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仁市下山鎮民族村駐村輪戰隊隊員 羅鑫
初見張祥勝,腰板硬朗,雙眸炯炯有神,臉上洋溢著笑容,根本看不出他已50歲出頭。在這個4口之家,有慈祥的母親、辛勤的男主人、賢惠的妻子和懂事的兒子,過著貧困但和睦的生活。
我叫羅鑫,是興仁市檢察院的一名工作人員,2018年初,我接到赴下山鎮民族村脫貧攻堅駐村幫扶的任務,有幸成為駐村輪戰隊的一員,並認領了自己包保的貧困戶。今天分享我和包保貧困戶張祥勝的故事。
2014年,張祥勝家被列為貧困戶,但他好學不服輸,短短一年裡就學會了多項技能。2015年,他家脫貧出列,並在2016年搬遷到在水一方安置點,過上安穩生活。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5月的一天夜裡,我在朦朧睡意中接到張祥勝的來電,電話那頭傳來他焦急的聲音,「小羅,能不能麻煩你趕緊幫我到市醫院急診科掛個號,你嫂子她快不行了」,沒來得及細問,我猛衝到樓下,騎上摩託車就往醫院飛奔,冷風像一把把刀割在臉上,到醫院掛完號才發現外衣都忘穿了。
後來張祥勝銷售薏仁米時,我幫助聯繫包裝,並進行宣傳。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感情越來越深厚,他說在他心底,早把我這個「90後」當作了親人。
脫貧致富路上,幫扶幹部和貧困戶的齊心協力更有意義。不管是張祥勝創業期間,我親自陪他辦理證件,還是他表達感謝時樸實的笑容,都讓我感到溫暖。他們敢於和貧困鬥爭的頑強精神讓我震撼,也讓我更加確定,在扶貧路上奉獻我的青春值得。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段源興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