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要懂哪些知識,成為秀才後有什麼好處?

2020-12-15 月籠西樓景

本篇文章是我的小系列《聊聊科考那點事兒》的第二篇,主要內容是聊聊秀才。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了明清時期的縣試和府試,只有考過這兩科才能成為真正的童生,也才有資格參加由各省學政或學道主持的院試。院試通過之後才能稱之為秀才。

「秀才」兩個字並非明清首創,早在《管子·小匡》中就有「農之子常為農,樸野不慝,其秀才之能為士者,則足賴也」,這裡的「秀才」是具備「秀異之材」的人。

歷史上第一個得到秀才稱號的人是賈生,《史記·賈生傳》說: 「賈生,年十八,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這句話中的「秀才」也是「秀異之材」的意思。

漢朝實行察舉制,但並非所有被推薦的人都能當官,他們也需要進行考試,而秀才就是這些考試的科目之一。漢武帝就曾經在「求賢令」中說「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裡的「茂才」最初就是「秀才」,東漢為了避諱光武帝劉秀才改為茂才。

唐朝時的秀才並非明清時期科考功名中的一類,它是科考中的一門科目,與明經、進士兩科並列,但沒多久就被廢除了。

到了宋朝秀才是所有參加舉人考試之人的統稱,這就與明清時期有些相似了。但宋朝的秀才還只是一個稱呼,並不能算作功名。

元朝把所有的讀書人都成為秀才,直到明清,秀才才正式成為讀書人要考取的功名之一。

那麼考秀才要考什麼呢?這就要說到我們上面寫的院試了。明清院試三年兩次,考前準備最初與縣試、府試差不多,乾隆年間為了防止作保的廩生與考生共同作弊,增加了「派保」環節。之前考生只要找一位廩生為自己擔保即可,乾隆政策出臺之後朝廷會分配派保廩生並公之於眾。開考之前考生要先請自己找來的、為自己做擔保的廩生,再請當地政府委派的派保廩生。朝廷期待雙重保險之下能選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

考前準備結束,院試也就正式開始了。考卷內容是八股文與試帖詩,並默寫《聖諭廣訓》指定段落。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內容,八股文是要把科考指定書目背的滾瓜爛熟之後,結合考題把某句經典話語融入到八股文的各種條條框框之中。當然,還要言之有物,一味掉書袋是不行的。

試帖詩也不簡單,都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但真正能寫出傳世作品的人並不多。先不要說傳世作品了,現在的大學生無論哪個專業也都學了多年的語文,背了成百上千首優質詩篇,能分清平仄韻律的有幾人?不要說這些人了,恐怕中文系畢業的都有一群人弄不明白。連平仄韻律都弄不清,怎麼做事詩?

默寫《聖諭廣訓》指定段落似乎很簡單,但它的簡單也只能停留在「想當然」的階段,因為科考對於文字的要求特別嚴。現在高考作文只要不寫冒格、不剩太多空格、字跡不要太潦草能看清就行,但明清時期遠遠不止如此。當時要求各級考試不得使用草書行書,無論你時間夠不夠用必須用正楷書寫,還必須要寫的好寫的規整,向當時的印刷字體「館閣體」看齊。這絕對不是臨時抱佛腳能行的,沒有幾年甚至十幾年苦工,在書寫這方面你就過不了關。

辛辛苦苦考完一場,成績下來後發現自己名次不錯也不能高枕無憂,因為這只是第一場。院試考試分為正試、複試二場,正試錄取人數是規定名額的一倍,因此還得有個複試。只有在複試中名次排在前半部分,才算通過了院試,也才正式取得秀才功名。

終於有功名在身了,那麼秀才能做什麼呢?說起來秀才還是有很多福利的,最高級別的秀才叫「稟生」,就是上面我反覆提到的、為考生做擔保的人。他每個月都可以領到公家發給的糧食,算是不上班就有工資領的鐵飯碗人士。

秀才中的第二級別稱為「增生」,他們就沒有糧食可領了,但「稟生」和「增生」都有固定名額,聽著比最後一等的「附生」要強很多。「附生」是才入學的附學生員,入門級秀才。

若是能在縣考,府考,院考三次考試的最後一場都取得案首可就猛了,這類人被稱為「小三元」。即便後來不能得到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湊齊三元及第,也是一個好彩頭。

除了最高級別的秀才可以得到國家發給的糧食,秀才還有很多實質性好處。作為一隻腳踏入士大夫階層的人,秀才不用服徭役,見到知縣不用下跪,縣令不可以對其用刑。若是考不中舉人不能為官,秀才也可以回鄉教書,一些長袖善舞的人還可以充當平民和知縣中的調解員,解決官民之間的糾紛。婚喪嫁娶、過年過節,秀才也可以憑藉一手好字寫春聯對聯。總之,得到秀才的功名後,可以過上相對體面的生活。

秀才的分享到此結束,下一篇文章,我們一起來看看秀才如何成為舉人?秀才和舉人有什麼區別?

