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學得了抖音 抖音學不了快手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周杰倫入駐快手,透露出一個信號:歷經短視頻品類的狂暴增長之後,頭部品牌抖音和快手已經到了競爭的關鍵階段,2020年是短視頻品類大決戰開始的年份。

快手和抖音在短視頻戰事中場相見,一路上走來戰勝了無數對手的他們所經歷的商戰,只有曾經的團購市場的千團大戰能夠相提並論。

混亂的局面、瞬息變化的趨勢、巨頭站臺的資本、快速增長中的企業問題、隨時變化的政策環境,每一個要素的變化都會殺死一匹入局者,一旦犯錯就會被競爭對手抓住。快手和抖音如今的成績,是綜合了管理能力、戰略預見、融資能力和一點點運氣的結果。勝出者將會從短視頻的戰略高地出發,沿路收割社交、電商甚至人工智慧市場,成為移動互聯時代新的增長極。

我們認為,快手會贏得這場戰事。

出身鄉土的快手,立足北上廣的抖音

南抖音、北快手;刷抖音、玩快手;女抖音、男快手。這些標籤都呈現出快手和抖音身處兩個不同的世界,快手紮根鄉土,內容粗糙土味,抖音出身大城市,內容潮流時尚。

不出意外的話,看到這篇內容的讀者應該更加熟悉抖音,對快手裡的世界感到陌生,也因而會認為抖音才是短視頻的主流。事實上快手展示的生活才是更加真實的世界,這是信息繭房造成的偏見效應。

快手頭部主播多有江湖氣,大多數來自東北和廣東,還有一些來自YY直播如散打哥、浪子吳迪和劉大美人,聽名字就很有草莽氣息。內容也沿襲了土味原創的風格,多是滿身紋身的大哥表演彈吉他,表情豐富的大姐表演自創舞蹈,用戶原創內容多於專業製作內容。

抖音的內容專業製作更多,在推廣早期抖音團隊專門找舞蹈演員編排內容,放到抖音的流量池裡看哪些風格更受歡迎。專業製作內容多於用戶原創內容。

典型的抖音視頻內容,是美女、美景、電音、舞蹈和北上廣深。典型的快手視頻內容,是糙漢、鄉村、土味、江湖和五環外。就像它們的口號說的那樣,快手是記錄每一種生活,抖音是看見更美好的生活。快手的世界不見得美好,但是真實;抖音的世界不見得真實,但是美好。快手早於抖音推向市場,抖音則避開了快手的強勢區域,選擇在大城市打了一個成功的側翼戰。

商戰的終局常常出現二元法則,如乳品行業的蒙牛和伊利、出行市場的滴滴和快滴、洋式快餐的肯德基和麥當勞、可樂品類的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涼茶品類的王老吉和加多寶、廚電品類的方太和老闆等等。

刻意利用二元法則製造對立狀態,也是很多品牌的有效戰術。如兩大醬香白酒之一的青花郎、兩大電梯框架媒體之一的新潮、和坐奔馳對立的開寶馬。抖音一開始就沒有複製快手的戰略路徑,而是站在它的對立面。這是很有效的做法,因為用戶不需要另一個快手,而可能需要另一個不同於快手的產品。

快手抖音化,抖音快手化

對於快手和抖音來說,固守自己特色的重要性要讓位於用戶量的增長,這是毫無疑問的。對手的有效戰術只要能複製的,完全可以拿來就用。快手需要一線城市的用戶,抖音也需要三線外的市場。快手和抖音變得越來越像對方。

快手正在抖音化

疫情期間,快手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一場音樂會,邀請了給《黑鏡》、《末代皇帝》、《荒野獵人》配過樂的坂本龍一和新褲子樂隊的鍵盤手龐寬,兩位嘉賓的粉絲都是一線城市用戶。

音樂會主持人還特意念了一位觀眾的留言:「Low的不是老鐵,而是有色眼鏡下的偏見。」快手上的用戶經常互稱老鐵,由於快手上的主要內容來自五環外用戶,因而成了一線城市用戶嘲笑的對象。快手此舉意圖非常明顯:去掉快手的低端標籤,進攻抖音的用戶市場。

快手曾經的流量價值觀是儘可能平均化,不給頭部用戶過多的流量。像「王祖藍」 這種在抖音關注過千萬的用戶,在快手的關注不過百萬。同樣的內容有不同的流量,正是快手的流量價值觀導致。

