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照片拍攝在山東威海,一艘重新建造的定遠號驅逐艦。
1988年一本記載世界各國海軍發展現狀的《美國海軍年鑑》雜誌,將北洋水師排名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此時北洋水師擁有主力艦隊25艘,海軍人數接近4000,環顧亞洲一個能打的對手都沒有。
但僅僅6年後,1894年北洋水師就被彈丸小國日本打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割地又賠款,2.3億白銀流入日本國內,這筆錢相當日本4年的國民總收入。
那麼是誰給了日本,如此大的勇氣攻打亞洲第一的水師?
北洋水師的歷史
在1949年之前,近代的中國任何方面發展都是面對危機被迫開始的。
在天朝至上思想引導下,自明朝開始就開始執行閉關鎖國,導致明朝中後期倭寇侵襲沿海地區,沒有大型艦隊迎敵,只能遷徙沿海居民。
1433年的鄭和下西洋可能是古代中國輝煌的海軍歷史高潮。
清朝推翻明朝後,延續閉關鎖國的方針。但是時代已經變了,明朝倭寇只是小範圍的,他們只能搶沿海居民的錢財,但是無法深入內陸,所以明朝應對倭寇主要就是遷移沿海居民。
但到晚清時期,這些倭寇既有來自東方的日本,也有來自西方的英法等國,他們不僅搶沿海居民的財物,還能有組織深入內陸騷擾百姓,內陸百姓人口眾多,西方列強對內陸居民騷擾,嚴重威脅清王朝的統治基礎。
所以在晚清時期,清政府要被迫建軍艦。
但是那個時代我們只會造木頭船,別人都是鐵甲艦了怎麼打?只能向西方列強購買軍艦,北洋水師就在這個背景建立起來的。
日本憑什麼敢跟北洋水師打?
幾千年歷史,日本一直作為中華文化的好學生,自唐朝開始就派遣大量的遣唐使學習東方文化。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幾千年都是我們「邯鄲學步」的好學生,為什麼敢在近代侵略我們。
晚清時期,日本目睹我們被西方列強侵略,他們意識到在跟著自己這個老師父,早晚有一天自己也會被列強瓜割。於是他們掉頭向西方學習,脫亞入歐進行明治維新。
慈禧太后為了自己生日,挪用北洋水師準備購買武器彈藥的300萬公款。
日本當時天皇,為了勵志海軍將自己30萬的公款捐獻給海軍購買軍艦。
當時日本面對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也不敢輕易發動戰爭。但在看到北洋水師的艦員將自己的內衣懸掛在戰艦大炮上懸掛,料定日本必勝。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甲午戰爭雖然我們失敗了,但是被彈丸小國日本打敗徹底讓國人覺醒。清王朝也自發進行變革,但暗地更大的狂潮正在醞釀。
留個問題:很多人覺得李鴻章籤訂許多不平等條約是歷史罪人,從客觀上看,你覺得李鴻章是民族英雄還是華夏罪人?
看歷史風雲,品百味人生。
最後歡迎大家留言自己想看的歷史人物故事,選中下期就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