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字:兵和勇,一字之差,概念卻完全不同

2020-12-12 尋歷史真相

01

在很多清朝電視劇中,我們會經常看到一些清朝士兵,有的士兵衣服上寫著「勇」字,有的士兵衣服上寫著「兵」字。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區分有什麼說道嗎?

在說這個之前,必須說說清軍的軍制。眾所周知,最早清軍之後四旗,後來擴充成了八旗。如果你了解清朝,你會發現他們確實是從「馬背上收穫的天下」。作為關外遊牧民族的女真部族,別說是男人,女人都能上馬騎射,彎弓搭箭。將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讓他們世代都要當兵,這算是軍制基本成型。

後來在皇太極手裡,八旗就不單單滿人的八旗了,漢人八旗和蒙古人八旗也都有了。這些人穿的衣服都是寫著「兵」字,他們算是最初的清朝軍事力量。而在旗人裡面,除了兵以外,他們也都有自己的家庭,家庭也是跟著沾光的,尤其是能拿到朝廷給下發的錢糧。

02

隨著旗人越來越多,軍隊不可能全部都收下,因為不能種地、經商,所以很多人變得遊手好閒,甚至很多人開始犯罪。一旦犯罪,一般的衙門懲治不了他們,需要旗會處理。旗人和漢人如果犯下一樣的罪行,處罰是不一樣的,漢人如果被流放,旗人一般也就在監牢中關上5天就可以。

除了八旗之外,清軍還有「綠營」,相對比八旗的地位低一些,基本是由漢人組成。清軍入關後,面對遼闊的疆土,僅僅靠著八旗軍是完全鎮守不過來的,必須要擴充軍隊,於是創建了「綠營兵」。八旗軍一般都是守護著京師周邊,而綠營軍要再靠外一些。

因為旗人始終是優越的,高人一等的,這樣的生活漸漸地讓他們喪失了鬥志。到了後期鴉片流入中國後,別說是善於騎射了,普通生活都夠嗆了。當然了,也不僅僅是鴉片惹的禍,主要還是朝廷不行了,官員貪汙腐敗嚴重,皇帝沒有合適的辦法治理。

03

後來,以至於到某個地方作戰,都需要當地的士兵出力,當地的士兵衣服上都是寫著「勇」字。如果簡單點說明,衣服上寫著「兵」字的士兵是更高等的軍備力量,而衣服上寫有「勇」字的則是屬於比較低級的地方武裝。比較有意思的是,前期「兵」的戰鬥力很高,受到的待遇好,後期越來越失去戰鬥力了,而反觀「勇」,正相反。

大家都知道,清末清廷最拿得出手的部隊是湘軍、淮軍和袁世凱的新軍。雖然是「兵」和「勇」僅僅一個字的差別,但是待遇、影響力、戰鬥力等方面可以說是天壤之別,概念完全不同。

04往期精彩文章

日本天皇選妃子時,除了長相要漂亮,還有一個要求讓人難以接受

洪秀全當天王后,生活有多奢靡?頒布了一項禁令:嚴禁男女同住

一把火就可燒光鴉片,林則徐虎門銷煙,為何要用「海水浸泡法」

古代後宮嬪妃來「例假」,碰到皇上翻牌子怎麼辦?古人做法很聰明

松贊幹布死後,文成公主無兒女,在西藏的30年歲月是怎麼度過的?