快手信奉「看見每一種生活」 ,倡導用戶自創內容抵制專業團隊製作的內容(抖音則相反)。但是在2019年快手調整了自己的流量價值觀,開始依靠專業運營拉動增長和留存,開放和MCN機構(將用戶原創內容聯合起來,在資本支持下保障內容的持續輸出,從而最終實現商業的穩定變現的產品形態)合作,給出百億流量補貼,與董明珠、梁建章、丁磊等商業明星合作直播等等都體現了快手抖音化的趨勢。

抖音也在快手化

抖音贊助2019年春晚就是一次用戶下沉的過程,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年末,我國的鄉村常住人口約5.64億人,0-15歲人口和60歲及以上人口總計約4.98億人,這些人正是快手的主要用戶。一線城市的抖音用戶每年春節都要回到老家,城裡的傑克和露絲變成鄉下的二柱和翠花的過程,也是一次抖音下鄉的過程。眾所周知的另一個事實是,央視的主要收視率來自五環外觀眾。

北上廣深的傑克和露絲回到老家,配合春晚上的廣告給二柱子們介紹新玩法,這正是抖音樂於看到的場景。抖音缺少快手的五環外用戶,另一個弱點是缺少快手的社交屬性。抖音因其創作者至上的流量價值觀,導致平臺上頭部用戶集中了絕大多數的關注,更嚴重的後果是其社交屬性遠不如快手。有數據顯示抖音上粉絲數超過1萬的頭部用戶僅為4.7%,整體用戶覆蓋率卻高達97.7%;同時,播放量超過50萬的頭部視頻佔比僅為2.7%,卻攫取了平臺80%以上用戶關注和參與。

抖音推出了視頻社交產品多閃,我們認為,這也是抖音快手化的一個特徵。

快手抖音化,抖音快手化是一個彌補自身弱點的過程,快手彌補自己低端、粗糙的弱點,抖音彌補自己缺少社交基因的弱點。彌補自身弱點本質上是自我進攻,在對手進攻之前提高防禦力。

快手學得了抖音,抖音學不了快手

快手是社區,抖音是媒體。快手是用戶導向,抖音是創作者導向。快手可以靠內容和社交提升用戶黏性,抖音則只有內容。快手有了社交屬性後,用戶可以源源不斷地產生內容。抖音則要依靠頭部用戶的專業團隊製造「美好的生活」 。

表面上看快手和抖音的區別是南抖音北快手、刷抖音玩快手、女抖音男快手,本質上的區別是二者不同的流量分發模式。抖音的價值觀是:算法沒有價值觀,用戶喜歡什麼就推送什麼。一條短視頻在抖音上如果有1萬人看,抖音就會分發10萬流量給它,如果效果更好就分發更多。

抖音是明顯的「中心化」模式——「3%的頭部視頻佔據80%的用戶播放量,5%的頭部用戶覆蓋了98%的粉絲量」。

快手的價值觀是:算法沒有價值觀,但是算法工程師有自己的價值觀。快手創始人宿華曾在谷歌、百度任職,他講了快手的一個做法:讓算法去參照真實世界中,一個人是如何探索世界的。在真實世界中,一個人可能會從自己的朋友那裡獲得各種各樣的信息,然後從裡面發現了新的興趣。這種方法也可以通過算法來呈現。微信之父張小龍的價值觀也是如此,即使微信有全網最大的流量,也沒有走依靠算法依賴流量變現的模式。

張小龍和宿華有同樣的價值觀:純粹的算法只會迎合用戶,不具備糾錯功能,甚至會讓用戶一條路走到黑,直至成為駕馭人類的工具。而人類進化以來的社交關係是有糾錯功能的,如果用戶錯了,你周圍的朋友會把你拉回來,不會讓你一直停留在信息繭房裡。

基於獨特價值觀,快手沒有給頭部用戶過高流量,而是更關注其他非頭部用戶。有數據顯示二者的區別。

創作者:快手一馬當先,2018年發布作品用戶1.9億,接近70%的月活用戶都曾發布過短視頻作品,這就是「公平普惠」機制下的用戶激勵。儘管抖音並未披露相關數據,但我們估計相比於快手會相對較弱;

內容產出:抖音、快手保持著較高的內容產出,日均投稿量均在千萬以上,但快手由於「創作者導向」,日內容供給/DAU的數值遠超抖音達8%左右,B站與youtube均不足0.5%。

