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前十年開戰,那麼北洋水師能不能贏日本海軍?

2020-12-16 騰訊網

談及近代大清對日本的海戰,很多人把甲午戰爭前十年發生的長崎事件,視為大清對日本開戰的最好時機,認為如果此時開戰,大清水師定將日本海軍打得潰不成軍。

所謂長崎事件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是一場大清水兵到日本嫖娼引起的打鬥事件。

公元1886年即清光緒十二年8月1日,清朝北洋水師應邀訪問日本,四艘軍艦定遠、鎮遠、威遠、濟遠開進了日本長崎港。

訪問半休假期間,大清水兵為尋歡,來到長崎妓院,或因語言不通或因嫖資不足,而在妓院起了衝突,英勇的大清嫖客與日本警察大打出手,結果雙方均有死傷,死者傷者達數十人。

事件發生後,北洋水師總教習英國人琅威理頗為憤怒,請求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炮轟長崎,揚言「立即打垮日本海軍。」 丁汝昌馬上請示李鴻章,李鴻章壓住了這事,指示用外交手段解決。雙方互相賠償醫藥費了事。

後來,就有一些觀史者認為,清政府錯過了最好的開戰時機。而且,如果英國人琅威理不走,北洋水師就一定能勝日軍。

琅威理何許人也?真的可以率領北洋水師打敗日軍嗎?

琅威理,英國海軍資深軍官,1877年來大清國送購戰艦來,被李鴻章留下,高薪聘用。在琅威理來之前,清廷就喜歡僱傭洋人辦事,諸如海關總稅務司主管、英國人赫德,大清訪歐使團團長、美國人莆安臣,覺得非常順手。

高薪挖來的琅威理任北洋水師副提督、總教習。對日,琅威理一直是主張宣戰的,尤其是這次長崎事件,按他的想法,如果此時對日本宣戰,能打得日本海軍幾十年回不過神來,理由是日本海軍船隻不足,造船廠在建中。

但因為李鴻章的維穩外交,清日海軍其時還是沒打起來。長崎事件風平浪靜後,琅威理在北洋又幹了4年,去英國、德國接收了新艦「致遠」、「經遠」、「靖遠」、「來遠」號,正式完成北洋海軍的組建。1890年,北洋水師調整上層建築,去掉副提督職位,琅威理被冷落,辭職回到了英國。四年後,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此時,人們再一次想起這位英國教頭。

他若在,大清或者可以打敗日本?還是讓已經發生的史實來話吧。

別忘了,就在琅威理在職期間,大清國和法國打了一場海戰,1884年8月中法爆發戰爭,琅威理按國際公約迴避回國休假,大清南洋水師完敗。而南洋水師,請的也是清一色洋人教練。結果還是敗了。北洋和南洋走的路大致相同,僅僅因為一個洋教頭的存在,北洋就能避免南洋水師命運?這是什麼邏輯?

當年在長崎,琅威理之所以主張對日開戰,是出於對大清海軍堅船利炮的自信。誠然,其時北洋水師這四艘軍艦在日本人面前擺出巨無霸姿態,其中定遠、鎮遠由德國造船廠三年建造完成,集當年英德先進軍艦之長,定遠鎮遠更是遠東地區最大的軍艦。而1886年的日本,聯合艦隊還未成立,還沒有自己的海軍造船廠,造大船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如果據此判定,日本人這時候的海軍在北洋水師面前不堪一擊。那就是未免太樂觀了。

不得不說,這又是武器決定論了。

誠然,日本聯合艦隊成立得比較晚,是在1889年正式成立的。而大清北洋水師正式成立也並不早,只比日本聯合艦隊早一年,是在1888年在威海衛劉公島建制的,根據當年《美國海軍年鑑》排名,居於世界第九,亞洲第一。但這只是紙上談兵。

對於那些樂觀的旁觀者,我倒想問一句:難道甲午開戰前,大清不也是這般自信嗎?他們的戰艦武器也並不落後於日本海軍,結果如何?

