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晝和弘曆都是雍正喜愛的兒子,為何稱帝的不是弘晝?

2020-12-19 青華聊歷史

文/青華聊歷史

自古帝王多薄情,一入宮中深似海,在三六九等、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皇宮乃是權力的象徵、身份的代表。皇親國戚、達官貴族擁有著常人窮盡一生努力幾乎都無法得到的榮華富貴。在世襲制的背景下,皇子誕生意味著畢生的錦衣玉食,他們享受高等教育、身著華麗服飾、使用天下珍饈,衣食無憂、高高在上的風光令很多人仰望嘆息。

皇帝皇子眾多,皇位爭奪戰在歷朝歷代時有上演,每個皇帝都有自己看好信任的皇子,比如勤於朝政的雍正。雍正子嗣稀少,他在位期間特別喜歡弘曆、弘晝,二人雄心壯志、發奮圖強、勤奮好學、品行端正,都有帝王之霸氣、君主之仁慈。

若論能力,二人不差上下、若說登皇概率、二人概率相同。為何最後繼承皇位的是弘曆而非弘晝?雍正封弘曆太子絕非一時衝動,結合當時的大背景和二人出身來看,雍正封弘曆為太子有三大原因,每個原因對弘曆爭奪皇位都有極深的鋪墊,每一個鋪墊都百利而無一害。

第一:弘曆命帶富貴、貴人相助

得宮鬥冠軍甄嬛力挺

弘晝和弘曆的親生母親出身低微,相對於弘晝,弘曆養母甄嬛就霸氣側漏、所向披靡。看過「甄嬛傳」的小夥伴對甄嬛的政治手段、宮鬥手腕並不陌生。手段高明、城府極深的甄嬛為顧全大局、打消雍正疑心,在討論儲子之事時,甄嬛極力推薦自己的養子弘曆。雍正和甄嬛歷經磨難、他對這個端莊大方、知書達理、識大體、懂政治的女子頗為信任,聽到甄嬛如此推薦,便對弘曆多了幾分重視!

可能是天助弘曆,又讓他遇到了命中貴人康熙,弘曆雖然年紀尚小,由於出身低微、他頗為努力,經歷過寄人籬下的冷暖,弘曆有著同齡人難以企及的早熟。他謹言慎行、時刻關注著表現機會,終於等來了康熙。

受爺爺康熙青睞

康熙有次在圓明園舉行聚會時,弘曆厚積薄發、在康熙面前穩重不失風度地狠狠地表現了一把,深得康熙帝的賞識。雖然年幼喪母,但康熙帝看弘曆談吐不凡、品行端正、禮貌有加,再要得弘曆的生辰八字後,更為大喜,他覺得眼前的少年命中帶貴氣,長大後一定不同尋常,將其接到身邊撫養教導!

雍正看出了康熙對弘曆的百般寵愛,對其更加青睞,有意培養他的才能。弘晝雖然未能在康熙帝面前表現,但他才高八鬥、滿腹才華,綜合素質毫不遜色弘曆,可惜他沒熹貴妃和康熙的力挺,有甄嬛和康熙做後臺,弘曆登皇位是早晚之事。

第二:弘晝明哲保身、自願退出

弘晝裝瘋賣傻躲過迫害

雍正讓弘曆代替自己參加祭祀時,公眾之人就已明白:不久之後,弘曆將是未來的大清皇帝。尚未成年的弘曆得到如此殊榮,足以見證雍正用意,雍正內心人選已定,接下來就是為弘曆掃清障礙、平定內亂。這是每個父親都想在晚年為自己孩子所做的僅有貢獻,任何一個引發內亂弘曆的哥哥弘時用盡手段想要打壓弘曆,被雍正毫不留情地處理,和弘曆爭奪的下場讓弘晝震撼驚呆!

弘晝深知伴君如伴虎,但卻沒能想到皇位可以讓父子反目成仇!他童年和弘曆一同上下學、一同玩耍、極為濃厚的兄弟之情再權力爭奪面前不堪一擊。他和弘曆都深得雍正器重,但一山不容二虎,即使他沒有爭奪皇位之意,在各方勢力的煽動算計下,他難免不會被捲入到爭奪皇位的漩渦中無法抽身,所以他急需想法設法撇清自己!

弘曆當政已是定局,稍有不慎就會遭到牽連,弘時作為前車之鑑,他惶恐不安。為了自證清白,弘晝決定先發制人、以瘋明志。

身為父親,雍正有時也在糾結弘晝和弘曆誰更適合治理天下,二人不分伯仲、難較高低,弘曆有位高權重之人做支撐,登基後可保朝堂安穩;弘晝無權無勢、一旦上位勢必會引發朝廷大亂。雍正深思熟慮後定了弘曆,但生性多疑的雍正又擔心弘晝參與到皇權的爭奪中,在他憂心重重之際,聰慧如弘晝,他怎會不知父王和兄弟的擔憂,為了打消他們的疑心,開啟了裝瘋賣傻數年之路!

