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特朗託之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義大利與西方攻略

2021-01-08 網易

  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冷炮歷史】原創內容 未經帳號授權 禁止隨意轉載



  公元1480年,初具規模的奧斯曼帝國依然處於持續上升階段。號稱徵服者的穆罕默德二世,已經在君士坦丁堡的廢墟中接過了東羅馬皇帝頭銜,繼而又將整個巴布爾半島與黑海流域都據為己有。但只要西方的羅馬教廷一息尚存,那麼土耳其蘇丹的皇權拼圖就存有缺憾。這促使他在晚年開啟對義大利的戰爭計劃,並短暫佔領東南部的奧特朗託城。


  綽號徵服者的奧斯曼蘇丹 默罕默德二世

  事實上,奧斯曼帝國的崛起本身,就始終存在有濃鬱的義大利影響。儘管蘇丹的宮廷主要效法波斯制度,官吏階層又大都出自希臘東正教世界,卻必須同活躍在海岸各頭的拉丁商團打交道。由於後者因地域衝突和利益糾紛,自然分化為勢如水火的威尼斯與熱那亞這兩大集團,所以經常為土耳其謀略家所反覆利用。比如第一支登陸歐洲的奧斯曼軍隊,就是由熱那亞商船負責轉運。等到他們因黑海利益而決心保衛卡法,蘇丹又會將更多利益傾斜給威尼斯方面,從而做到某種程度的平均制衡。至於不斷流入土耳其人手中的大量新式武器,也有不少是經由義大利商販獲得。


  時任那不勒斯國王的 費迪南一世

  相比之下,位於義大利南方的那不勒斯地區,則有更為複雜的地緣和歷史瓜葛。由於曾是希臘-羅馬世界的富庶口岸,這裡在中世紀也先後為拜佔庭、阿拉伯、諾曼、神聖羅馬和法蘭西所佔據。因此,整塊區域都被錯綜複雜的大小封建領所分割,讓最為注重海外商業利益的阿拉貢西班牙人也難以應付。哪怕他們大體上能穩住西西里島,卻還是得用王室分支去對岸構建獨立王國。在善於尋找突破口的穆斯林方面看來,這就是他們從海上侵入西歐的最佳跳板。


  奧特朗託距離奧斯曼治下的巴爾幹沿海很近

  何況從單純的地理環境來看,奧特朗託城所在的薩倫丁半島,正好是距巴爾幹最近的義大利區域。古典時代的羅馬人曾數次從這裡出兵希臘,而中世紀後期的航海技術也足以確保進行直航。奧斯曼軍隊只需在希臘西北部的伊庇魯斯集結人馬,就能輕而易舉的踏足西方世界。考慮到雄霸亞得裡亞海的威尼斯人已經同自己籤署和平協議,而鬆散的那不勒斯王國又沒有強勢海軍力量,如同是為土耳其徵服者的到來準備好跳板。


  土耳其大海盜 皮爾-雷斯繪製的奧特朗託地圖

  於是,默罕默德二世將徵伐義大利的重任交由蓋迪克帕夏負責。作為蘇丹最信任的大維奇,他幾乎參與了奧斯曼帝國在那幾十年裡的所有重大戰事。其中不乏對君士坦丁堡、貝爾格勒、卡法和羅德島的長期圍攻,自然對義大利人依仗的西方軍事技術與謀略習慣也非常了解。為了能一舉佔領奧特朗託充當橋頭堡,他迅速動員起28艘護航戰艦和100艘大小運輸船隻,搭載18000名步兵與700個騎兵撲向亞平寧半島。由於許多成員才經歷過當年的羅德島戰役,所以對城堡攻堅也是有相當心得。