內容集中度:抖音是明顯的「中心化」模式——「3%的頭部視頻佔據80%的用戶播放量,5%的頭部用戶覆蓋了98%的粉絲量」,相比之下,快手則通過「基尼係數」嚴格控制頭部內容流量在30%左右。

尼爾森數據顯示,84%的商戶在快手上獲得商業交易,其中42%的商戶年收益超過10萬,並且快手佔據其絕大部分的交易額(56%以上),平均每個視頻帶來收益超過1068元。2018年有超過1600萬用戶在快手平臺獲得收入(其中340萬來自於國家級貧困縣),全國貧困縣在快手賣貨人數超過115萬,年度銷售總額超190億,從帶貨方面也實現了「公平普惠」。

快手的流量邏輯是公平普惠,抖音的則是強者恆強。所以從流量邏輯上看,快手可以模仿抖音,根據需要加入頭部用戶。但是抖音卻沒法學習快手,如果抖音也執行公平普惠的流量模式,就是進入了快手的優勢戰場。

快手之於抖音,就像拼多多之於淘寶

2020年6月,字節跳動公司把電商設為一級部門。所有的商業模式的目的都是盈利,直播帶貨是抖音和快手都在重兵投入的戰場。

抖音和淘寶的商業邏輯是一樣的:淘寶把流量賣給商戶,誰有錢買流量誰就能賣貨,賣貨越多就再花錢更多買流量。這套邏輯下來,平臺的盈利能力很強。頭部商戶的盈利能力也不錯,但是其他商戶賺不到錢。

如果把淘寶替換成抖音,把商戶替換成用戶,把盈利替換成關注度,以上邏輯依然行得通。

快手和拼多多的商業邏輯是一樣的:拼多多把流量分發給低價商品,價格越低的商品賣得越多,也就越容易被推薦。

如果回顧淘寶的創業過程,會發現它也是走了拼多多路線:降低線下交易的成本,平臺上充斥著大量廉價低質量的商品,在獲取了大量流量之後又開始走上層路線,推出天貓,打擊假貨。好不容易甩掉了假貨平臺的標籤,回頭發現拼多多主動帶上了這個帽子。不僅如此,拼多多還實行了不同於淘寶的流量邏輯。拼多多隨時可以變成淘寶,但是淘寶沒法變成拼多多。就像快手可以學習抖音,但是抖音沒法學習快手一樣。

淘寶屬於阿里巴巴的體系,自身肩負著盈利的責任,需要給其他戰場輸送彈藥。如果像拼多多一樣走公平普惠的路子,平臺的盈利能力就會降低,阿里體系內的其他品牌就承受不了了。所以,即使拼多多的用戶和淘寶差距不大,但是盈利能力卻只是淘寶的零頭,因為拼多多目前的戰略重心不是盈利,而是贏得競爭。它要靠更多的低價產品來獲取幾乎免費的流量,再用更多的流量去獲取更多低價的產品,這是淘寶沒法模仿的增長飛輪。拼多多在淘寶的固有弱點上發起了進攻戰。所以即使它盈利很小,但是依然受到了資本市場的熱捧,市值已經超過了京東。

快手的盈利表現也不如抖音,但是從公平普惠的流量模式看,快手的競爭力要強於抖音。

一個明顯的事實是,抖音團隊需要設計內容挑戰,開發各種新的玩法來降低用戶創作的門檻,但是快手生來就具備這樣的能力。快手不需要去教育用戶怎麼玩,用戶自己就會玩,因為在快手上有分給草根用戶的足夠的流量。

抖音和淘寶更有錢,但是快手和拼多多更能打。

戰術決定戰略,戰略推動戰術

戰術決定戰略的意思是,戰略源自一線前沿的有效戰術。戰略推動戰術的意思是,一旦發現有效戰術就要聚焦資源全力推動。雖然已經到了移動互聯時代,但是手機端的愛奇藝、騰訊視頻和優酷視頻還是橫屏的呈現形式,在他們眼裡移動互聯時代的短視頻只是PC時代的平移。智能終端在他們眼裡只是有效戰術,沒有升級到戰略高度。愛優騰還是在用PC時代的眼光看智能終端。

橫屏和豎屏兩種短視頻呈現形式,屬於兩個時代。愛優騰對待智能終端的態度,就像貝因美對待「國際品質、華人配方」 的態度,抖音快手的態度就像飛鶴奶粉的態度,把 「更適合中國寶寶」 升級到戰略高度。

戰術決定戰略,要求企業組織的透明化。要求自下而上的戰略思考路徑,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內部思維路徑。