對於自幼就發奮圖強、刻苦努力、如履薄冰、艱難處世的皇子來說,至高無上的皇位是他們畢生的追求。有爭奪必然有犧牲,為爭奪皇位、殺父弒君、殘害手足的事件已屢見不鮮。自古帝王多薄情,在權力面前,兄弟情深顯得微乎其微、不足為提,一旦參與到皇位爭奪的漩渦中,很少有人能夠全身而退、得以善終。

弘晝為了隱藏鋒芒,故意表現得莽撞無知、有勇無謀、毫無城府,最為典型的就是他經常在宮中為自己大辦喪禮。古人忌諱生死,弘晝這般行為雖然不妥,但並沒有得到雍正和弘曆阻撓。這樣做不僅使他們放鬆了警惕,也讓一些蠢蠢欲動的勢力對其灰心至極!如此頹廢之人,怎能扶持?

除此之外他還特意做了一首金樽吟來表達自己只想及時行樂、安度餘生、無意皇權的想法。雍正看到弘晝如此行為,便知道了他無意爭奪皇位的意向,也打消了他的所有疑慮。不得不說,弘晝確實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目光長遠、能伸能屈之人,一旦他捲入到和弘曆的爭鬥之中,下場不堪設想!

第三:謹言慎行、表現良好、徵服雍正

不動聲色、以退為進、深得雍正認可

雍正還曾用經意的考驗來勘察二人,弘曆和弘晝年齡相仿,雍正對急功近利、手足相殘之人滿心反感,所以打破了立嫡子的傳統、秘密立儲。他先是立弘晝為寶親王,一年之後才立弘曆親王,正是這一年的時間讓雍正毫無後顧之憂地立弘曆為皇太子!

如果弘晝在受封之後打壓弘曆,必將重罰!如果弘曆有所行動、拉幫結派,也必將會動搖雍正立儲之心!

好在二人都安分守己、不動聲色,尤其是弘曆的表現真正滿足了雍正的想像,他在弘晝受封后給予最大祝福、不爭不搶。這讓雍正堅信弘曆是重情重義之人。在此期間,弘曆一如既往地幫助父親分憂解難、尊重兄長,不得不說弘曆確實是老謀深算、洞察人心之人!

皇宮聚集了全國各地的能人異士、才子佳人,尤其是三千佳麗於一地的後宮,無休無止地猜忌算計在很多時候直接能決定一個皇子的命運。雖說人定勝天,但世事無常,尚未面世的皇子只能命由他人不由己。

自古以來,皇位爭鬥就伴隨著刀光劍影、腥風血雨,皇權對於一個人有致命的誘惑,人人都想「傾國皇權、盡操吾手」,操縱皇權需要「逆吾王道、定殺不留 」的魄力、也需「天時地利、貴人相助」的運氣。

