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仙姑井廟名聯——美麗無限,啟迪無窮

2021-01-20 清風徐來歲月香

吳國才 安徽省桐城市孔城初中教師

問菩薩、為何倒坐

因世人、不肯回頭

又 白啟寰

井水位高,任君舉手

仙姑身轉,勸你回頭

若不回頭,誰替你、救苦救難

如能轉念,無需我、大慈大悲

真無愧、城北仙姬!秀其外,慧其中,如花如玉;緣證三生,到底依誰才作嫁

竟然來、桐南士子!發乎情,止乎禮,有意有心;精誠一片,如何教我不傷神

在桐城市西北約一裡的進山(龍眠山)公路東側。此處地勢西為山丘,東為谷地。在東側公路邊的坡地上有口小水井,井水幾乎與地面相平。伸手可捧來解渴。相傳唐代弘道元年(六八三年),大同禪師來龍眠山俢煉,收養了山中的一隻梅花鹿。若干年後這隻鹿忽產一斑斕肉球,裂開跳出一個美麗的女娃。女娃十二、三歲時因出外與牧童戲耍,被禪師逐出佛門,此地一家姓何的收養了她。又過了幾年,她長得如花似玉,但仍堅持拜佛修行。她見人們進出山口,乾渴疲乏,便立誓拯救,以光佛德。於是,她閉目坐地,念佛祈禱,不飲不食,直至圓寂。從此,在她的坐處即湧出一泓清泉,何家加圈壘石,遂成此井,因名「仙姑井」。山民們為感謝仙姑的奉獻精神,即在井旁建廟奉祀之。廟內塑出了仙姑的神像。據說此井之水,開始時香醇甘甜如佳釀,何家後人遂據為己有,舀水當酒出賣。後來何家出了個貪得無厭的人,竟埋怨起酒而無糟,不能養豬賺錢。當地遂有民謠:「天高不為高,人心比天高;井水當酒賣,還嫌豬無糟!」從此,井水消失了酒味,而且廟內的仙姑塑像竟倒轉身軀,背向廟門倒坐。現仙姑井依然四時不漲不涸,桐城酒廠取井水釀製出香醇的「仙姑井酒」。廟宇近年亦重建,仍有香火。

仙姑井廟的傳說及其對聯美麗無限、啟迪無窮!它美麗了我們的世界!它美好了我們的心靈!它啟示人們不能貪得無厭,做了不對的事情要及時回頭。

願我們在桐城仙姑井廟美麗的傳說、智慧的對聯中汲取一定的營養,珍惜當下,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平安、健康、幸福、快樂每一天!

