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微博上發起了一個BTM的投票。
阿月選了4。
真的想打長鋏一頓。
長鋏,真的太讓持有BTm的人傷心了。
他喜歡講長期,但btm畢竟不是比特幣呀。
每個人認識長鋏,都是因為知乎的那個提問。
2011年12月21日知乎的提問:大三學生手頭有6000元,有什麼好的理財投資建議?」
長鋏回覆:「買比特幣保存好錢包文件,然後忘掉你曾有過6000元這回事,5年後再看看。」
2018年比特幣果真最高了1.9萬美元,如果那個大學生聽了長鋏的話,早已千萬身家了吧。
正因為這個精準預言,讓長鋏收貨了無數的迷粉。
這樣的獨到眼光以及精準,再加上長鋏作為獲獎無數的科幻小說作家的身份。他變成了很多人的信仰與精神寄託,長鋏,在普通人眼中應該是神一樣的人。
他創辦的比原鏈,與其說大家看好比原鏈,還不如說是看好長鋏。(大概很多人跟阿月一樣,是因為長鋏買比原幣的。)
2017年8月9日,比原鏈的上線。
隨著比特幣價格的持續拉升,也讓比原坐上了飛機。
2018.4.24btm已經漲到7.4元,雖然期間有過調整,但是大幅的拉升從未缺席。
2018年,幣圈開始由牛轉熊。
隨著比特幣的下跌,山寨幣幾十倍,上百倍的下跌,有的甚至歸零。
比原也一樣,也跟隨著市場持續的下跌,最低的時候跌到了0.45元。
從2018年4月後,一路下跌,期間基本沒有見過大多的反彈。
所以後面被大家稱為阿鬥原。
至今為止,btm再也沒破過新高。
我們來b圈的人,誰不希望的己買入的幣漲呢?
但大多數的幣,都是我們曾痴心錯付的。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Btm,正是原先集了太多人的愛,又沒有用同等的愛回饋持有他的人。
所以被慣於阿鬥原這個稱號。
比原鏈的團隊不做事嗎?
不,他們一直在努力。
真的在做事。
難道是比原這個項目不行?
我們一起來看看。
比原鏈立項有問題嗎?
比原是一條資產公鏈。
比原的願景:就是把現實世界的資產映射到鏈上,實現資產的自由流動,實現部分價值網際網路。
比原面向的領域只是金融資產,並不是全領域。
比原想要打通現實資產與區塊鏈資產。
依靠數字資產可分割、易轉移等特性,增加資產流動性。
流動性就是資產的價值。
不能流動、流動性差的資產價值就低。
所以,比原資產上鏈是有意義的,可以為資產增加流動性,提高資產的價值。
比原的項目立項正確,也能解決當前行業痛點,不存在著問題。
比原鏈團隊問題嗎?
比原鏈有著豐富經驗的明星團隊,匯集了騰訊區塊鏈核心開發者,阿里支付寶的資深工程師,以太坊Parity的代碼貢獻者。
長鋏,長期致力於區塊鏈技術的推廣和理論研究,同樣也是巴比特資訊社區的創始人。
比原鏈一直致力於技術創新推動區塊鏈的發展和落地。
BTM團隊不論從技術實力,還是學識都稱的上是行業翹楚。不存在著問題。
比原鏈通證機制有問題嗎?
比原鏈通證分配機制沒大問題,除了ico30%的份額偏高。
比原一直以來就是籌碼比較分散,用白話說小散多。
而最新的持幣情況顯示籌碼比較分散,相比過去10天平均水平今天的持幣地址總數基本平穩,籌碼集中度顯著提升,大戶可能在溫和吸籌。
比原鏈項目進度有問題嗎?
比原鏈項目進度一步一個腳印,而且很早就布局DeFi這個賽道。
2019年9月就發布Layer 2價值交換協議「MOV」白皮書。
長鋏早就看好DeFi的方向和價值所在。
比原將會引入更多能將DeFi拓展到更廣群體的資產類型,如普通用戶最熟悉的股票、黃金等,所以未來合成型的股票、黃金會有很大市場。
也就是在未來會湧現越來越多的鏈上美元、鏈上黃金、鏈上股票等。
我們現來看看比原的MOV
MOV Tx總交易筆數為5951726筆,24小時內交易筆數是84345筆
MOV Active Wallets 活躍錢包地址數,總的地址數是22878個,24小時內的活躍地址數是842.
Exchange USD 交易總額,目前MOV上交易總額已經高達89596147.54美元,24小時內的交易額是2254247.88美元
Cross-chain Tx跨鏈交易筆數,包含所有跨入跨出的鏈上交易筆數9954筆,24小時內的筆數是39
目前跨入MOV共計26007891美元的資產,其中BTC/ETH/USDT/BTM的資產配比如圖。
三十天內的交易額 。
長鋏把比原當成了一個科幻小說,不斷創新。
現搞了個「流浪地球」計劃,團隊鎖倉4.2億BTM,分11年緩慢解鎖。
11年啊。
咕嚕與我們的五年之約,都覺得挺漫長的。
長鋏直接來個11年。
如果今年70歲了,還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到「新太陽時代」
像這種基金會4.2億btm鎖倉的大利好,換成其他的項目早就漲得呼啦啦的。
可比原還是這樣的。
總結
1,比願的願景是十分美好,但落實起來非常困難。
先說資產上鏈吧。
首先你怎麼保證上鏈信息的可靠性?
在比原的設計中系統內有一個區塊鏈商業應用中心,負責比原鏈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