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家風故事 聚戰「疫」力量|陶行知:追求真理做真人

2020-12-18 女性之聲

陶行知:追求真理做真人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是中國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話。有一次,陶行知看到一個男生用泥塊砸同學,於是上前制止並讓男生放學後到校長室去。放學後,陶行知回到校長室,這個男生已經到了。看著忐忑不安的小男孩,陶行知笑眯眯地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裡,而我卻遲到了。」男生更加不安。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顆糖給男孩說,「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勵你。」不知所措的男生很驚訝。接著,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塞到他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男生哇地一聲哭了起來,後悔地喊道,「我錯了,我用泥巴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陶行知滿意地笑了,隨即掏出第四顆糖遞給男生說,「為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顆糖果。我沒有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這樣的小故事正說明了陶行知辦學的教育目的在於教導學生追求真理。在教育子女時,陶行知也強調真理,他在給兒子的信中曾提及「追求真理做真人」,希望兒子「努力朝這方面修養,方是真學問」。不論是對學生,還是對子女,陶行知先生都強調一個「真」字。他在實踐中告訴人們,「真」比一切都重要。

在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為全國的小朋友和家長朋友們送上一份貼心的家風故事大禮包,「宅」在家裡,足不出戶,聽生動家風故事。特殊時期,特別家教,開啟特別親子時光,為築牢家庭戰「疫」防線,打贏抗擊疫情阻擊戰助力加油!

