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力齊攻堅,扶貧路上越戰越勇

2020-12-24 金臺資訊

興仁市下山鎮民族村駐村輪戰隊隊員 羅鑫

初見張祥勝,腰板硬朗,雙眸炯炯有神,臉上洋溢著笑容,根本看不出他已50歲出頭。在這個4口之家,有慈祥的母親、辛勤的男主人、賢惠的妻子和懂事的兒子,過著貧困但和睦的生活。

我叫羅鑫,是興仁市檢察院的一名工作人員,2018年初,我接到赴下山鎮民族村脫貧攻堅駐村幫扶的任務,有幸成為駐村輪戰隊的一員,並認領了自己包保的貧困戶。今天分享我和包保貧困戶張祥勝的故事。

2014年,張祥勝家被列為貧困戶,但他好學不服輸,短短一年裡就學會了多項技能。2015年,他家脫貧出列,並在2016年搬遷到在水一方安置點,過上安穩生活。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5月的一天夜裡,我在朦朧睡意中接到張祥勝的來電,電話那頭傳來他焦急的聲音,「小羅,能不能麻煩你趕緊幫我到市醫院急診科掛個號,你嫂子她快不行了」,沒來得及細問,我猛衝到樓下,騎上摩託車就往醫院飛奔,冷風像一把把刀割在臉上,到醫院掛完號才發現外衣都忘穿了。

後來張祥勝銷售薏仁米時,我幫助聯繫包裝,並進行宣傳。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感情越來越深厚,他說在他心底,早把我這個「90後」當作了親人。

