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順德教育何去何從?這名基層教育工作者道出「心聲」

2020-12-22 廣州日報

順德教育何去何從?這一問題牽動了無數順德家長的心。儘管2020年的中高考落下帷幕,但社會各界對順德教育關注仍是熱度不減。

今(18)日,順德區召開教育高質量發展懇談會,誠邀校長、基層教師、教育部門、家長等代表齊聚一堂,共話順德教育未來發展之路。

今日懇談會現場

「在社會關於教育紛繁複雜的聲音中,我們如何保持一名『教育人』應該有的清醒和初心,我覺得非常重要。」懇談會上,深耕基層教育工作,曾是三尺講臺教師,如今是大良街道教育辦公室主任的李翠芬道出了順德教育人的「心聲」,引起眾人鼓掌。

面對「順德教育何去何從」的話題,李翠芬表示,順德教育要試圖在這兩方面尋求一個平衡點。一個是解決短期困境、尋求破局和教育長遠追求相結合上,另一個則是教育部門「單兵作戰」和多部門協同努力相結合上。

以下是李翠芬發言實錄(有刪改)

今日非常有幸被邀請參加這一懇談會。

於公,我是順德中心城區大良教育的親歷者、見證者、參與者;於私,也是一名普通順德學子家長。同時,我也是曾經站在一線講臺上的一名普通的老師。

在未來三年,順德教育將推出六大發展行動計劃,我感覺到既振奮人心,同時也倍感壓力。

首先這三年的一百億投入中,其中有超過12億元在大良學校學位建設。此外,還有接近5千萬的宿位建設任務,那個是不在學位統計範圍內的。因此光是這一塊,我們就感覺到任重道遠。大良不斷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時,也為教育資源進行「擴容」,同時也背負提質的重任。因此,這段時間,自己經常跟同事提到一個詞,就是「寢食難安」。確實感覺到肩上的責任和心中的壓力是很大的。

順德教育被廣大市民家長所高度關注,在社會關於教育紛繁複雜的聲音裡頭,我們如何保持一名「教育人」應該有的清醒和初心,我覺得非常重要。

如今,我發現順德未來三年落實的六大發展行動中,有一個詞它出現頻率很高,那就是「力爭」。那麼這個「力」,究竟是需要匯聚哪些地方的「力」;還有就是要怎麼「爭」,從哪些地方入手,各級各層如何去「爭」。

那麼下面我談一下自己的兩方面的看法:

第一個,是順德教育要解決短期困境、尋求破局和教育長遠追求相結合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究其核心,其實就是解決「短痛」和「長痛」之間的關係。

現在的「短痛」之一就是面臨為過往教育資源不足的歷史欠帳買單的問題。如今,順德加大學校的建設,但這個我們已經看到了希望和未來,現在順德區鎮兩級教育部門日夜兼程、快馬加鞭做出了相關努力。

關於尖子生的培養,我非常認同有在座的人提到,順德教育要有數量作為基礎保障,才有質量提高的可能的觀點。在我們學位供給都如此緊缺的情況,沒有數量的「堆頭」,沒有「高原」的形成再去談高峰。這個是就是「空中樓閣」。而這點,我們也已經在順德教育的百億投入中看到了希望和未來。

「短痛」之二,就是社會大眾包括家長都沒有辦法給予教育太多的時間去靜待花開,沒有辦法用孩子的成長去陪伴、等待教育出成績。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去突破一條破局之路?

那麼「長痛」是什麼?「長痛」是對培養身心健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素質全面的人的追求,會不會因為我們為了解決「短痛」的問題而做出了犧牲,從而導致教育很難回到良性發展軌道上。

因此我們在做教育工作的決策時,不應該將這些問題對立起來,並視為不可調和、無法統籌的兩個方面。

在我看來,解決「短痛」和「長痛」要「擴容」和「提質」協同並舉、同步推進,同時,學生的有教無類和分層教學結合。

如今我們在抓「尖子生」、抓培優、屏蔽生的同時,也不能夠放棄處於中後段學生成長的培養。尖優生、屏蔽生,確實是抓住了輿論熱點、抓住了社會眼球,但是作為教育,要有保障,這是教育良知的所在,是真正對更廣大學生家長負責,也是對教師群體的呵護。

我們不可能每一屆畢業生都能考到全區前一千名,不是所有學生處於尖優階段,但是我們對尖優學生群體,確實要給予他們有針對性的培優,讓他去衝更高的位置。

但是同時,我相信在座很多為人父母的都知道,不是每一個家庭的孩子都處於高位水平。那麼我們如何對這些學生、家庭負責,給予不同層次學生有更加針對性因材施教的保障,這個是我們需要思考和努力。畢竟教育是「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才能春滿園」。

