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覆滅的七大徵兆:順治帝親問國運,多爾袞算命最靈

2020-11-30 騰訊網

歷史上的任何一個王朝都會順應「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麼一個規律,逐漸的退出歷史的舞臺,一個新的替代會出現,但是在這些王朝滅亡之前,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徵兆,不過話說回來,這其實就是一個社會預測,其實並沒有什麼神秘可言。

徵兆一:多爾袞算命

當年,多爾袞護送年僅六歲的順治皇帝福臨進入北京。走到京郊的青龍橋時,遇到一位算命的老瞎子,只見他卦攤上掛著一幅對聯,「眼瞎能明古往今來事,手殘善斷痴男怨女情」。於是便上前問到:「聽說關外的軍隊打進來了 ,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坐天下?」「能坐天下」,算命的瞎子不假思索的就回答到。多爾袞暗自竊喜,又問道:「那能坐多久?」這回瞎子沒直接回答,而是說了句讓多爾袞又驚又喜的話,「得之於攝政王,失之於攝政王;得之於孤兒寡母,失之於孤兒寡母。」

得之者,攝政王,就是多爾袞;孤兒寡母,就是孝莊及其子福臨,也就是順治帝。失之者,攝政王,就是宣統皇帝溥儀的父親載灃;孤兒寡母,就是隆裕太后及宣統皇帝溥儀。前者,清軍入關改朝換代的事情,瞎子雖然看不見但是聽得到,說出來不足為奇,但是後者所言就似乎有先見之明了。

徵兆二:順治問國運

當年順治稱帝時,蒙古高僧哲布尊丹巴前來祝賀,於是順治就順便問了下大清朝的國運,高僧回答到:「十帝在位九帝囚,還有一帝在幽州。」

十帝剛好就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九帝囚,剛好指的是光緒被囚禁於瀛臺;一帝在幽州,指的是宣統在幽州北當滿洲國皇帝。如果此語真的是這位高僧所言,那就當真是神奇了。

徵兆三:北京城門的對應

又有人說了,元明清三個朝代滅亡的年號,剛好對應了北京的三個城門名。

元朝亡於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剛好對應了正陽門;明朝亡於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對應了崇文門;清朝亡於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對應了宣武門。

徵兆四:張之洞的感慨

1909年8月的某一天夜晚,晚清重臣張之洞病寢,當時的攝政王載灃前來探望,安慰他說,「中堂公忠體國,有名望,好好保養。」載灃走後,張之洞對陳寶琛說:「國運盡矣!」兩年後,國運果終。

徵兆五:李鴻章辦洋務

李鴻章曾經感嘆:「我辦了一輩子的洋務,都是紙糊的房子,是用來嚇唬人的。看上去很強大,可實際一遇到風雨,就會到處漏雨,連拆東牆補西牆的機會都沒有,傾覆之勢不可挽救。」

徵兆六:曾國藩幕僚的預言

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曾經跟曾國藩聊天時說到:「天下治安一統久矣,勢必馴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風氣未開,若非抽心一爛,則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異日之禍,必先根本顛僕,而後方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他預言,不出五十年,大清王朝就會出現根本性的顛覆,割據分裂的局勢。果不其然,四十四年後,武昌革命爆發,大清朝土崩瓦解。

徵兆七:陝西民謠

在辛亥革命發生之前就曾經流傳一首陝西的民謠,「不用掐,不用算,宣統不過兩年半。」確實,1908年10月21日,光緒死,第二天,慈禧死。按照其生前遺願,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入繼大統,載灃為攝政王監國,改元宣統。到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2月12日,溥儀宣布正式退位,正好剛好只有兩年半。