脫貧致富路上,幫扶幹部和貧困戶的齊心協力更有意義。不管是張祥勝創業期間,我親自陪他辦理證件,還是他表達感謝時樸實的笑容,都讓我感到溫暖。他們敢於和貧困鬥爭的頑強精神讓我震撼,也讓我更加確定,在扶貧路上奉獻我的青春值得。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段源興 整理)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協力齊攻堅,扶貧路上越戰越勇丨興仁市下山鎮民族...
    我叫羅鑫,是興仁市檢察院的一名工作人員,2018年初,我接到赴下山鎮民族村脫貧攻堅駐村幫扶的任務,有幸成為駐村輪戰隊的一員,並認領了自己包保的貧困戶。今天分享我和包保貧困戶張祥勝的故事。  脫貧致富路上,幫扶幹部和貧困戶的齊心協力更有意義。不管是張祥勝創業期間,我親自陪他辦理證件,還是他表達感謝時樸實的笑容,都讓我感到溫暖。他們敢於和貧困鬥爭的頑強精神讓我震撼,也讓我更加確定,在扶貧路上奉獻我的青春值得。
  •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2-26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錦屏縣脫貧攻堅網格員龍志友32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
    2020年5月29日,這是沉痛的一天,錦屏縣啟蒙鎮巨寨村網格員龍志友,頭天晚上在村辦公樓加班整理農機駕駛員考試檔案材料到很晚,早上天剛剛亮,心裡始終牽掛著自己的幫扶戶,加上天降暴雨,更放心不下,決定要去看看,在去看望幫扶戶的路上,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將32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記者在巨寨村委會龍志友的辦公室裡看到
  • 江美平:扶貧路上的「開掛人生」
    從投入扶貧工作那天起,扶貧人就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帶著責任、帶著感情,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在扶貧路上用自身的實際行動,潛移默化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激情豪邁書寫著感人生動的扶貧故事,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道路上綻放著青春芳華,開啟扶貧路上的「開掛人生」。甘做扶貧路上的「勤務員」,建好「扶貧能量泵」。
  • 【脫貧攻堅】庫倫脫貧攻堅奔走在「趕考」路上
    【脫貧攻堅】庫倫脫貧攻堅奔走在「趕考」路上 2020-03-31 2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從白衣護士到攻堅勇士|德江縣潮砥鎮石板社區駐村...
    深夜入戶走訪,與農戶交心談心(右一)白衣護士變攻堅勇士  然而,扶貧工作與衛生院工作截然不同,我身份的轉換一時間適應不過來。在攻堅隊隊員們的幫助下,我漸漸有了自己的思路,一點點走入扶貧路的「正軌」。在我負責的兩個村民組,通過入戶走訪實現我與群眾感情融合的第一步。  我帶著為貧困群眾服務的一腔熱血,走進農戶家中,走入農戶心中。在入戶過程中,與農戶們促膝長談,摸清群眾的家庭情況,了解他們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與他們交心談心。
  • 「我的扶貧故事」攻堅路上 不辭辛苦丨六枝特區新華鎮王家衝村同步...
    脫貧攻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部分村民要求過高,個別群眾爭當貧困戶,有的村民對扶貧政策理解有偏差等等,這些問題造成村民對村幹部怨氣大。針對這些情況,我及時和村支兩委成員交流思想,推心置腹地交換意見,開誠布公地亮明觀點,引導和帶領大家以脫貧攻堅為重,切實把村支兩委班子思想統一在幹事創業的精氣神上來。
  • 「我的扶貧故事」做脫貧攻堅路上的「排頭兵」丨黔西縣甘棠鎮扶貧...
    我叫張奎,今年40歲,畢節市大方縣人,2013年4月參加工作,201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6年2月任黔西縣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擔任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8個貧困村和3539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堅持「實」的工作標準和「嚴」的工作要求,力爭為脫貧攻堅工作做出實績。
  • 「我的扶貧故事」有你陪伴,脫貧攻堅路上不孤單——扶貧媽媽寫給...
    本來媽媽想早點和你視頻的,可因為媽媽手頭有太多緊急的扶貧工作要做,所以才....別責怪媽媽呀!我的好寶貝,雖然你才3歲半,但我知道你比同齡的孩子都要懂事。孩子,對於你,媽媽總是帶著滿滿的愧疚。在你才8個月時,本來可以在媽媽身邊享受著慈母般的愛,可就因為你的爸爸、媽媽都是扶貧幹部,工作忙不允許,還在嗷嗷待哺的你不得不隨同外婆回安龍老家,還清晰的記得你離開的那天晚上,你可能因剛離開媽媽,缺乏安全感,整整哭鬧了一夜,媽媽也是徹夜未眠,心裡一直牽掛著你,想想這3年,我們總是聚少離多,有時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忙,連續加班1個月都未能回去探望你,只因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 【脫貧路上看煙臺】龍口市蘆頭鎮王風華 扶貧路上踐行初心
    記者採訪龍口蘆頭鎮周家村書記孫長傑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朱旭健 煙臺報導  10月17日上午,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脫貧路上看煙臺媒體行來到了龍口市蘆頭鎮  今年48歲的王風華是龍口市蘆頭鎮扶貧辦的一名幹部,是蘆頭鎮資歷最老的扶貧幹部。自2014年接手扶貧工作以來,王風華從剛開始摸著石頭過河到現在大刀闊斧的創新,從例行公事的辦公到飽含真情的幫扶,多年來,她踏遍了鎮街每一片土地,走進了村裡每一戶家庭,始終堅守在扶貧攻堅第一線,用行動展現一名共產黨員的本色和風採。
  • 基層扶貧路上的感人故事
    2020年是脫貧攻堅工作的收官之年,在諸城市百尺河鎮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用腳步丈量初心,用行動詮釋擔當,對貧困戶的關懷無微不至,一戶戶地走訪、一次次的關懷,主動把貧困戶當成自己的家人,用真心付出換取了貧困群眾的「幸福指數」。今年9月,百尺河鎮被評為「濰坊市脫貧攻堅工作示範鎮」。
  • 錦屏扶貧故事|細數扶貧路上我們那些感人的戰友
    幫扶村地處偏遠,為了節省奔波的時間,每人湊了1萬多塊錢買了一輛車,這輛車不僅成為了他們扶貧路上的助手,也成為了村裡群眾緊急送醫的「救護車」。陳先國 攝 一家三代一起駐村幫扶
  • 扶貧路上檢察情
    記者 原子 通訊員 肖華 吳倩茹 「今天我們到扶貧聯繫點去主要是入戶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扶貧相關政策,核實幫扶對象的信息變更情況。」
  • 「攻堅路上黨支部」柿村,脫貧致富路上的「如意事」(高清組圖)
    記者 楊青山 攝為了莊嚴的承諾:攻堅路上黨支部網絡主題宣傳系列報導之一陝西網(記者 楊青山 張耀鋒 張珂 於雷)巍巍秦嶺山下,涓涓澗峪河邊,紅色旅遊聖地渭華起義紀念碑下,有一個富有詩意的村子,她就是方圓有名的華州區高塘鎮柿村。
  •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2020-12-16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路上奮力行 興了鄉村富了民
    ,邀請駐贛中央新聞單位、省市主要新聞網站、重要商業網站、新媒體、網絡名人線下採風,並通過網站、「兩微一端」、抖音、頭條號等多平臺,結合線下活動,走進安義縣、新建區部分脫貧村、脫貧戶開展採訪調查,感受南昌脫貧攻堅的巨大變化。
  • ...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祝開權:扶貧路上一「小兵」||張金文...
    扶貧路上一「小兵」興義市烏沙鎮扶貧站工作人員 祝開權我叫祝開權,是興義市烏沙鎮扶貧站的工作人員。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考察時強調:「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就是要精準識別貧困人口,因戶施策,精準發力,下「繡花功夫」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為此,我組織村級指揮所成員和幫扶幹部,白天走村串戶摸清致貧原因,晚上組織研究幫扶措施,真正做到因戶施策。
  • 趙雪嬌:綻放在雲嶺大地的無悔青春_「扶貧路上」交大力量_上海交通...
    8、9月,校友總會辦公室、校就業中心、校團委牽頭組織了校友服務發展協會與校團委「青苗計劃」一期學員集中採訪近40名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校友,記錄他們落實精準扶貧,實現群眾增收、百姓富裕的真實故事,共繪「扶貧路上」交大人的斑斕地圖。本期讓我們跟隨趙雪嬌校友的腳步,走進雲南省曲靖市,繼續「扶貧路上」交大人地圖之旅!
  • 扶貧路上勇擔當
    4年艱辛扶貧路,領導和同志們多少個日日夜夜來回奔波,箇中滋味,也許只有經歷過,才懂呢!」12月15日,雙牌縣委政法委駐江村鎮江村村第四任扶貧隊長廖道輝感慨地說。1960年修因建雙牌水庫江村村移民上岸,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1戶354人,是典型的水淹區村、移民村,也是重點貧困村。2017年,雙牌縣委派駐以政法委牽頭的江村村扶貧工作隊,將任務分解到片、分解到人。
  •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首演 以黃文秀事跡致敬第一書記群體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以「時代楷模」、百色市委宣傳部派駐新化鎮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為創作原型。《扶貧路上》劇照  黃文秀是廣西百色田陽縣的一個壯族姑娘,2016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時,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但她毅然回到百色深入農村基層,成為百坭村第一書記。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裡,黃文秀寫下了三大本扶貧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