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是崇禎對不起百姓才招致明朝滅亡的嗎?

2020-12-14 解讀文字密碼

明末是崇禎對不起百姓才招致明朝滅亡的嗎?

歷史書上有這樣一則記載:李自成進軍西安的時候,當時已經是初冬季節,明朝守軍都只有單衣服。很快,明軍副將王良智請求秦王朱存樞看在明軍將士守城打仗,保衛秦王的面子上,請求秦王朱存樞出一點錢給士兵們買些棉衣,但是遭到秦王的直接拒絕。

王良智大怒,想我們當兵的替老朱家流血打仗,姓朱的卻這樣拿我們不當人看,當即決定打開城門,迎接李自成入城。朱存樞投降之後,李自成從秦王府中抄得上百萬兩錢財。

國破家亡是崇禎對不起百姓,還是有人改寫了史書?

國破家亡是崇禎對不起百姓,還是有人改寫了史書?很多人認為政治腐敗是由於皇帝昏庸無能導致農民起義軍閥混戰最後國破家亡。明朝末年那段開門揖盜的歷史就完全把亡國的責任推到崇禎身上。可是這裡面有矛盾的地方,當時的大明皇帝也沒錢發放軍餉,軍人連冬裝都置辦不出來,崇禎堂堂皇帝坐擁天下,一年百姓的稅賦就用之不盡了為什麼日子會過得這麼慘,國庫的錢又用在了哪裡?

事實上崇禎在位之時並沒有大興土木也沒有剋扣軍餉,為了置辦軍費皇帝竭盡了所能,甚至從自己身上省了又省。可是大明發了軍餉,錢沒落到實處就被貪官汙吏層層盤剝了。再加上老朱家人口眾多即使省吃儉用也補不上虧空。

李自成兵臨城下王良智找藉口向秦王要錢買冬衣,秦王貴為親王自然不買他的帳,於是激怒了王良智。他認為李自成打到了家門口眼看就沒命了,王公們竟然還吝惜錢財!但秦王也有理由,他認為國家撥了重金給軍隊,軍餉不足是層層貪汙所致,王良智這是趁機在敲他的竹槓。

雖然秦王要錢不要命的確可恨但話說回來,即便秦王肯出錢置辦冬衣,王良智也是要投降的。買冬衣被拒憤而投降,就如同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這都是早就寫好的劇本。他敲竹槓不成索性裡應外合把秦王的資產洗劫一空,還把鍋都甩給了秦王讓後人罵老朱家,也確實不怎麼地道。

大明王朝的落幕東林黨文人集團才是幕後推手

紫禁城破後看淡生死的崇禎皇帝自盡時曾經留書一封,不忍百姓受苦受難,寧願自己屍體被車裂。這說明老朱家並非對不起百姓。崇禎心如明鏡,大明王朝的滅亡東林黨才是幕後推手。崇禎最後的政治交代是:「文臣個個可殺!」此時他已經看破了東林黨的陰謀但已經為時已晚。

其實明代中國人是非常富裕的,皇帝也肯出錢賑災,銀子花得像流水似的。只是皇帝忌憚東林黨人,這些人都手握公帑富可敵國卻不肯拿出來填充空虛的國庫,崇禎讓他們活得戰戰兢兢如臨深淵所以必然怨恨崇禎。看朱家大勢已去東林黨動了殺機,想要借他人的手除掉皇帝,他們就是大明王朝滅亡的真兇。

農民起義的發展壯大離不開背後的金主

天下太平的時候,資本勢力拼命地攀附權貴,擔心財富化為烏有。另一方面他們為了利益最大化壟斷土地,放高利貸,開設銀樓等賺取天下資本威脅皇權。所以商人歷來都是帝王打壓的對象。資本勢力和東林黨,一方有巨大利益可圖,一方想要繼續坐享榮華富貴,所以這些人一拍即合。

