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戰艦沉沒124年,船底發現74顆炮彈,誰說北洋無能?

2020-12-22 騰訊網

說起北洋水師,很多人都是不屑於提及的,因為由於歷史的片面記載,讓人感覺北洋水師都是一群酒囊飯袋,甚至還有很多漢奸,正是因為這樣中日甲午戰爭才會失敗的那樣慘,國家才會遭受奇恥大辱。

但是這樣的評論都是謬論,是沒有證據的胡亂編造,是只憑藉成敗論功過的不公平言論。北洋水師自始至終都是好樣的,實在容不得某些人胡說八道。

至今為止,距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已經過了124年,也就是說現在是戰艦沉沒的第124個年頭,根據專家對水低戰艦的打撈與考察,專家表示是時候給北洋水師平反了,這些年北洋水師遭受了太多無辜的指責,實在是太不應該,故而給北洋水師平反的日子終於來臨了。

北洋水師的建立曾經耗費了巨資,那個時候北洋水師在世界上都是十分有名的,所以很多的人表示清政府這隻睡熟的老虎要甦醒了,因此西方很多國家都處於觀望的狀態,不敢對清政府採取進一步的行動。正是這個原因清政府十年的時間是比較和平的。

但是在這十年的時間中,清政府對待軍事武裝懈怠了,十年時間,對於武器的發展進步來講是比較快的,那個時候包括西方列強在內,包括日本人在內,都在發展各種軍艦和武器。

只有清政府以為所有的內憂外患都已經解決,國家從此以後便會安寧,所以不願意再把錢投入到這個領域,於是在這十年中,北洋水軍沒有再增添一艘軍艦,所謂亞洲第一的北洋軍師也早就名不副實。

當時與日軍作戰的時候,日本新增添的好幾艘軍艦比北洋水軍的軍艦要好很多,所以說,從本質上來講根本不是北洋水軍不夠努力,也不是北洋水軍過於腐敗,而是本來戰爭的條件對於北洋水軍來講就是十分不利的。

現階段,專家已經對打撈上來的北洋艦隊進行考察,並且在船中撈出了74顆子彈,這些子彈都是步槍中使用的子彈,從本質來講,步槍的子彈適用於近距離作戰,子彈是穿不過厚重的船甲的。

北洋水師拿出這些步槍的子彈根本就沒有什麼用處,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根據專家的推測,在作戰過程中,北洋水師比較厲害的艦隊有致遠艦,這樣厲害的艦隊自然是會受到日本強大艦隊的圍攻。

為了能夠救援致遠艦,其他的艦隊便趕來支援,日本的艦隊實在太多了,對趕來支援的艦隊再次進行圍攻,最終被逼無奈,艦隊做好了全體犧牲的準備。

對日本艦隊靠近,然後近距離作戰,所以海軍們才會拿出步槍,所以說這並不是一個失誤,而是北洋海軍的一個壯舉,很多人說北洋艦隊的海軍十分的腐敗,他們吸食鴉片,玩忽職守,但實際上他們在作戰的時候都是以犧牲生命為代價進行奮鬥。

最後船亡人亡,在所有的船艦被擊沉以後,北洋海軍痛心疾首,能反抗的反抗,反抗不了的自殺,由此,全體海軍全部壯烈犧牲,這樣的一份英雄魂卻要被後人潑汙水,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