《給孩子的家風故事》書籍和音頻由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譯林出版社共同出品。

聽家風故事傳播好家風凝聚愛國情

來源/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

編輯/全國婦聯網信中心牛芳麗

相關焦點

  • 杜威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不同
    杜威的思想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陶行知的思想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二者都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繫,重視學生的實踐,但兩者思想有著本質的不同。首先,兩種教育思想背景不同: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美國工業化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
  • 思享|肖峰:陶行知與新旅、新安小學
    他於1917年從美國留學歸來,胸懷大眾,脫下長衫,開始了他的教育救國的追求,進行生活教育的探索,創辦了曉莊學校、山海工學團、新安小學等,實踐生活教育的理想。直至1946年逝世,他把全部的精神和力量都用來努力創辦適合中國國情的民眾教育,喚醒大眾的生活,以挽救危難的國家和民族。新安小學的創辦,不是偶然的,正是他積極思考和實踐生活教育的一塊實驗田。
  • 陶行知人物雕像;探尋名人故事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研究西方教育思想並結合中國國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教育理論。他特別重視農村的教育,認為在3億多農民中普及教育至關重要。陶行知畢生從事平民教育事業,提出「以教人者教己,在勞力上勞心」的口號,並且真正做到身體力行,同貧苦學生同勞動、同甘苦。在曉莊師範的茅屋禮堂兩旁有一副對聯:「和馬牛羊雞犬豕做朋友,對稻梁菽麥黍稷下功夫。」體現了陶行知面對工農大眾的教育方針。陶行知成名以後,生活依然儉樸,他曾自撰了「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對聯自勉。
  • 紀念陶行知先生誕辰129周年暨江蘇省父母成長計劃一一陶行知生活...
    在陶行知先生創辦的我國第一所鄉村幼稚園燕子磯幼稚園、鄉村師範學院曉莊學院所在地南京燕子磯街道,由江蘇省「父母成長計劃」試點街道燕子磯街道工委以及曉莊學院團委、棲霞區婦聯、曉莊學院陶行知紀念館等共同舉辦的「陶行知生活教育進社區」活動,以一場別開生面的「分享會+生日會」的形式,讓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的「生活即教育」,在今日的社區、學校、家庭繼續引導著孩們子的成長。
  • 陶行知:與共產黨人風雨同舟二十年
    他出生在貧民家庭,異常理解和同情普通人民的需要,因而在思想和行動上更加接近中國共產黨的理想和追求,在「九一八」事變後,與中國共產黨人發生了廣泛的聯繫,團結文化教育界進步人士,在上海發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在重慶參與發起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為爭取民主建國,與國民黨當局作堅決鬥爭。1946年7月25日在上海突發腦溢血辭世。後人輯其著述為《陶行知全集》,計12卷,600餘萬字。
  • 陶行知的第二故鄉,北上海第一個特色讀書會瞄準「愛」與「美」
    這是發生在10月17日舉行的行知讀書會上,讀者與嘉賓之間的一番對話。10月18日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誕辰日,也是北上海首個特色讀書會「行知讀書會」的生日。2018年10月18日,在市文明辦、寶山區政府、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等指導下,行知讀書會應運而生。
  • 東華大學管理學院團委組織全體團學骨幹參觀陶行知紀念館
    在講解員的解說中,我們了解到陶先生早年留學美國,回國後放棄高薪高位選擇了在鄉村推廣平民教育,希望使農村孩子從小就能得到受教育的機會。他先後創辦了曉莊學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公學團、育才學校和社會大學,宣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提倡「教學做合一」及「小先生制」,他所提出的「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說的實在淳樸,但又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 ...總工會女職委組織女職工講好家風家訓故事 分享戰「疫」家書日記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郝勇)5月16日記者從省總工會獲悉,在「5·15」國際家庭日之際,省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在全省廣大女職工中組織開展的講好家風家訓故事,書寫戰「疫」家書日記的創作分享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記者特選取我省女職工家規家訓及戰疫故事集錦中的優秀作品向廣大網友展示,讓我們一起在溫暖的文字中,感受那一份歷久彌新的良好家風和溫馨親情吧。
  • 【家風故事匯】第二十一期:十八而志 責任以行——「成人禮」給...
    」、「戰疫家庭故事」和「家風家訓故事」,以深度挖掘歷史名人,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抗疫家庭故事,同時,展示昆明市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科學教子、勤勞致富、鄰裡互助、熱心公益等優秀有代表家庭的家風家訓,家風故事,共同展現昆明風採。
  • 袁禮碧:以筆做槍,講好重慶警察戰疫故事,凝聚全警戰「疫」力量
    一部手機、一臺電腦,是全國巾幗建功標兵、重慶市首屆十佳女警袁禮碧和戰友們在抗擊肺炎疫情戰場上的「武器」,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她以筆作「槍」,團結帶領全市公安機關宣傳民警用生動感人的新聞作品強信心、暖警心、聚民心,凝聚起警民同心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今年47歲的袁禮碧從部隊轉業從警18年來,她始終保持著雷厲風行、敢打硬仗的優良軍人作風。今年1月24日,大年三十。
  • 講好抗疫故事的一個科學視角|求知
    講好抗疫故事,我們既需要講述那些在抗疫一線逆行出徵、捨生忘死、挽救生命的生動事例,也需要揭示戰疫者堅持科學精神,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品格。「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人民英雄」張伯禮、張定宇、陳薇,方艙醫院提出者王辰院士,首報疫情的張繼先,建議用CT影像作為診斷依據的張笑春……這些科學工作者和醫護人員對科學精神的尊崇和弘揚,為戰勝疫情提供了強大科技支撐。
  • 戰「疫」的力量
    此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鏖戰正酣,九省通衢的武漢,正拼盡全力!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空寂的街巷,寥落的燈火下湧動的力量,我們清晰感知。這,是一股闖過難關的信念和決心,千萬武漢人咬緊牙關,他們知道,闖關,武漢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武漢更不是孤軍奮戰!光明日報今起推出「武漢闖關」系列報導,帶你感知武漢闖難關的歷程,聚焦這場攻堅戰中千百萬平凡人會聚起來的非凡力量與寶貴精神。
  • 落實立德樹人 講好戰「疫」故事
    疫情防控期間,教育工作者必須牢牢把握機會,充分認識到現在正是講好思政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最好時機。在全民戰「疫」這堂大課中,無數最美「逆行者」就是思政教育的好榜樣,無數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跡就是思政教育的活教材。
  • 關愛未成年人丨聽道德模範講家風故事
    「《詩經》中『威儀孔時,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是中國有關家風家教最早的內容之一」;「以品德與才學聞名於世的顏真卿,其家族一脈相承的《顏氏家訓》,至今令人耳熟能詳。」8月14日晚,全國道德模範陳若星走進高新區樊登書店,面向未成年人和家長講述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倡導好家風、弘揚真善美,給現場的家長和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家風家訓分享會。在中國五千年文明發展中孕育出的優秀傳統文化,積澱了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 【家風故事匯】第四十六期|張才蔥:再窮再苦也不能做犯法的事
    」、「戰疫家庭故事」和「家風家訓故事」,以深度挖掘歷史名人,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抗疫家庭故事,同時,展示昆明市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科學教子、勤勞致富、鄰裡互助、熱心公益等優秀有代表家庭的家風家訓,家風故事,共同展現昆明風採。
  • 【戰「疫」思政課】人民網:高校思政大課 講好戰「疫」故事
    全國各高校紛紛跟進,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聚焦全國各地各部門、各行各業一線防控疫情的生動實踐,聚焦師生關心關切的政策解讀、健康教育,精心組織思政課教師在線備課、在線教學,學生在線學習,通過多種形式講好抗「疫」故事,引導學生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決心。
  • 「家風學堂」傳家風,共建有溫度的家庭教育生態圈!
    劉耘芸、黃小靜為「家風學堂」揭牌。玉林北路社區黨委書記、婦聯主席向萬軍與大家分享了玉北社區關於家風建設等情況。成都市紀委監委、成都市婦聯、武侯區紀委、武侯區婦聯、玉林街道相關負責人為「家風學堂」首批特聘教師頒發了聘書。首批武侯家風學堂聘任的教師、武侯祠博物館特級講解員崔興燦為大家分享了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
  • 真理永恆,追求真理真相的我們「一如既往」
    哲學的實際意義就是指導思想,感悟生活,游離紅塵,感悟天道,覺悟真理真相,啟迪智慧,陶冶情操。世界哲學的四大流派,中國易學、古印度佛學、古希臘哲學、以及猶太熱人聖經。哲學和神學很接近,和科學一母所生,和文學、藝術、宗教、文化都是兄弟姐妹。哲學是覺悟智慧的法門,是存在者追求真理真相的路。
  • 聚起是一團火,散開是滿天星——沂源「抗疫戰士」王麗的家風故事
    回憶起這段經歷,王麗謙虛地說道:「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從小父親就教導我,要爭氣正氣,修身惠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受到家風的影響。」家風正,遂人不斜。優良的家風是個傳家寶,言傳身教,代代相傳,每個家庭成員聚起是一團火,散開是滿天星,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這就是家風給人最深刻而雋永的影響。
  • 《中國戰疫錄》:簡明有力講故事 準確深刻抓重點
    中新社推出五集系列全景紀錄片《中國戰疫錄》  簡明有力講故事 準確深刻抓重點  本報見習記者 隋明照  春天終於到來。中國本土的現存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大大減少,越來越多學校、企業復學復工,疫情最嚴重的武漢,也逐漸恢復城市活力,人們可以捧起久違的熱乾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