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好還是日本瓷器好

2020-12-22 騰訊網

作者:甄昊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在最高端瓷器上,中國最高端的比日本最高端的好。

在最低檔的瓷器上,中國最低檔比日本最低檔便宜、量大,坦白說,也好。

新燒的龍泉,那種一千塊錢以上的碗,看著就如玉一樣,真看到你就知道那是好東西。然而大家不一定有機會看到。還有八百塊以上的建盞,都美極了。這還都不算是頂級的好東西。景德鎮的陶瓷就更是技術好,白瓷、青花、顏色釉、彩繪瓷……那些新的、高品質的東西,真是好。德化窯那些過八千的瓷雕,龍灣窯的那些彩瓷……連寶雞的耀州青瓷現在也都很好很好,2000塊以上的刻花青瓷器,漂亮極了。

沒看過、沒摸過這些,不足以批評中國瓷器。

歷史上有這樣的事實:

1、日本茶道「真」(高級、正式)級的禮儀,要用來自中國的青花或者青瓷作為水罐、花瓶,茶碗要用中國的天目。而不是日本的各種燒。在「草」(隨意、級別較低)這個級別的茶道儀軌,則用日本的各種燒。

很多日本瓷比中國瓷好的比法是田忌賽馬。

2、日本茶道要求先懂得中國瓷器之美(美學中所謂優美)再學習了解日本瓷器的殘缺之美。

3、日本茶道中非常核心的濃茶小罐,是中國一種醬色家常調料瓶。

中國陶瓷的主體思路是一切都要完美,一切都可控。所以在釉色追求純淨,顏色上追求清晰明亮,紋樣追求精細與精確。在現代以前,這種要求其它地區達不到。

日本試圖用窯內的變化來創造所謂豐富,本質上還是技術水準低。柴燒是笑話。也是變態和病態審美。

現代中國陶瓷設計比較差,創新少,是真的。沃爾瑪、永安超市這樣的門店消費不足以銷售設計附加價值較高的日用陶瓷。香格裡拉這樣的酒店內旅遊紀念品銷售店面裡,高級藝術陶瓷的銷售量和利潤也不足以保證店面生存。

日用瓷創新少,和建國後廉價日用瓷大生產,形成的低端消費習慣有關,普羅大眾不太接受高品質的日用陶瓷,自然渠道成了問題。

藝術瓷創新少,也和我們陶瓷發展歷史有關,中國陶瓷歷史上的器型、釉色、紋樣、繪畫、雕塑品類實在是太繁多,當今的審美情調又強化所謂「傳統」,那大家就按照傳統的去做就好,不用怎麼創新,反正創新要花更多精力也賣不出更多錢。瓶子上畫個牡丹你覺得富貴,畫個荷花你覺得禪意盎然,要是畫個向日葵你會覺得哎呀這個同志是不是在監獄呆的太久了……

所以紫砂茶壺大家都在講泥料,瓷器大家都在講這個人是不是什麼國務院津貼大師,或者這個東西是不是柴燒,真正陶瓷的雋永和精美,給你你也看不出來。

對於中國當代的消費者來說,日本陶瓷更多的就是所謂「舶來品」的感覺:有點新鮮,器型、色彩、花紋和我們日常生活離得比較遠,所以看上去比較特別,或者說有點小清新,有點新奇。但是真的把所有中國瓷和日本瓷放在一起,讓你在期間熟悉很長時間,然後拋開「獵奇」的成分,可能你還是會覺得同檔次中國瓷的水平和質量更好一些。