李自成就是被他們選中的農民起義領袖,暗中有資本資助糧餉武器甚至可以與明朝正規軍隊相抗衡。朝中又有人開門揖盜,這才讓李自成打進了北京城。

吳三桂與女真人相勾結想摘取勝利果實

眼見崇禎自殺,李自成攻進北京城。另一批人也看到了機會,為首的就是邊關將領吳三桂。他鎮守邊關見大明大勢已去,就聯合蠻夷想把李自成滅掉,約定與清廷平分天下。他打的主意是努爾哈赤小國寡民沒有統治中原的財力。一旦清軍糧餉供給不上就會退兵,到時候他就可以收拾明朝的舊部與清廷分庭抗禮。

誰成想,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蠻夷後面也有金主撐腰。明末亂世,晉商兩面下注一方面與東林黨裡應外合,一方面向清軍捐輸助餉。所以清王朝建立後晉商一直有清廷保駕護航,他們做鹽商,開票號,放高利貸,壟斷土地,天下資本盡歸於晉商。

王朝更迭資本成了最大贏家

吳三桂未能坐享富貴,在康熙時被清除掉了,但是晉商一直資助清廷軍餉,資本積累富可敵國。著名的喬家大院、常家莊園、曹家三多堂、王家大院等等都是晉商遺留下來的歷史建築群。

