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打橫須賀 劍指東京灣 北洋水師直攻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

2020-12-15 騰訊網

甲午戰爭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事件,雖然清王朝在面對英法鴉片戰爭中戰敗,甚至圓明園被燒毀,但是說句不好聽的,當時打不過英法不丟人,當時世界上根本沒有能與英法對抗的國家。沙皇俄國和美國都沒有能力與英法一戰,清朝在亞洲仍然是老大的地位。但是甲午戰爭的失敗卻使得大清王朝顏面盡失,日本作為一個彈丸小國竟然擊敗了清朝,在當時來說對清朝的震撼是非常大的,甲午戰爭有戰術上的問題,也有戰略上的問題,也有兵器不如人的問題,總之,甲午一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但是鮮有人知的是,北洋水師也曾經有過直接攻擊日本本土的計劃。

北洋水師

在北洋水師成立之初,北洋水師章程的編寫者薛福成就認為一旦與日本開戰,應當派出機動艦艇和日本海軍主力打遊擊,而北洋水師主力直接進攻日本本土,炮打橫須賀、劍指東京灣,日本一旦得知後院起火必然回師來救,此時便可以逸待勞,一舉殲滅日本艦隊。但是這樣大膽的作戰方式遭到了李鴻章的反對,從北洋水師選擇靠近內海的威海衛作為基地,而不是選擇靠近外海的膠州灣就可以看出,李鴻章更多的是把北洋水師當作是保護京師的主要力量,而不是機動作戰的艦隊。這就導致了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一直沒有機會出海作戰,而是在黃海家門口與日本進行艦隊決戰,兩場海戰一次發生在大東溝,一次直接發生在北洋水師基地威海衛。而面對水師覆滅,陸軍慘敗,清廷就像熱鍋上的螞蟻,絞盡腦汁思量破敵之策。進攻日本本土的方案再一次被拿了出來,不過提出此方案的不是朝中大臣,而是清朝駐英參贊宋育仁,宋育仁認為日本雖然在戰場上取得了勝利,但是內部早已虛弱不堪,國庫裡肯定基本空了,如果此時進攻日本本土,或許能夠取得出乎意料的成果。進攻日本就得有軍艦,但是北洋水師被困威海衛,清廷必須要購置新的軍艦,不過軍艦不好賣,列強表面中立,實際上暗助日本,宋育仁最後想到了南美洲。

宋育仁

咱們今天看南美洲,天天亂七八糟,經濟時常崩潰,窮的叮噹響,當時的南美卻不是這樣,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國靠著出口礦石等資源,掙了不少的錢,加之各國間存在些許矛盾,都買了不少軍艦,其中就有不少巡洋艦等主力戰艦,宋育仁找到智利,反正你這軍艦閒著也是閒著,拉去釣魚太浪費,不如賣給我,你們可以拿錢去買新的,經過他的反覆遊說,智利最終同意賣五艘巡洋艦十艘魚雷艇,解決了船的問題,宋育仁又跑去澳大利亞招募僱傭軍,雖然澳大利亞當時是受英國殖民統治,但是只要有錢,澳大利亞也不管那麼多,宋育仁成功招到2000餘人,等智利那邊的軍艦開過來,這些僱傭軍就開赴北上,奇襲東京。但是宋育仁並沒有與朝廷及駐英公使商議,僅僅向張之洞、劉坤一等人聯絡,並且向銀行貸款籌資,事情傳到駐英公使龔照瑗耳朵裡,龔照瑗嚇得冷汗直流,趕忙上報朝廷,但是當時甲午戰爭已經接近尾聲,清廷早已準備與日本媾和,當然就否決了這一方案。

鎮遠艦

其實就算獲得清廷支持,靠著這些僱傭來的士兵也很難取得最終的勝利,何況清軍已經無心作戰,節節敗退。但是這卻能給甲午戰爭提供另外的可能性。整個戰爭中清廷如果認真對待,積極投入,或許就不會導致如此的慘敗。

