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當人一旦從危險裡跳出來,他就不再去關注這個事物的危險了,他的目光就會全部落在這個事物的利益上,這就是人。——遙遠的救世主。
這個世上永遠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別人沒有處在你這個角色,不管你怎麼說,他能夠看到的都是浮在表面的利益,即便這個事情是虎口拔牙,他也看不見危險。
人怎麼看待一件事情,並不是取決於這件事情本身的對錯,而是取決於他所處的位置,如果他是一個既得利益者,那麼這個事情的風吹草動,哪怕只是對利益存在潛在影響,這個人也會過多關注,並且本能的排斥這件事情,也就是所有會對利益產生影響的危險概率,都會成為他排斥的對象。
而反之,當他不在這一件事情之中,作為一個局外人的角色存在,他關注的更多的是這個事情能夠吸引他的地方。
開頭的那句話是取自於《遙遠的救世主》之中,電視劇《天道》的原型就是這部小說,其中有一個角色叫劉冰。
劉冰,馮世傑,葉曉明三個人剛開始為了自己的夢想,搭上了王廟村扶貧公司的這條船,想爬上井沿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但是當得知公司遇上官司,可能存在破產危險的時候,就急忙提出退股,擺脫了這個危險的因素。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當他退股之後,事情逐漸開始出現了轉機,甚至在官司沒有開始之前,就已經有伯爵公司拿650萬想收購公司,這對於劉冰來說,是沉重的一擊,因為這一切和自己已經沒有太多關係了,這一切榮耀與利益也不屬於自己了,所以免不了有失落和沮喪的神情。
當肖亞文接手公司之後,有一次在無意之中透過車子的反光鏡看到劉冰呆呆地站在門口,望著公司的新車子,那失落的神態好像誰搶了他的東西一樣。
在小說中有這樣一句話:
劉冰失落的神態讓肖亞文心裡瞬間滋生出一種莫名的悲憫,好像她就是那個搶了劉冰東西的歹人。
在這一刻,肖亞文的心裡是同情的,他之所以同情的原因,就是因為劉冰在做出這個決定的同時,除了他主觀的小人作風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層面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個人身處在某種狀況之中時,他看到的或許只有危險,所以才做出這種決定,這也是人性。
從前一個地方有個城池,城池下面有一個池塘,一群魚兒在池塘快樂地遊著。
突然城門著火了,有一條小魚看見了就大叫著說:「不好了,城門失火了,我們快跑吧。」
其他的魚都不以為意,認為城門失火離池塘那麼遠,用不著大驚小怪的,除了那條魚之外,其他的魚都沒有逃走。
這個時候人們就拿著裝水的東西來池塘取水救火,過了一會兒火被撲滅了,但是池塘的水也被取幹了,滿池的魚都遭了殃。
這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故事,逃跑的那條魚並不是因為比其他的魚聰明,只是思維方式不同,它能夠跳出局限去看待可能存在的問題,而大多數魚因為只看到了當下,忽略了危險。
這也正說明了一個人存在著某種狀態的時候,因為情感和角色各方面的原因,而看不清客觀狀態。
正如古人常說: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懼,而舟外者寒心;猖狂罵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身雖在事上,心要超事外也。
巨浪滔天的時候,坐在船上的人並不知道害怕,反而是在船外的人感到十分驚恐,在坐席間有人狂妄謾罵,有人卻並不驚覺,反而是在外的人感到震驚。所以我們深陷事中,也應該超脫事外才能保持清醒頭腦。
身在局中,視野會被當下所局限,無法把真實面目看清楚,所以沉迷事物之中太過於專注,反而不能客觀審視問題,倒不如換一個角度才能做出更好的判斷。
-end- 作者|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