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歐洲的徵伐,斯拉夫人的團結總是短暫的

2020-12-22 無名狂客

穆拉德一直在歐洲和亞洲兩線作戰。通常他會在完成其中一線的進攻之後,再在另外一線發動進攻,以避免同時應付兩條戰線。在亞洲,他需要對付位於內陸的其他土耳其人國家,以擴大並保衛他的領土。隨著位於邊境地帶的加齊勢力的不斷擴張,以及穆拉德實力和名聲的不斷提高,這一任務也變得越來越簡單。穆拉德在他即位後的第二年就奪取了位於安納託利亞中部的安哥拉,然後把他的大部分軍事力量集中在了歐洲。

他當時就十分精明地意識到,唯有依靠他在巴爾幹地區獲得的人力和財力資源,以及被他招入麾下的基督教軍隊,他才能有十足的把握去兼併整個小亞細亞。而且,在那個時候,在他面前來自基督教國家的威脅,要遠遠超過來自身後的伊斯蘭國家的威脅。而現在,巴爾幹地區已經不可能再出現基督徒的反攻了。南部的斯拉夫人正與匈牙利人交惡,保加利亞人缺乏領袖,拜佔庭帝國則苦於內部鬥爭。而且,穆拉德的手中還擁有向他稱臣的基督教諸侯派來助戰的軍隊。

於是,在接連徵服了色雷斯、保加利亞南部和馬其頓之後,穆拉德認為揮師返回亞洲的時機已經成熟。 在回到小亞細亞之後,他所取得的第一個成果甚至無須他使用武力。穆拉德的兒子巴耶濟德(Bayezid)在布爾薩迎娶了蓋爾米揚(Germiyan)公國埃米爾[7]的女兒。穆拉德不僅因此收穫了面積不小的作為嫁妝的一片土地,還藉此確保這個鄰國的大部分國土和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城市屈塔希亞(Kutahya)從此都處於他的掌控之下。由於奧斯曼人漸漸開始採用拜佔庭宮廷的一些禮俗,這場婚禮十分奢華,與穆拉德先輩的樸素作風大相逕庭。

接著,穆拉德從夾在蓋爾米揚和大國卡拉曼尼亞(Karamania)之間的哈米德(Hamid)公國的埃米爾那裡購買了一片土地,這位埃米爾在奧斯曼人控制了屈塔希亞之後感到十分不安。而為了獲得南方的泰凱(Tekke)公國的土地,穆拉德就不得不動用武力了。在奪取了湖區附近的高地之後,穆拉德感到心滿意足,把南部的河谷以及託魯斯山脈(Taurus)和地中海之間的低地留給了泰凱的埃米爾。 這時,穆拉德的國土已經與面積更大、國力更強的卡拉曼尼亞接壤了。

為了對付卡拉曼尼亞,穆拉德在屈塔希亞集結了一支軍隊。這支軍隊的左翼是拜佔庭皇帝約翰·巴列奧略和其他一些歐洲的統治者根據條約提供的部隊,由希臘人、塞爾維亞人和保加利亞人組成,並由穆拉德的兒子巴耶濟德統領。1387年,戰鬥在科尼亞前面的大平原上打響。我們並不清楚這場戰役的結果,參戰的雙方都宣稱自己獲得了勝利。穆拉德沒有能夠拿下科尼亞,沒有得到任何領土和戰利品,也沒有得到任何納貢或提供軍事援助的承諾。他所得到的,不過是與卡拉曼尼亞埃米爾的和解,後者順從地在他的手上親了一下。在歐洲面對巴爾幹地區的基督徒連戰連捷的穆拉德,碰到了實力與他旗鼓相當的穆斯林王公,因而未能進一步擴大他在亞洲的版圖。

不過,這場戰役卻間接地讓他捲入了另一場在巴爾幹地區的大戰。穆拉德為了避免與小亞細亞的穆斯林結怨,命令他的部隊不得搶劫和濫用暴力。這個命令激怒了他手下的塞爾維亞人,他們認為在戰爭期間劫掠戰利品是效命行伍的士兵應得的報償。於是,一些塞爾維亞人沒有遵守穆拉德的命令,結果被當場處死。