相關焦點

  • 古人神奇的諺語:揭露一人為什麼不要進廟?兩人為什麼不能看井!
    現如今我們經常會用一些諺語來表述一些既定的道理,語言雖然簡短,但足以對人的行為和心理做出正確引導,比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說的就是眾人的智慧凝結起來會爆發無窮的力量,這句話無論古今都很受用,也有很強的說服力!而民間諺語: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又蘊藏著什麼樣的玄機呢?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後半句更精華,古人的處世之道
    有意思的是,我們今天所踩過的坑,古人幾乎也都踩過,他們為此而留下了很多的告誡,好讓我們能夠儘量少踩一些坑,比如說這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一人不進廟」意思就是說,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隨意進入廟宇,這是因為古代的寺廟往往在那些比較偏僻荒涼的地方,畢竟寺廟是出世的修行人居所,若是建在繁華鬧市的話,給人感覺也難免怪怪的。
  • 心理學家: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我們可以說,人是一種不同變化多端的動物,它可以在一瞬之間產生無限的善意,也可以在一瞬之間產生無限的惡意。因此對於人性的猜測學習以及研究,是無數心理學家窮極一生去探索的難題。於是很多對於人性建議的名言越來越多,他們之間有很多道理蘊含其中,對人性產生了無限的啟迪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相信大家都看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對於他說的道理深有感觸,也覺得平白如話卻意味無窮。
  • 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為何一個人不能進廟呢?
    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一人不進廟現在人經常喜歡把寺和廟混為一談,其實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最初的「廟」字是上面一個「廣」下面一個「朝」,就是「廟」這個字,意思是房子裡被祭祀者都是一些像朝廷君王一樣受尊重的人,因此廟裡面供奉的泥胎雕塑大多都來自於民間,比如文財神關羽和武財神趙公明,以及土地爺等,都曾經是真實存在的人。
  • 農村俗語:三人不抱樹,二人不看井,為何一人不進廟
    讀者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笑對農哥》欄目每日為大家分享的最新三農資訊與故事,如果喜歡農村話題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關注,今日話題:農村俗語:三人不抱樹,二人不看井,為何一人不進廟社會的發展,農村的俗語也在慢慢地消弱。
  • 俗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俗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到底幾個意思?第一、一人不進廟一人不進廟,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一個人進了廟裡,而不能確保廟裡的安全,特別是對廟裡的情況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去投靠,很可能會被廟裡的人,為了錢財而被殺人滅口,典型的例子,可以參考西遊記中的觀音禪院、水滸傳中的瓦罐寺
  • 農村人總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是古人所流傳下來的,在當今社會依舊是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的。想起自己剛出社會的時候是在鐵路上面上班,在鐵路上面上班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經歷了很多別人所不曾經歷過的一些時刻。
  • 農村諺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其中,有一句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我們很難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諺語的深層含義。其實,這句話是從幾千年的傳統生活中汲取的經驗教訓而來的,從字面上講,他告訴我們,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不要一個人去廟裡,當你兩歲的時候,不要呆在井邊,你最好不要一起抬樹,事實上他背後還有一句話,那就是,一個人坐著,不要靠在柵欄上,也就是說,當你一個人呆著的時候,你不應該去池塘邊。那麼這些詞是什麼意思呢?
  • 簡談七言嵌名聯的格式及創作方法
    簡談七言嵌名聯的格式及創作方法作者 : 馮貴眀整理編輯 : 指尖花花結合河北唐山為122名援鄂醫務人員撰寫七言嵌名聯的公益活動,簡談嵌名聯的格式及創作方法。嵌名聯,就是嵌入人名的對聯,也就是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稱嵌入聯內的有關部位,以提高對聯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嵌名聯語言精練,表意明確。就七言聯而言,其字格就有鶴頂格、燕頷格、鳶肩格、蜂腰格、鶴膝格、雁翎格、鳳尾格等,使作者能更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法,創作出更富有特色的作品,賦予人名或地名以天地之靈氣,聖賢之哲思,儒雅之風採,詩賦之情味,書法之韻律,並與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珠聯璧合,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 老祖宗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有什麼深意?
    今天就給大家說一下「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究竟有什麼深意?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一人不進廟」。在中國古代,我們都知道,寺廟是很神聖的地方,是用於老百姓平日裡祈禱、禱告進行祭祀儀式的地方,而在寺廟裡面不僅有許多的香火供品,更有許多各式各樣珍貴的神像與佛龕。如果這個時候只有一個人走進寺廟,萬一東西丟了,那就真的是說不清了。
  •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今日就來說一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這句俗語背後的故事與深意。一人不進廟話說在唐朝時,有一個商人趕夜路,他路過一座寺廟,於是進去投宿。寺廟裡的僧人見財起意,趁其不備,將其殺害。
  •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原來是這個意思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以前的廟裡都有較貴重的器皿,一個人進去,有偷東西的嫌疑,所以說「一人不進廟」。
  • 走進我們的美麗鄉村|富盛新河,花開「井亭」
    上海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啟動以來,我區圍繞「美在生態、富在產業、根在文化」的建設主線,全力推進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2020年,長興鎮潘石村、豎新鎮油橋村、建設鎮富安村、新河鎮井亭村、堡鎮桃源村、港沿鎮合興村、新村鄉新浜村等7個村獲評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目前崇明區已累計有31個村獲此榮譽。
  • 泰國最有名的「陰廟」,供奉的不是神佛,而是一個美麗女人
    旅行的意義去擁抱陌生,去期待驚喜所有的不期而遇都在路上泰國有名的「陰廟」泰國是個宗教色彩濃鬱的國家,幾百年來,佛教文化深深地影響著泰國人而這些供奉著佛陀供人參拜的寺廟被稱為陽廟,與之相對應的還有陰廟。說到陰廟咱們中國人可能不太清楚了,但是在泰國陰廟很火,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鬼妻娜娜廟」。
  • 第十二屆啟迪創新論壇即將開幕,眾「星」雲集啟迪鄭東科技城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吳春波)12月14日下午,作為第十二屆啟迪創新論壇的前奏,2020啟迪之星年度DEMODAY路演活動在鄭州北龍湖的啟迪鄭東科技城舉行,20家從啟迪執行孵化網絡中優選出來的科創明星攜企業發展成就雲集於此,積極對接資本與市場資源,而其中的10家企業將成為「2020年度啟迪執行企業」。
  • 「崇明美麗鄉村」富盛新河,花開「井亭」
    上海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啟動以來,我區圍繞「美在生態、富在產業、根在文化」的建設主線,全力推進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2020年,長興鎮潘石村、豎新鎮油橋村、建設鎮富安村、新河鎮井亭村、堡鎮桃源村、港沿鎮合興村、新村鄉新浜村等7個村獲評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目前崇明區已累計有31個村獲此榮譽。
  • 為什麼桐城是中國古代城市中罕見的特例
    本文古城之所以稱為特例,是因為他是一個圓形城市,在我國歷史上是非常罕見或獨特的,這個城市是桐城古城,位於安徽安慶市。桐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和文化名城,清代著名的桐城派是主要的聚集地,他不僅在清代文壇有自己的地位,而且在文史、哲學、書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當然,本文的重點不是文化史,而是桐城的古代城市規劃。
  • 古訓「1人不進廟,2人不看井,3人不抬樹」啥道理?古人經驗之談
    摘要:古訓「1人不進廟,2人不看井,3人不抬樹」啥道理?古人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今年的春節,估計是很多人這幾年以來陪伴父母時間最多的一個春節了。而陪伴在父母身邊,和他們聊天總會是很愉快的一件事情。這句古訓是「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說的是啥道理?古人經驗之談,年輕人出門在外看看也無妨。這句古訓相信不少人也有聽說過,作為古人的經驗之談,其能流傳至今,可見是有幾分道理的。我們先來看看前半句「一人不進廟」,它的意思是說,如果是孤身一人就不要去寺廟了。
  • 玄天上帝廟 釋道匯流
    原石匾「上帝廟」(清代),現收藏於廟內。 廟外牆兩旁的清代石雕,雕工精美,至今保存完好。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老二次元」匠人走紅的美麗啟迪
    「老二次元」匠人走紅,讓老匠人驚喜,讓年輕拍客驚喜,讓網絡文化驚喜,不過,最為驚喜的還是這個走紅給我們帶來的美麗啟迪。  曾幾何時,我們為傳統文化在現代時尚大潮衝擊之下的潰敗而心痛,其實,之所以潰敗,並非傳統文化不優秀,而是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沒有與時俱進與現代牽手,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