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救世主》:人看待一件事情的觀點,取決於他的位置

2020-12-14 墨書國學

引言:當人一旦從危險裡跳出來,他就不再去關注這個事物的危險了,他的目光就會全部落在這個事物的利益上,這就是人。——遙遠的救世主。

這個世上永遠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別人沒有處在你這個角色,不管你怎麼說,他能夠看到的都是浮在表面的利益,即便這個事情是虎口拔牙,他也看不見危險。

人怎麼看待一件事情,並不是取決於這件事情本身的對錯,而是取決於他所處的位置,如果他是一個既得利益者,那麼這個事情的風吹草動,哪怕只是對利益存在潛在影響,這個人也會過多關注,並且本能的排斥這件事情,也就是所有會對利益產生影響的危險概率,都會成為他排斥的對象。

而反之,當他不在這一件事情之中,作為一個局外人的角色存在,他關注的更多的是這個事情能夠吸引他的地方。

開頭的那句話是取自於《遙遠的救世主》之中,電視劇《天道》的原型就是這部小說,其中有一個角色叫劉冰。

劉冰,馮世傑,葉曉明三個人剛開始為了自己的夢想,搭上了王廟村扶貧公司的這條船,想爬上井沿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但是當得知公司遇上官司,可能存在破產危險的時候,就急忙提出退股,擺脫了這個危險的因素。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當他退股之後,事情逐漸開始出現了轉機,甚至在官司沒有開始之前,就已經有伯爵公司拿650萬想收購公司,這對於劉冰來說,是沉重的一擊,因為這一切和自己已經沒有太多關係了,這一切榮耀與利益也不屬於自己了,所以免不了有失落和沮喪的神情。

當肖亞文接手公司之後,有一次在無意之中透過車子的反光鏡看到劉冰呆呆地站在門口,望著公司的新車子,那失落的神態好像誰搶了他的東西一樣。

在小說中有這樣一句話:

劉冰失落的神態讓肖亞文心裡瞬間滋生出一種莫名的悲憫,好像她就是那個搶了劉冰東西的歹人。

在這一刻,肖亞文的心裡是同情的,他之所以同情的原因,就是因為劉冰在做出這個決定的同時,除了他主觀的小人作風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層面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個人身處在某種狀況之中時,他看到的或許只有危險,所以才做出這種決定,這也是人性。

從前一個地方有個城池,城池下面有一個池塘,一群魚兒在池塘快樂地遊著。

突然城門著火了,有一條小魚看見了就大叫著說:「不好了,城門失火了,我們快跑吧。」

其他的魚都不以為意,認為城門失火離池塘那麼遠,用不著大驚小怪的,除了那條魚之外,其他的魚都沒有逃走。

這個時候人們就拿著裝水的東西來池塘取水救火,過了一會兒火被撲滅了,但是池塘的水也被取幹了,滿池的魚都遭了殃。

這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故事,逃跑的那條魚並不是因為比其他的魚聰明,只是思維方式不同,它能夠跳出局限去看待可能存在的問題,而大多數魚因為只看到了當下,忽略了危險。

這也正說明了一個人存在著某種狀態的時候,因為情感和角色各方面的原因,而看不清客觀狀態。

正如古人常說: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懼,而舟外者寒心;猖狂罵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身雖在事上,心要超事外也。

巨浪滔天的時候,坐在船上的人並不知道害怕,反而是在船外的人感到十分驚恐,在坐席間有人狂妄謾罵,有人卻並不驚覺,反而是在外的人感到震驚。所以我們深陷事中,也應該超脫事外才能保持清醒頭腦。

