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Wolpert等報導3例不明原因的反覆暈厥患者,心電圖的共同特點是下壁或前壁導聯出現"窄而高"的QRS波,並首次提出心電圖窄而高的QRS波可能是患者猝死指標的假設。
一
窄而高QRS波的風險
既往研究發現,QRS波時限延長是心律失常患者猝死的獨立預測因子。目前研究同樣也證實,窄而高的QRS波對致死性心律失常具有預測價值。
Haissaguerrer等對206例植入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的特發性室顫患者和412例健康對照者的研究發現,室顫患者組體表心電圖存在早復極的發生率為對照組的11倍,且隨訪中也證實室顫更常發生於早復極的患者。同時,部分有早期復極表現的病例確實存在QRS波變窄和R波電壓增高。這些研究提示,窄而高的QRS波可能與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有關。
二
窄而高QRS波的心電圖特點
(1)QRS 時限短於正常;
(2)R波起始上升部分異常陡峭,電壓異常升高("高QRS波"),下壁和左胸導聯特別明顯;
(3)相同導聯非特異性的ST-T異常,在心率改變或運動時,ST段偏移方向和幅度均有變化。
三
窄而高QRS波的機制
窄而高QRS波的發生機制目前尚未明了,可能包括離子通道活動的改變、細胞間聯繫的增強或希浦系統分布的改變等。
其一,繼發於細胞間連接加強或除極電位增強引起的加速傳導現象,可能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因為超速傳導可縮短折返的波長。這可能反映出鈉通道的功能增強,從而容易導致觸發活動。
其二,這可能與縫隙連接的傳導速度加快或密度增大導致的細胞間聯繫改善等因素有關。復極的變化可能是傳導速度或傳導方向改變的直接反映,也可能是繼發於壓力(或)應力改變引起的心肌重塑。但在Wolpertt等的初步研究中,沒有數據表明在QRS波時限縮短時有縫隙連接蛋白密度的增加。這些研究仍不能排除離子通道基因異常的可能,也不能排除基因或染色體交叉複合多個副本的可能。
其三,浦氏纖維數量增加或浦氏纖維穿越心室壁程度增加。人體正常心臟中,浦氏纖維穿越心室壁的厚度只有整個心室壁的1/3。犬模型也證實,在特定實驗條件下,浦氏纖維可穿越左室中層心肌更深,從而導致跨壁傳導時間縮短和QRS波時限變短。
四
窄而高QRS波的臨床特點
(1)影像學檢查證實不存在左右心室肥大;
(2)無器質性心臟病;
(3)心臟電生理檢查正常,動態心電圖檢查無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心律失常現象;
(4)患者多為年輕人,常伴有反覆暈厥病史或猝死。
五
窄而高QRS波的臨床意義
目前尚無針對窄而高的QRS波臨床意義的大規模臨床研究,但相關研究和案例報導反映出,窄而高的QRS波群在心臟性猝死的預警中可能有臨床意義。對於臨床上心電圖出現"窄而高"QRS波的患者,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同時,對此類患者給予有效的幹預措施也可以提高其生存率。
作者介紹
林明寬,三亞市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長期從事心血管內科心電生理介入,曾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進修一年。目前擔任《心血管病學進展》、《廣東醫學》、《實用心電學雜誌》、《重慶醫學》雜誌、《中國醫藥導報》審稿專家。擔任海南省綠色電生理聯盟常委,海南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海南省心律失常委員會委員。
參考文獻
1. 邵春麗, 楚建民, 朱俊等. QRS波群"窄而高"的早期復極症候群患者反覆發生心室顫動一例. 中華心血管病志, 2013, 41(12): 1061-1062.
2. 李喬華, 塗濤. 碎裂QRS波群與窄而高的QRS波群的異同. 心電學雜誌, 2011, 30(5): 379-384.
3. 金鑫, 李擁軍. 心電圖QRS波形態與心血管事件. 國際心血管病雜誌, 2010, 37(1):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