相關焦點

  • 現在的研究生能考上古代的秀才嗎?秀才放到現在算什麼學歷?
    我們在電視劇裡面經常看到,如果有人中了舉人,那麼官府就會敲鑼打鼓的到他家去報喜,但是科舉制度裡面不單單有舉人一項,從高到底分別有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秀才算是最低級別的功名,但是就算最低等級的功名也有人窮盡一生追求,那麼古代的秀才人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呢?研究生能夠考上嗎?
  • 古代考個「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看完真的漲知識了
    古代考個「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看完真的漲知識了在古代,讀書人的社會地位一般都相對較高,普通民眾都非常尊崇讀書人,就連打家劫舍的劫匪都不會輕易得罪讀書人,在唐朝時期人才選拔嚴格,每年當選秀才之人僅一二人,因此要想當上秀才尤其困難,「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 古代的「秀才」放在現代相當於什麼學歷?本科生能考上嗎?
    科舉制度的好處如此之多,自然有許多人參加,但同時,想要通過科舉入仕也是非常困難的,考生想要入仕,要通過鄉試、會試和最後的殿試,參加科舉的人很多,但是最終成功的卻只是極少數,有許多人一生可能都停留在秀才這個階段,想要再往上考非常困難。古代的科舉與今天的高考有一定的相似性,那你知道「秀才」放在我們現在是什麼學歷嗎?
  • 成語大秀才
    成語大秀才在這裡玩成語接龍比拼的遊戲還是很有趣的,線上模式更方便你的在線挑戰,各種互動模式很靈活,每個成語技巧和玩法操作都可以輕鬆上手和掌握哦。而且全新的遊戲畫風更是給你帶來了精緻的視覺感,還在等什麼呢。
  • 明朝騙子組團行騙,設下圈套騙秀才
    壬子科六月,考試日期已經近了,大量的秀才都湧入省城參加考試。騙子店裡來了三個秀才,都是巨富。一天,騙子團夥中的一人,衣帽光鮮,大搖大擺地進了騙子的旅館裡。他和店主嘀嘀咕咕半天之後,店主就去找了三個有錢的秀才,神神秘秘地對他們說:剛剛來了一個老爺,問今科來考試的秀才中哪個最有錢,說有好事,具體什麼事情,他也不肯說,你們三個是不是和他見見?
  • 論美貌賢惠,小郭比不上無雙,她靠什麼把秀才拴得死死的?
    三觀和格局秀才和小郭的三觀是有相似性的,在他們身上都有著強烈的俠義精神。先祖在世時,每年春秋兩季都要開倉放米,接濟窮人,並交代後人每年要接濟窮人。先祖的誕辰日,秀才偷食物去施捨給別人,他已經習得救世助人的精神。
  •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
    縱觀古代學子成名之路,無非就是學子成為秀才,進而成為舉人,最後成為進士。 講到這裡,大家一定非常好奇,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放到今天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學歷? 至於古代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還要追溯到科舉制度的起源和發展。
  • 幽默:和尚、秀才、和村婦
    秀才、和尚和一位村婦,同時來到一座小橋邊,因橋太小,只能一人一過,但三個人都爭著要第一個過,誰也不肯相讓。 那秀才自以為滿腹經綸,就提議說:「我們就以眼前的橋和河,作一首詩,誰的詩最厲害,誰就先過,你們說好不好?」和尚聽了,點頭說好。秀才問那村婦:「你呢?」村婦微笑道:「試試看。」 秀才隨手朝河裡一指,搖頭晃腦地念道:「有水也是清,無水也是青。青字右邊加個爭,要識靜。
  • 民間故事——秀才送燈記1
    可是,十多年後,這個在蠶神娘娘的注視下,在廟堂清油燈下苦讀書的文姓孩子,終於鄉試考上秀才。他立刻被興奮的鄉親們聯保送到百裡外縣城私塾就讀。所以算來窮秀才也有好些時間沒去家鄉蠶神娘娘廟。一年苦讀,窮秀才終於要啟程京考。他覺得必須回家鄉拜別蠶神娘娘。
  • 古代落榜「秀才」著書傳世居多,「狀元」平平無奇,真是這樣嗎?
    這篇文章也許是想要向大眾表達這樣一個觀點,考上的好學校也不一定有多大出息,考不上也沒事,如果過度解讀的話會成為「上學的意義不大,不如早點到社會賺錢養家餬口」。首先對於「學習」這件事情要搞清楚「學習」的意義是什麼?大多數人認為上學就是為了考上好學校,出了學校可以分配到好的單位,這樣日子就過得好起來了。
  • 古代的秀才一年能掙多少錢呢?真相讓人大跌眼鏡