至於有人認為,如果英國教練不走,大清就能贏日本,這個更是看不到北洋覆滅的本質了。我們不妨再看看琉球戰役,那是日本提前二十年向大清試刀,結果是誰佔了便宜。

1871年冬,介於中日之間的兩個小島——宮古島和八重山島的居民到琉球進貢,途中遇到風暴,一船人漂流擱淺到臺灣的八瑤灣,因語言習俗不通,被當地的土著居民誤殺。當時的宮古島和八重山島島民都是琉球的屬民,而琉球又是清朝的屬國,按照道理,此事件跟日本並無關係,應該在清國和琉球之間解決問題。但日本不會放過試劍絕好機會。三年後,即1874年,以此事件為藉口,派軍發動徵臺戰役,攻打石門牡丹社等土著居民,史稱「牡丹社事件」。

在日軍猛烈炮火攻擊下,石門不久陷落,牡丹社等土著居民投降。日軍形成在臺南武力駐軍事實之後,日本向清國開價談判。談判的結果是,清國用50萬兩銀子換取日軍撤軍,同時,中國間接承認了琉球改屬日本。

「琉球歸屬」之役看似不大,但意義深遠,此前日本從未通過戰爭從中國撈取過好處,但此事件卻使日本從中國掘到的第一桶金;此前中日海權之爭,中國是攻勢,日本是守勢,而事件之後,中日兩國之勢對調。通過預演成功,日本取得了進軍中國海的相當信心。

甲午戰爭預備期,日本軍營出現了一大批精英軍官,這些精英軍官均為日本鷹派代表人物,他們信心滿滿,極力煽動清日決戰。認為一旦交戰,大清必敗。他們的自信並非盲目,而是在做了大量政治和情報功課之後做出的結論判斷。通過琉球之戰,他們不僅對大清國國軍情了如指掌,而且對大清國政治本質也多有了解,對大清政府官員抱以鄙視,說清廷「自甘愚陋」,「遂造成一般麻木不仁之官吏」。

在這些懂政治的日本將領看來,大清國政治大大落後於日本,一個政治沒落的國家無論怎麼耀武揚威,軍事上也必然是外強中乾。

於是,日本在琉球打響第一槍後,蓄勢20年。終於大規模進軍中國海開始了。

甲午海戰是在不經意間發生,被外界並不看好的伊東佑亨聯合艦隊與裝備精良的北洋水師狹路相逢。聯合艦隊主動向北洋水師挑戰,並很快看出了北洋艦隊的弱點所在,日本海軍的攻擊收到奇效。雖然中方擁有德國造堅船利炮,但戰役結果與戰前世界普遍預想相反,「菜鳥」日本聯合艦隊擊敗了幾乎在噸位上比他大一倍的清國艦隊,擊沉對方5艘巡洋艦而自己一艘未沉。5:0完勝!

毋庸置疑,大清甲午之敗,那是不折不扣的體制之敗。因為體制原因,清日打造海軍的思路迥異:一個靠買,一個抓造。大清財大氣粗,什麼都可以買,武器,艦炮,包括人。而日本海軍發展思路卻不是,而是造,造船,造武器,造人。

僱人與造人,代表近代中日的不同兩種強國思路。日本近代教父福澤諭吉曾言:凡是花錢買來的東西,都是外在文明。當年迷戀洋務運動的李鴻章,早早搞了洋槍隊,左宗棠搞了南洋水師,買來法國教練,李鴻章建北洋、又請英國教練。就是僱人思路,停留在文明的表層,實質什麼都沒變。

因為舊體制能夠僱新人,但造不出自己的新人來,而新體制卻可以把本國舊人全部改造為新人。李鴻章對伊藤博文,丁汝昌對伊東佑亨,是制度環境就出來的舊人對新人,這才是中日之間最大差距。而這種差距,在硬碰硬的比賽中,結果不存懸念。