因此,大良在這一屆新初三教研工作上,遵循這樣的一個原則:一是「培優」,針對尖子生,要幫助他們衝擊高優率;二是「扶臨」,就是讓有可能上重點高中的,或有可能上普通高中的臨界生,通過扶他們一把,讓他們能上好學;三是「託底」,就是一些上不了普高的孩子,也不能讓他們的總分太低,讓他們未來即便是能上職業中學的時候,也能夠有更好的資本選擇更適合他們學校和專業,這對他們未來的成長是一種「保駕護航」,讓他們的人生走的更順、更好。這些都是順德教育人要思索、努力的。

第二個,是教育部門單兵作戰和多部門協同努力相結合的問題。

關於形成合力,我不是因為自己是教育界的一員,就要為教育部門申辯,但是現在確實有一種風氣,一說到順德教育不好,所有的指責和不滿都指向了教育局,當然作為主責部門,由教育部門來承擔這些壓力其實也無可厚非、理所應當,但是我想說的是,要做好教育工作,絕不是一個教育部門單兵作戰、單打獨鬥就可以做好的。

我因為在鎮街工作,接觸基層和一線學校更緊密,對學校面臨很多實際困難,都會有更加直觀、實際的認識和了解。

比如說學校的建設問題,涉及到規劃部門在用地上利益博弈,涉及到建設部門在推進過程中每個環節都存在各種不順暢,工期一再延後等問題,對於教育部門而言,往往是心急如焚,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有時候我們同事之間開玩笑,說如果自己會起房子,自己去蓋了算了,就不再求人了。

再如現在公辦學校面臨很多共性問題,其中一個突出的,就是教師編制嚴重短缺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是需要組織部門、財政部門給予配合、理解、支持,從政策的層面拿出擔當精神,協同教育共同努力破解的。

關於合力,我還想說的一個就是關於教師團隊形成合力的問題。現在一說教育質量問題,就肯定有人跳出來說教師待遇問題,包括今天會議一樣,有這樣的聲音。

關於中高考「重獎之下必有勇夫」,仿佛成為了一種趨勢。其實,教師的待遇一直以來都是教育部門積極爭取,並且也確確實實在近幾年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有了明顯的體現。

作為一名曾經的教師,教好書、育好人本身也是教師的一個職責所在,我們手裡的工資本身就是對做這件事情的一種回報,我做教師的時候,學生成績好,給予我榮譽回報和精神上的肯定,我覺得比物質上的回報更重要、因此我覺得要在整個社會,尤其是在教育系統大力營造這樣的風氣,用精神、文化來引領教師團隊。

但是教師的待遇有沒有問題呢?我覺得是有問題的。問題在於好的老師待遇太少,差的老師待遇太高。這就是涉及到獎懲和績效沒有真正發揮激勵作用的問題,沒有一個有效的獎勵激勵一個作用體現出來。

那麼我們大手筆投入後,包括提到的關於中高考獎勵,近幾年都在不斷加大,而這些資金投放對於教育人、對於教育界來說當然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消息,但是如何優化這個獎勵的方案,我覺得接下來我們要認認真真思索和把它細化,把這個錢真正體現到優教優獎上。

同時,我也覺得加大宣傳、加大獎勵同時,責權應該也是對等的,相應地對學校、校長、老師也應該有相應的考核和督導。例如我們做好了有哪些獎勵,我們沒做好又要承擔哪些責任。這一塊還是要繼續再細化的。

在我看來,教育工作可以借用王國維人生的三個境界來套用形容一下。

第一重境界,是做好教育工作真的要「問路」,我們不停留於指責,不悲觀於未來,不沉淪於當下,要敢於問路、尋路、探路,才能在荊棘中尋求突破重圍的方式。第二重境界是要有所行動,有行動才有改變,有行動才會有收穫;最後一重境界,就是希望我們的未來也要有舞步,哪怕是戴著腳鐐跳舞,也要跳出優美的舞姿。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黃子寧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黃子寧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羅林