後來清廷積弱,國內資本勢力又如法炮製想要再來一次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同時裡通外國攻打清政府,才又開始了下一個歷史循環。所以並不能說明末是崇禎對不起百姓才招致明朝滅亡。招致明朝滅亡的是東林黨文人集團,而文人集團再兇狠離開皇帝,也鬥不過蠻夷的武力和資本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崇禎是個勤懇的皇帝,為何明朝還是在他手裡滅亡?
    明末後期,和漢末一樣,宦官勢力開始把持朝政,在明朝他們被稱為閹黨勢力。特別是明神宗之後,君王開始抑制不住閹黨的權利,他們獨攬大權,網羅親信,百姓大量土地被地主劣紳圈佔,苦不堪言。 大臣勢力被閹黨排擠,人人痛恨這股勢力,但是,除了皇帝,沒有人敢公然挑戰這股勢力,到了明末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在位時,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
  • 明末兩大良策,盧象升、孫傳庭本可以挽救明朝,奈何被崇禎辦壞
    從即位開始,崇禎就下決心做一位千古帝王,中興大明,為此他拼命工作,殫精竭慮,不近女色,恭儉勤勞,可明朝卻並沒有中興,反而卻一步步走向了滅亡。 直到死,崇禎也不明白,自己17年一心撲在朝政上,廢寢忘食,為何沒能挽救大明?他認為都是大臣的問題,才在遺詔中說出「皆諸臣誤朕」的話。
  • 明朝滅亡前夕異象頻發,鬼神現世,末代皇帝崇禎也無能為力
    而在明末,卻發生的許多在現在看來都十分不可思議的事情,甚至出現了鬼神,這可把崇禎皇帝給嚇壞了,皇帝趕緊求神拜佛,但是依舊沒能阻止明朝這艘巨輪駛向毀滅的事實。 果然,崇禎登基不久,天下就發生了大亂,饑荒、旱災、水災、蝗災接踵而至,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食不果腹。
  • 在李自成兵臨城下時,崇禎真不想談判嗎?誰該為明朝滅亡負責
    明朝末年,由於地球處於小冰河期,在加上當時的苛政。導致很多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於是相繼揭竿而起。其中,包括李自成。原先他是驛館的小郵差,因為丟了文件。才投靠農民起義軍。在這個過程中能力突出成為高迎祥的闖將。
  • 清朝在明朝的滅亡中發揮了什麼作用,明朝是不是真的打不過清朝?
    首先遼東禍事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明朝的滅亡,但並非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明末雖然難逃王朝三百年的定律,但明朝能苦苦支撐二百七十六年實屬不易,因為王朝滅亡的很大原因是土地兼併,而明朝的土地兼併在歷朝歷代中可謂是佼佼者。
  • 明末農民戰爭前的奇怪現象,揭開明朝滅亡的原因
    事實上,這類令人不可思議的現象,卻恰恰帶出了一樁導致明朝滅亡的深層原因,亦是明朝數十年如一日作死的人禍:糧食危機! 二:大明朝的糧食去哪了? 其實,當1368年,農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開創大明朝時,對「糧食安全」的意義,這位帝王並不曾馬虎。明朝開國後,幾乎是以國家之力抓農業。
  • 為什麼明末小冰河時期只有明朝滅亡了呢?
    當然明朝滅亡的原因也不一定都是「小冰河期」的錯,國家對此處理無力才是根本因素 事實上在明朝時期也不止一次發生過類似於「小冰河期」這樣的極端天氣
  • 美國拍賣一本明末筆記,內容洗刷崇禎冤屈:明史又一記載被推翻?
    明朝滅亡之後,寧可窮死,也不願隨波逐流、附和媚世的做官。 根據《錢士馨事略》記載,錢士馨一共留下兩本著作,即《甲申傳信錄》《賡笳集》,其中《甲申傳信錄》記載了風雲激蕩的明末事跡,但與《明史》等主流史書卻大相庭徑。 崇禎十五年(1642年),錢士馨考取貢生之後,便四處遊學。
  • 明朝的滅亡是天意還是人為?崇禎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崇禎期明朝並不是必亡之時,明朝確是手裡很多牌都未打出來,就莫名其妙亡了,崇禎確實政治手腕不夠。我很奇怪,如果一個國家的糧食產量足夠的話,完全可以強行徵糧。但明朝是產量不夠啊,有銀子,銀子也不能變成米當飯吃啊,難道去外國進口嗎?
  • 從「江口沉銀」的銀錠上看明朝滅亡,天下未亂蜀先亂,這是為何?
    卷邊馬蹄造型是這些銀錠的最大特色,打撈出水的明朝銀錠,在數量上超過了目前存世明代賦稅銀錠藏品的總和,而且在銀錠鑄造的時間上,幾乎涵蓋了明朝萬曆、崇禎的各個年份。銀錠的秘密一:在明朝,朝廷推出「一條鞭法」,所有田賦徭役都折合為銀兩徵收,萬曆到崇禎年間,各地的賦稅是要以白銀的形式上交的。