相關焦點

  •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十大戰艦各有所蹤
    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強大艦隊,後由於種種原因逐漸落後日本。北洋水師曾經之所以能稱之為亞洲第一,全仗著它的十大主力艦。這十艘艦除平遠艦外,全部由英國和德國製造,代表著當時世界先進的軍事造船水平。但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卻全軍覆沒,有五艘被日本海軍擊沉,有兩艘為免資敵,自行炸沉;有三艘被日軍俘獲,並編入了日本海軍。
  • 牆倒眾人推,北洋水師「主炮晾衣」的說法是真的嗎?讀完自有判斷
    關於清朝末年的北洋水師,有一則流傳甚廣的歷史,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1891年北洋艦隊應邀訪問日本,停泊在日本港口期間,旗艦「定遠」被日本軍官東鄉平八郎窺見主炮上晾曬著衣褲,由此日本海軍得出了北洋海軍外強中乾、軍紀鬆懈、不足畏懼的結論。後來的中日甲午戰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更為這一則傳言做了完美的註腳:北洋艦隊的覆滅是必然的,是軍紀渙散的結果。
  • 甲午戰爭中南洋水師為何任由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也不發兵來救
    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自那以後,日本喪失了對天朝的敬畏,讓我國在近代遭受壓迫和摧殘。但清朝時期,除北洋水師外,還有南洋、福建水師。甲午戰爭十多年前,福建水師遭法軍偷襲,全軍覆沒。但南洋水師仍有戰鬥力,而且南洋水師的綜合實力也僅次於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爆發之時,南洋水師若與北洋水師聯合作戰,則有可能逆轉戰局。
  • 北洋水師戰艦沉沒124年,船底發現74顆炮彈,誰說北洋無能?
    北洋水師自始至終都是好樣的,實在容不得某些人胡說八道。 至今為止,距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已經過了124年,也就是說現在是戰艦沉沒的第124個年頭,根據專家對水低戰艦的打撈與考察,專家表示是時候給北洋水師平反了,這些年北洋水師遭受了太多無辜的指責,實在是太不應該,故而給北洋水師平反的日子終於來臨了。
  • 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為何敗給日本聯合艦隊?與此人相關
    其質量超過日本。它擁有7艘戰艦,總噸位2.7萬噸,共有4000名官兵。而日本2000多艘,噸位1.7萬噸的軍艦隻有5艘。至於他們為什麼會輸,這些都是主要原因。1,假象但日本從1885年開始擴軍,1892年達到了目的。1893年,皇帝從口袋裡掏出30萬元,投入到軍備的研製中。
  • 甲午海戰:看看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差距,才知道為何贏不了
    1894年9月17日,在我國黃海大東溝海域上,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進行了著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艦隊遭遇後,雙方開始了猛烈的炮火攻擊,北洋水師中的定遠艦首先發射炮彈,其他艦隊在指揮下齊齊連發,一時間海上炮聲連連,硝煙瀰漫,海水激蕩翻騰。
  • 在軍艦炮管上晾衣服,還原北洋艦隊真正最真實的軍紀
    究其原因,我們的對手是混得還不如我們的日本,戰爭之前,大清還轟轟烈烈進行了洋務運動,可卻輸得一塌糊塗。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中國海軍在開戰前比日本海軍要強,但在黃海大戰中居然連一艘敵艦都未擊沉。這就讓不少人把矛頭指向清軍的腐敗無能,指向北洋水師的散漫和偷懶。而其中經常被詬病的,就是北洋水師官兵在軍艦的炮管上晾曬衣物,甚至連教科書中也將其作為史料引用,以證明晚清軍政的無可救藥。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1885年10月29日,清朝北洋水師迎來了兩艘「巨無霸」軍艦。一艘是定遠號鐵甲艦,一艘是鎮遠號鐵甲艦。它們都屬於定遠級戰列艦,為一級軍艦。北洋水師將定遠號鐵甲艦定為旗艦,懸掛大清龍旗和艦隊司令的將旗。原來,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後,清朝看到了現代海軍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派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李鴻章最初從英國購買了6艘「蚊子船」和2艘巡洋艦超勇號和揚威號,但「蚊子船」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巡洋艦也無法作為北洋水師的主力軍艦使用,便產生了購買更強大的戰列艦的想法。
  • 北洋水師:當年亞洲第一艦隊,誰給日本勇氣發動甲午戰爭
    1988年一本記載世界各國海軍發展現狀的《美國海軍年鑑》雜誌,將北洋水師排名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此時北洋水師擁有主力艦隊25艘,海軍人數接近4000,環顧亞洲一個能打的對手都沒有。但僅僅6年後,1894年北洋水師就被彈丸小國日本打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 如果提前十年開戰,那麼北洋水師能不能贏日本海軍?
