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專題系列——詞彙(一詞多義)

2020-12-07 文言清流

黃霑&胡偉立-力學不知疲(傳統黃梅調)

02:12來自文言清流

一詞多義是文言詞語演變的有一個特點。古代,尤其是先秦時期,詞語不很豐富,並以單音詞為主。所以,人們使用語言時,往往以一個詞代替兩個或幾個詞使用,也就是一個詞賦予它幾種意義。因此,出現一詞多義的現象。一個詞語具有的幾種意義之間,關係不等,有密切的,有不很密切的,有疏遠的,或沒有聯繫的。因此,它們的用法也往往不同。如「該」字,在中古以前當「完備」講;近古以來,又有了「應當」的意義。顯然,這兩種講法,在意義上沒有聯繫。文言文中一定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掌握常用詞所表示的不同意義及每種意義的用法是很重要的。

一詞多義的形成,歸納起來有兩個原因:一是詞(即)字的假借。二是詞的引申。一個具有幾個意義的詞,其中一個是這個詞的本來意義,即最初造字時賦予它的意義,叫做「本義」。其它幾個意義時由本義直接或間接引申出來的惡,叫做「引申義」。引申義和本義的聯繫,有遠有近,由於意義不同,用法也不同。如:

七發

《七發》中「伏聞太子玉體不安,亦少間乎?」(聽說太子貴體不好,現在稍好些了嗎?)

句中的「間」字在句中用的是本義「間隙」的意思。病有間隙,就是有好轉減輕了。用現代語譯時,可將「間隙」的意思講作「稍好些」或「減輕些」。所以「少間」乎,可譯為「稍好些了嗎?」

「間」字,除本以外,還有「中間」、「離間」、「暗裡」等意義。這些意義都是從本義「夾縫」、「間隙」引申出來的。如:

《曹劌論戰》中「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這事,當前的人會去謀劃的,你又何必參與呢?)

句中的「間字是「中間」的意思,可講作「參與」。

項羽本紀

《項羽本紀》中「漢王,……乃用陳平計,間項王。」(漢王……就採用陳平的計策,離間項王。)

句中「間」字做動詞,可講作「離間」。

《陳涉起義》中「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勝又暗中派吳廣到駐地旁邊叢林裡的神廟中)

句中「間」字作形容詞,可講作「暗裡」或「偷偷的」。

鴻門宴

《鴻門宴》中「從驪山下,芷陽間行。」(從驪山腳下,取道芷陽抄小道走。)

句中「間」字從「暗裡」這個引申再引申,做名詞「小道」,可講作「抄小道」。

文言中,凡具有多種意義的詞,跟「間」字一樣,都有它的本義和引申義。如「逆」字,本義是「迎」的意思。古人稱迎接旅客的處所為「逆旅」(今日的旅館),用的就是「逆」的本義。

詞義引申的方式有三種:一種是詞義範圍的擴大;一種是詞義範圍的縮小;一種是詞義的轉移。

詞義範圍的擴大是指一些詞在發展變化中,詞義範圍有所擴大,不僅含有原來的意義,而又具有了新的意義。如:「侄」,本義是女子隊兄弟兒子的稱呼,後來,擴大為男子對兄弟的文字,再後來又擴大為同輩親友的兒子等。還有「河」、「災」等等。

詞義範圍的縮小是指一些詞在發展變化過程中,其含義逐漸縮小,又所包含的多種意義,而只具有其中一、二種意義了。如「嫁」,原來是用於男人和女人;但後來只指女子婚配到男方家為「嫁」。還有「金」、「禽」、「祥」等等。

詞義的轉移是從甲義到乙義的轉移,本義和轉義之間沒有類屬 關係。如「行李」,原來指「外交使臣」;後來指住宿用的「被褥」。由「指人」轉到「指物」。還有「犧牲」、「信」等等。

一詞多義,一個詞的引申義和本義的關係比較複雜,有的是從本義直接引申出來的;有的是從引申義再引申出來的意義,而且有的擴大,有的縮小,有的轉移。這樣就導致引申義與本義的距離越來越遠了,有時甚至不容易辨認出同本義的關係。詞的本義是個中心,許多引申義是環繞著這個中心而延伸的。本義和引申義形成了一個詞的詞義系統,而本義好比是「綱」,引申義好比是「目」,抓住本義,就會綱舉目張。

