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初至,東北僅有短短的三個月能感受到暖陽的善意,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陰翳中蔓延出潮溼,花謝花開都是在和季節賽跑,來不及細細觀賞就一地萎紅。
幸而,還有勃發的青草,不吝身姿的從石縫、路隙邊緣探出生機的頭,它能夠安然的享用夏日時光,哪管它一日暴曬,十日受凍,它總是恆定一顆心思,堅持成長。
它如約而至地抽出青芽,展示晶瑩雋永的葉片,在晨曦裡散發若有若無的香氣,一路蜿蜒,自然灑脫,恣意舒展。
即便有如玉般的花樹開在身邊,低矮的草兒也不自卑,不落寞,挺立著自己堅韌不拔的身軀,釋放著那抹新綠。
他狂由他狂,清風拂山岡。他強任他強,明月照大江。
當此時,小草的頭上,懸著著桃李花枝,層層疊疊,繁複雍容。相隔幾步,野薔薇漫捲如瀑,蜂蝶熙攘,可是它們明媚鮮豔有幾時?經得幾場驟雨後,遍落一地酥紅。
只有青草,抖落身上的水珠,依舊如故,細白的莖咬定了黑土地,任自己的根扎往深處,默默吸收著豐富的營養,就算不夠強壯,卻在一波又一波的殘紅中獨自矗立,直至冬雪覆蓋,它才暫時退隱與地表,靜待明年驚蟄,再現天日。
它是不屈的戰士,它亦是不服輸的學子, 直到它青青如蓋,佔領了整個世界,無處沒有它的腳步,它便在不經意間成為了將軍。
《青草圖書館》這本書把草的調性寫了個透。它由法國歷史學家阿蘭.科爾班所著。
這本書收錄了大量著名文學家對於草的感知與描述,其中有維吉爾、歌德、拉馬丁、雨果、梭羅、惠特曼、波備萊爾、馬拉美、蘭波、裡爾克……等,可謂是一部描寫草的大典。
從這本書裡作者探尋了青草,提示了它的意義,它帶給我童年記憶深處那抹純真綠色,細緻分析了各種感官:視覺、嗅覺、觸覺、感覺均從這抹綠中抽出,如同觸角般遍布於人體各處。
每個人對於草都不陌生,甚至有些人就是終身與草為伴的。
但,卻沒有多少人能夠感知到草到底給我帶來了什麼?
一、草與人類的互動
草是雲朵的綠色姐妹,也是天地的大鍵盤,更是陽光精華噴湧的生命。
草所帶給我們的影響是深遠的,在遠古時期,人們與土地為伴,與青草共舞。
那時人們是靈動的,甚至可以聽到神的聲音。那時人的情感也是充沛的,擁有著感知天地秘密的力量,那時人也是脆弱的,但草給了他們家園般的保護。
時光延展到當今社會,人們大都生活在樓宇中,對於草的距離也越來越遠了,為了補償心靈上的缺失和情感上的殘破,我們理應在書架上備這樣一本亦詩亦歌,亦是情感營養劑的心靈之書。
當焦慮、壓力與亞健康到來的時候,不妨讀一讀這本書,品味這份天然清新的精神氧吧。
隨風翻卷書頁,仿佛漫步在草地中,與那些名家大師相攜,赤著腳擁抱陽光,變得肆無忌憚,而自己也與草地藍天融為一體,綿延無期,與天地共呼吸。
我懂得,早晚有那麼一天,我們將化為塵煙,就棲息在草尖葉上,隨露水滾入草地,我們的七魂三魄也將消散於地脈,等待著生命的輪迴。
但青草還將以它們的方式,繁榮於地表千年萬載,直至世界的盡頭。
書中說:童年時的,「本我」還未被「自我」所壓抑,我們也不會用理性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周遭的萬物。在過往幽深歲月的記憶裡,往日所有的事物便融合在一起。它迴蕩在餘生裡,時而被察覺,時而又無聲無息。在概念性語言形成以前它便被保留在記憶中,也是人們一直追尋的事物。
當代的我們遠離鄉村,與工業比鄰而居,大腦也變得僵硬,失去了判斷力,只能通過文學藝術作品,去感知生命最初的悸動,如果我們能夠重新激活這種能力,將看到的美好生活通過感悟加工,對於寫作人來說,這是除了技能以外的一種隱形法寶。
掌握了心靈感悟,與世間萬物碰觸,發出靈魂深處的天籟,這才是天賦根源的秘密。
讀一本好書,能夠重新啟動千絲萬縷的感官系統,那是古老時代便保存於體內的,所以請珍惜讀一本好書的時光,拒絕過眼即忘的閱讀方式,避免暴殄天物。
二、草地是我們的好朋友
草地從我們的出生、童年、成長到死亡,一直無聲如朋友般靜立於腳下。
閱讀草地帶給我們的啟示:這種比人類和動物更為古老的奇怪植物的肉體,它那模糊流行和朦朧的玄妙化學反應將焦慮全部吞噬。
通過這些玄妙文字的理解,我們能夠重新回到本我的狀態,重又認識到與大自然的關係,親近和諧,有時會感到熱淚盈眶,只為其中一些莫名其妙的詞語。
那些能夠打動人心的力量,就藏在我們身體內部。
這些文字就是鑰匙,開啟情感那上了鏽的心門。
青草,總會與我們在暖日徐風中邂逅,如同《流星花園》中的雜草杉菜,有著不屈服於命運的內力,她不平庸,有著蓬勃上進的生命力,只有對生活熱愛的人才能夠看到,感知到。
小草並不弱小,雖然看起來渺小,甚至風吹會歪斜,雨淋了會傷葉,且無力撐起樹椏,但是它內心的力量卻無比強大。不管她們經歷怎樣的摧殘,只要春回大地,她們依舊安然無恙!只要有土壤的地方,你都會看到她們的蹤跡……
小小的草,迎風在搖,風雨之後挺直了腰!鄭智化曾經這樣歌唱過它們。大風起,把頭搖一搖,風停了,又挺直了腰,大雨來彎著腰讓雨澆,雨停了抬起頭站直腳。卓依婷曾經這樣讚美它。
我常獨自靜靜地注視著她們,小時候鄉下外婆的音容油然浮現在我眼前,一個個似曾相識的名字從眼前閃過。
婆婆納、豬秧秧、苣苣菜……那些外婆教的草的名字竟然還留存在記憶裡。也曾記得,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時候,也想把這些名字教給他,然而現在城裡長大的孩子終究是了無興趣,只是禮節性地嗯嗯敷衍幾下,此時,我也只有訕然一笑,後來也就不去做無謂的嘗試了。
這些小草及至成為草原,都是我們記憶中的根,總會有那麼一天,它們把堅韌、努力、從不認輸的精神傳導給我們,甚至啟示以我們,它們就是天與地的音符、聲音、標誌。
不信你就仔細的聽,認真的看,拿起這本用草木紙做成的書,封面如同毛絨布質感的書,靜靜看那麼一會,諦聽著小草的語言,訴說那高尚寬容的情操,那無私奉獻的精神。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永遠都是你真實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