    我們經常會在很多影視作品中見到一個富有人家的大小姐和一個秀才相戀而遭到富家小姐那一方的強烈反對,理由就是秀才太過寒酸,沒有什麼錢,不能給那位富家小姐好的生活。無一例外那些秀才們一次又一次的想要考取功名,但大部分都名落孫山,淪為大家口中窮酸秀才的形象與過著清苦的生活。
  • 老秀才陰間歸來,幾句良言醒世人
    淄川以南,有一個包莊鎮,鎮子上有一位包老秀才,明末的秀才,可惜到了清朝,過期了,無有功名,以教書為生。有一年的秋冬時節,包老秀才偶感風寒,病臥在床,幾日不見好轉。一日深夜,他睡得昏昏沉沉,突然覺得自己就像飄了起來,天旋地轉,待到落地站穩,一看,竟是靈魂出竅,來到了陰間。
  • 民間故事:秀才窮困潦倒,夢裡父親指點:快去除掉烏龜精
    劉秀才自知無理,不敢反駁,喃喃說道:「我能有什麼辦法……」妻子見他不思進取,一時生氣,說了氣話:「我看拉大糞的都比你強,你倒是想想辦法啊,不能老在家裡耗著。」劉秀才悲憤地說道:「我怎麼說也是個秀才,雖然不能光宗耀祖,但是也不至於去拉大糞,如果是那樣,還不如讓我去死!」
  • 成語小秀才玩家必看的小知識:絕對不要錯過
    成語小秀才1-10關答案許多玩家都很想知道成語小秀才玩家必看的小知識,所以下面就來為各位介紹絕對不要錯過,希望幫到各位。成語小秀才通關攻略第一關:高山流水、人山人海、山窮水盡後比喻服從指揮或依附某人;第6關:1、天南地北:意思是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區各不相同,也指距離極度遙遠。也形容說話漫無邊際。
  • 《劍來》:番外,老秀才翻書,左右不為難
    老秀才想著想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卻又沉默了,怎麼自己就有了這樣的一群弟子,可是自己怎麼什麼都做不了呢?何處有他的腳印便是路。可是,他卻走了,走得令人心服口服,自己這位先生卻什麼也做不了。崔瀺也走了,願挽天傾,以一洲抗一座天下,好大氣魄,實屬風流。可是為什麼總要藏在心裡啊,你崔瀺有先生有師弟,什麼事不能商量著來?離經叛道,背棄師門,你願意自汙,可曾想過先生我會多麼傷心?你是儒家門生,名聲一事怎可如此肆意。
  • 湘西苗族民間故事:老謊妙語佳飲勝秀才
    「請秀才相公出題。」老謊依理接招。「小子,你聽著!」秀才高叫道,「人生天地之間,頭頂著天,腳踩著地。請問,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人有幾種,鬼分幾色?」老謊衝口答道:「天高高不過肚臍眼,地厚厚不過腳板心。人有九種,鬼分五色。」「有何憑據?」「天高不算高,人心才算高。天居人心之下,豈非高不過肚臍眼麼?
  • 氷冷酒,一點水,二點水,三點水,秀才對不出下聯,差點死了
    列位知道,有些人啊,性格使然,心中有點什麼事未解決,便吃不好睡不著,甚至還鬧出病來。今天就給大家講個清朝秀才的故事,因為未對出一副下聯,差點死了。秀才已失其姓,就叫呂秀才如何?呂秀才二十來歲,父母在堂,家有一妻,膝下無子。父母耕地,妻子紡織,他靠在人家授徒為業。
  • 落魄秀才發現風水寶地,心一橫自殺葬於此,從此子孫後代人才輩出
    落魄秀才發現風水寶地,心一橫自殺葬於此,從此子孫後代人才輩出石為山之骨,水為山之血脈,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水是生命之源,山有了水才有了生命,沒有水的山就仿佛沒有靈魂,所以風水有言:有山無水休尋地,未看山時先看水。
  • 農村俗語:「男佔三八是秀才,女佔三八必寡」,是什麼意思?
    因此有了這句俗語「男佔三八是秀才,女佔三八必寡」。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下。農村俗語:「男佔三八是秀才,女佔三八必寡」,是什麼意思?古人認為,這個三八的日子,即初八為一月的頭八,十八為二八,二十八日為三八,這句話意思是,如果男孩出生在二十八日,長大以後,必舉秀才,考進士,出人頭地;倘若女子生於二十八日,長大婚嫁後,必會克夫,造成丈夫短命,自己守寡。
  • 知否:淑蘭嫁孫秀才,魏行首嫁杜秀才,為什麼差距那麼大?
    知否知否,你是否知道為什麼魏行首和淑蘭同樣嫁秀才,淑蘭被逼和離,而魏行首卻帶著杜秀才遠走?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神奇的孫秀才,出場雖少,卻讓人印象深刻。我是秀才,我是秀才,有辱斯文。這便是他的口頭禪。孫秀才說起來,那也是一位神童,十二歲考中秀才。他和他母親便自是高人一等,他母親一直認為他兒子是宰相根苗,將來是要做大官的人。孫秀才用他的秀才身份娶了盛家嫡女淑蘭為正妻,不過盛家是商賈之家,地位不高,卻是宥陽首富。可惜孫秀才只有一點,小聰明,沒有踏實讀書的性質。人品差,家境差,以為自己當了秀才就可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