  • 直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01引言明朝在自朱元璋建國至崇禎皇帝沒滅亡,明朝一共歷經26個皇帝,一共200多年。但是到最後還是被異族統治者的鐵騎下滅亡了。都說要以史為鑑,不由得就讓人深思,明朝為什麼會滅亡呢?這一寒冷的氣候在崇禎登基後愈演愈烈,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03自然災害頻發明朝時期的自然災害有多嚴重呢?雖然在在明朝之前也經歷過小冰河期,這就使得明代的人口減到了一半,因為美洲地區的土豆、玉米等作物的支持下,才不至於像前幾次的冰河期那麼嚴重。
  • 令明朝崇禎焦頭爛額的農民起義,究竟時是怎麼回事?
    這可以從崇禎元年爆發並持續到明朝滅亡的農民起義得以一見。作為直接滅亡明朝的力量,明末農民起義的情況自然就很值得一看了。本文就崇禎元年(戊辰年)到崇禎三年(庚午年)之間的農民起義做一次簡單的概述,由於農民起義與清兵掃蕩、一些天地異象同時發生,所以本文也會略微提及。
  • 深層解密:為什麼有人說明朝亡於萬曆?明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也就是這種種因素,埋下了明朝滅亡的種子。其實我覺得,萬曆年間,有很多問題,但我卻不覺得是這些問題導致明朝滅亡。為什麼有人說,明朝的滅亡,始於萬曆呢?其實很簡單,滅亡明朝的,是流寇,當然還有別的因素,比如滿清,比如奢安之亂,這些勢力,都是在萬曆年間才崛起或者埋下禍端的,人們自然聯想到,這是萬曆皇帝不作為,才導致的問題,但我卻不這麼想,因為,明朝滅亡,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政府太窮!各位,你們仔細想一想,為什麼萬曆被史家如此醜化,用愛財,不理政等等,這些字眼,就不是用來形容大一統王朝皇帝的字眼,來形容萬曆皇帝?
  • 明朝滅亡時錦衣衛去哪了?為何不出手拯救明朝?你知道原因嗎?
    明朝滅亡時錦衣衛去哪了?為何不出手拯救明朝?你知道原因嗎?大明王朝,有一個龐大而神秘的組織錦衣衛。威明遠播的錦衣衛曾是令文武百官聞風喪膽的特務機構,由明太祖朱元璋親自設立到南明永曆帝時正式結束,延續290年之久,影響力貫穿明朝,因為的特殊之處在於,他沒有上級單位直接聽命於皇帝本人,因此僅一位權力燻天不可儀式上至王公大臣。
  • 明朝滅亡吳三桂必須背黑鍋?其實明太祖朱元璋也有莫大的責任!
    明朝的滅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推動一個正統封建王朝滅亡,從來就不是一個將軍可以做到的!在歷史上,正統的明朝是從崇禎帝自盡於煤山上以後,才算是壽終正寢。而吳三桂是捕殺南明朝最後一個皇帝的人,他的諸多行為也造成了大明江山喪於滿人之手。但是說吳三桂放清軍入關,造成了明朝滅亡,這頂大帽子吳三桂是接不住,也不敢接的。
  • 明末「小冰河時期」氣候下的瘟疫與苛政
    說起明朝的滅亡,最近在清軍入關、吏治腐敗、農民起義等成說之外又興起了「氣候變化」說,認為明末「小冰河時期」導致農業社會基礎遭到重創,使朝廷再難維持其統治。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結合《崇禎記聞錄》這本書來看一下,明朝末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 得九邊者得天下:「九邊」易主與明朝的滅亡
    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學界乃至民間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源於萬曆、天啟皇帝惰政、不視朝;有人認為源於明末時的氣候小冰期及農民起義;還有人認為明朝亡於東林黨的空談誤國,種種看法十分多元。清朝統治者也多次強調,明朝不是清朝滅亡的,而是李自成滅亡的。
  • 蔣介石炸黃河並非首創:300年前,明末開封之戰致45萬河南人喪生
    而歷史上,比較典型的利用黃河水來對付敵人,莫過於大名鼎鼎的明末開封之戰了,這一戰,四十五萬河南百姓淪為魚蝦的晚餐。這一切,要從晚明局勢說起。晚明哀歌當下的網絡盛傳這樣的一種說法:那就是因為李自成起來造反,才讓滿清有機可乘。
  • 小冰河期影響真這麼大嗎?把崇禎換了,明朝是否有機會起死回生
    提到明朝,人們心裡總會產生那麼一絲可惜的情緒。主要是因為她的「繼承者」清朝在近代太過丟人現眼,有人幻想如果明朝沒有滅亡,一直延續到近代,比大清應該強很多吧。本文我們不探討明朝到了近代會怎樣,主要說一下明朝滅亡的原因。
  • 我聽說,有人認為明朝沒有滅亡元朝?
    但有人卻認為,明朝實際上並沒有滅亡北元政權,因為明蒙戰爭貫穿了整個明朝的歷史,而黃金家族成員林丹汗的蒙古貴族政權直到崇禎年間才被後金政權消滅,所以北元政權應該和明朝是南北對立的政權(雖然我沒看到有人這麼說過,但是那些持「明朝沒有滅亡北元」論點的人,想表達的應該也就是這個意思,今天他們把宋朝踢出了正統王朝的行列,把北元迎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