相關焦點

  • 多爾袞被順治定罪,康雍尚且不敢翻案,乾隆為何要為他平反?
    順治七年(1650年)冬,清朝入關的第一功臣、攝政王多爾袞於塞北狩獵途中薨逝,年僅39歲。噩耗傳至京城後,順治帝親率諸王大臣縞服東直門外五裡,迎接多爾袞遺體。為了表彰多爾袞為大清立下的不世之功,順治帝下詔追尊他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並以皇帝的規格舉行喪禮。由於多爾袞沒有子嗣,順治帝又特別將宗室子過繼到他的名下,以承襲多爾袞的親王爵位,待遇是其他諸王的三倍。這段本該成為君臣佳話的故事,卻在不久之後上演了大逆轉。
  • 清朝十二帝的真容,如果你看的仔細,他們臉上就寫著清朝的國運
    清朝十二帝的真容,如果你看的仔細,他們臉上就寫著清朝的國運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他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六歲登基,早年由叔父和碩睿親王多爾袞攝政,順治皇帝面容清秀,雖然沒有雄才大略,但是他的母親孝莊太后深受多爾袞的愛慕
  • 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就被掘墓鞭屍,順治皇帝為何對他如此仇恨?
    順治先是褫奪了多爾袞生前及身後的一切爵位和恩俸,後來又對其挖墳掘墓,鞭屍、梟首示眾。只有一個人恨極了對方,才會做出這樣的事來吧!想當年,順治帝能順利登基、入主中原,全賴多爾袞的一手扶持,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他對多爾袞如此仇恨呢?
  • 順治六歲繼位是託了多爾袞的福?那是歷史遺忘了他的政治資本!
    再後來,皇太極繼位,大量接納漢官,學習儒家思想,中原王朝的皇位傳承原則也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在他們心裡,也已經確定了「只有皇子可以繼承皇位」的理念。在這樣的情況下,多爾袞若是執意與豪格相爭,無疑犯了忌諱,即便贏了,也失了民意;既然如此,那為什麼多爾袞還要站在豪格的對立面呢?
  • 此人名氣不及多爾袞,卻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首,一家坐擁三名額
    另外,終清一朝,沒有任何一家「鐵帽子王」被除去爵位的,即使某位親王因罪奪爵,皇家還是會念及其祖上功勞,令其旁支承襲爵位。在最初的八大親王中,要屬睿親王多爾袞最為有名,但排在首位的卻是禮親王代善,在最初的八個「鐵帽子王」中,代善一家就佔了三個。
  • 歷史上最真實的鰲拜,對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為何被康熙除掉?
    對於順治一脈的清帝來說,鰲拜的功勞絕對是卓越的。若沒有鰲拜、索尼等這些對皇太極忠心耿耿的兩黃旗將領的堅決擁立,反對多爾袞繼位,這帝位根本就輪不到順治帝來坐。而若連順治都做不了皇帝,又哪有康熙、雍正這些後繼之君的事呢!1643年,皇太極在沒有留下任何遺詔的情況下,突然駕崩。
  • 手握大權的多爾袞,為何沒有謀權篡位,反而專心輔佐順治
    在爭奪皇位的人選中,有兩人的呼聲最高,同時也最有實力,分別是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和皇太極的兒子豪格。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最終繼承皇位的不是二人中的任何一個,而是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稱順治帝。那麼為什麼皇位繼承爆了這樣一個冷門呢?實力與人氣並存的多爾袞,為什麼放棄了唾手可得的皇位?
  • 這種動物500年出現一次,多爾袞因此而死,專家:或許已滅絕
    文/格子道歷史愛新覺羅·多爾袞,一個連死因都含糊的英雄。據《清史稿》記載:順治七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清廷本就是由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多爾袞一生驍勇,在狩獵時突然去世也使人感到懷疑。
  • 這種動物500年出現一次,多爾袞因此而死,專家:可能早已滅絕
    多爾袞是一代雄主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生母為烏拉部滿泰之女阿巴亥,阿巴亥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子,長子阿濟格,次子多爾袞,幼子多鐸,兄弟三人都是能徵善戰的猛將,其中又以多爾袞最為出色,被乾隆帝評價為「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 夢見算命先生給我算命有哪些徵兆
    在生活中做夢是每個人都常有的事,生活中每個人做夢的緣由不同,所處環境不同,夢境也會不一樣,例如有些人經常就會夢見算命先生給我算命,睡醒後就會感覺十分神奇,比如有些人是大半輩子都沒去算過命,而且對算命也沒有一絲一毫的興趣,為什麼會夢見算命先生給我算命呢?夢見算命先生給我算命有哪些徵兆呢?
  • 東莪格格作為多爾袞的獨生女,她人生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多爾袞是清初時期的政壇傳奇人物,他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在其兄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本有機會繼承皇位,但是在鰲拜、索尼等重臣不服從的情況下,多爾袞被迫妥協,擁立了皇太極的幼子福臨為帝即順治。多爾袞與順治之間的矛盾主要在於政治矛盾,多爾袞攬權專權與順治的皇權產生了極大的衝突,所以多爾袞死後順治立刻對他進行了政治清算,但順治並沒有對多爾袞的後人趕盡殺絕。順治將多爾袞褫奪爵位開棺戮屍之後,革除了多爾博承襲的多爾袞睿親王爵位,同時將多爾博歸宗於多鐸,多爾袞財產全部被抄沒,多爾博和東莪格格也都被順治強令送到多鐸第二子信郡王多尼王府中,由多尼看管。