  兵臨奧特朗託城下的奧斯曼大軍

  1480年7月28日,奧斯曼艦隊突然出現在薩倫丁半島海岸,在毫無阻攔的情況下輕鬆登陸。由於那不勒斯王國的頻繁內戰,奧特朗託這類面向東方的次要口岸並未有大量駐軍布防。但留守士兵還是很快讓周遭居民都入城避難,並在實力非常懸殊的情況下堅持抗爭。蓋迪克帕夏則從容不迫地命人設立圍攻陣地,並下令使用那些技術主要源自義大利的大口徑槍炮。當發現城市軍民已全部退入堅固城堡,便同時派人到城內大肆搜羅戰利品,還不忘讓騎兵和其他輕裝分隊去周遭擄掠更多戰俘。


  中世紀的奧特朗託城與堡壘地圖

  到了8月11日,奧特朗託城堡因不堪攻城炮的反覆蹂躪而破損嚴重。蓋迪克帕夏立即以重兵實施全面突擊,成功迫使殘存的守衛放棄抵抗。隨後,包括指揮官拉戈伯爵與地方主教在內的12000人遭屠殺,超過5000名婦孺被進攻者當奴隸抓捕。哪怕奧斯曼艦隊中有很多是信奉基督教的希臘人、塞爾維亞人、阿爾巴尼亞人或更晚依附的克羅埃西亞人,卻不妨礙他們利用蘇丹的宏圖偉業製造發財機會。至於地位最高的加尼色裡近衛步兵,也謀劃著將此類戰略要地變為自己的下一個常駐收稅口岸。但高瞻遠矚的戴維奇卻想的更遠,準備著從這裡將更多穆斯林士兵運抵西歐,摧毀教廷所在的羅馬城本身。


  土耳其人在奧特朗託當地實施血腥屠殺

  為了對義大利人殺一儆百,蓋迪克帕夏還以死亡威脅800名男性俘虜改宗伊斯蘭教。隨後就因不如願而下令將他們全部處決。此後更是以奧特朗託為前進基地,不斷向其他那不勒斯沿海城市進行海盜式突襲,就連地區內最大的塔蘭託港都無法倖免。但因為西歐城市往往有非常完善的配套堡壘設施,讓土耳其人的摧殘戰術是效果非常有限。即便能在當地逞一時之快,卻無法趁亂控制住更多地方,也就沒可能從居民手中奪取足夠口糧。


  歐洲城市的堡壘設計 讓土耳其人無法迅速擴大戰果

  進入10月,冬季的臨近讓整支奧斯曼軍隊遭遇後勤吃緊。大維奇果斷下令全軍返回巴爾幹休整,而只在奧特朗託留下800名步兵和500人騎兵。這既是因為地區內的可用農產品已所剩無幾,也是覺得那不勒斯人沒能力在冬季發起迅猛反擊。自己則可以在來年率軍重返,而不必擔心那些利益訴求各不相同的基督教國家抱團。由於默罕默德二世正在本土擴大徵兵範圍,這個摧毀羅馬教廷的計劃看上去是為期不遠。


  時任教皇的西克斯圖斯四世

  1481年4月,忍無可忍的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已開始向歐洲各國徵召十字軍援助。但永遠以商業利益至上的威尼斯人,根本不理會教廷的大聲呼籲。正忙於整合內部封建勢力的法國,也對跨越阿爾卑斯山持謹慎態度。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則因對抗匈牙利人的西擴而疲於應付。至於距離更遠的英國,因玫瑰戰爭的長期摧殘而財政崩潰,根本拿不出錢來支付士兵軍餉。唯有幾個中義大利的小邦表示贊同,卻捨不得為冒險出擊而削弱守城僱傭兵。


  真正出兵的只有葡萄牙 阿拉貢 那不勒斯和匈牙利

  結果,早已焦頭爛額的那不勒斯國王費迪南一世,就只得從母邦阿拉貢和地方領主那借來少量軍隊。長期處於反土耳其前線的匈雅提一世,也抽調部分匈牙利黑軍南下幫助收復失地。最後,還有若昂二世的葡萄牙王國,決定派20艘卡拉維爾帆船到地中海作戰。倘若奧斯曼蘇丹真跨海登陸義大利,所需面對的敵手就由以上三股力量構成。


