產業園今年剛建設,效果立馬見效,你們看到了吧,來渭華起義館紅色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來的許多人都到我們村上賞荷花拍照片,都成旅遊景點了!」郭煥民樂呵呵地說。

柿村的美麗鄉村 事事如意變化大

「脫貧攻堅開展以來,村上的變化真大,柿村也還真應了『柿柿如意』那句古話。」說起村裡的發展變化,第一書記張亮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道路硬化了2公裡,修建了休閒廣場,建設了雙擁林,美化了街區庭院,今年軍委後勤保障部醫療扶貧援建的柿村衛生室也建成了.....這些不僅讓貧困戶脫了貧,更是讓村裡的人都受了益。」

記者在村委會北邊看到,白牆藍瓦、窗明几淨,診斷室、藥房、觀察治療室、康復理療室等醫療用房以及常用醫療設備、電腦、印表機、空調等一應俱全,群眾在井然有序地就醫。

記者了解到,柿村衛生室建築面積148平方米,總投資50餘萬元。現在,鎮衛生院每天安排2至3名大夫和1名護士駐村值班,滿足了群眾醫療需求,徹底改變了柿村醫療條件的落後現狀,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看病遠、看病貴以及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等問題。

村裡生產發展了,精神文明建設也上臺階了。村上定期舉辦『十個最美』評選,讓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發生改變了改變。記者採訪時,一早在村道上看到一名老漢和四名婦女下地幹活,上前訊問,得知他叫王松柏,今年56歲了。同他一起來的是同村鄰居,都是來幫他幹活的,平時誰家農田有急活,都是以「互助組」形式幫忙,這在過去是少有的。

「柿村沒有柿樹是我們的一塊心病,被授予「省級傳統村落」稱號後,我們就想著種植柿村,為柿村正名,可一直沒有這樣的機會。今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歷史機遇的到來和依託渭華起義館紅色旅遊景區的規劃建設,我們村北面全都規劃種植柿村,區委書記霍文軍來調研時非常重視和支持我們的發展規劃,現在已種植了一塊,今年底明年初,我們就大規模種植,你們下次來時,柿村就有柿樹林了。」記者在田間拍攝時,郭煥民還不停地介紹著他們村的這些好事,喜事,如意事。

在村委會,採訪即將結束時,記者邀請郭書記在此次主題宣傳活動的會旗上簽名時。他看到「為了莊嚴的承諾:攻堅路上黨支部網絡主題宣傳」字樣時,高興的說:「這個活動開展得好,當了20年村書記的我,為了黨旗下的承諾,我要籤下我的名字,並承諾帶領好支部一班人,一定實現『一年扶上路、兩年見成效、三年能致富』的目標,建設一個產業美、生活美、環境美、村風美、生態美的新柿村,成為一個全市脫貧攻堅的標杆,成為一個美麗鄉村建設的典範!」

柿村轄12個村民小組,620戶2880人,耕地面積2630畝,曾獲得「省級傳統村落」稱號。記者 楊青山 攝

柿村還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烈士村、雙擁模範村。記者 楊青山 攝

1928年,高塘鎮曾發生一次震撼全國的大規模武裝起義——渭華起義。因此,柿村所在的高塘鎮及周邊鄉鎮被命名為革命老區。記者 楊青山 攝

柿村,2017年確定貧困戶126戶445人,是華州區58個扶貧重點村之一。記者 楊青山 攝

遠遠望去,一條公路穿村而過,柿村狀似一個楔子,從北到南,斜插秦嶺北麓。記者 楊青山 攝

柿村先後被授予「先進基層黨支部」、「農村黨組織示範村」、「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基地」等榮譽, 2017年還入選陝西省美麗宜居示範村。記者 楊青山 攝