05參考資料

《清史稿》、百科資料等

題/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字:兵和勇,一字之差,概念卻完全不同文/鯨魚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古代士兵胸前「兵和勇」字,到底有何不同?說出來你別不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人注意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古代士兵衣服上印的字是不一樣的,衣服上有的是「兵」字,有的則是「勇」字,那麼為何同為士兵的他們,衣服上會印有兩個不同的字呢?「兵和勇」到底有什麼區別呢?說出來你別不信,下面我就來帶大家認識一下。其實,這兩個字的差別還是挺大的。
  • 清朝軍隊衣服上的字:兵和勇,只是一字之差,卻是天壤之別
    在許許多多的清宮劇中,人們也學習到了很多歷史知識,從清朝皇帝到清朝民間生活,現在的中國人都能夠說出一個一二。例如康乾盛世以及《尼布楚條約》的籤訂這樣的歷史知識現在幾乎是人人知曉。除了一些國家大事之外,人們在觀看清宮劇的時候也發現了,在清朝士兵的衣服上有著一些不同,在他們的衣服上會分別寫著「兵」和「勇」字,而這兩者看似只是一字之差,地位卻是天壤之別。
  • 清朝士兵服裝上的「兵」和「勇」,只一字之差,地位是天壤之別
    但沒人知道在清朝初期的時候,滿清就憑藉著手裡上百萬的大軍穩住了大清前中期的太平盛世,說是全世界最強的軍隊都沒問題。而且在滿清統治下的中國,也是有史以來國土面積最大的朝代,只不過後面敗給了自己的驕傲自大。我們通過一些清朝宮廷劇會發現,雖然從整體上來看,清軍衣服都差不多,但其實他們衣服上的字並不一樣。
  • 清朝的「兵」和「勇」,一字之差,待遇相差甚遠
    我們都知道在晚清時期,官員腐敗的現象十分普遍,軍隊的管理也變得日漸鬆散,這導致士兵都將心思用在了收刮民脂民膏這方面。雖然晚清時期的清兵不堪一擊,但是在清朝前中期,清兵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一支軍隊。不知道大家在史料記載中有沒有發現清朝士兵的衣服並不是完全一樣的,有些士兵穿著寫有「兵」字的衣服,而有些士兵則穿著寫有「勇」字的衣服。
  • 清朝士兵的「兵」和「勇」有啥區別?偉人自創的成語說得很清楚
    而在清朝時期的軍隊士兵,我們經常通過電視劇中能夠看到,其中最為醒目的便是他們服飾上一個大大的漢字,而且這個些字還不相同,常見的就是「兵」和「勇」,還有其他的一些字,這些不同的字代表什麼意思?是否就是不同的軍種呢?
  • 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和「勇」,雖一字之差,地位卻天壤之別
    清宮劇在熒幕上大行其道,自然是讓很多人對於滿清這個特殊的時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很多人很快就將目光從滿清時期的宮鬥轉移到了那個時代的歷史背景上。 很多注意力敏銳的人,就發現了滿清的士兵有著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他們衣服上的字有著「兵」和「勇」的區別。而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與「勇」,一字之差,地位卻是天壤之別!
  • 古代士兵衣服上的「勇」和「兵」,究竟有何區別?別小看一字之差
    清朝覆滅之後,封建社會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清朝也成為了新時代和舊時代的交界點,而比起那些封建王朝,清朝的特別之處就是在李自成結束明朝的統治之後沒有守住自己的勝利果實,之後還讓清軍將勝利果實收入囊中。自那以後,中華大地就成為了滿人的天下,一直統治了三百多年,可以說是非常的長壽了。
  • 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和「勇」,有何不同?身份地位有明顯區別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些清宮劇中有一個很不起眼的穿幫鏡頭,那就是有些本該穿「兵」字服的士兵穿上了「勇」字服,有些本該傳「勇」字服的士兵又穿上了「兵」字服,更有甚者,一支隊伍中竟然同時出現身著兩種軍服的士兵!
  • 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和「勇」有什麼不同?看了才知道差別真大
    任何看過清朝電視劇的人都會發現一個小細節。在電視劇中一些當兵的人胸口的字還不一樣,這是為什麼,有些印有「兵」,而另一些士兵胸前印有「勇」。都是士兵兩者有什麼不同?
  • 來看看這幾個翡翠名詞,一字之差意思卻完全不同!
    在翡翠行業內同樣也有很多專業術語,有的專業術語一字之差,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意思。很多不良商家就拿著這一字之差去誤導消費者,因此這個時候能夠區別出這些一字之差翡翠名詞的意思就變得極為重要。您接著往下看!一:飄花和飄色飄花翡翠指的是翡翠顏色的分布,飄花在外觀上來說是分散開的。飄花一般呈線狀、層狀等分布,飄花有著不同的顏色。
  • 一字之差,完全是兩個意思
    一字之差,意思完全是兩個概念服兵役是很好的一條路,在軍隊中能夠學習到很多的東西,鍛鍊自己的能力,通常從部隊出來的人相對於同齡人都要成熟一些,且他們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心中有自己的目標,這是在社會經歷中學不到的,為何很多企業都願意招聘軍人,原因就在這裡,同時他們很懂得遵守紀律,做事情有很強的應對能力。