抖音的誕生就是自下而上的過程,字節跳動的工程師發現用戶在今日頭條的短視頻上沉澱時間很長,於是提議把這個部分獨立出來,逐漸形成了後來的抖音。

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說過,自上而下的宏大戰略往往都是災難。比如Windows Vista,這個項目是比爾蓋茨按自己技術理念力推的,提了一系列的宏大理念,計劃2003年上線,這些理論聽起來都非常好,非常領先,但是一直到2006年才真正上線,中間還重構了一次,把目標降低,重新修改了計劃,最終才把Vista推出去。賈伯斯也犯過同樣的錯誤。第一次離開蘋果做NeXT的時候,他提出一個非常理想的做計算機的模式,包括優雅的作業系統,完全面向對象(Object Oriented)的語言,但是最終也沒有賣出多少臺。

中國也有這樣的例子,曾經盛大易寶的理念也很宏大,但在和當時無論是文娛行業、網際網路帶寬,還是政策環境的情況都不匹配,所以最後失敗。

為了讓有效戰術充分湧現,字節跳動公司不允許同事之間稱呼「某總」、「某哥」、「老大」、「老師」,弱化層級意識、減少審批程序、公開管理層的關鍵目標與成果,讓每個人都敢於、能夠、順利地呈現自己的意見和成果。

德魯克說,在知識型的組織中,每一個人都是企業的管理者。字節跳動的管理準則是透明和坦誠,能夠保證最大化汲取員工的智慧,成為企業發展的動力。字節跳動旗下的產品非常豐富,每個品牌都有明確的定位,就是這種管理哲學的成果。

從自下而上的戰略路徑出發,我們認為快手的流量模式更有利於湧現爆款內容。這也是快手能夠贏得短視頻中場戰事的勝負手。

抖音的流量屬於平臺,快手的流量屬於用戶。就像微博的流量屬於平臺,微信的流量可以留存一樣。

在快手平臺上,創作者可以掌握自己的流量,即使是非頭部創作者也可以建立私域流量,通過直播、帶貨、知識付費等形式變現。當更多的非頭部創作者發現快手更適合自己的時候,他們就會攜帶粉絲遷移到新大陸,那時就是短視頻中場戰事結束的時刻。

抖音更像微博,是一個媒體平臺。快手更像微信,是一個社交空間。因為快手給了每個個體足夠的流量,流量意味著關注度,關注度意味著新的社交方式。

在用戶的認知中,抖音擁有內容,快手擁有內容和社交。

趨勢、趨勢、趨勢:社交和大數據

戰略就是預見趨勢。戰略就是預測未來,站在未來看現在,瞄準全局看局部,盯住目標不斷協同認知和行動。預見趨勢最近的路徑,就是數據。馬化騰說,未來的趨勢就是在雲端用人工智慧處理大數據。

社交是大數據來源的最大埠,因為社交是我們的第一需求。胸口碎大石可以不看,身邊的150個人發生了什麼則一定要看。因為這是億萬年進化中的本能,個體必須要知道身邊發生了什麼,才能在殘酷的自然選擇中生存下來。

用戶在社交需求上花費的時間最多,通過社交沉澱的數據就越多,無數個體的數據組成的大數據是預測未來的基石。

在傳統的電商版圖中,淘寶只是一個信息傳遞者的角色,而拼多多則可以用沉澱下來的數據預測消費者需求,先進行市場預測、需求洞察和營銷推廣,後進行生產。

做到預測未來至少需要兩點:擁有足夠多的數據,數據是真實的。

我們認為抖音和淘寶的數據做不到真實,因為其流量競價的模式決定了最終呈現的數據是偏離真實的。

商業觀察家吳伯凡說,如果平臺是廣告模式,那麼用戶的購買行為其實是被操縱的。平臺向用戶推送的產品,其實是那些向平臺交了錢的商家希望推送的產品。

甚至可能會出現這樣一種偏好,就是越是不容易賣的東西,平臺越喜歡,因為它們願意付出更多的廣告費。這樣的數據是扭曲的,只有按照用戶的意願來推送,而不是商家的意願,這樣的購買行為所反映的數據才是真實的,才可以作為C2M的依據。靠販賣流量盈利的模式必然導致數據失真。這是淘寶的憂慮。拼多多暫時還沒有這樣的擔心。如果對比抖音和快手的模式,也會發現抖音更像淘寶,的確是更美好的生活,但遠遠不是真實的生活。抖音缺少快手的社交基因,決定了數據沉澱不夠多,抖音強者恆強的流量分發模式,決定了沉澱數據的真實性受損。