紅旗飄揚在柿村村委會的上空,白牆藍瓦的村衛生室格外顯眼。記者 楊青山 攝

柿村村委會近景。記者 楊青山 攝

軍委後勤保障部醫療扶貧援建的柿村衛生室面積148平方米,總投資50餘萬元。記者 楊青山 攝

整潔的村容,美化的街區庭院,柿村變化很大,2017年還入選陝西省美麗宜居示範村。記者 楊青山 攝

整潔的村容,美化的街區庭院,柿村變化很大,2017年還入選陝西省美麗宜居示範村。記者 楊青山 攝

在村委會,支部書記郭煥民向記者介紹柿村的變化。記者 楊青山 攝

在村委會,支部書記郭煥民談起村裡的變化,異常興奮。記者 楊青山 攝

在村委會,支部書記郭煥民向記者介紹柿村的變化。記者 楊青山 攝

在村委會,村民郭鐵拴接受記者採訪。記者 楊青山 攝

柿村先後被授予「先進基層黨支部」、「農村黨組織示範村」、「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基地」等榮譽, 2017年還入選陝西省美麗宜居示範村。記者 楊青山 攝

第一書記張亮在清水蓮菜產業園接受採訪。記者 楊青山 攝

第一書記張亮介紹柿村變化時,總有說不完的話。記者 楊青山 攝

碧波荷塘,荷花風中搖曳,處處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記者 楊青山 攝

碧波荷塘,荷花風中搖曳,處處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記者 楊青山 攝

碧波荷塘,荷花風中搖曳,處處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記者 楊青山 攝

碧波荷塘,荷花風中搖曳,處處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記者 楊青山 攝

柿村老黨員和村幹部孫明京高興的介紹柿村的發展變化。記者 楊青山 攝

由軍委後勤保障部扶持建設的500KW光伏發電站去年竣工,併網發電,此舉每個貧困戶每年增加純收入4200元左右。記者 楊青山 攝

由軍委後勤保障部扶持建設的500KW光伏發電站去年竣工,併網發電,此舉每個貧困戶每年增加純收入4200元左右。記者 楊青山 攝

俯瞰塬下,整潔的村容,忙碌農活的村民,處處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記者 楊青山 攝

村民郭鐵拴介紹光伏扶貧產業情況。記者 楊青山 攝

村民郭鐵拴介紹光伏扶貧產業情況。記者 楊青山 攝

俯瞰下,藍色的光伏板發出絢麗光彩。記者 楊青山 攝

佔地18畝,總裝機容量500KW,採用全額上網模式,去年已併網發電,按年發電量60萬度,年收益58.8萬元。記者 楊青山 攝

在獼猴桃樹下,村民向記者介紹柿村艱難的種桃路。記者 楊青山 攝

全村獼猴桃種植面積已達1500畝,初期進入掛果1000畝,盛果期500畝,每畝每年將增加純收入在8000-12000元。圖為進入收穫期的果子。記者 楊青山 攝

全村獼猴桃種植面積已達1500畝,初期進入掛果1000畝,盛果期500畝,每畝每年將增加純收入在8000-12000元。圖為進入收穫期的果子。記者 楊青山 攝

村民郭亮介紹獼猴桃發展情況。記者 楊青山 攝

2018年6月15日,村書記郭煥民帶領第一書記張亮,駐村工作隊隊長楊鵬下到齊腰深的渠水裡清理涵洞裡的雜物。(資料圖片)

記者採訪時,一早在村道上看到一名老漢和四名婦女下地幹活。記者 楊青山 攝

村民王松柏接受採訪,介紹「互助組」情況。記者 楊青山 攝

軍委後勤保障部醫療扶貧援建的柿村衛生室,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看病遠、看病貴的問題。圖為就醫群眾介紹採訪。記者 楊青山 攝

軍委後勤保障部醫療扶貧援建的柿村衛生室,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看病遠、看病貴的問題。圖為就醫群眾介紹採訪。記者 楊青山 攝