當代中國工藝審美普遍不行,要麼粗劣要麼土豪。這是七十年來生活美學教育和宣傳部門水準的體現,不是中國文化的問題,更不是技術的問題。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瓷器這麼好,國際市場卻不認可?
    但是在這樣遙遙領先的先發優勢下,我國的瓷器也丟掉了大量的國際市場。中國瓷器早在唐代就沿陸路和海路傳播到了世界許多國家。如越窯青瓷以及邢窯白瓷,在朝鮮、日本、東南亞、阿拉伯半島的許多地區都有出土。宋代的時候海運發達,在通往歐亞交通線的主要地區裡,都發現有中國青瓷和青白瓷。
  • 【談瓷】麥森瓷器和中國瓷器
    曾以收藏中國、日本瓷器著名的德國薩克森州選帝侯奧古斯都強力王,因其對於東方瓷器的狂熱,促成了麥森瓷器的誕生。奧古斯都二世一生對中國乃至日本的瓷器有著狂熱的追求,這和當時整個歐洲盛行的一種對神秘東方以及瓷器的熱情是分不開地。從17世紀開始大批量抵達歐洲的東方瓷器,在還未生產出瓷器的歐洲頗受歡迎,而其高昂的價格又使其成為皇室、貴族用來炫耀的財富。
  • 用騎兵換瓷器的國王收藏的中國瓷器
    日本宮:薩克森國王的瓷器宮殿 當時的普魯士王室和法國的波旁王朝都是中國瓷器的收藏大家。為了顯示薩克森王國的經濟實力,也為了滿足個人的收藏愛好,成為薩克森選帝侯和波蘭國王的奧古斯都二世在18世紀初也開始購買、收藏中國瓷器。
  • 秉承匠人精神,深耕細作的日本瓷器
    相比較而言,歐洲在瓷器發展上最為先進,但價格也比較昂貴。其次是日本,日本瓷器的發展程度,介於歐洲和中國之間,有許多知名品牌。而且,日本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高,使得日用瓷器品類繁多,設計精美,價格也更為親民。日本人對瓷器的鐘愛從密密麻麻的產地分布中可見一斑。
  • 外國人家中的中國瓷器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近些年隨著中國收藏熱的不斷升溫,再加上通訊和運輸條件的發展,大量當年作為商品遠銷到世界各地的外銷瓷歐洲人用瓷器餐具是很晚的事了,早期一直都是用銀質餐具。在義大利文藝復興之前,歐洲就想研製瓷器,一直不太成功,直到17世紀初,才做得像點樣子。那時候歐洲家庭也沒有什麼室內裝飾的講究,餐桌不是後來的分餐制,而是聚在一起用餐的。當時歐洲家庭的餐桌上,講究一點是這樣放置菜餚的:
  • 德國名瓷|麥森瓷器於歐洲瓷器的起源
    瓷器在18世紀歐洲啟蒙時代象徵了皇室貴族的財富與地位,而歐洲瓷器的起源,則與德國麥森瓷器密不可分。
  • 分析中國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價值
    我們的祖先不僅發明了造紙法、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還發明了瓷器,在世界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作為炎黃子孫無不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中國瓷器在世界上有什麼地位?我想從兩個方面來說明:第一,中國瓷器在世界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 瓷器中的皇后-骨瓷
    一、 骨質瓷起源陶瓷起源於中國, 骨質瓷始創於英國,曾長期作為英國皇室專用瓷器。l瓷器,從中國傳到歐洲 中國與世界的交往,特別是與歐洲的交往,更多的始於瓷器、絲綢和茶葉。古代的絲綢之路把瓷器從中國傳到歐洲,讓歐洲人對中國有了更真切地認識。他們不僅為瓷器的精美工藝傾倒,更是被當時的中華文明所折服。
  • 日本古董瓷器質量很好,價格為什麼一直很低?
    日本十九世紀藏春亭三保造瓷杯眾所周知china這個英文單詞除了代表中國以外還代表著瓷器,中國從宋代起就將瓷器銷往歐洲,中國的瓷器可謂是長期佔領歐洲市場,日本瓷器偷師於中國,以中國瓷器的基礎上加入了日本的風格
  • 三百年中國瓷器vs日本 「伊萬裡」背後有什麼精彩故事?
    ,經過輾轉探尋,他最終在有田地區找到了瓷土,成功燒制出日本瓷器,日本擁有了製造白瓷和青花瓷的技能。儘管日本亦沒有彩繪瓷的師承,彩繪的顏料也需要找門路進口,兩父子依舊堅持鑽研中國彩繪技法。經過兩代人的探索與傳承,酒井田喜三右衛門最終在48歲那年,完成了堪稱驚豔的上等瓷器的製作,將它獻給藩主後得到了「柿」的賜名。
  • 波蘭用騎兵換瓷器,荷蘭山寨青花瓷:中國瓷器如何在歐洲紮根生花