快手能贏,真不僅僅是因為小公舉加盟啊。

相關焦點

  • 整蠱家長學跳"社會搖"抖音、快手讓一些學生"不務正業"
    東北網4月11日訊 日前,網上曝光一名武漢男子拉上女童菲菲,在模仿抖音視頻「拉起孩子翻轉180度」這一高難度動作時,突然失手,孩子一頭栽在地上。結果,菲菲脊椎受損,上半身暫時無法行動。各種無腦跟風——整蠱家長、學跳「社會搖」、濃妝扮成熟、學說髒話等行為日漸流行。
  • 抖音和快手如何賺錢 抖音快手平臺靠什麼賺錢
    18183首頁 抖音和快手如何賺錢 抖音快手平臺靠什麼賺錢 抖音和快手如何賺錢 抖音快手平臺靠什麼賺錢 來源:www
  • 抖音和快手的區別在哪兒 玩抖音還是快手的人多
    雖說快手上面真的很多俗套的東西但是不可否認快手上面還是有一些民間的高人的、相比之下抖音的內容就比較單一和華而不實。感覺火的話目前是抖音比較火吧。
  • 快手與抖音的流量「暗戰」
    有行業人士告訴億邦:「原本快手和微信生態就是相互打通的,如果快手效仿拼多多社交裂變的方式運營,肯定還能帶來不小的用戶增量,而且這一路徑是抖音目前做不到的。」《2020快手電商生態報告》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快手平均日活維持在3.02億,而截至2020年8月,包含抖音火山版在內的抖音日活躍用戶數已超過6億。
  • 抖音快手不是淘寶的朋友
    電商一側,阿里、京東和拼多多都希望在抖音和快手之間結交到新的盟友、自我壯大,但又時刻警惕著被處於流量上遊的抖快制約;流量一側,抖音和快手既希望藉助電商平臺強大的供應鏈能力,又不甘心只做流量販子,不想放棄自己打造電商閉環的野心。這份野心在618前夕變得越來越不加掩飾。
  • 抖音快手劍拔弩張 短視頻決戰在即?
    不過無論快手還是抖音,各自優劣參半。快手發跡於「小鎮青年」,此前打著「不輸出價值觀」的旗幟,講著平凡人的真實故事,決口不提變現。看著抖音反超,慢吞吞的快手有些急了,圍繞變現問題頻頻出手。2018年以來,快手陸續推出營銷平臺、「快手購物助手」小程序、「真選會」以及後續升級,一股濃鬱的抖音芬芳撲鼻而來。
  • 快手、抖音上市不急,十一急
    快手、抖音紛紛披露上市打算,但比上市更緊迫的可能是雙十一對他們的考驗。2019是直播電商元年,短視頻平臺抖音快手首度參與雙十一。據機構計算,直播電商整體規模將達10500億元,直播成為電商的新標配。過去12個月,快手電商累計訂單總量僅次於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今年抖音定下的目標是2000億元GMV,這和淘寶直播去年的成績差不多。
  • 快手將抖音送上了被告席
    今日午間,字節跳動回應稱,尚未收到法院通知,且表示曾遇到過搜索自家產品,出現的結果卻是快手的情況,抖音也因此向快手發起訴訟。「海澱法院已於3月6日立案。該案目前已經完成了證據交換。」至此,快手與抖音雙雙陷入公堂互訴之中。
  • 抖音和快手的第四場戰役
    過往來看,抖音快手在諸多細分領域都產生過直接交鋒,而一度最為大家關注的有三場戰爭:主App的規模之戰、直播業務之戰和海外之戰。在這三場戰役中,抖音在日活和月活數據反超快手後,一直在拉大與快手之間的距離,可以說穩居老大之位;海外戰場上,TikTok也捷報頻傳,相反快手在海外卻難有突破;直播一直是快手的根據地,但從2019年開始,抖音在月均日活和流水數據上都已經幾近追趕上。
  • 抖音快手,還造不了淘寶的反
    在此前幾天快手與京東達成公司級戰略合作,宿華與徐雷親臨籤約現場,快手本就是騰訊系一員,這一合作不免讓人多想,有人解讀阿里與快手將漸行漸遠,接下來就算阿里想要與抖音越走越近,然而正在東徵西伐的張一鳴已不甘居於人下。阿里似乎正在變得被動。抖音與快手做電商的切口,是直播無疑。
  • 快手「帶貨」打敗抖音的秘密
    收購完成後,快手將持有超過50%的股份,成為易聯支付最大控股股東。據報導,此次獲得支付牌照,主要系快手填補公司電商底層技術短缺,完善公司電商格局布局。也有分析認為,此舉標誌著快手對此前避而不談的金融服務業務已經不在避諱。從兩年前切入直播帶貨後,快手電商業務展現的成長性已經大幅超過了其對標的抖音電商。
  • 最近有很多老鐵在問,快手和抖音哪個用戶多?抖音和快手區別是什麼...
