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來重慶已累計投入11億元補助重大新產品研發 惠及676家企業

2020-12-22 上遊新聞

來自市財政局的數據顯示,今年重慶一共下達了重大新產品研發成本補助資金3.25億元,惠及217家企業的371件重大新產品,撬動企業增加研發投入55億元,帶動產品市場銷售額超630億元。

「我們研發的智能化低功耗電機驅動晶片,今年獲得政府重大新產品研發成本補助55萬元。」重慶中科芯億達電子有限公司副總裁胥銳介紹說,中科芯億達專注工業及消費類集成電路晶片設計、開發、生產和銷售,政府的補助政策,為企業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提供了更大的動力。

據悉,像重慶中科芯億達電子有限公司一樣,今年獲得重大新產品研發成本補助資金的企業一共有217家,惠及371件重大新產品,撬動企業增加研發投入55億元,帶動產品市場銷售額超630億元。

市財政局介紹,重大新產品,是指符合重慶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和傳統支柱產業發展方向,採用新技術原理、新設計構思研製、生產,或在結構、材質、工藝等某一方面比原有產品有重大改進,從而顯著提高了產品性能或擴大了使用功能,經市場認可的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產業帶動性強的新產品。

申請重大新產品評定的企業和產品,須滿足申請企業應在重慶市區域內註冊登記、產品已列入《重慶市技術創新指導性項目推薦目錄》、單款產品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不含稅)以上或年實際繳納增值稅40萬元以上等五個條件。每年初,符合條件的企業填寫《重慶市重大新產品評定申請表》報區縣經濟信息委(工業主管部門)審核,市經濟信息委將組織專家採取資料審查、答辯評審及現場核查等方式,對企業申報的產品進行評定。

據了解,重慶在2016年出臺了重大新產品研發成本補助政策,對經評定的重大新產品,按新增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的50%給予財政補助,每項重大新產品財政補貼資金最高2000萬元,每年度單戶企業重大新產品財政補貼資金總額最高5000萬元。2016年來已累計補助11億元,惠及676家企業的1152個重大新產品。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孫瓊英