參考史料:《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傳七》《嘯亭雜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朱坤明:清世宗雍正的兒子弘時弘晝弘時,和親王弘晝喜歡置辦喪禮
    雍正皇帝的幾個兒子,只有乾隆皇帝弘曆是個人才,文武雙全,把清朝的文治武功推向了頂峰,這才有了康乾盛世,只是後來的嘉慶皇帝、道光皇帝雖然很勤政,很節儉,但是不懂得變通,趕不上時代發展的趨勢,最後導致清朝的科技和軍事嚴重落後於世界。
  • 影視劇裡的弘晝和真實的弘晝有多大區別,讓我們來一場時空的對話
    《雍正王朝》《延禧攻略》等電視劇裡雍正有個兒子叫弘晝,後來被封為和親王,歷史上也稱他為糊塗王爺,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他聰明、荒唐又糊塗的一生和親王弘晝是雍正帝的第五個兒子,母為純懿皇貴妃耿氏,在史書上他是荒唐糊塗的代表。
  • 弘晝,僅比乾隆晚出生一個時辰,就與皇位失之交臂,後靠荒唐自保
    相比於康熙眾多的子嗣,雍正的兒子數量可算是驟減了許多,據《清史稿》記載,雍正共有十個兒子 :弘暉, 弘盼、弘均、弘時 、弘曆、弘晝、福宜、福惠、福沛、弘瞻,其中,除了弘時,弘曆,弘晝,弘瞻這幾個兒子,其他兒子均早夭,在幼年就去世。 兒子數量的稀少,決定了繼承人的選擇也有限。
  • 愛新覺羅·弘晝:為活命裝瘋賣傻,給子孫掙得享不盡富貴
    最終,才由四阿哥胤禎勝出,登基稱帝。而作為鞏固皇位的手段,雍正帝也隨即對八阿哥胤禩一夥大打出手,皇三子胤祉、皇十四子胤禎等人盡皆被削爵幽禁。 而有感於這種境況,雍正帝也建立了密建皇儲制度。
  • 乾隆的弟弟弘晝,生前多次給自己辦葬禮還吃祭品,其中有什麼緣故
    雍正帝並不像他爹一樣有很多兒子,他的兒子中大多夭折,而真正長成並有機會獲得儲位的只有三人:弘時,弘曆,弘晝。《雍正王朝》中弘時與弘曆爭奪皇位,弘時被雍正親自賜死,而史料中弘時於雍正八年「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說的非常隱晦,年少放縱,不知道是犯了什麼大罪,要削宗籍,而且沒多久就死了。其實是因為三阿哥弘時對權力十分的嚮往,為能取得皇位,他暗中結黨營私,培植自己的勢力,試圖把自己推上皇位。他這種行為引起了雍正皇帝的反感,為了確保穩定,雍正皇帝將弘時處死。
  • 雍正最聰明的一個兒子,一生都在裝瘋賣傻,卻讓後代子孫永享富貴
    踩著兄弟姐妹上位,這是每個皇帝都有過的事情,而弘晝可謂是雍正最為聰明的一個兒子了,但他卻一輩子裝瘋賣傻,遠離皇位的爭奪,這讓他後代的子孫都永享富貴。1711年,弘晝出生,作為雍正的第五子,乾隆的弟弟,他一出生就受到廣泛的關注。雍正帝的子嗣大多早夭,唯有弘曆和弘晝二人身體健康,一直沒有什麼太大的波折,這令的雍正十分寵愛兩個孩子。
  • 雍正之子弘晝:用自黑示弱的方式,讓父皇對他放下戒心
    歷史上有一位,堪稱大智慧的人,他就是弘晝,他用有趣的方法,向雍正皇帝示弱,終於讓皇帝對他放心。其實很多人都覺得弘晝不是雍正的兒子嗎,而且雍正本來子嗣就不多,應該會格外恩寵這個兒子的,為什麼弘晝還要大費周章呢?事實上弘晝這個兒子並不得雍正的歡心,雍正沒有辦法因為膝下孩子不多,本來對弘晝寄予厚望想要重點栽培。
  • 乾隆帝的弟弟和親王弘晝,生前為何多次為自己辦葬禮?
    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乾隆帝的弟弟弘晝。弘晝放浪不羈,遊戲人生,多次給自己舉辦葬禮,與和尚道士攪和在一起。這裡一方面有他個人的因素,但更重要因素的卻是為了自保。雍正帝的皇位得來十分不易,九子奪嫡的慘痛教訓讓他意識到,必須提早消除皇位繼承的隱患。
  • 雍正最聰明的一個兒子為何裝瘋賣傻了半輩子?他的後代現在怎樣?
    這位看似「瘋瘋癲癲」的大清王爺,就是乾隆的異母弟弟,雍正的第五子弘晝。雍正共有十子,活到成年的只有四個,分別是序齒排行老三的弘時、老四弘曆、老五弘晝,跟老么弘瞻。哎呀,雍正的兒子數量較少,這想再搞個翻版的「九子奪嫡」大戲,人數也湊不夠呀。
  • 清聖祖康熙有97個孫子,弘曆不是嫡長孫,為什麼最受皇爺爺喜愛?
    他都鰲拜,平三藩,徵討準噶爾,讓帝國走向強大。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三年,他有三十五個兒子,九十七個孫子,為何他對孫子弘曆如此喜愛呢?對於雍正皇帝登基,一直有一個說法,那就是康熙皇帝因為喜愛孫子弘曆,才把皇位傳給了雍正皇帝,那麼康熙皇帝為何如此喜愛弘曆呢?按說,康熙皇帝多子多福,有九十七個孫子,一般來說,除了嫡長孫,康熙皇帝可能沒有見過幾個。