  那不勒斯王國的阿拉貢-義大利僱傭兵

  然而,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奧斯曼帝國的義大利攻略還是很快夭折。原本已厲兵秣馬的蘇丹,在5月剛準備動身離開君士坦丁堡,就迅速患病去世。受此影響,正在趕往伊庇魯斯海岸的各路部隊也原路折返,開始為本集團所支持的繼承人籌備內戰。擁有希臘血統的蓋迪克帕夏,與他的歐洲派集團一同選擇支持穆拉德二世上位,反對深受亞洲勢力青睞的吉姆王子。但自己還是因新主的猜忌而遭軟禁,讓增援奧特朗託前線的事情被無限期擱置。


  默罕默德二世在出徵開始時暴斃

  在此期間,費迪南一世的阿拉貢-義大利僱傭兵抵達奧特朗託,卻因人手和武器的匱乏而不能迅速攻破。只能等到匈牙利援軍抵達,才得以對城市的進行初步圍困。留守的土耳其佔領軍則同樣撤入堡壘,利用西歐人慣用的龜縮戰法拖延時間。加之葡萄牙艦隊的遲遲未到,使得基督教陣營的反擊頗為緩慢且進展緩慢。直到該年8月,奧斯曼士兵也意識到自己無法再獲得增援,才決定在談判後同意退出城市。


  葡萄牙艦隊抵達前 奧斯曼人已撤出義大利

  此後,整個西歐與奧斯曼帝國的關係暫時得到緩和。直到16世紀,土耳其人才逐步恢復對義大利沿海的襲擊活動。但無論像巴巴羅薩-海雷丁和皮爾-雷斯這樣的大海盜如何飛揚跋扈,都沒能力和欲望將那不勒斯變為入侵跳板。自己當初在奧特朗託錯失的機會,也就再也沒能被尋覓回來。