剩下的人滿懷憤懣地返回了塞爾維亞。這就給了塞爾維亞大公拉扎爾一個煽動塞爾維亞人起來反抗奧斯曼人的機會。畢竟,在奧斯曼人奪取了尼什之後,塞爾維亞北部的剩餘地區和波士尼亞都面臨著威脅。在獲得了控制範圍遠達亞得裡亞海的波士尼亞大公的支持後,拉扎爾組建了一個泛塞爾維亞聯盟。於是,一支奧斯曼軍隊渡過瓦爾達爾河,入侵了波士尼亞。但寡不敵眾的奧斯曼人在普洛奇尼克(Plochnik)被擊敗,部隊損失了五分之四。

連戰連捷的奧斯曼人始有一敗,讓巴爾幹地區的斯拉夫人欣喜若狂。於是,來自各邊境省份的塞爾維亞人、波士尼亞人、阿爾巴尼亞人、保加利亞人、瓦拉幾亞人和匈牙利人前所未有地聚集在拉扎爾身邊,決心要把土耳其人趕出歐洲。 穆拉德仍然留在小亞細亞,沒有表現出急於為普洛奇尼克之敗復仇的意思。他選擇等待。一方面,他需要時間來重整旗鼓;另一方面,他也要看看,在最初的自信和充滿希望的熱情消退之後,他的敵人們還能將團結維持多久。

以他過往的經驗和敏銳的政治判斷力,他確信這些斯拉夫民族之間的團結往往都很短命。 於是,在穆拉德再次去面對塞爾維亞人之前,他先在1388年發動了一場戰役,旨在徹底徵服保加利亞。戰端剛開,希什曼王子就撤退到多瑙河河畔的一座城堡,並且向穆拉德乞和。然而,在接受了穆拉德提出的條款之後,希什曼王子又改變了主意,決心抵抗到底。但他低估了奧斯曼人的實力,很快戰敗被擒。奧斯曼人從此確立了在保加利亞北部和中部的統治,其版圖直抵多瑙河河畔。

奧斯曼人在多瑙河沿岸控制了一連串具有戰略意義的城堡,從而控制了翻越巴爾幹山脈的各個山口。作為蘇丹的一個附庸,希什曼王子仍然被保留了下來,但是他已經沒有能力去幫助斯拉夫同胞新近組建的大聯盟了。