「為了莊嚴的承諾:攻堅路上黨支部網絡主題宣傳」,採訪組與村民在清水蓮菜園合影。記者 楊青山 攝

「為了莊嚴的承諾:攻堅路上黨支部網絡主題宣傳」,採訪組與村民在光伏產業園合影。記者 楊青山 攝

「為了莊嚴的承諾:攻堅路上黨支部網絡主題宣傳」,採訪組與支部書記郭煥民、第一書記張亮合影。記者 楊青山 攝

相關焦點

  • 協力齊攻堅,扶貧路上越戰越勇
    我叫羅鑫,是興仁市檢察院的一名工作人員,2018年初,我接到赴下山鎮民族村脫貧攻堅駐村幫扶的任務,有幸成為駐村輪戰隊的一員,並認領了自己包保的貧困戶。今天分享我和包保貧困戶張祥勝的故事。2014年,張祥勝家被列為貧困戶,但他好學不服輸,短短一年裡就學會了多項技能。
  • 「我的扶貧故事」協力齊攻堅,扶貧路上越戰越勇丨興仁市下山鎮民族...
    我叫羅鑫,是興仁市檢察院的一名工作人員,2018年初,我接到赴下山鎮民族村脫貧攻堅駐村幫扶的任務,有幸成為駐村輪戰隊的一員,並認領了自己包保的貧困戶。今天分享我和包保貧困戶張祥勝的故事。  脫貧致富路上,幫扶幹部和貧困戶的齊心協力更有意義。不管是張祥勝創業期間,我親自陪他辦理證件,還是他表達感謝時樸實的笑容,都讓我感到溫暖。他們敢於和貧困鬥爭的頑強精神讓我震撼,也讓我更加確定,在扶貧路上奉獻我的青春值得。
  • 「快看」大型紀錄片《小康路上》震撼登場
    決勝脫貧攻堅2020年是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之年,中國的減貧成就令世人震撼,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長沙縣融媒體中心推出大型紀錄片《小康路上》,講述長沙縣對口幫扶多個地區實現攜手脫貧奔小康的故事。
  • 夢見路上好多蛇是怎麼回事 夢見路上好多蛇是什麼意思
    夢見路上好多蛇夢見蛇,大多都是表示性愛關係,有性需求的象徵,而如果蛇是捲曲狀的的,表示目前的你正沉溺在性愛的關係裡,另外也有疾忌心不斷增高的警告。另一方面夢到蛇也有財運上升的象徵,而蛇逃走則有金錢上的損失。
  • 鄉村出彩巧媳婦 小康路上她力量(三)
    鄉村出彩巧媳婦 小康路上她力量(三) 2020-07-01 03: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2-26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扮演好脫貧攻堅路上的三種角色
    扮演好脫貧攻堅路上的三種角色蘭國盛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收官之年,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逐漸深入之年
  • 「入村手記」督查路上見「三心」
    扶貧路上見初心「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次市紀委市監委統一部署安排的扶貧大督查,規模之大、規格之高、範圍之廣、要求之嚴,可謂空前。上至市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下至各紀檢監察室、派駐紀檢監察組的幹部都披掛上陣,盡銳出戰,表現出對決戰決勝扶貧攻堅工作的頑強鬥志和必勝信心。
  • 「我的扶貧故事」軍魂不改 初心不變丨沿河自治縣石柱村攻堅隊隊長...
    2019年起,我開始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攻堅隊隊長。2020年3月,我開始擔任村脫貧攻堅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清除房屋上的安全隱患自駐村以來,我堅守軍人本色,深入脫貧攻堅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和軍人的初心,在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我默默奉獻著自己的熱血。
  • 脫貧路上的領頭人
    從熱鬧繁華的都市,到偏僻貧窮的鄉村,從一名銀行精英,到脫貧攻堅路上的第一書記,工商銀行阿勒泰分行的李新魯走過了不平凡的兩年。  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到貧困村駐村幫扶,是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2020年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重要舉措。