  • 雍正最聰明的一個兒子,靠裝瘋賣傻躲過黨爭,子孫後代都要感謝他
    乾隆名叫愛新覺羅·弘曆,而他的那個弟弟名叫愛新覺羅·弘晝,他們兩個當時都得到他們的父親雍正的賞識,當年還把他們帶到康熙的面前背書給康熙聽,其中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康熙也對這兩個孫子十分喜愛。等到兩兄弟年紀大了之後22歲的弘晝與24歲的乾隆被派往地方處理苗疆事務,能做到這地步的,說明弘晝絕對不是一個平庸之人,相反還有著非常高超的政治能力。也就是在這一年,雍正去世。考慮再三的雍正,最終選擇立弘晝的哥哥為皇帝,也就是後來的乾隆。
  • 正史上,雍正兒子弘時的下場如何?
    弘時落得如此下場主要犯了兩大忌諱:一是意圖奪嫡,威脅到弘曆的地位雍正的兒子數量相比康熙來說實在少得可憐,10個兒子有6個早夭,包括寄予厚望的嫡長子弘暉,餘下弘時20多歲,弘瞻30多歲,弘晝60歲,弘曆89歲,因此我們看到以乾隆朝為腳本的影視劇中活躍的只有弘曆
  • 雍正王朝中,雍正派弘曆外出辦事被哥哥弘時追殺,他為何不揭發?
    《雍正王朝》劇中涵蓋上下五千年官場智慧,最讓人過眼癮的,是雍正兒子們又上演新一輪奪嫡的大戲。生在帝王之家,哪個沒有覬覦皇位寶座之心,兄弟之間明裡來暗裡鬥的,不鬥個你死我活的,絕不善罷甘休,能活到最後的,都是厲害人物。話說,雍正有三個成人兒子:弘晝、弘時、弘曆。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含淚殺親子」?因為弘曆和李衛的勸說
    只是,弘曆萬萬沒想到,雍正皇帝會答應這個請求。還是那句話——「虎毒不食子」,丟臉算什麼,總比殺了自己的兒子強吧!但弘時的罪行,到底該如何處置,雍正皇帝依然「無法委決」。於是,他又找到了時任「兩江總督」,剛剛護送弘曆回京的李衛。
  • 雍正王朝:弘曆棋高一招殺人不見血,簡單幾句話就將弘時置於死地
    那麼,弘曆是如何過關斬將,兵不血刃地打敗眾位阿哥登上皇位的呢?不同於康熙,雍正的子嗣,並沒有那麼多,能夠爭奪皇位的也只有兩三個人。我們都知道,經歷過九子奪嫡的雍正非常厭惡阿哥們爭儲,弘曆深諳這一道理,因此他的招數要比弘時高明得多。在遭遇暗殺之後他簡單幾句話就將弘時置於死地。
  • 其實嫻妃和弘晝都只是他的一枚棋子,是他設計扳倒嫻妃,害死弘晝
    並且他始終認為自己是雍正的私生子,同時始終都放不下心中的怒火,他要報復皇室,從而平復自己心裡的落差。他在繼後的身邊,一直在挑撥繼後和其他嬪妃的關係,促使繼後去對付別的妃嬪。但是袁春望對魏瓔珞的感情卻比較複雜,一邊不擇手段的報復魏瓔珞,一邊又在魏瓔珞絕望難過時安慰她,正是這種矛盾的行為,為其日後僥倖多活了幾日。同時,袁春望還在五阿哥的火銃上做了手腳置五阿哥殘廢,牽連四阿哥被囚宗人府,一箭雙鵰。
  • 看雍正和乾隆怎麼詮釋,或棄之如敝履或視若珍寶
    雍正登基之後,和他皇位有衝突的幾位皇子多數受到了雍正的清算。所以,雍正就創立了秘密立儲的規矩,想以此來避免皇位傳承的麻煩。雍正的兒子當中,出去早夭的,只有四位皇子享有皇位繼承的權力,三皇子弘時,四皇子弘曆,五皇子弘晝,六皇子弘瞻。由於自幼聰明好學,在第一次覲見爺爺康熙之時,就受到了康熙的喜愛,十歲的弘曆從此就被康熙養在了宮中,親自教導。有此因素在內,雍正自也愛屋及烏,十分青睞弘曆。
  • 雍正含淚殺掉一子,背負千古罵名,卻讓乾隆安享帝位60年?
    雍正帝一共有十個兒子,然而很不幸,前三個兒子早在康熙末年都已經早夭了,到了雍正登基的時候他膝下年滿十歲的只有三個孩子,分別是皇三子弘時(有一子尚未來得及序齒便早夭了,之後的孩子都順延前進了一位),皇四子弘曆與皇五子弘晝。
  • 雍正王朝:弘時將八爺趕盡殺絕,不料八爺更狠,將弘時帶上不歸路
    他知道這個太子並不是幹大事的人,從此以後他便一心一意相助四爺成就一番大業。卻因此被康熙囚禁了十年嘗盡了人世悽苦,可儘管如此他依然像一把利劍。在雍正即位之夜擎天保駕,帶兵入暢春園讓雍正皇帝如願登上皇位。然而十年的圈禁也讓他染上了癆病這樣的不治之症,可為了幫雍正擺平西北和推行新政的事情。他又不辭辛勞沒有及時養病,最後只活歷 四十六歲、十三爺死後雍正更是滴淚研磨為他御書,加上了多達八個字的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