  歡迎關注網易號:冷炮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都是「病夫」,為何感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比大清強很多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與此同時,西方還有一個被稱為「西亞病夫」的國家,和中國堪稱難兄難弟,那就是存在了600多年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國家體量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有550萬平方千米,人口2380萬,可以說和大清不在一個重量級上,可為何在人們的印象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要比大清強很多呢?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嘆息之牆!1683維也納戰記
    題記:1683年9月,奧斯曼土耳其的禁衛軍怎麼都不會想到,這將是他們最後一次看到維也納的這片城牆。土耳其人的子孫將再也無法像他們自己和他們的祖父那樣踏上維也納這塊哈布斯堡家的「龍興之地」。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基督教世界面臨的生死存亡
    他將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版圖擴張到了極限,並且成功地鞏固了帝國在這些新徵服的地區的統治,使其可以在帝國的版圖內留存長達五個世紀。同時,作為一位富有遠見和政治敏銳性的統治者,他頗具政治家風範,為帝國的未來構建了宏大的政府架構。這樣的政府架構終將把拜佔庭帝國的殘餘領土整合起來,並賦予它們新生,幫助奧斯曼帝國填補上拜佔庭帝國衰亡後留下的空白;而這一點是當時任何其他國家都無法做到的。
  • 鼎盛時期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有多強大
    文/寂寞的紅酒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又稱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帝國,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奧斯曼帝國起源於11世紀的中亞,本是突厥的一個小部落。13世紀初,奧斯曼部落遷到了小亞細亞,在當地定居下來。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三場巔峰之戰,見證帝國崛起與中興
    引言1453年,隨著君士坦丁十一世脫下象徵皇帝的紫袍衝向不斷湧入的敵軍,最終力戰陣亡,一個歷經近兩千年的文明也畫上了它的休止符,而為羅馬文明奏響覆滅悲歌的正是稱霸地中海東岸數百年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如果說,羅馬帝國的歷史是一部戰爭加文明融合的輝煌史詩,那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歷史則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戰爭史。
  • 《帝國時代3決定版》奧斯曼土耳其戰術哪個好 奧斯曼土耳其戰術推薦
    導 讀 在《帝國時代3:決定版》這款策略模擬遊戲中,奧斯曼土耳其是早期強勢的一個國家,下面便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
  • 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十二場戰爭,俄羅斯越戰越大
    在亞歐大陸上還有一對世仇,俄羅斯帝國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從17世紀-20世紀三百多年的時間裡,兩個國家進行了12場血腥戰爭。  土耳其帝國擴展史,最大時達550萬平方公裡。  瑞典帝國聯合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711年,在普魯特河擊敗彼得一世親自率領的俄軍。  土耳其奪回亞述。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歷任蘇丹之二:帝國的奠基者奧爾汗一世
    雖然是二王子,但奧爾汗很早就被父親奧斯曼一世定為世子了。也許是深懷感激,他在即位之初就突發奇想,打算和他的哥哥阿拉丁·帕夏王子平分國家。阿拉丁明確反對這種弱 智的行為,堅持奧爾汗作為公國的唯一統治者,而他自己則只要求一個村莊的稅利。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穆拉德一世、堪比先知穆罕默德
    當晚,風正從敵陣的方向刮來,他擔心風可能會在第二天把塵土吹進土耳其士兵的眼中。據記載,穆拉德祈禱了一整夜。他祈求真主的保護和垂青,表示願意為正信犧牲成為烈士,從而讓自己的靈魂永享喜樂。 第二天早上,風小了。奧斯曼軍隊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列陣:中路是蘇丹和他的近衛軍與騎兵衛隊;右翼是由穆拉德的長子巴耶濟德統率的歐洲軍隊;左翼是由其幼子雅庫布(Yakub)統領的亞洲軍隊。
  • 疫情籠罩下的歐洲——維也納大瘟疫與奧斯曼土耳其的衰落