    公元1886年即清光緒十二年8月1日,清朝北洋水師應邀訪問日本,四艘軍艦定遠、鎮遠、威遠、濟遠開進了日本長崎港。 訪問半休假期間,大清水兵為尋歡,來到長崎妓院,或因語言不通或因嫖資不足,而在妓院起了衝突,英勇的大清嫖客與日本警察大打出手,結果雙方均有死傷,死者傷者達數十人。
  • 清廷只有北洋水師嗎?其實還有三大水師,因一政策導致甲午戰敗
    日本敢於挑戰大清,還在於他們「明治維新」之後綜合國力的增強,他們在實力提升之後,還制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應當說,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早已是野心勃勃,朝鮮王國只是他們進一步圖謀中國的「跳板」。
  • 如果不挪用軍費為慈禧修頤和園,北洋水師能否戰勝日本海軍?
    而且這次的失敗對於大清王朝的掌權人慈禧太后、恭親王奕,特別是北洋水師的主要負責人李鴻章無疑是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而很多人都認為此次戰敗,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慈禧。當時清政府正在籌措慈禧太后的六十聖壽,為了修頤和園,甚至還挪用了大量的海軍軍費。這其中就包括北洋水軍的軍費,在此期間,有人勸諫慈禧,建議她停止修建頤和園。
  • 「歷史如果說」如果北洋水師勝利,日本聯合艦隊全軍覆沒……
    1894年9月17日,中國和日本在黃海大東溝海域爆發甲午海戰,該次海戰以中國失敗而告終,導致清政府被迫籤訂《中日馬關條約》。甲午海戰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那麼,如果北洋水師勝利,日本聯合艦隊遭受重創,世界又該怎樣呢?
  • 戰艦沉沒124年,在船中撈出74顆子彈,專家:該給北洋水師平反了
    經遠艦不用火炮,卻用槍枝作戰,北洋海軍官兵為何會做出如此不合常理的舉動呢?專家解釋道:「這正是北洋海軍官兵最為壯烈的地方!」 在大眾的映像裡,北洋水師是亞洲第一海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甲午戰爭爆發時,這個位置已經讓給了日本聯合艦隊。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主管財政、且與李鴻章有過節的翁同龢就不肯再批經費給北洋水師。導致北洋水師在10年內,沒有添置一艘軍艦,甚至沒有添置一門火炮。
  • 戰艦沉沒124年,從船裡撈出74顆子彈,專家:該給北洋水師平反了
    在日本國力提升之後,日本為了更大的利益而侵略中國,於是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的北洋水師在這場戰爭中眾多戰艦被擊沉,北洋水師也就此被日本消滅。其中一艘戰艦沉沒124年後被找到,在船中撈出74顆子彈,專家表示:該給北洋水師平反了。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日軍隨即排成單列縱隊,準備迎戰北洋水師。同時,「鎮遠」號發現有日本軍艦衝來,立刻拉起警報,水師提督丁汝昌命令北洋艦隊變換隊形,雁形陣迎戰日本聯合艦隊。當時雙方的實力基本打平,北洋水師10艘軍艦,對陣日本海軍12艘軍艦。
  • 北洋水師雖然是海軍,但是其陸戰能力在清軍中依然首屈一指
    在風帆時代跳幫作戰時常事,因此軍艦上除了海軍陸戰隊裝備槍枝和肉搏用的冷兵器外,還會準備相當數量的近戰武器,必要時武裝其他水兵一同跳幫作戰。進入蒸汽鐵甲時代以後,這個傳統也保留了下來。北洋水師其他各艦上的冷兵器也不少,「濟遠」配有步槍100支,手槍36支,「經遠」、「來遠」有手槍60支,「致遠」、「靖遠」有馬提尼-亨利步槍80支,手槍30支,腰刀80把,長矛80枝。此外北洋水師還單獨購買過槍械。比如1886年,北洋水師提出要購買手槍600支。李鴻章命駐外公使在德國力拂廠訂購了600支左輪手槍。
  • 甲午戰爭北洋水師覆沒,除了實力差距,維修能力不足也是一大因素
    船塢內的「鎮遠」艦所以黃海海戰以後,北洋水師受傷的六艦隻能輪流入塢修理。按照每艘船修理一個月時間計算,所有軍艦修理完畢要半年之久。最後丁汝昌只能讓北洋水師內技術部門的水兵幫忙,另外請李鴻章從天津機器局、大沽船塢等處抽調技術工人前來。不過即使如此,人手短缺情況還是很嚴重。
  • 126年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到底輸在哪裡?
    北洋水師並不是用來奪取制海權、保衛國土的,而只是一些能移動的炮臺而已。這種自己放棄制海權的落後軍事戰略文化和作戰方針,怎麼能不敗?二、北洋海軍的戰鬥力說句公平的話,清政府對海軍建設並不是不重視,花在海軍建設上的錢總共達到了7000萬兩之多,遠超當時的日本。
  • 北洋水師故勇在英墓地修繕啟動公募
    1887年,清政府再次派北洋水師官兵來到英國等待「致遠」、「靖遠」兩艦交工。當年7月,兩艦相繼完工並順利通過航試;9月,前來接艦的鄧世昌、葉祖珪分別管帶「致遠」、「靖遠」兩艦,與德國建造的「經遠」、「來遠」兩艦會合,一起返回中國。兩個月後,各艦抵達天津大沽,北洋艦隊正式成軍。8年後,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北洋水師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