一詞多義,「厲害了我的哥」,讓我怎麼

詞的本義和引申義的關係變化,就可以把一個詞的許多意義貫穿起來,不再把各自不同的意義看作是一些孤立的互不相關的意義,了解詞的本義和引申義,就可以避免理解文言此時粗心大意,誤解文章意思。

相關焦點

  • 文言文專題系列——詞彙(單音詞)
    從詞彙的發展中明顯地看出,文言詞彙有兩個顯著特點:一個是單音詞佔優勢;另一個是一詞多義。今天主要談談單音詞佔優勢的情況。在古代,尤其是先秦時期,語詞不很豐富,加上書寫、記錄語言等方面的困難,所以人們使用詞語儘量從簡,便出現大量的單音詞。
  • 初中語文:文言文「一詞多義」一覽表,列印貼牆背,3年「0扣分」
    初中語文:文言文「一詞多義」一覽表,列印貼牆背,3年「0扣分」!隨著教育的改革,在語文的考試中新增了大量的文言文篇幅和考點,而且涉及的內容比較多,難度也比較大,這對於很多學生來說可謂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文言文很多用法在現代用語中比較少,大家接觸的也很少,所以很多學生答題都是考的死記硬背,記不住就只能白白丟分。其實,文言文表現的不僅僅是文字,也是歷史的載體,顯示著文化的底蘊,散發著人文精神的芳香。文言文是學生語文學習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不僅是學習考試需要,也能提高語言文化儲備,提高文學視野,這些都是很有幫助的。
  • 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整理,都是常出錯的知識點,建議多背!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初高中語文的必修內容,無論是在平常上課期間,還是在課後練習的時候,文言文都佔據了很多的學習時間。很多學生覺得在初中階段老師對文言文的講解會非常細緻,只要照著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步腳印的掌握就夠了。
  • 初中語文1-6冊:古今異義、通假字、一詞多義,學好文言文幫助大
    初中語文1-6冊:古今異義、通假字、一詞多義,學好文言文幫助大初中語文學習的範圍很廣,內容更多,要求同學們掌握的學習內容也更為複雜。除了書本上簡單的生字詞彙之外,更需要同學們對詩詞、文言文、名著有大量的積累,和見解。針對文言文這一塊,很多同學經常丟分,學霸老師要細細講一講。文言文常見的考題包括,常見的通假字有哪些、文言文中的成語是什麼意思、或者是實詞虛詞起到的作用等等,都是會在課堂上學習到的東西。
  • 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練習,考試經常考,建議全掌握!
    對於初中生來說,經過小學階段對文字的積澱,已經可以更好進行古文的學習,所以在初中的語文中,開始了文言文的出現。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文言文的學習中真的需要大量的背誦。但是很多文言文的文章,讀著生澀,理解困難,對於很多學生來說,文言文的背誦確實是一個難點。然而,考試的時候,文言文又是必考的,同時出的題型也是變化多樣,如果只是單純的背誦還好,有的題還需要你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解釋,這就考驗了大家對文章的理解水平了。
  • 如何把握文言文中的一詞多義
    一、抓住詞的本義,進行推衍聯想舉例「亡」說明,《說文解字》說:「亡,逃也」,可見「亡」字的本義是「逃跑」。由「逃跑」這個意義可以推衍聯想出好多其它的意思。對於一詞多義的掌握,主要在於平時的積累,對於學過的每一篇文言文中的重要的詞語多義要理解記憶。並要及時的進行階段性總結,並要輔之以必要的集中練習。慢慢的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結合文言文上下文理解一詞多義的能力。
  •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考點匯總,建議收藏!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考點匯總,建議收藏!文言文是語文必考的知識點。大部分同學都是在初中階段開始接觸的。初一主要是了解文言文這種文體,初步讓同學們了解以及閱讀。上了初二,則是對文言文一些通假字詞的掌握翻譯。
  • 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歸納匯總!附釋義,背熟考試再遇到不會搞混
    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歸納匯總!附釋義,背熟考試再遇到不會搞混從近幾年的中考語文命題趨勢來看,文言文這一部分內容的分值佔比有逐漸提高的趨勢,因此學好文言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實,很多同學對於文言文的學習非常不解,現在基本上都已白話文居多,學習文言文的目的何在呢?文言文雖然是古人的語言,但是它蘊含了寶貴的文學財富,所以文言文才會進入中小學課堂,成為考試必考的內容之一。
  • 高中英語「一詞多義」重點詞彙及例句分享!不看吃虧,速看