身在局中,視野會被當下所局限,無法把真實面目看清楚,所以沉迷事物之中太過於專注,反而不能客觀審視問題,倒不如換一個角度才能做出更好的判斷。

-end- 作者|墨書

相關焦點

  • 天道:這世上沒有感同身受,人看待一件事的觀點,取決於他的位置
    一個人生長的家庭、生存的環境,和他處在的位置會影響到他的三觀和格局,即使是同一件事情發生在兩個人身上,處在不同位置的人會有不用的觀點,所以這世上並沒有感同身受,只不過是冷暖自知罷了。——《天道》一個人會如何看待一件事,是取決一個人處在的位置,如果這個人深陷在利益的漩渦之中,本就對一些風吹草動的危險過於敏感,如果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就很容易做出立馬抽身自保的決策。
  • 豆瓣8.7分《遙遠的救世主》|書評:看懂天道,救世主並不遙遠
    作者豆豆,1970年生人,為人極其低調。迄今為止發表了三部廣為人知的小說,《背叛》(2000年)、《遙遠的救世主》(2005年)和《天幕紅塵》(2013年)。其中《背叛》是第一本發表的小說,也被拍成了同名電視劇《背叛》,由許晴和巍子聯袂主演。而第二本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成的《天道》,由王志文和左小青主演,高度還原原著。
  • 《遙遠的救世主》:解析書名「遙遠」與「救世主」二詞,意味深長
    《遙遠的救世主》這個書名細細品味,越加倍感意味深長。一、世上沒有「救世主」。人必須給自己立身。一切靠自己,只有自己能救自己,永遠別寄望救世主。二、自救是「遙遠的」。人自救,是最直接最可靠的。但也是「遙遠的」。文中說到救世主又與文化屬性密切相關。大至國家、民族、小至團體、個人,任何一種命運都是文化屬性的產物。
  • 《遙遠的救世主》丁元英和芮小丹,為什麼不能在一起,隱藏了什麼
    《遙遠的救世主》這部小說中的女主角芮小丹,她從小生長在法蘭克他從小生長在法蘭克福,異國的邊緣感,使她渴求主流社會的生活,男主角丁元英是一個商界奇才,好像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不在他的掌控之內。全書中最經典的橋段,莫過於芮小丹約丁元英吃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向他表白。
  • 《天道》和《遙遠的救世主》的區別是什麼?
    《遙遠的救世主》是豆豆的長篇小說,同時還有《背叛》《天幕紅塵》被稱為「紅塵三部曲」,美學和人生,人生就是一場美學,有人過程詩一樣,天國的女兒一樣,有人活得跟清明上河圖裡面的市井小民一樣,煙火氣十足,無論哪種方式,都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任。
  • 《遙遠的救世主》3句名言,若能悟懂,少走彎路
    這就是大道至簡的道理,《天道》根據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小說的創作用了四年多的時間,豆豆和張前也用了近二年的時間改編了劇本。很多人說豆豆的寫作有一個固定模式,就是以「資本」為紐帶,以「禪悟」為核心,以「愛情」為點綴的敘事模式。我們就來講講書中的名言。
  • 《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電視劇被封禁,卻擋不住人們對它的追捧
    這是《遙遠的救世主》中的一個片段。2006年左右開拍了由《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電視劇《天道》。《遙遠的救世主》有兩個重要人物,那就是丁元英和韓楚風。韓楚風的成功人生是大多數人羨慕的,丁元英的充滿著大智慧。韓楚風是大多數人夢想的樣子,儀表堂堂,才華橫溢,社會地位高,風趣幽默!
  • 《遙遠的救世主》:不計較並不代表認輸,而是贏得成功的一種機遇
    《遙遠的救世主》是豆豆用了4年多的時間,在2005年出版的一部長篇小說。它講述的是商界怪才丁元英用"文化密碼"瘋狂掠奪中國的錢財,良心發現後退出公司,並受到了嚴重的懲罰,最後和芮小丹相愛的故事。後來,豆豆和張前用了近2年的時間改編了劇本,拍成《天道》這一部電視劇,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好評,不過相對於電視劇而言,我更喜歡《遙遠的救世主》這部原著小說。
  • 《天道》:如果真的有救世主,那為什麼是遙遠的救世主呢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這是《國際歌》的歌詞,我們的前輩們很早就有這樣預見性的結論了。但當看《遙遠的救世主》這篇小說時還是不由得想起這句歌詞。《遙遠的救世主》是以與救世主毫不相干的音響為主線,小說裡的人物緣起緣落,分分合合,命運糾葛,生死沉浮多被音響相關聯著。芮小丹、林雨峰、劉冰的死以及丁元英黯然從古城離開,肖亞文執掌格律詩公司後重組。靈魂拷問:我們應該怎麼活?是芮小丹、丁元英們那樣活的超然,還是劉、馮、葉們那樣活的世俗?
  • 電視劇《天道》和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
    丁元英異於常人的性格和讓人瞠目結舌的才華深深吸引著芮小丹。藉由對音樂的共同熱愛和製備音箱的契機,芮小丹和丁元英建立了戀愛關係。其實《天道》的改編也好,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也好,都對宗教有著極大的關照。《遙遠的救世主》有別於其它財經小說最顯著的特點在精神理念。 其一,無相觀。