相關焦點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穆拉德一世、堪比先知穆罕默德
    當晚,風正從敵陣的方向刮來,他擔心風可能會在第二天把塵土吹進土耳其士兵的眼中。據記載,穆拉德祈禱了一整夜。他祈求真主的保護和垂青,表示願意為正信犧牲成為烈士,從而讓自己的靈魂永享喜樂。 第二天早上,風小了。奧斯曼軍隊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列陣:中路是蘇丹和他的近衛軍與騎兵衛隊;右翼是由穆拉德的長子巴耶濟德統率的歐洲軍隊;左翼是由其幼子雅庫布(Yakub)統領的亞洲軍隊。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基督教世界面臨的生死存亡
    他將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版圖擴張到了極限,並且成功地鞏固了帝國在這些新徵服的地區的統治,使其可以在帝國的版圖內留存長達五個世紀。同時,作為一位富有遠見和政治敏銳性的統治者,他頗具政治家風範,為帝國的未來構建了宏大的政府架構。這樣的政府架構終將把拜佔庭帝國的殘餘領土整合起來,並賦予它們新生,幫助奧斯曼帝國填補上拜佔庭帝國衰亡後留下的空白;而這一點是當時任何其他國家都無法做到的。
  • 鼎盛時期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有多強大
    文/寂寞的紅酒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又稱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帝國,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奧斯曼帝國起源於11世紀的中亞,本是突厥的一個小部落。13世紀初,奧斯曼部落遷到了小亞細亞,在當地定居下來。
  • 都是「病夫」,為何感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比大清強很多
    在國家體量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有550萬平方千米,人口2380萬,可以說和大清不在一個重量級上,可為何在人們的印象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要比大清強很多呢?1532年,奧斯曼舉兵25萬再次進攻維也納。1543年,奧斯曼土耳其繼續進逼,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者斐迪南一世在1547年正式承認奧斯曼帝國對匈牙利的宗主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數次進犯中歐一度引起了全歐洲的恐慌,長期以來,它就像一大片烏雲一樣籠罩在歐洲的上空。對比之下,中國遠在東方,對歐洲的威脅微乎其微。
  • 疫情籠罩下的歐洲——維也納大瘟疫與奧斯曼土耳其的衰落
    鼠疫在西歐肆虐的同時,來往東西方的商隊又將瘟疫源源不斷的傳播到東方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在鼠疫在維也納大規模傳播的時候,東方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趁機出兵大舉入侵中歐地區,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推進到維也納城下並對城市進行了圍困。城內正在流行的大規模鼠疫也迅速傳播到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當中,這對帝國軍隊的戰鬥力造成了很大的損傷。
  • 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十二場戰爭,俄羅斯越戰越大
    比如,英國與歐洲大陸崛起的強國。  大英帝國一直奉行,歐洲大陸均衡政策。歐洲大陸誰有能力崛起為可以統一的力量,就與誰為敵。  英法百年戰爭,大英帝國與拿破崙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戰爭。  在亞歐大陸上還有一對世仇,俄羅斯帝國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 《帝國時代3決定版》奧斯曼土耳其戰術哪個好 奧斯曼土耳其戰術推薦
    導 讀 在《帝國時代3:決定版》這款策略模擬遊戲中,奧斯曼土耳其是早期強勢的一個國家,下面便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嘆息之牆!1683維也納戰記
    這一家族的對奧地利和匈牙利地區的統治從1282年起一直延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是歐洲歷史上統治時間第二長、統治地域最廣的封建家族。 在1683年的時候,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已經面臨危局了。西面是他富有侵略精神的堂兄,也是著名的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東面則是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 奧特朗託之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義大利與西方攻略
    但只要西方的羅馬教廷一息尚存,那麼土耳其蘇丹的皇權拼圖就存有缺憾。這促使他在晚年開啟對義大利的戰爭計劃,並短暫佔領東南部的奧特朗託城。由於後者因地域衝突和利益糾紛,自然分化為勢如水火的威尼斯與熱那亞這兩大集團,所以經常為土耳其謀略家所反覆利用。比如第一支登陸歐洲的奧斯曼軍隊,就是由熱那亞商船負責轉運。等到他們因黑海利益而決心保衛卡法,蘇丹又會將更多利益傾斜給威尼斯方面,從而做到某種程度的平均制衡。至於不斷流入土耳其人手中的大量新式武器,也有不少是經由義大利商販獲得。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三場巔峰之戰,見證帝國崛起與中興