  • 康熙王朝3:孝莊怒斥順治,順治終無意皇位,一心向佛
    上集講到順治在天下和佛門面前搖擺不定,他到底會做何選擇呢?這時的順治一把推開大門面向眾臣,索尼見到皇上喜極而泣,跪在地上,順治說在次日日出之前會給大家一個了斷。晚上順治來奉先殿懺悔,孝莊也來到奉先殿,想抓住最後的一點希望來勸阻順治,但不管孝莊怎麼勸,順治還是一意孤行要禪讓帝位皈依佛門,順治說現在的自己已經心神俱滅,只剩一個空皮囊,就算活著也是行屍走肉,孝莊聽後心都碎了,當著老祖宗的面直接給順治跪下,讓順治不要丟下自己,不要拋棄天下於不顧,誰知順治竟威脅孝莊,只給孝莊兩個選擇,一是讓他出家,二是把他殺掉。
  • 多爾袞為何沒有廢帝自立?並非實力不夠而是有個致命缺陷
    睿親王多爾袞,先後被封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1650)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死後追封「義皇帝」,廟號成宗。儘管多爾袞在清代歷史上並不能算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但不可否認,他是有清一代的親王中距離皇帝最近的一個。
  • 凌駕山海關,縱橫紫禁城的多爾袞,至死沒想到自己會栽在一匹馬下
    我是孝莊,我終於讓兒子順治成功繼位了,我委身於多爾袞,周旋於幾個顧命大臣之間,多爾袞雖然以皇帝年少自己全力輔政,但我看他確是以此為由獨攬大權,他居然還把我兒子順治的玉璽取回到自己的府中,並且在禮儀上和我兒子看齊,我雖然很憤怒無奈,但是也沒有辦法,我只有默默的抱著兒子輕輕說到,先忍著,我們還要用他來打下江山。
  • 他是多爾袞十世孫,至今留辮子,為保龍裔血脈純正選擇近親結婚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乾隆的後裔等等;諸如此類就有一個名叫周佑錢的人,就自稱自己是多爾袞的第十世孫,溥儀的堂弟。我們都知道,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在十七歲的時候就跟隨自己的皇兄皇太極四處徵戰,並立下了赫赫戰功。
  • 廣泛流傳的「順治五式」是什麼意思?
    在清朝的錢幣中,順治通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清政府統一全國之後發行的第一種銅錢。後來有剛入局的泉友問文瀚樂拍,「順治五式」是什麼意思?下面就來具體回答一下。不過,為了穩定經濟環境,順治先後五次進行了貨幣改制,就是我們俗稱的「順治五式」。先說順治一式。這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是原樣照抄了明朝錢幣的制式,因為清王朝入主中原以後,大量收編了明代遺留的舊機構、工匠和錢幣製作工藝,同時擴大了貨幣發行量,因此這時的清朝銅錢在形制上與明朝銅錢相仿,眼力強的朋友也能在順治通寶上看到明朝的風格。
  • 孝莊太后和多爾袞真的像電視劇裡那樣互相愛慕?
    現在人們說到多爾袞也總會提到多爾袞和孝莊皇后,大部分人因為現在電視劇的侵襲,都認為這兩人互相愛慕,彼此感情極深。其實上這些都是臆想出來的。並不是孝莊如何痛恨多爾袞,而是順治帝對他一直以來的厭惡與憎恨。多爾袞這個人極為貪權、縱慾,若是他真的愛孝莊,府裡就不會有十幾個妻子,還不算他納入府的朝鮮女子及漢族女子。他後來甚至還把豪格的妻子,強奪入府,說他愛上孝莊這個可能極小。就算他和孝莊有一腿,也絕不是因為看上孝莊了,而是兩人的關係都是帶著明顯的政治交換味道。 多爾袞,原名愛新覺羅多爾袞,是清太宗努爾哈赤的十四子,清太祖皇太極的弟弟,順治帝的叔叔。
  • 多爾袞一生多情,卻只留下一個女兒,此女究竟去了哪裡?
    多爾袞是清朝歷史上一位極具分量的人物,其重要性絲毫不亞於任何一位皇帝,乾隆帝曾評價多爾袞:「奉世祖入都成一統之業,功勞最著。」可見,當年多爾袞率領八旗入關,的確為後來滿清統一全國奠定了強有力的根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梟雄人物,卻也有不如意之處,除了死後被順治清算之外,他的子嗣也十分稀薄,只留下一個女兒,那麼,此女結局究竟如何呢?
  • 一代賢后,孝莊太后到底有沒有下嫁多爾袞?八年為何未留下子嗣?
    但是張煌言畢竟是反清的,對孝莊懷有成見,他是極有可能捏造史實的。順治七年正月,多爾袞逼死肅親王豪格,奪其福晉為妃,在《清實錄》裡是有明文記載的,張煌言作詩於順治七年正月,是否道聽途說、張冠李戴而造成了誤解,不得而知。
  • 多爾袞去世2個月後,被掘開陵墓鞭屍,孝莊太后為何如此憎恨他?
    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皇太極在瀋陽稱帝,改國號為清。不久後,皇太極病逝,遺命多爾袞輔佐少主,完成入主中原的先祖之志。皇太極逝世之初,其長子豪格想要繼承帝位,多爾袞力排眾議,不遺餘力支持皇太極九子,即孝莊太后親子福臨即位。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年僅6歲的福臨正式登基,尊母親莊妃為孝莊皇太后,叔父多爾袞加攝政王銜。順治登基後,多爾袞獨攬大權,完全不把這個小皇帝放在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