  • 新疆軍區某裝甲團的扶貧故事:致富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脫貧攻堅 中國軍人在行動】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從改革開放之後的扶貧開發,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脫貧攻堅,子弟兵的身影一直和人民在一起。從扶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到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從協助推進教育扶貧到搞好醫療扶持,從幫助改善生產生活到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從支持鄉風文明建設到參加興邊富民行動……在脫貧攻堅的特殊戰場上,全軍官兵以高度的政治自覺,積極發揮自身優勢,譜寫了軍民魚水情深新的時代壯歌。請看脫貧攻堅路上的中國軍人身影。
  • 【脫貧攻堅路上的女性光芒】石濡菲:青春之茶味香濃
    【脫貧攻堅路上的女性光芒】石濡菲:青春之茶味香濃 2020-12-10 18:3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沒有休止符丨鎮遠縣報京鄉黨委書記何洪道
    猶記得2019年剛到報京鄉任職時,面對產業發展薄弱、群眾觀念保守,貴灑村還未出列,178戶貧困戶未脫貧等等,我深深感到身上的擔子有多重、責任有多大,帶領全鄉各民族同胞脫貧致富,持續鞏固脫貧成效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使命。查看報京小學衛生廁所建設情況「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 【脫貧攻堅】庫倫脫貧攻堅奔走在「趕考」路上
    【脫貧攻堅】庫倫脫貧攻堅奔走在「趕考」路上 2020-03-31 2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路上的女性光芒】巾幗不讓鬚眉 最美鏗鏘玫瑰
    【脫貧攻堅路上的女性光芒】巾幗不讓鬚眉 最美鏗鏘玫瑰 2020-12-08 21:1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脫貧路上的最美代表風採】朱光偉:唱好「甩帽大戲」
    石佛村是丁山鎮唯一的「市級貧困村」,也是該鎮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目前,該村能摘掉貧困帽,是扶貧扶智扶志、用產業拓寬脫貧致富路的一個縮影。而村民們口中念叨的第一書記,就是朱光偉。
  • 「我的扶貧故事」從一名醫生蛻變成真正的脫貧攻堅「戰士」丨湄潭...
    說實話,作為一名業務技術人員,要帶領一個一類貧困村脫貧致富,我心裡是沒底的。但想到既然組織選派了我,就不能當「逃兵」。為了儘快熟悉農村工作,到任伊始,我就虛心向村支兩委的老同志們請教怎樣幹好脫貧攻堅工作。村裡的老同志說,要想幹好脫貧攻堅,就得先踏遍沙塘村的山山水水,情況都不清楚,談什麼脫貧攻堅!他們認為,我們年輕人在這裡也幹不了多久。
  • 通訊:江西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
    謝夢麗 攝中新網南昌12月6日電 題:江西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作者 吳鵬泉陳運嬌最近琢磨著給蛙場四周土地做硬化處理,「現在田裡沒什麼農作物了,老鼠就想方設法把防護網咬破進來吃蛙。」陳運嬌是江西女性在脫貧攻堅路上發揮「巾幗力量」的一個縮影。江西是著名革命老區,也是中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近年來,該省一批自強自立、敢闖敢幹的婦女成為脫貧攻堅路上的「領頭雁」。在江西井岡山,張玉榮正忙著帶領村民挖掘資源打造研旅基地,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等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的笑容 是我扶貧路上的幸福收穫丨三穗縣款場...
    王銘(右一)與村民交談我叫王銘,是黔東南自治州三穗縣款場鄉款場村的一名黨支部書記,1999年從黔東南州衛生學校臨床專業畢業後,在款場村衛生室當了12年的防疫員,2014年1月擔任三穗縣款場鄉款場村的黨支部書記。
  • 騰訊動漫要帶中國的創作者們「脫貧致富」
    騰訊動漫要帶領創作者們「脫貧致富」騰訊動漫總經理鄒正宇認為,1.4 億的分成款,距離漫畫創作者的整體「富裕」還有不小的距離。在過去,國內的動漫行業直接談「錢」的場面不多。多數情況下,這個行業經常跟「情懷」兩個字綁定在一起。但這場大會上騰訊動漫直接把主題定在了商業變現的可能性上——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