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意無意的思考過這個問題,是為了不辜負父母?不辜負愛人?還是為了被社會承認,對於這個問題有無數答案,但我聽過的最好的答案來自餘華的作品,《活著》。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是啊,我們為了不辜負自己活著,為了不辜負這一生僅有的一次生命。
守著太平間長大,從牙醫改行作家
餘華的父親是一名外科醫生,他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全家搬到了醫院的職工宿舍,房子的對面就是太平間。
每到後半夜,餘華總能聽到有人在哀嚎,誰讓人總是在後半夜脆弱離開呢,或許是守著太平間長大,餘華對生命有了全新的認知。
1977年,餘華中學畢業,參加了高考,但不幸的是,他落榜了,便由父母安排,進入海鹽縣武原鎮衛生院當牙科醫生,上班的第一天就給人拔牙,一拔就是5年。
看膩了無數人的口腔,拔了上萬顆牙,餘華實在不想無聊的工作下去了,他進入文化館工作,並萌生了自己寫小說的想法,於是,餘華開始寫作了,這一寫真的寫出了門路。
到了90年代,餘華開始進入收穫期,作品經常發表,獲得了不菲的報酬,但這個時候他開始迷茫,覺得自己的作品沒有深度,他要靜下心來,像矛盾、老舍那樣,寫一部能流芳百世的作品。
總要徹底絕望一次,才能重新再活一次
迷茫的餘華得到了一首歌的啟發,偶然間,《老黑奴》傳入他的耳朵裡,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 ,家人都離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
被打動的餘華一瞬間覺得,這是他要的深度,靈感來了,擋都擋不住,福貴的形象在心裡誕生,逐漸飽滿。
福貴其實就是翻版的老黑奴,看著身邊最親近的人一個個離去,生命裡難得的溫情一次次被死亡撕裂,福貴經歷了無數絕望之後,選擇了重新活一次,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
《活著》一經出版,供不應求,直至今日,它也是經典巨著。
餘華:就算往死裡寫,也寫不出第二本《活著》了
餘華因為《活著》這部作品名聲大噪,他曾經說過:
「在中文世界裡,我其他的書不可能超過《活著》,以後也不可能,我這輩子再怎麼寫,就算把自己往死裡寫,也寫不出第二本像《活著》這麼受讀者歡迎的書了。」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也感慨說:「餘華的書少我一半,但影響力大我一半。」
是啊,「活著」一詞本身就擲地有聲,它充滿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真正靜下來去品讀,並記錄下自身的感受,《活著》的確教會了我些什麼,可能是生活,可能是看破不說破,可能是忍受,可能是改變,但一定有一點:活著本身就是一種精彩。
如果你感到生活平淡,迷茫,沒有人生的目標,一定要讀一讀《活著》,人生是不能也不該與他人比較的,我們要過的,無非是自己那一關。
一本感悟人生的巨著僅需28塊錢,不過一杯咖啡錢,帶你體會百味人生與人間冷暖。
生命就是那樣一輛呼嘯而過的列車,而你是唯一掌舵的人,別的人偶爾搭乘上這列車,卻終會在某一站離開,都是過客。
點擊下方商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