相關焦點

  • 普洱這些教師、班主任、教育工作者擬被表揚!
    根據普洱市教育體育局《關於做好2020年普洱市教育體育工作學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普教體發〔2020〕38號)要求,經基層單位認真考核、民主推薦,各縣(區)教育體育局推薦上報、市教育體育局嚴格審核,擬報市委、市人民政府於2020年教師節通報表揚100名教師、60名班主任、40名教育工作者。
  • 順德區「傑出志願服務工作者」|潘奕呈:以「譯」抗「疫」的英語教師
    近日,在「黨群共融志願服務,文明實踐活力基層」主題活動暨第二屆順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文化節上,12名2019年-2020年度順德區「傑出志願服務工作者」亮相併獲得嘉獎,其中一名,便是來自順德梁銶琚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師潘奕呈。
  • 火箭軍推進基層思想政治教育改進創新的探「心」之旅
    這是康長意的真切感受。  「教育不動情,效果等於零」。基層官兵這句樸素的話語,道出制約思想教育的一個深層次問題:教育不是強行「灌」進人腦子裡,而是「走」進和「融」入人的心裡。  基層官兵最不喜歡哪些教育?有的官兵說,居高臨下上課、板著面孔授課,給人一種「受壓」感。也有官兵說,把理論講得冷冰冰的、把課堂搞得死氣沉沉,教育結果只有筆記、沒有「人氣」。
  • 將打造大灣區優質教育品牌!順德杏壇實驗學校擬於2022年啟用
    這標誌著,作為杏壇教育重點工程,杏壇實驗學校正式開工建設,預計於2022年完工啟用。據了解,該校由杏壇鎮人民政府、廣東杏暉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建設,將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有廣泛影響的優質教育品牌。
  • 增強社區工作者崗位魅力的實踐與探索
    用職業化塑造社區工作者崗位尊嚴  「工資待遇向臨時工看齊,工作制度向公務員看齊。」這是一位社區工作者在「知乎」上發出的感慨,雖然言辭誇張,卻也道出了職業身份的現實尷尬。  「社區工作者不是公務員,不是事業編制,又有別於企業,這恰恰是這支隊伍的獨特性。上海市決定為社區工作者開闢獨立的職業發展空間,將其納入全市人才發展總體規劃,引導社區工作者將社區工作作為終身職業。」上海市民政局局長朱勤皓道出了上海市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的核心出發點。  2015年,上海市在全國首創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
  • 十大最美基層工會主席|李振濤:做最美的教育工會奉獻者,讓燭光紅遍
    如果說「教師」是一支蠟燭,照亮了學子們未來的路途,那麼他就是讓這「燭光」不滅的人;教師教書育人,為國家和社會培育人才,而他就是廣大教職工的堅實後盾,永遠為維護教職工的權益,保障教職工的利益而奔波在路上。他就是李振濤,是平度市教育和體育局工會主席。作為教育工會的負責人,他對工會工作有著至誠的愛。
  • 廣東好人順德榜樣①何勁和:退而不休的「非典型性順德人」
    廣東省文明辦近日公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廣東好人的入選名單,入選好人中有3名來自順德,其中一名是來自勒流街道黃連社區大學校長何勁和。一個教室、一支粉筆、一個黑板,順德區勒流街道黃連社區大學大講堂,是何勁和的「三尺講臺」;他回歸村居、紮根基層、熱心公益。退而不休、發光發熱,今年67歲的何勁和認為自己是「非典型性順德人」。何勁和活躍在基層一線,致力於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打造了一個個標杆、樣板。
  • 緊扣4個關鍵詞 強化基層公安教育整頓
    緊扣4個關鍵詞 強化基層公安教育整頓 2020-08-29 0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致敬順德傑出志願服務工作者|何珊:志願路上發光發熱的「微光」
    她把自己看作是一束「微光」,在志願服務這條路上發光發熱;同時,作為一名老師,她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帶領更多年輕人走在志願服務的路上——她是佛山市順德區李偉強職業技術學校教師何珊。記者今日從共青團順德區委員會獲悉,何珊獲得2019-2020年度順德區「傑出志願服務工作者」榮譽稱號。何珊熱心志願服務事業,她立足本職工作、熱忱地投身志願服務活動中,並積極書寫志願服務,形成共性經驗加以推廣。2016年,何珊參與編寫了「義工100」德育校本課程的校本教材《義工通識校內讀本》。
  • 「開心麻花」賀歲新戲《瞎畫藝術家》「逗樂」武侯教育工作者
    12月6日,武侯區200餘名教育工作者受邀來觀看開心麻花的爆笑新戲《瞎畫藝術家》。這也意味著,由武侯區教育局主辦,成都開心麻花文化傳媒公司協辦的「致和尚美2020年武侯區戲劇進校園」專場活動在12月正式拉開帷幕。作為在成都首演的劇目,《瞎畫藝術家》從開票以來就得到了眾多戲迷的支持,還受邀參與了2020大涼山國際戲劇節。
  • 企石鎮將反邪教警示教育融入基層黨建