相關焦點

  • 重慶衛視|3.25億政府補助 撬動企業研發投入55億元
    企業的研發創新,得到了政府真金白銀的支持。市財政局表示,去年以來,我市已下達重大新產品研發成本補助資金3.25億元,撬動了企業增加研發投入55億元,帶動產品市場銷售額超過630億元。在位於南岸區的中科芯億達公司,研發人員正在對新一代智能電機驅動晶片進行優化升級。
  • 東西部扶貧協作壯歌行①:4年累計投入12億元,杭州恩施攜手戰貧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相隔1200公裡杭州市恩施州兩地在脫貧攻堅中結緣4年多來杭州市累計投入財政援助資金12億元精準投建950個幫扶項目4年多來,杭州市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2億元,社會捐贈超3億元,幫扶項目950個,項目覆蓋88個鄉鎮111個深度貧困村,惠及40餘萬人。輸血更造血,茶葉變「金葉」恩施產業中,茶葉居第一。作為我國重要的茶葉主產地,恩施州茶園面積達169.9萬畝,年產量超10萬噸,覆蓋茶農超80萬人,但產業化水平不高。
  • 15座重點城市研發投入排名:北上廣深研發投入佔全國1/4
    由於武漢、長沙、瀋陽及青島2019年的相關數據暫缺,故最終進入統計的城市有15個,從2019年研發投入的絕對值來計,排名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蘇州、杭州、西安、重慶、南京、天津、成都、合肥、東莞、佛山和鄭州。
  • 世紀華通三年累計研發投入超31億元 多款重磅產品預計今年上線
    世紀華通2019年主要財務數據三年累計研發費用31.16億元  財報顯示,持續的研發投入是遊戲業務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2019年世紀華通研發投入費用13.3億元,同比增長28.68%,佔營業收入9.06%,近三年研發費用投入累計達到31.16億元;研發團隊規模進一步擴大,截至本報告期末,公司共有研發人員3594人,較上年增長8.45%。無論是研發投入費用還是研發團隊規模,世紀華通均領跑A股遊戲行業。
  • 濟南落地「中科系」院所已達14家,省級以上研發機構增至926家
    11月27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輝煌『十三五』奮進新時代」系列發布會,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過去五年,濟南大科學裝置實現零的突破,落地「中科系」院所達14家,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相繼落地,其中「電磁驅動高速測試裝置」「大氣環境模擬系統」正在爭取進入「十四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 200億元研發投入背後的創與新——訪百濟神州中國區總經理兼公司...
    作為一家中國本土生物醫藥企業,百濟神州主攻抗癌藥的創新研發,其自主研發的BTK抑制劑澤布替尼已在全球多地遞交新藥上市申請,改寫了中國抗癌藥長期以來「只進不出」的局面。與此同時,公司擁有超30個在研藥品,其中11個在研藥品擁有全球權益。
  • 中國企業研發大比拼:阿里排第二,榜首過去十年投入超6000億
    431家提供了研發數據,比上年增加了5家;合計投入研發費用10754.06億元,同比增長10.12%;若與同口徑企業去年比,增幅達17%。這是我國500強企業研發投入首次突破萬億元,這些研發費用佔去年全國企業R&D經費(16921.8億元)的63.55%,凸顯出企業研發投入意願有所增強,絕大多數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增長。
  • 重慶秀山打活電商「牌」 惠及武陵山區100萬貧困人口
    重慶秀山打活電商「牌」 惠及武陵山區100萬貧困人口 2020-12-16 13:03:41  記者本月跟隨「武陵山鄉美·齊力奔小康——聚焦重慶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暨民族團結進步新風貌」主題採訪活動走進秀山了解到,在重慶秀山像這樣的電商主體企業還有1760家。
  • 烽火通信營收三年翻兩倍 10年研發投入百億成標杆
    從中國第一根實用化光纖誕生開始,我國光通信幾乎所有「第一」項首創均源於這裡,公司連續8年榮登「中國光通信最具綜合競爭力企業十強」榜首,在超大容量、超高速率、超長距離光通信傳輸領域,研發水平處於全球領先行列。在2016年及2017年度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中,公司連續獲評A級企業,是中央企業科研板塊中唯一進入A級的企業。
  • 深交所上市公司扶貧成績單:近五年累計投入698.75億元
    2016年至今,深交所共有783家上市公司披露扶貧信息,佔其上市公司總數的34%;累計投入扶貧資金及物資折款總金額698.75億元,幫助187.0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成功脫貧,資金投入、受益範圍逐年提高,扶貧成效顯著。
  • 山東首批科創板「後備軍」,青島16家企業入選,個個來頭不凡!
    其主打產品樂復能是國內第一個原創蛋白質新藥,是30年來世界上首個全新種類B肝治療新藥,是中國藥典委員會首次在世界衛生組織之前命名的新藥,也是山東省14年來第一個1類新藥。 2018年4月20日,銀鴿投資控股股東銀鴿集團擬通過受讓老股以及投資新股的方式收購傑華生物1400萬股股份,佔傑華生物擴大股份後的10%。
  • 3年累計投入1.85億元技改資金「練內功」
    胡湘東表示:2018年以來,公司已累計投入1.85億元技改,實現了洗衣機和微波爐領域全品類製造能力;同時公司增資擴產的新廠房也即將在明年一季度實現投產;屆時,新的研發設計院和實驗室也將投入使用。「我們一直在苦練內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他說。裝配線轉一圈洗衣機便可下線在滾筒洗衣機裝配車間,工人們正圍著一條大型的U型裝配線展開裝配。
  • 烽火通信營收300億三年翻兩倍 10年研發投入百億成行業標杆
    從中國第一根實用化光纖誕生開始,我國光通信幾乎所有「第一」項首創均源於這裡,公司連續8年榮登「中國光通信最具綜合競爭力企業十強」榜首,在超大容量、超高速率、超長距離光通信傳輸領域,研發水平處於全球領先行列。在2016年及2017年度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中,公司連續獲評A級企業,是中央企業科研板塊中唯一進入A級的企業。
  • 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國產大矽片企業重慶超矽投產之路;華為和南郵...
    6、臻驅科技完成1.5億元B輪融資,用於車規級功率模塊量產等  7、2020年度二十個重大科學問題發布,這三大問題圍繞集成電路  1、【芯裡程】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國產大矽片企業重慶超矽投產之路據當時兩江新區官網報導,重慶超矽半導體項目投資15億元,達產後將實現8英寸矽片年產600萬片、12英寸矽片年產60萬片的產能。  2016年4月,該項目一期投入試生產;5月第一根IC級8英寸單晶矽棒成功拉出;9月第一根IC級12英寸單晶矽棒成功拉出。10月28日,項目第一批IC級單晶矽順利下線。
  • 我區7件產品獲評2019年度市級重大新產品
    本報訊 (記者 王雯) 日前,市經信委發布2019年度市級重大新產品,我區7件新產品上榜。我區2019年度市級重大新產品包括:重慶三峰卡萬塔環境產業有限公司、重慶長徵重工有限責任公司、重慶鋼鐵集團電子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國際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鋼鐵研究所有限公司等企業生產的SG750型生活垃圾焚燒爐、重鋼電子流程工業生產過程綜合控制系統軟體V2.0等7件產品,針對上榜產品,重慶市將予以資金獎勵。
  • 中微公司4月至今累計獲政府補助超8千萬元 中譯語通完成3.65億元融資
    《科創板日報》(上海,鄭嘉維)訊,今日科創板晚報主要內容有:中微公司:自4月3日至今累計獲得政府補助8217.5萬元;天合光能:海外光伏電站項目已有124.3MW左右達到可開工建設狀態;中譯語通完成3.65億元D輪股權融資。
  • 5家重慶企業喜獲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賽優秀獎
    重慶湃芯創智微電子有限公司、重慶博仕康科技有限公司、重慶新賽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慶理工清研凌創測控科技有限公司、重慶推重比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喜獲優秀獎。據了解,全國共有1480家企業參加半決賽,分為初創組和成長組兩大組別。每個組別再分別按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小組進行比賽。
  • 31省份研發投入大比拼:廣東總量第一,北京強度最高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轉型升級新階段,科技研發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凸顯,科技研發投入大的地區,轉型的成效也往往更加突出。這其中,第一經濟大省廣東以3098.5億元在各省份中領跑,成為首個研發投入超過3000億元的省份。2016年廣東研發投入總量首次躍居全國第一後,總量連續三年保持全國首位,並且與第二名江蘇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
  • 54家,年產值81.98億元!英德:高新技術企業成為經濟轉型升級「領頭...
    截至目前,英德全市共有高新技術企業54家,同比上年增長28.57%;2019年產值達到81.98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7.11%。2020年共有23家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作為推動英德經濟轉型升級的「領頭羊」作用已逐步顯現。
  • 廣達(重慶)製造基地2020年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
    郭雨嫣 攝  2020年1月至11月,廣達(重慶)製造基地工業總產值達1044.14億元,同比增長30.55%。  「全球每5臺筆記本電腦,就有一臺廣達(重慶)基地製造。」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累計生產筆電4105.6萬臺,同比增長40.6%;生產智能手錶852.5萬個,同比增長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