    鼠疫在西歐肆虐的同時,來往東西方的商隊又將瘟疫源源不斷的傳播到東方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在鼠疫在維也納大規模傳播的時候,東方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趁機出兵大舉入侵中歐地區,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推進到維也納城下並對城市進行了圍困。城內正在流行的大規模鼠疫也迅速傳播到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當中,這對帝國軍隊的戰鬥力造成了很大的損傷。
  • 塞爾維亞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協商組建聯軍一同攻佔君士坦丁堡
    奧斯曼和拜佔庭的聯姻並不妨礙奧爾汗接受其他勢力的示好,比如拜佔庭帝國的敵人斯泰凡·杜尚(Stephen Dushan)。斯泰凡·杜尚已經將他的塞爾維亞擴張成了一個「帝國」,並自稱「羅馬帝國近乎全境之主」,威尼斯人甚至稱呼他為「君士坦丁堡的皇帝」。
  • 楊晨評《奧斯曼帝國》|一部基於奧斯曼史料的帝國史
    貝爾福在敘事中大量夾雜了個人的判斷和評價,林佳世子勝在觀點明確且獨特,即奧斯曼帝國並非只是伊斯蘭國家,而是「天下」,是拜佔庭帝國,以及巴爾幹、安納託利亞和阿拉伯地區文化傳統的繼承者。而卡羅琳·芬克爾則以紮實的史料見長,使用了大量奧斯曼帝國的官方檔案,意在挑戰西方關於奧斯曼歷史的「敘述傳統」,呈現帝國及其人民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隨著時間流逝改變對自己的看法。
  • 強大的奧斯曼帝國一步步變成現在的土耳其,只能說因果相循
    ,其疆域橫跨歐、亞、非三塊大陸,在15到18世紀的三百年中,一直位於世界列強的行列中,兩次維也納之圍更令歐洲心驚膽戰,時刻畏懼著奧斯曼帝國發動大軍全力進攻吞併自己。當然奧斯曼帝國內部還是有明白人的,以上層的開明官僚和進步貴族為首,他們也沒有坐視奧斯曼帝國走向滅亡,而是掀起了一場以學習西方先進位度和科技為首要目的改革運動,史稱&34;。
  • 中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對君士坦丁堡的蠶食,由基督教轉變為伊斯蘭
    不論是否皈依了伊斯蘭教,他們都很容易適應奧斯曼式的生活。土耳其人和希臘人之間的通婚變得越來越常見,從而催生出一個日益壯大的血統混雜的群體。有一個事實變得越發明顯——奧斯曼土耳其人不再僅僅是一群遊牧民,而是定居者、創造者和建設者。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在小亞細亞西北角山巒起伏的領地內部,衍生出一種特有的、源於當地各民族文化的邊地文明。
  • 一場非正義的入侵,卻都認為自己佔理,還原義大利和奧斯曼的戰爭
    面對義大利的武力威脅,奧斯曼帝國還是決定出兵援助黎波裡塔尼亞,9月25日,土耳其"德恩"號戰艦從義大利軍艦的追擊中逃脫後,滿載槍枝和彈藥抵達的黎波裡。德恩的到來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支持。四艘義大利軍艦封鎖了的黎波裡。再過幾天,執行巡邏任務的船隻增加到22艘。德恩號的到來使本就有英法等國支持的義大利更加有理由向黎波裡出兵。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歐洲的徵伐,斯拉夫人的團結總是短暫的
    南部的斯拉夫人正與匈牙利人交惡,保加利亞人缺乏領袖,拜佔庭帝國則苦於內部鬥爭。而且,穆拉德的手中還擁有向他稱臣的基督教諸侯派來助戰的軍隊。於是,在接連徵服了色雷斯、保加利亞南部和馬其頓之後,穆拉德認為揮師返回亞洲的時機已經成熟。 在回到小亞細亞之後,他所取得的第一個成果甚至無須他使用武力。
  • 百年前的慘案,1915-1917年奧斯曼土耳其屠殺150萬亞美尼亞人
    106歲亞美尼亞老太手拿AK保衛家園 100年前,亞美尼亞仍然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一部分。19世紀後期,在歐陸強國的支持下,希臘及幾個巴爾幹國家先後起義擺脫了奧斯曼的統治。不過亞美尼亞當時並未謀求獨立,但仍然要求奧斯曼政府改善他們的待遇。奧斯曼官方一開始儘管承諾會聆聽訴求,但處理地並不好。於是亞美尼亞人反抗暴政的手段也開始變得激烈,這再次引發列強關注。
  • 夾縫中生存:曾力挺奧斯曼土耳其的英國,如何在關鍵時刻變卦?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疆域變化1875—1878年的近東危機,即是由兩省基督徒農民先後爆發的反土民族起義引發的。雖然叛亂很快被撲滅,但就奧斯曼帝國的一貫傳統而言,對起義者的殘酷報復可以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不僅可以恐嚇當地人民,也可以藉此恐嚇帝國統治之下的其他民族。
  • 《戰意》新賽季開啟,奧斯曼土耳其的新朝雅政他來了!
    不過《戰意》新賽季與常見的君士坦丁堡戰役題材所採用的拜佔庭視角不同,這一次是以進攻方奧斯曼土耳其的視角,來講述其究竟是如何攻下這座千年雄城的。就如同奧斯曼土耳其入主拜佔庭之後的新朝雅政折服了不少精羅,《戰意》的S3賽季也有著許多豐厚的獎勵等待著玩家!
  • 《帝國的崛起:奧斯曼》:史詩級紀實劇,全景式回望歷史進程
    土耳其版「權利的遊戲」重現改變世界的戰爭奇蹟不得不承認,《帝國的崛起:奧斯曼》是一部硬核的紀實片。首先得益於其宏大的歷史背景,1453年5月29日,土耳其人佔領了君士坦丁堡,歷時千年的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就此滅亡,奧斯曼帝國成為這座「新羅馬」的主人。而這些都源於剛剛登基不久的奧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