    引言1453年,隨著君士坦丁十一世脫下象徵皇帝的紫袍衝向不斷湧入的敵軍,最終力戰陣亡,一個歷經近兩千年的文明也畫上了它的休止符,而為羅馬文明奏響覆滅悲歌的正是稱霸地中海東岸數百年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如果說,羅馬帝國的歷史是一部戰爭加文明融合的輝煌史詩,那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歷史則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戰爭史。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歷任蘇丹之二:帝國的奠基者奧爾汗一世
    奧爾汗一世時代的奧斯曼公國這個時候的奧斯曼公國處境並不太妙,它(隔著海峽)西有東羅馬拜佔庭帝國,東面和南面是虎視眈眈的同類突厥諸公國(蒙古前兩次西徵,羅姆蘇丹國破,碎成一地公國):群敵環視的奧斯曼公國面對敵國外患,在大維齊爾阿拉丁親王的建議之下,奧爾汗一世組建了土耳其新軍,即蘇丹親兵軍團:耶尼切裡常備軍兵團。
  • 塞爾維亞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協商組建聯軍一同攻佔君士坦丁堡
    奧斯曼和拜佔庭的聯姻並不妨礙奧爾汗接受其他勢力的示好,比如拜佔庭帝國的敵人斯泰凡·杜尚(Stephen Dushan)。斯泰凡·杜尚已經將他的塞爾維亞擴張成了一個「帝國」,並自稱「羅馬帝國近乎全境之主」,威尼斯人甚至稱呼他為「君士坦丁堡的皇帝」。
  • 夾縫中生存:曾力挺奧斯曼土耳其的英國,如何在關鍵時刻變卦?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疆域變化1875—1878年的近東危機,即是由兩省基督徒農民先後爆發的反土民族起義引發的。雖然叛亂很快被撲滅,但就奧斯曼帝國的一貫傳統而言,對起義者的殘酷報復可以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不僅可以恐嚇當地人民,也可以藉此恐嚇帝國統治之下的其他民族。
  • 奧斯曼與拜佔庭的聯姻:在歐洲,他們不再是敵人,是拜佔庭的親戚
    結果,原本是被招募來保衛拜佔庭帝國的加泰隆尼亞人開始視希臘人如仇讎,並且聯絡小亞細亞的土耳其人共同對抗拜佔庭帝國。就這樣,這群加泰隆尼亞人率先將有組織的土耳其人引入了歐洲,對抗希臘人。後來,加泰隆尼亞人躲到了色薩利(Thessaly)地區,卻把大量的土耳其人留在了色雷斯和馬其頓。他們阻斷交通,製造混亂。
  • 奧匈帝國:曾與英法俄齊名的歐洲強國,為何51年內就分崩離析了?
    在19世紀的歐洲,五大列強稱雄於世。英國剛經歷「日不落帝國」的榮光,威震大洋;法國依然是傳統強國;俄國作為歐洲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雄踞於歐洲東北;德國是新興工業強國,實力不容小覷。而與這四國並列的,還有一個強盛的帝國——奧匈帝國。
  • 進擊的土耳其與嚇破膽的歐洲:一朝碰見蘇萊曼,百年都怕奧斯曼
    點擊加【關注】,記譯君的文章將第一時間送達哦~序言:奧斯曼的巔峰時代如今,我們偉大的祖國正大步邁向盛世榮景,而記譯中心的奧斯曼系列時間線,同樣來到了帝國歷史的巔峰。究竟是誰堪為奧斯曼這極盛繁華一幕的總導演呢?就請大家跟著記譯君一探究竟吧!
  • 歐洲帝國:殘酷徵伐
    公元1492年,西班牙人趕走了入侵者,擊敗格拉納達的最後一位摩爾人國王,重獲自由的西班牙人建立了強大的歐洲帝國,代表著死亡的紅色叉叉作為帝國戰旗,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誕生了。由於西班牙君主共治葡萄牙帝國和西班牙帝國,故此,這個聯合帝國有時又被稱為「西班牙葡萄牙帝國」。
  • 百年前的慘案,1915-1917年奧斯曼土耳其屠殺150萬亞美尼亞人
    106歲亞美尼亞老太手拿AK保衛家園 100年前,亞美尼亞仍然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一部分。19世紀後期,在歐陸強國的支持下,希臘及幾個巴爾幹國家先後起義擺脫了奧斯曼的統治。不過亞美尼亞當時並未謀求獨立,但仍然要求奧斯曼政府改善他們的待遇。奧斯曼官方一開始儘管承諾會聆聽訴求,但處理地並不好。於是亞美尼亞人反抗暴政的手段也開始變得激烈,這再次引發列強關注。
  • 中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對君士坦丁堡的蠶食,由基督教轉變為伊斯蘭
    不論是否皈依了伊斯蘭教,他們都很容易適應奧斯曼式的生活。土耳其人和希臘人之間的通婚變得越來越常見,從而催生出一個日益壯大的血統混雜的群體。有一個事實變得越發明顯——奧斯曼土耳其人不再僅僅是一群遊牧民,而是定居者、創造者和建設者。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在小亞細亞西北角山巒起伏的領地內部,衍生出一種特有的、源於當地各民族文化的邊地文明。
  • 為什麼巴爾幹半島被稱為「歐洲火藥庫」?三千年來戰爭就沒停過
    奧斯曼土耳其在蘇萊曼大帝的帶領下在16世紀中期橫掃巴爾幹半島,將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收入囊中。為了解決大量不願意皈依伊斯蘭教的人口,奧斯曼土耳其發動了臭名昭著的大招技能:屠殺!然而巴爾幹各民族在這樣的高壓下,仍可以保持自己的文化傳統幾百年,並且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完成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