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雨晶
7月的六盤山是彩色的,梁峁溝壑層層疊疊,以綠色為底,紅梅杏的紅、紅樺樹樹幹的橙、萬壽菊花朵的黃交相輝映。
一棵樹、一株苗、一枝花、一棵草,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創新機制,實施「四個一」林草產業試驗示範工程,百姓致富的路越走越寬。
固原市位於六盤山東麓,是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是我國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陝、甘、寧三省區的重要水源地,生態地位十分重要。
多年來,固原市先後實施了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封山禁牧、小流域綜合治理、退耕還林、400毫米降水線造林綠化等重大生態建設工程。如今,全市林業用地達668萬畝,佔全市國土面積的42.2%,森林面積達448.8萬畝,森林覆蓋率由上世紀80年代初的1.4%提高到28.4%,林草覆蓋率達到73%。
山綠了,固原開始探索利用良好的生態資源加快發展。
2017年,固原市提出,實施一棵樹、一株苗、一棵草、一枝花的「四個一」林草產業試驗示範工程。「一棵樹」,即選準適宜當地的優新品種發展經果林產業;「一株苗」,即挖掘城市景觀苗木需求發展苗木產業;「一棵草」「一枝花」,即發展花卉、草畜、旅遊等產業。
2018年,固原市建成「四個一」林草產業工程試驗示範園39個,總面積2.1萬畝,引進303個品種。今年,固原市再聚焦40個優質品種進行示範推廣,計劃年內完成「四個一」林草產業示範推廣248.43萬畝,建設千畝以上示範點68個,面積18.75萬畝。
原州區蔣口村,各家各戶栽了成片的紅梅杏樹和梨樹。「以前種地靠天吃飯,收入沒有保障。現在家家房前屋後都種上了經果林,村子美了不說,我們腰包也鼓了,去年我家的紅梅杏就收入了4萬多元。」村民陳立說。
庭院經濟林也是「四個一」工程的一部分。原州區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突破傳統鄉村綠化模式,見縫插綠,種花、種草、種果樹,種景觀樹、種群眾喜歡的樹,引導群眾建設庭院經濟林、房前屋後林、村道護路林。
「今年春、秋兩季原州計劃鄉村每戶群眾在房前屋後種植經果林20株以上,全區發展庭院經濟林1.8萬多畝。通過『百村萬戶』綠化行動,將達到村在綠中、路在林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格局,使村村有特色、戶戶有產業。」原州區林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趙冀說。
彭陽縣紅河鎮紅河村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裡,一根根數米高的鋼管整齊矗立在500畝土地上,每行鋼管上拉起幾排鋼絲,鋼絲上整齊地固定著竹竿,每根竹竿支撐一棵蘋果樹生長。
這是一片採用矮砧密植種植技術的現代化果園,果樹樹幹大多只有兩指粗細,蘋果產量卻頗為可觀。「這種新技術讓果樹提前兩三年掛果,而且種植密度大,增產效果明顯。」紅河鎮黨委書記鄭小義說,今年全鎮蘋果樹種植面積近8000畝,相當一部分採用了新種植技術。
2018年,彭陽從國外引進優質矮砧蘋果種植技術,建設矮砧蘋果種植示範基地。其中,城陽鄉引進陝西海升集團,在澇池村、長城村流轉土地2500畝,建設寧夏面積最大的矮砧密植蘋果園區,解決了相鄰7個村農民增收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問題。紅河鎮紅河村引進寧夏東昂集團,投資3000萬元,建設500畝矮砧密植蘋果基地、生態休閒觀光採摘園,蘋果樹已經掛果。
在紅河鎮紅河村的東昂蘋果園,韓玉梅正在給蘋果套袋。2012年因丈夫出車禍,家中失去主要勞動力,生活一度陷入困境,2018年東昂蘋果園建成,韓玉梅在家門口就了業。「有了穩定的收入,我供出了3個孩子,現在兩個小的已經工作,老大在讀研究生。」韓玉梅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