    高中英語需要記憶的詞彙較多,其中還有一些單詞是一詞多義,往往他們出現在試卷上並不是為了考你它基本的詞義,而是其他詞義,所以答題時容易產生誤差。為此,學長精心整理了高中英語必考的一詞多義詞彙和例句,方便大家重點記憶!及時學習哦!
  • 中考語文:文言文高頻考點積累一詞多義「為而是甚間」用法意義
    中考語文:文言文高頻考點積累一詞多義「以乃於」用法意義中考語文:文言文高頻考點積累一詞多義「之」多少
  • 文言文=天書?收好這份硬核學習錦囊,文言文分數已是囊中之物!
    文言文是現代文的基礎,在學習文言文時,可以以學習現代文為模板,多朗讀多積累。2. 重視誦讀技巧「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誦讀文言文能夠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但朗讀文言文時要注意:斷句要準確,否則就會偏離文章原意,對內容理解有誤。
  • 文言文專題系列漢字(漢字的起源)
    甲骨文金文甲骨文-金文中國漢字的魅力,有沒有一睹古代文言文的風採,下面將為讀者更好的了解文言文,特製作文言文專題系列,還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這些圖畫生動逼真,使人一見就知道它是什麼東西,表達什麼意思。圖畫不僅能代表具體的實物,還能表示行為、動作。
  • 文言文一詞多義大匯總
    一詞多義(按音序排列)   1.安:1、怎麼(安求其能千裡也)2、養(衣食所安)   2.卑:1、低下(非天質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備:1、周全、詳盡。(前人之述備矣《嶽陽樓記》)2、具備。(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口技》)3、準備。
  • 文言文專題系列——古今詞義的異同
    文言裡的詞,尤其是在漢代以前,絕大多數是單音詞;而現代漢語裡,大多數則是複音詞。從古今詞義上看,有相同的,有不同的;有大同小異的,有大異小同的。了解詞義的變化,弄懂弄通古今詞義的異同就顯得很重要。具體我們就談談古今詞義異同的幾種情況:一、古今詞義完全相同。
  • 初中語文文言文看不懂怎麼辦?文言文閱讀理解有訣竅!
    5、關於翻譯文言語句翻譯順口溜專欄總結了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文言文4類文章近40種題型的解題方法技巧,將專欄加入書架,就可以閱讀其餘章節,文章末尾附領取電子文檔的方式,不要錯過。初中文言文閱讀考題可分為三類,即詞語解釋題、內容理解題和句子翻譯題。
  • 語言趣談:英語裡經典的一詞多義,你能分得清嗎?
    這裡利用了漢語裡的一詞多義,在同一個句子裡面把一個詞的不同意思都使用出來,非常有趣!英語裡面也有一詞多義,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包含一詞多義的句子吧,不僅有趣,還可以學習詞的不同意思的運用。一詞多義1. After taking a shot with his bow, the archer took a bow.
  • 文言文專題系列——同義詞辨析
    文言文中總會遇到一些生字難詞,如果不了解這些生字難詞,它就像攔路虎一樣,成為閱讀文言文的障礙。要掃除這些障礙,能夠獨立解釋生字的能力,提供二種辦法,一種是要學會使用工具書;第二種要掌握辨析詞義的方法,尤其是同義詞的辨析方法。
  • 學習文言文,成語裡有金手指,給我們指出了一條捷徑
    (以下是我寫的一本書的序)長期以來。在中學古文教學中存在著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問題。我認為有如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文言文只是作為古代書面語言留存在古典文獻中,現在已經停止使用,古人的生產生活環境已不復存在,與現代人有遙遠的距離感。
  • 董卿推薦:初中文言文詞語大全,中考必備,精選資料
    進入初中後,文言文將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考試中。除了基本的白話文翻譯之外,更重要的是理解文章的意思和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另外,一些同學經常向我抱怨文言文不容易學,每次考試都是失分很多。許多學生認為他們喜歡學語文隨緣就好,他們不會像理科那樣花很多時間。
  • 夯實基礎,掌握模板,文言文高分不愁!
    一、基本認識——不可能句句都理解,但是題目可以全做對,關鍵要細心。1.文本的閱讀難度不會很大。即使有些難,但不妨礙做題。2.接觸文言文閱讀試題時,先要從整體把握閱讀材料。二、必備知識1、文言文複習的知識積累很重要,18個文言虛詞各個義項要熟記,例句要讀懂、體會。120個文言實詞的義項、例句要讀1—2遍。複習文言句式(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句)與詞類活用。梳理複習教材裡的文言文,包括注釋、課後文言實詞、虛詞、一詞多義、文言句式等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