  • 「知縣」和「縣令」有什麼不同?一字之差,兩者卻是天差地別
    其實這兩者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差別,都是一樣的級別。雖然說是一字之差,但是差別大了很多。戰國時期,魏文侯讓李悝針對當前局面改革。因為當前的局面完全不利於魏國的發展,而且一點也不好管理。每個地方都需要他親自下場管理是很辛苦的,而且發生什麼事還不能及時地趕到。他作為法家門人,一輩子都在研究法學,已經研究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 清朝官員品級與著裝:身份不同,服飾也不同
    引言:清朝對於官員的著裝有著嚴格規定,不同品秩的官吏,衣裝是不一樣的。官員上班的時候,不能自行更改的裝束。通過觀察一個官員的著裝,很明顯地分辨出其等級和社會地位,一目了然。具體來講,包括外衣圖案、帽子、帽子上的頂珠、珠子上的花翎、衣服上的補子,不同品階的官員,均不同。在清代,文武官員一共有9品18級(每一品包括正、從兩級)。而在服飾上,每一品級都有各自的特徵。
  • 被世界遺忘的邊防士兵,從清朝等到民國,從民國等到新中國
    公元1877年,左宗棠下令在賽拉圖建立了中國最早的、最西的防禦工事,直到今天,這裡仍然中國最難攻克的一個天塹,需要士兵日復一日地巡查。在這樣一個荒涼而廣闊的地區巡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作為南北一個重要的哨卡,最難就是解決後勤的供給問題,當年清朝的士兵在這裡站崗,等了幾十年,才等來了換崗的軍隊,這時這些軍隊已經屬於國民黨了,國民黨軍隊派駐在這裡的兵士,完成一個換防的周期長達一年,即使是在國內發生了一系列戰亂的時候,這裡也絲毫不受影響,可以說是一個完全無人問津的荒涼之地。
  • 殭屍只有清朝才有嗎?中國那麼多朝代,為何殭屍都穿清朝的衣服
    穿上清朝服裝的殭屍可能有人會抬槓:別的朝代也有藍顏色的衣服啊,為啥殭屍不能穿?是可以穿,但穿哪個朝代的合適?哪個朝代的服裝能凸顯出殭屍的年代感?導演和編劇有時都搞錯的朝代服裝,讓普通觀眾又怎麼分得清楚?
  • 金朝、清朝都有貝勒, 最大的不同, 與漢人相關
    清宮戲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畢竟,清朝滿洲爵位十二個等級,和碩親王、多羅郡王之下,就是多羅貝勒了,其下,則是固山貝子。清國進攻明國時被李定國打死的最高級別將領愛新覺羅·尼堪,26歲時為固山貝子,8年後進封多羅貝勒,後來做了郡王、親王,又兩次因罪降為郡王……可見,清朝專給皇族的這些爵位,是可以上上下下的,有功則進,有過則罰,以爵抵罪……那麼,是否只有清朝有貝勒呢?是否這個爵位,只能封給皇族呢?
  • 為什麼八字中的「晦」和「黴」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在八字理論中有「晦氣」一說,也有「黴運」一說,因為兩個字看起來差不多,所以很多人會將兩個概念搞混了,但其實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今天的文章我就跟大家談談什麼叫「晦氣」,什麼叫「黴運」。《五行精紀》中專門有一章《論晦數》來詳細解釋了這個概念:「若生日、生時,與逐年太歲天元幹合者,謂之晦氣」。這裡的逐年太歲就是流年的天幹或地支,而八字中的日幹或日幹與流年的天幹相合的,就叫「晦氣」。什麼叫「黴運」?就是「不順」。
  • 道士秘典九字-在士兵面前戰鬥的人都排成一排向前
    在玄幻仙霞的小說或電影中,有些人物在施咒前常念一句話:在士兵面前戰鬥的人都在前進。這就是道教九字,也稱為六甲秘祝的真相。在《抱樸子·內篇卷十七·登涉》的第五段中,記錄了:「入名山,以甲子開除日,以五色繒各五寸,懸大石上,所求必得。又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凡九字經常當秘密朱,什麼都有。大路不煩,這也叫。
  • 他是清朝第一奸臣,歷經三朝不倒,只憑藉六個字
    懂"這個字,涵義太過豐富。和珅是乾隆孤獨時第一個出現的人,高興時一起瀟灑,鬱悶時一起分憂。乾隆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和珅都會琢磨到位馬上做出反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珅喜歡錢,只要不太出格,隨他去吧。自己的工作要對得起人家給的這份錢,但他的想法卻不同,一輩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歷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只會做官不會做事,生平奉行六個字:多磕頭,少說話。曹振鏞,自稱曹操後裔,安徽歙縣人。乾隆朝時,27歲考取進士進入公務員系統,成為國家重點培養的後備幹部;嘉慶朝時,任吏部工部侍郎;道光朝時,升任武英殿大學士,成為道光皇帝心腹。
  • 清朝最窮狀元,殿試時考卷上多寫8字,皇帝看後落淚:狀元就他了
    推薦語:我們每個人的志向不同,所以所做出的選擇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有的人一生清貧,最大的願望就是在自己有限的一生當中,為這個社會創造價值,為人民不斷的付出;有的人志在功名,所以他們努力的讀書,為了自己以後能有一個好的前途;有的人則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去為這個社會帶來什麼,他們只此一生,最大願望就是可以不付出任何的勞動,就能享受到成功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