相關焦點

  • 戰艦沉沒124年,從船裡撈出74顆子彈,專家:該給北洋水師平反了
    在日本國力提升之後,日本為了更大的利益而侵略中國,於是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的北洋水師在這場戰爭中眾多戰艦被擊沉,北洋水師也就此被日本消滅。其中一艘戰艦沉沒124年後被找到,在船中撈出74顆子彈,專家表示:該給北洋水師平反了。
  • 沉沒124年,打撈軍艦裡發現了74顆子彈,北洋水師沉冤得雪
    而北洋水師是洋務運動最大的成果。 那麼北洋水師真像說的那麼不堪嗎?2018年,北洋水師的一艘軍艦在沉沒124年之後被打撈上岸,軍艦上發現了74顆子彈,北洋水師這才沉冤得雪。
  • 沉沒124年後被撈起,軍艦中發現74顆子彈,北洋水師沉冤得雪
    大清好歹也是當時的最高統治者,面對列強的入侵,自然不可能一直忍氣吞聲,加上他們不願把自己手中的權力移交出去,於是開始想辦法進行改革,我們常說的洋務運動就是其中之一。儘管洋務運動最終失敗,但它確實給中國後來的工業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啟發,可以說,如果沒有洋務運動,就不會有一個快速發展的中國工業體系。
  • 戰艦沉沒124年,在船中撈出74顆子彈,專家:該給北洋水師平反了
    在大連灣——舊黃海海戰戰場附近,發現了一艘沉船,這艘沉船正是清朝北洋水師著名戰艦——經遠號。 在日本戰艦的圍攻下,經遠艦230多名船員,只有16人倖存,艦上軍官諸如林永升、幫帶大副陳榮、二副陳京瑩等人全部犧牲,可謂壯烈至極。 在考察過程中,潛水員在艦首發現了74顆步槍子彈。眾所周知,在鐵甲艦時代,海戰都是以大炮和魚雷決勝,畢竟再強勁的火槍,也不可能射透厚厚的鐵甲。
  • 經遠艦在124年後被打撈,艦中發現步槍子彈,多年冤情終於大白
    北洋水師的「經遠艦」在沉沒124年後被打撈出來,艦中發現的武器,將還原一個怎樣的歷史?北洋水師「經遠艦」殘骸被打撈北洋水師是我國近代實力最強的一支海軍,但是在卻在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多年來,國家對北洋水師的考古調查從來沒有停止過。
  • 北洋艦隊覆滅一百多年後,戰艦殘骸重見天日,北洋水師輸的冤嗎?
    李鴻章在此期間組建了北洋水師,這是清朝最強的一支海軍,位列世界第九。然而在中日甲午戰爭中,這支強大的艦隊卻全軍覆沒,考古專家從海裡打撈出當年北洋戰艦的殘骸,讓我們更加了解那一場戰爭……
  •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十大戰艦各有所蹤
    這一幕是國殤也罷,國恥也罷,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應忘記:「定遠」和「鎮遠」鐵甲巡洋艦:光緒6年(1880),清政府參照英國鐵甲堡式戰艦「英弗來息白」號和德國鐵甲堡式戰艦「薩克森」號的樣式,在德國伏爾鏗廠定造了「鎮遠」和「定遠」兩艘鐵甲艦,每艘造價620萬馬克。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在我們很多人印象中,晚清政府腐敗無能,軍隊不堪一擊,列強一恐嚇,就籤訂條約、割地賠款。其實,大清也有風光的時候,洋務運動後李鴻章組建的「北洋水師」,戰鬥力在世界上名列第九,亞洲第一。沒了錢,裝備老化,炮彈不足,故障率高,北洋水師從誕生那天起,就開始走了下坡路。1895年11月,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海軍為了討好老佛爺,把本用來購買一艘英國軍艦的錢,挪用去給老佛爺祝壽賀禮了。這艘軍艦是英國為北洋水師量身定做的快速型軍艦(航速高達22.5),彌補艦隊速度遲緩的問題。
  • 海底沉睡125年,殘骸打撈出74枚炮彈,專家揭露北洋艦隊戰敗實情
    北洋水師曾被人們視為大清實力最強的一支海軍艦隊,在甲午戰爭中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令當時的人們感到匪夷所思。此後,北洋水師就成為不堪一擊的代名詞,然而當我們揭開歷史面紗就會發現,原來在艦隊潰敗的表象下還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原因。 01 清政府在1888年正式組建北洋水師,而這支艦隊是我國第一支近代化海上重型武裝力量。
  • 甲午海戰:看看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差距,才知道為何贏不了
    1894年9月17日,在我國黃海大東溝海域上,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進行了著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艦隊遭遇後,雙方開始了猛烈的炮火攻擊,北洋水師中的定遠艦首先發射炮彈,其他艦隊在指揮下齊齊連發,一時間海上炮聲連連,硝煙瀰漫,海水激蕩翻騰。