相關焦點

  • 如果不挪用軍費為慈禧修頤和園,北洋水師能否戰勝日本海軍?
    而且這次的失敗對於大清王朝的掌權人慈禧太后、恭親王奕,特別是北洋水師的主要負責人李鴻章無疑是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而很多人都認為此次戰敗,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慈禧。當時清政府正在籌措慈禧太后的六十聖壽,為了修頤和園,甚至還挪用了大量的海軍軍費。這其中就包括北洋水軍的軍費,在此期間,有人勸諫慈禧,建議她停止修建頤和園。
  • 甲午海戰:看看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差距,才知道為何贏不了
    1894年9月17日,在我國黃海大東溝海域上,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進行了著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艦隊遭遇後,雙方開始了猛烈的炮火攻擊,北洋水師中的定遠艦首先發射炮彈,其他艦隊在指揮下齊齊連發,一時間海上炮聲連連,硝煙瀰漫,海水激蕩翻騰。
  • 清廷只有北洋水師嗎?其實還有三大水師,因一政策導致甲午戰敗
    1894年,大清的藩屬國朝鮮王國,爆發了東學黨起義,朝鮮急忙向宗主國清朝求救;而與此同時,在朝鮮王國滲透已久的日本,也終於找到了和大清開戰的藉口。光緒帝對此也非常重視,下旨道:「著李鴻章沈葆禎分別督辦南北洋海防,發展南北兩洋海軍,分洋設防,分段督辦。」朝廷的旨意下了,那麼怎樣建設清廷海軍呢?以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的意見,就是建立幾支海軍,分頭抵禦西方列強的侵擾。
  • 甲午戰爭中南洋水師為何任由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也不發兵來救
    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自那以後,日本喪失了對天朝的敬畏,讓我國在近代遭受壓迫和摧殘。但清朝時期,除北洋水師外,還有南洋、福建水師。甲午戰爭十多年前,福建水師遭法軍偷襲,全軍覆沒。但南洋水師仍有戰鬥力,而且南洋水師的綜合實力也僅次於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爆發之時,南洋水師若與北洋水師聯合作戰,則有可能逆轉戰局。
  • 「歷史如果說」如果北洋水師勝利,日本聯合艦隊全軍覆沒……
    (我是歷史如果說,別忘了點讚評論哦!)1894年9月17日,中國和日本在黃海大東溝海域爆發甲午海戰,該次海戰以中國失敗而告終,導致清政府被迫籤訂《中日馬關條約》。甲午海戰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那麼,如果北洋水師勝利,日本聯合艦隊遭受重創,世界又該怎樣呢?首先,北洋水師要想贏,必須改變現有戰略,不再依靠大炮巨艦主義,因為這樣跟日本硬碰硬完全贏不了。日本當時的水上主力艦在數量、火力、噸位、速度上都比北洋水師厲害一大截。只有依託當時的新式武器——魚雷。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可以說,如果甲午海戰日本敗了,光是國債就能自己崩潰,所以日本賭上國運,要搏一票大的,打敗大清搶到銀子!但當時大清上下的思維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翰林院大臣上書奏:日本國僅有2艘鐵甲艦,其他都是木頭做的帆船,不足為懼。但實際上呢?
  • 如果甲午戰爭時南洋水師也參戰,清軍是否能贏
    在晚清籌建海防時,雖然規劃了南洋、北洋兩支近代水師。不過因為財政緊張,經費困難,清政府實際上大力建設的只有拱衛京畿的北洋水師。南洋水師的經費遠遠無法和北洋水師相比。所以南洋水師的主要軍艦大多是自造。這6艘軍艦不要說和「定遠」這樣的鐵甲艦相比,就是和北洋水師的「致遠」等防護巡洋艦都相差甚遠,其綜合戰鬥力大約只相當於北洋水師的「超勇」、「揚威」,日本海軍的「筑紫」、「葛城」等艦相當而已。而這些軍艦在北洋水師和日本海軍中,都屬於二線軍艦,日本海軍在主力決戰時都沒考慮讓它們上場,可見戰鬥力之差。
  • 炮打橫須賀 劍指東京灣 北洋水師直攻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
    但是甲午戰爭的失敗卻使得大清王朝顏面盡失,日本作為一個彈丸小國竟然擊敗了清朝,在當時來說對清朝的震撼是非常大的,甲午戰爭有戰術上的問題,也有戰略上的問題,也有兵器不如人的問題,總之,甲午一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但是鮮有人知的是,北洋水師也曾經有過直接攻擊日本本土的計劃。
  • 126年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到底輸在哪裡?
    北洋水師並不是用來奪取制海權、保衛國土的,而只是一些能移動的炮臺而已。這種自己放棄制海權的落後軍事戰略文化和作戰方針,怎麼能不敗?二、北洋海軍的戰鬥力說句公平的話,清政府對海軍建設並不是不重視,花在海軍建設上的錢總共達到了7000萬兩之多,遠超當時的日本。
  • 北洋水師戰艦沉沒124年,船底發現74顆炮彈,誰說北洋無能?