    說起中國的瓷器,在中國的特色名片中幾乎能排進前三,瓷器的英文「china」與中國「China」僅僅只有首字母是否大寫的區別。足以見得在早期西方人的眼中,瓷器幾乎可以成為中國的代言人。事實上中國的瓷器自從飄洋過海進入西方之後,就被大加追捧,可以說是千金易得,一瓷難得。不僅僅是作為藝術品對於西方的藝術文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 歐瓷|麥森瓷器和中國那些數不清的關係
    麥森瓷器也是歐洲最早生產出的硬質陶瓷即瓷器,是歐洲瓷器的搖籃。曾以收藏中國、日本瓷器著名的德國薩克森州選帝侯奧古斯都強力王,因其對於東方瓷器的狂熱,促成了麥森瓷器的誕生。奧古斯都二世一生對中國乃至日本的瓷器有著狂熱的追求,這和當時整個歐洲盛行的一種對神秘東方以及瓷器的熱情是分不開地。從17世紀開始大批量抵達歐洲的東方瓷器,在還未生產出瓷器的歐洲頗受歡迎,而其高昂的價格又使其成為皇室、貴族用來炫耀的財富。由於瓷器具有不腐蝕、無雜味、易清洗等優點,比早期的金屬餐有優勢,即使和一些錫釉陶器來比較,瓷器白色的胎質和精密的胎體也令其相形見絀。
  • 收藏中國瓷器十大要點
    收藏中國瓷器十大要點 從年款、燒造瑕疵、釉彩以至瓷窯,此文介紹如何入手了解有關中國瓷器的種種。同時介紹數件即將拍賣的精選拍品,以及曾於佳士得創下佳績的重要瓷器。
  • 西班牙雅致瓷器:玩票玩出的歐洲著名瓷器廠
    一提到瓷器,就會想到中國的景德鎮。那如果說歐洲的瓷器,您可能會想到梅森瓷器,但實際上在西班牙也是有瓷器的,那就是西班牙雅致瓷器。在數個世紀前,當瓷器第一次傳入歐洲,這種來自古老東方世界的藝術品便被貴族們瘋狂地追捧。工匠們在幾個世紀中,努力地去模仿和製作。
  • 日本十大陶瓷之首,皇家御用瓷器長這樣~
    中國古有「瓷國」之稱,「瓷」曾為我們這個善於創造的民族所獨有。而今源於中國的瓷器,卻在日本驚豔了世界。日本是一個以生產陶器為主打產品的國度,其瓷器製作的歷史僅有400多年的時間,大大晚於中國。目前日本的日用細瓷產品佔據了美國近一半的高檔陶瓷市場,在歐洲在世界各地甚至在中國也識別度很高,擁有鍾愛和追捧的粉絲,令人刮目相看。日本瓷器在質量,白度,產品規整度,控制釉面鉛,鎘溶出率等各項技術指標均領先於國際水平。器形特色種類繁多,在保證實用性的同時具有很好的觀賞性。
  • 日本人喜愛的中國瓷器,各大博物館均有收藏的:磁州窯!
    #磁州窯瓷器#在日本,幾乎所有日本知名博物館,都不落下的一類中國瓷器精品,那便是磁州窯。因此於北宋中期初創便達到鼎盛,到了南宋、遼、金、元甚至明清時期都仍在燒制,影響之大以致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瓷器」一詞被「磁器」所取代。由於磁州窯產品攜帶有一種素樸的美感,加之豐富的器型與優美的紋飾,而深受日本士大夫、茶人乃至普通庶民的歡迎。如今「陶瓷」「瓷器」,在日語中均寫作「陶磁」「磁器」,可見磁州窯瓷器對日本影響之深。
  • 我國古代以「China」瓷器為名,殊不知日本的「Japan」也另有他意
    我國古代瓷器出名,遠銷東西各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說中國的China,其中也有瓷器的意思,而瓷器,在淵遠流長的歷史以及高超絕倫的工藝下,無論是過去還是如今都依然馳名中外,為此也可以說,瓷文化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
  • 中國瓷器興衰記:從出口的高端奢侈品,到無人問津
    歐洲皇室和貴族收藏中國瓷器達到了一種近乎狂熱的程度。 波蘭國王奧古斯都二世擁有中國瓷器竟多達57000多件。 奧古斯都二世曾用 127名全副武裝的近衛騎兵換取普魯士腓特烈·威廉一世的127件中國瓷器,這成為中國瓷器受歡迎的最好詮釋。
  • 瓷器天下-明代瓷器特點
    明代各時期瓷器都有其各自的特點。明代瓷器不僅僅是青花瓷器,彩瓷器也大力發展。紫色百合香為您解讀瓷器天下-明代瓷器特點篇一、一統天下的明代景德鎮瓷器我國古代制瓷業的大力發展離不開景德鎮瓷器的貢獻,也可以說明代幾乎變成了由景德鎮瓷窯一統天下的局面,因為當時景德鎮瓷器佔據了我國的大部分市場,這也是明代制瓷業一個典型的時代特徵。
  • 有些瓷器圖案不是畫的,可別傻不拉幾的買個貼花瓷器,太丟人了
    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利用貼花紙在瓷器表面印製圖案,入窯燒制出的瓷器,叫貼花瓷器。詳細解釋如下:1、研製貼花瓷器的初衷是啥?貼花瓷器其實是個舶來品,最早研製貼花紙的國家是日本,上世紀初傳入我國,景德鎮馬上將其利用在外銷瓷上,取之于洋、用之于洋。2、貼花紙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