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看過《亮劍》,那南京軍事學院那一幕肯定都看過,晉西北鐵三角闊別多年再次在這裡相聚。
他們3個在聊天中,李雲龍談到丁偉的「秋風掃落葉」,讚美之詞,溢於言表,丁偉一聽就頓時來精神了,說道「解放軍沒有我們四野那還能叫解放軍嗎」、「四野要沒有我們軍那還能叫四野嗎」、「我一個師掃他廖耀湘一個軍」!
在此想必大家對廖耀湘很好奇更不用說一個師掃他一個軍了。其實廖耀湘在國民黨這邊也是一代抗日名將,三千鐵甲破敵關,十萬鋼聲蕩緬邊。國有煌煌名將在,強兵禦寇振天南。只可惜他站錯了位置。那麼丁偉說,他一個師掃廖耀湘一個軍究竟是不是在吹牛?其實並不是吹牛,恰恰相反是他太謙虛了。
丁偉的原型之一,黃永勝,1947年9月,為抵擋國軍三個師進攻建昌,帶領第8縱隊出擊,黃永勝先是端掉了敵方的暫50師的老巢,接著把目光投向了第暫22師,暫22師看到風吹草動立即撤退到楊家杖子,黃永勝先後發動了兩次大規模進攻,但是戰果並不理想反而自己的部隊傷亡慘重,後來才知道,敵軍不是一般的雜牌軍能比的,老兵油子很多,到第三次進攻時很多士兵都是餓著肚子打的,仍然沒有攻下敵人的陣地,所幸的是敵人好像撐不住了,敵軍將領採用了「假反攻,真逃跑」的戰術,所幸黃永勝明察秋毫,及時命令部隊停止撤退,全線投入到進攻當中,最終在這場戰鬥中悉數殲滅了敵49軍的兩個師。
在這場戰鬥過後不久,黃永勝又被調到第6縱隊阻擊廖耀湘的十幾萬人,黃永勝的6縱長驅直進大虎山,堵死了廖耀湘的交通要道。這場戰鬥極其慘烈,肩負正面阻擊的16師,損失了9個連隊,傷亡幹部達三百多人。所以說,丁偉說一個師掃一個軍實在是太謙虛了,更不用說還有一生榮耀的楊家杖子之戰。
回到劇情當中,後來抗美援朝的時候,丁偉還帶自己的部隊打過鴨綠江,那並不是誰都能去的,沒有兩下子也不會被派去啃那塊硬骨頭。個人認為晉西北鐵三角中李雲龍是最沒有戰略眼光的。丁偉確實是一位有遠見的帥才。孔捷經歷了抗美援朝後,已經看到了未來戰爭的走向,只有李雲龍,作戰思維還沉浸在解放戰爭的年代。丁偉戰術水平一般,但戰略水平非常高,有統帥才能,孔捷戰術水平還可以,但戰略水平相對較差,所以做統帥全局的司令比丁偉差一點,做大將先鋒比李雲龍差一點。
李雲龍戰術水平最高,是將才,但戰略水平稍差。這也是李雲龍資歷最老,戰功最多,丁偉資歷最小,戰功沒李雲龍多,但是三人授銜卻一樣的原因。不過小編相信大家一定記得這三個晉西北鐵三角。希望亮劍能一直重播下去。#亮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