    北洋水師自始至終都是好樣的,實在容不得某些人胡說八道。 至今為止,距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已經過了124年,也就是說現在是戰艦沉沒的第124個年頭,根據專家對水低戰艦的打撈與考察,專家表示是時候給北洋水師平反了,這些年北洋水師遭受了太多無辜的指責,實在是太不應該,故而給北洋水師平反的日子終於來臨了。
  • 北洋水師有這等「臥龍鳳雛」之輩,還真不如拿銀子去修建頤和園!
    19世紀末,垂垂老矣的大清國組建了一支新式海軍——北洋水師,當時是號稱亞洲第一的水師,屬於世界一流級。可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的聯合艦隊打敗,最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但今天咱們不講甲午戰爭的始末,而是來講講李鴻章是怎樣管理北洋水師的?以及那些年留過洋的大清高級海軍將領們到底有多大的水平?
  • 北洋水師:當年亞洲第一艦隊,誰給日本勇氣發動甲午戰爭
    1988年一本記載世界各國海軍發展現狀的《美國海軍年鑑》雜誌,將北洋水師排名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此時北洋水師擁有主力艦隊25艘,海軍人數接近4000,環顧亞洲一個能打的對手都沒有。但僅僅6年後,1894年北洋水師就被彈丸小國日本打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 一百多年過去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中國人,畏懼日本海軍?
    他們認為,書上說,當時的北洋水師,在噸位上亞洲第一,結果還是被日本海軍給打敗了。所以,日本人現在的誇獎很可能就是忽Y;中國人自己認為強,就是吹牛。按說,一個國家有反思的聲音,謹慎的態度,是好事。但可惜,他們的依據是錯誤的。其實在他們的評論之下,就有不少讀者對他們的說法進行了更正。
  • 若單純從裝備和戰術角度分析,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究竟敗在哪裡?
    前面我們從用人的角度,對比了甲午戰爭時中日雙方的區別,可以看出北洋水師的將領跟日本聯合艦隊的將領差距。他們更擅長拉幫結派,權謀鬥爭,但從海軍專業度上來看,是不如日本聯合艦隊的。我們拋去大清內部的政治因素,官兵的意識,朝廷的意志,以及戰爭後期消極求和等等,單就北洋水師裝備和戰術的角度分析,北洋水師究竟敗在了哪裡?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原來,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後,清朝看到了現代海軍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派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李鴻章最初從英國購買了6艘「蚊子船」和2艘巡洋艦超勇號和揚威號,但「蚊子船」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巡洋艦也無法作為北洋水師的主力軍艦使用,便產生了購買更強大的戰列艦的想法。
  • 北洋水師世界第九,美國海軍第八,清末各國海軍實力排行榜
    十年陸軍,五十年空軍,百年海軍。 距離第一次海灣戰爭快30年了,時至今日,除了美國,這個星球上的任何國家,還沒有哪一支海軍可以達到美國1991年的恐怖戰鬥力。
  • 甲午戰前北洋艦隊已落後於日本海軍
    北洋艦隊主力艦艇都是1888年前服役的,1888年以後幾乎沒有添置。這是因為1891年戶部尚書翁同龢上書:海軍規模已具,國家度支艱難,嚴禁北洋水師再添加新的「艦、炮、軍火」。而日本海軍則正好相反,大戰前夕做了充分的準備,購置了很多新型號艦艇。
  •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十大戰艦各有所蹤
    光緒十四年(1888)12月17日,清朝的北洋水師(又稱北洋艦隊、北洋海軍)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這是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
  • 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為何敗給日本聯合艦隊?與此人相關
    其質量超過日本。它擁有7艘戰艦,總噸位2.7萬噸,共有4000名官兵。而日本2000多艘,噸位1.7萬噸的軍艦隻有5艘。至於他們為什麼會輸,這些都是主要原因。1,假象但日本從1885年開始擴軍,1892年達到了目的。1893年,皇帝從口袋裡掏出30萬元,投入到軍備的研製中。
  • 戰艦沉沒124年,從船裡撈出74顆子彈,專家:該給北洋水師平反了
    在日本國力提升之後,日本為了更大的利益而侵略中國,於是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的北洋水師在這場戰爭中眾多戰艦被擊沉,北洋水師也就此被日本消滅。其中一艘戰艦沉沒124年後被找到,在船中撈出74顆子彈,專家表示:該給北洋水師平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