  • 如果不挪用軍費為慈禧修頤和園,北洋水師能否戰勝日本海軍?
    1985年,中日甲午戰爭,大清王朝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大清舉辦了近三十年的洋務運動竟然換得了這樣的下場,不禁讓國人感到心痛。而在這次甲午戰爭之後,我國籤訂了《馬關條約》,割讓了臺灣和澎湖列島,我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再一次喪失。
  • 北洋水師:當年亞洲第一艦隊,誰給日本勇氣發動甲午戰爭
    1988年一本記載世界各國海軍發展現狀的《美國海軍年鑑》雜誌,將北洋水師排名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此時北洋水師擁有主力艦隊25艘,海軍人數接近4000,環顧亞洲一個能打的對手都沒有。但僅僅6年後,1894年北洋水師就被彈丸小國日本打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 甲午戰爭中南洋水師為何任由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也不發兵來救
    那時南洋水師幸災樂禍,日本人見了死狀,尾崎行雄笑道:「北洋水師大敗,南洋水師不但坐視不管,還暗自嘲笑。從開戰到今天的形勢來看,可以說我沒有和支那人打仗,而是和直隸省打仗,」為什麼南洋水師不去救北洋水師,這裡面隱藏著什麼隱情?
  • 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為何敗給日本聯合艦隊?與此人相關
    但在30年的發展中,清政府的國力仍然很弱。甲午戰爭於1894年爆發。結果中國隊輸給了一向被人看不起的日本隊。一時間,全球譁然。清政府畢竟國力更強,武器裝備更先進。為什麼會輸得如此離譜?。當時的北洋水師號稱亞洲第一,裝備25艘戰艦,全部購自英國和德國。其質量超過日本。它擁有7艘戰艦,總噸位2.7萬噸,共有4000名官兵。
  • 尋找「經遠」艦:英雄戰艦沉沒後的124年
    黑島小學教師張樂財聽爺爺和大伯說過,張家祖籍山東即墨,搬來黑島至今130年。甲午戰爭大東溝海戰發生在124年前的1894年9月17日。那天,張樂財爺爺的爺爺(高祖父)和爺爺的奶奶(高祖母)正在地裡摳地瓜,看到海裡冒煙,以為起火了,不知是打仗。後來炮彈炸到山上來,他們意識到不好,趕緊跑回家。回家不敢做飯,蹲在炕邊藏著。
  • 清廷只有北洋水師嗎?其實還有三大水師,因一政策導致甲午戰敗
    眾所周知,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北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大清洋務運動的開創者之一的李鴻章,他的畢生心血也功虧一簣。而在洋務運動之初,大清建立近代化水師的一個政策,也早已註定了北洋水師覆滅的結局。
  • 是誰將北洋水師逼上絕路?
    可以說,作為朝廷重臣,兩朝帝師,學問文章肯定是舉世公認的大師,但他總是愛惜羽毛,不敢擔當,誤盡天下蒼生。 一、主戰的真實動機1894年,黃海海戰,北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大清敗局已定。慈禧太后召見翁同龢,要他去天津與李鴻章一起商討,可否請沙俄出面調停中日戰爭,並保住朝鮮這個藩國。
  • 日本防護巡洋艦:320毫米艦炮為對付北洋艦隊,結果被擊穿重創
    【話說軍世】自明治維新開始的日本,海軍的發展和建設還是比較快的,1859年和1860年,英法兩國開始了裝甲艦的建造後,日本也於1869年的正式擁有甲鉄號裝甲艦,隨著清朝北洋艦隊的開始建設,國力有限的日本也開始琢磨如何對付這個強大的對手。
  • 北洋水師更恥辱一幕:六艘新軍艦向弱敵屈膝,1900年比甲午還不堪
    其中,北洋水師在大沽口之戰中的屈膝投降,更是海軍史上最恥辱的一幕。這次事件的不堪程度,更甚於1895年劉公島的北洋水師投降事件,後者至少經過了長時間的奮戰。可以說,在大沽口的北洋水師艦艇不僅噸位大,火力強,而且平均航速也高於聯軍多數參戰艦艇。僅憑「海容」號的3門150毫米和8門105毫米速射炮,就碾壓在場的全部列強艦艇。
  • 日本防護巡洋艦:320毫米艦炮為對付北洋艦隊,結果被反炸重創
    【話說軍世】自明治維新開始的日本,海軍的發展和建設還是比較快的,1859年和1860年,英法兩國開始了裝甲艦的建造後,日本也於1869年的正式擁有甲鐵號裝甲艦,隨著清朝北洋艦隊的開始建設,國力有限的日本也開始琢磨如何對付這個強大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