    記者近日從企石鎮獲悉,今年以來,企石鎮多措並舉,積極推動將反邪教警示教育融入基層黨建工作當中,截至12月22日,企石鎮已有20個村(社區)及部門單位共41個基層黨支部開展了反邪教主題學習活動,開展了反邪教黨建共建宣傳活動12場、反邪教宣講進支部活動3場。
  • 體育生:學的體育教育專業,畢業到底何去何從,可以考慮這3個工作
    體育生:學的體育教育專業,畢業到底何去何從,可以考慮這3個工作現在有很多人面臨著就業的困惱,不知道自己該要做什麼,去幹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這些群體最為明顯的就是大學生這批隊伍,一批應屆生剛出道社會,什麼也不會,也沒有任何的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導致許多公司不要這些人,特別是這場疫情過後,剛畢業的大學生找工作更是難上加難,臉上透露出一臉的辛酸,其中大學中有些專業還不好就業,導致許多人失業了,大學專業很多,其中有一個體育類的專業該做什麼,體育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學了體育,畢業後做什麼,那要是體育生不知道何去何從
  • 全國800餘名教育工作者代表...
    11月19日,2020年小學教育發展論壇在謝家灣小學開幕,來自全國各地800餘名教育界專家、學者及教育工作者齊聚一堂,深入交流分享基礎教育課程建設的前沿理念及探索成果。▲2020年小學教育發展論壇開幕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王佐書;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主席陳貴雲出席開幕式。
  • 網傳視頻教育「逼宮」,教育何去何從?東哥:莫將教師做「罪羊」
    這真是一份讓人糊塗莫名的通報——因臨近期末考試學生上課瘋鬧、不遵守課堂紀律等原因,班主任在教室對近10名學生進行了懲戒,用尺擊打學生手心的行為,帶來的處理結果是責成北湖小學對涉事老師進行停課反省處理,並向學生和家長致歉。同時委派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接管該班,對相關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妥善安排期末的教育教學工作,且教育局將在全系統進行通報,舉一反三,引以為戒。
  • 打好黨員教育「組合拳」 持續提升黨員教育質量
    區委組織部會同區委黨校建立開放式黨員教育培訓師資庫,從黨政機關幹部、教師、基層黨組織書記、先進模範人物、黨務工作者、專家學者、實用技術人才、離退休幹部等黨員群體中擇優選聘任課教師。按照「誰選聘、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加強對師資人選及其授課內容的政治把關。鼓勵建立黨員教育志願者講師隊伍,充分發揮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老專家、老模範的作用。
  • 疫情之下如何做好農村和基層健康教育?專訪北京協和醫學院馮錄召
    1月1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進一步加強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意見》將「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聯防聯控、堅持科學精準」作為基本原則,「強化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理念」。《意見》還明確了衛生健康部門的作用和多部門協同聯動,並指出「充分發揮基層作用、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
  • 【鄭州教育「十三五」成就巡禮】夯實,優化,創新,看鄭州教育黨建...
    編者按:這是奮鬥的5年,也是輝煌的5年。公辦學校、民辦學校黨建實現全覆蓋,這是「十三五」期間登封市教育局黨建工作的成果,也是鄭州教育系統「十三五」期間黨建工作的一個縮影。五年來,全市教育系統按照公辦中小學校堅持「每校必建」、民辦中小學校堅持「應建必建」的原則,結合學校黨員人數、辦學規模及教育教學管理需要等實際,科學合理設置中小學校基層黨組織。
  • 「四川好人」孫秀菊:我選擇基層教育,一生無悔
    孫秀菊 (圖由安居區教育局提供)近日,四川省文明辦公布了2月「四川好人」名單,其中遂寧市基層學校教師孫秀菊榮獲敬業奉獻類「四川好人」榮譽。大約29年前,剛師範畢業的孫秀菊沒忘記鄉鄰的恩情,決定用一生去回報故土,成為一名偏僻鄉村學校教師。
  • 我省教育系統深入學習全國教育大會精神
    安青網訊 9月10日至11日,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親切關懷。
  • 勞模風採|張如:普通基層工作者的閃光人生
    連續三年被評為昭烏達南路街道優秀黨務工作者。張如,把平凡的人生描繪的五彩繽紛。 紮根基層 服務群眾 現社區黨建館被呼和浩特市委組織部命名為黨群活動教育基地,被賽罕區政府命名為賽罕區文化館大臺社區支館,成為黨員教育和居民素質提升的充電站,多次接受上級部門檢查和兄弟單位觀摩。2018年大臺什社區黨總支獲得賽罕區昭烏達路黨工委基層黨建突出貢獻獎。 健全機制 維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