  • 《遙遠的救世主》裡的超人、高人和明白人,個個都有不平凡的人生
    而在佛教之外文化的看待上,大師不拘門第分別,認為只要「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都將是眾生的福報」。這是心懷慈悲,有大格局大胸懷的人才能說出的話。試看西方的宗教戰爭,古往今來不知屠殺多少教外之人。或許,並非不同文化不能包容並存,而是代表某種文化的人心胸不夠廣大罷了。所以,智玄大師是世外才有的超人。
  • 《遙遠的救世主》: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你只能認識,遵循
    不容,這就告訴你了,一加一等於二是規律,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你只能認識,遵循,不可思議。——《遙遠的救世主》這是丁元英跟芮小丹所說的一句話,其中闡述的智慧就是:當規律存在的時候結果就會存在,這是容不得任何人思議的,也就是容不得任何人商量。
  • 《遙遠的救世主》:丁元英——像魔、像鬼、又像神,但本質仍是人
    」這話用在豆豆《遙遠的救世主》中男主人公「丁元英」身上也不無妥當。《遙遠的救世主》中的另一個人物肖亞文對他評價道:「他跟正常人的思維顛倒了,說鬼話,辦鬼事,倒行逆施,但是還有道理,像魔……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
  • 遙遠的救世主:小善即大惡,大善最無情
    每個人看書,都有代入感。你自己的思想和知識體系,決定了你能從其中悟到什麼。如果,你也曾在20多歲時候讀了我說的這本書,並且看懂了。想必你也想給書中的主人公下跪拜師,學學他看人做事的方法。這部小說名字叫《遙遠的救世主》。那麼,這個救世主,究竟是指誰呢?為什麼「遙遠」呢?
  • 《遙遠的救世主》:用不合常理的奇招,反而更容易解決問題
    ——《遙遠的救世主》我們從小接受的價值觀,有些並不符合世界已經存在的文化,就好像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拿常理去形容和理解一個事物時,卻發現這個世界的很多事情是不符合常理的。比如,從小我們就知道事物分黑白,人也分對錯,但是長大之後才發現對的未必是好的,錯的也未必是錯的,用一種黑白不分模糊不清的狀態去解釋一件事物,好像更加切實。
  • 《遙遠的救世主》通過丁元英和芮小丹人名「解讀本心所指」
    電視劇「天道」是根據長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作者是具有神秘色彩的「豆豆」。講述了男主丁元英,早期在異國他鄉艱苦求學、打拼,中期事業有成,急流勇退,後期以男主對世事深邃的理解,為紅顏譜寫扶貧神話。重點告訴我們傳統觀念的缺陷,要看待事情本質,接受事實;並潛移默化影響讀者,闡述思考和逆向思維的重要性,修補思維漏洞等。
  • 你真的了解CF救世主嗎?揭秘救世主那些不為人知的事情
    本來,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穿越火線生化模式的地圖《死亡中心》的,但我看很多人都在說救世主是一支部隊,不是一個人,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觀念的,實際上根據我找到的資料來看,救世主就是一個人,而並非是部隊,所以,今天我們就先咕咕咕一下,先來聊聊救世主這人吧!
  • 《遙遠的救世主》真的能夠給我們打開看世界的一扇窗戶?
    《遙遠的救世主》是豆豆的第三部長篇小說,也是受眾最多的一部作品,還有《背叛》《天幕紅塵》,因為影視改編而備受矚目,近些年在短視頻平颱風頭一時無兩,因為人們進步了,2020,特殊的一年,不同尋常,也註定不平凡的一年,發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人們開始思考生活以外的東西,人到底該怎麼活,錢到底怎麼賺,以及自身和家庭之間的關係,普世意義的教育和養老該如何選擇!
  • 《遙遠的救世主》:丁元英做事有三個層次,非讀懂的人不能理解
    我是石頭,一個85後,酷愛解讀《遙遠的救世主》。在這裡每日一更。如果可以,請給個關注。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你可知那些部分是你能知的,你不可知部分是你不必知的《天道》系列的解讀寫到今天已經寫到將近六萬字了,也越來越發現來更多的枝末細節的感悟。
  • 《遙遠的救世主》中,「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怎麼理解?
    這是《遙遠的救世主》中被所有人都稱讚的一句話。一句話裡有三大宗教,這也不得不佩服作者。什麼是神?書中的神指的是基督教裡的上帝,「The God」,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把唯一神翻譯成「天主」。基督教(新教)在清朝末年將神由「天主」改譯為「上帝」。而什麼是「神即道」?神是自然宗教觀念之一,是對一個宗教或者信仰最高層次的統稱,一般被認為超自然體中的最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