    最近有很多老鐵在問,快手和抖音哪個用戶多?抖音和快手區別是什麼?今天就在這裡簡單概括一下這個東西。
  • 抖音快手,明星「新基建」之爭
    今年,抖音、快手的日活再上新臺階,截至2020年8月,抖音日活突破6億,快手日活也在年初突破3億。在流量紅利見頂的當下,短視頻平臺仍然保持較強的增速,抖音快手的「戰爭」也逐漸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在這一階段,明星資源變得越來越搶手,兩大平臺對於明星資源的爭奪也逐漸白熱化。周杰倫和陳奕迅的入駐,是抖音、快手明星策略的一個縮影。
  • 神仙打架:快手、抖音「互訴」侵權
    近年來,短視頻行業的兩大巨頭「抖音」和「快手」的競爭從未停止。5月12日海澱法院網發布的一則「『快手』訴『抖音』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索賠500萬元」的通告則將二者的競爭再次推上風口浪尖。據了解,通告的主要內容為,快手公司發現在第三方應用商店「360手機助手」中輸入「快手」二字,出現的搜索結果的頭條並非「快手」產品,而是「抖音短視頻」APP,由此認為「快手公司提供的產品與其註冊商標之間的特定聯繫被削弱,從而實質上損害了快手公司獲取的商標專用權,因此構成商標侵權。抖音損害了快手的合法利益,構成不正當競爭」。
  • 產品與算法:抖音、快手的生態成因_鳳凰網
    抖音和快手是中國目前為止最大的網際網路內容平臺(不考慮微信和QQ,這二者即時通訊屬性更強)。但是和抖音不一樣的是,快手會引入「基尼係數調控」,要將平臺的內容曝光量貧富差距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因此當視頻熱度達到一定閾值後,它的曝光機會將不斷降低。因此不會出現抖音上少數頭部精品內容佔據平臺大部分流量的情況,根據快手官方的報告,快手只有30%的流量是分配給頭部熱門內容的,剩下的70%的流量是分配給中長尾內容的。這樣的生態是符合快手「公平普惠」價值觀。
  • 南抖音,北快手,誰才是短視頻老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逃離北上廣深,回家拍快手抖音」短視頻的崛起讓一部分人500萬據消息稱,快手公司認為在第三方APP中搜索「快手」二字,置頂搜索結果為「抖音短視頻」,於是快手開發及運營主體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將「抖音短視頻」的開發及運營主體北京微播視界科技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其停止侵權行為,並索賠500萬元。
  • 抖音快手點讚刷單是真的嗎 代刷網抖音快手點讚平臺
    抖音快手點讚刷單是真的嗎,這是很多有這方面需求的小夥伴們都關心的問題。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代刷網抖音快手點讚平臺吧~
  • 短視頻競品分析報告:抖音 vs 快手
    並且兩款產品在產品形態、商業化變現、用戶市場等方面都日漸趨同,但它們本質上是不一樣的。核心差異來源於底層價值觀的不同,抖音側重美好而快手強調真實普惠。底層價值觀的差異造成了產品在內容分發算法邏輯、產品形態、社區運營等方面的差異,因而造就了兩個平臺不同的社區內容生態、創作者生態、用戶關係、用戶增長速度及變現路徑等。
  • 抖音快手,中老年演員的「第二春」
    抖音快手,中老年演員的「第二春」無獨有偶,曾經演過《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傳》等情景喜劇的60後演員範明,也在這次春節期間宣布入駐快手抖音。此前,也有郭冬臨、潘長江、朱時茂、閆學晶等60後、70後演員宣布入駐短視頻平臺,並成為平臺的常駐用戶。
  • 內蒙抖音快手代運營 快手代運營是幫你做什麼
    18183首頁 內蒙抖音快手代運營 快手代運營是幫你做什麼 內蒙抖音快手代運營 快手代運營是幫你做什麼 來源: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