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群體免疫的真相是什麼?先感染60%,再死幾百萬,適者生存?

2020-12-24 騰訊網

正如大家目前所了解的這樣,新冠肺炎疫情已不再是某個國家的事,該病毒已在全世界的一百多個國家迅速蔓延,其中以義大利、伊朗、韓國這幾個國家最為嚴重。原本大家的關注點都主要集中在這些疫情發展更迅速的國家,但英國的群體免疫卻突出重圍,這個建立在不列顛群島上的國度,近日引起了輿論的軒然大波。

不同於大多數國家的應對策略,英國負責抗擊疫情的首席科學顧問表示,希望通過60%的人去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從而讓大家擁有群體免疫力,以達到阻止病毒進一步傳播的目的,並將隔離這樣的物理措施視為疫情反彈的最大可能。這樣的舉措等同於讓病毒肆意橫行,每個人都變成了共同體,誰能活下去已不是自己說了算,也不是醫學技術說了算,因為這些被感染的生命已經被放棄。

我們不妨從數據上來分析一下,英國目前的總人口數量在6650萬左右,根據英國官方的說法,獲取群體免疫需要60%的人口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那麼,換算出來就是未來會有3990萬左右英國國民被感染。從英國疫情目前的死亡率3.12來計算,這意味著需要用124萬無辜性命、無數個破碎家庭來換取可能得到的群體免疫力。毫無疑問,這些數字對於我們這些親歷疫情中的人來說,那就是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家庭。

在英國官方公開承認自己應對疫情的群體免疫舉措之後,來自社會各界的聲討之聲高漲不下。因為,不少病毒感染者連就醫的權利都直接被剝奪了,這不是與他們一向提倡的所謂的人權和自由相悖嗎?更有人直言:英國真不愧是達爾文的故鄉,不管是達爾文在世的時候,還是科學技術已經如此發達的現在,這裡依然有人奉行什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聲音,一方面是英國官方此次發表的言論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達爾文,數千萬人感染病毒、卻得不到及時救治,這便意味著上百萬的人都將因為免疫能力不敵病毒而被自然淘汰。相信達爾文他老人家一定想不到,某天自己還要為這次的疫情背鍋。因為,他的原意是指在沒有科學技術幹預的年代,不管是自然界中的動物,還是當時的人類要生存下去,都只有完全依靠自己的免疫和應對能力,也就是所謂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雖然,我們有幸沒有遭遇同等待遇,但依然難掩心中的憤憤不平,因為,雖然我們擁有不同的膚色,沒有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但我們都同為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人類。的確,病毒的突然來襲,讓我們所有人都猝不及防,但通過過去這幾個月的時間,相信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更加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沒有所有人合力過不了的難關,物資匱乏、人員緊張等一系列問題都可以有序解決,唯有生命只有一次,願每一個生命都能被珍視。

相關焦點

  • 英國搞群體免疫,是適者生存還是龐氏騙局?
    據英國媒體給出的信息,英國官方最先提出群體免疫這一策略的是該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朗斯。(圖源:PA)3月13日在接受英國天空電視臺採訪時,派屈克表示,大約60%的英國人將需要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會對未來的疫情具有群體免疫。
  • 英國專家詳解"什麼是群體免疫" 饒毅:這是英國首相的謊言 本質就是...
    近日,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朗斯發表言論震驚世界:「大約60%的英國人需要感染新冠病毒,以防止其在未來暴發」。在全球都在為控制新冠病毒傳播採取各種措施之際,這種「放任傳染」的策略引來潮水般的質疑與批評。
  • 英國欲用「群體免疫」法應對新冠?專家:現實版《人類清除計劃》
    新冠疫情來襲,英國居然宣布採取「不抵抗政策」。3月12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宣布如何應對新冠疫情時說英國要靠「群體免疫」來對付新冠肺炎,所謂「群體免疫」指的是當一個群體中有足夠多的人感染了某種疾病的時候,由於大家大都產生了針對導致這種疾病的病毒的抗體,所以這種病毒就無法在人群中大規模傳播了,因此就會漸漸趨向於消失。
  •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專家:群體免疫就是放任感染
    然而,4月19日,德國總理府部長黑爾格·布勞恩明確表示,因德國醫療系統無法承受群體免疫帶來的壓力,群體免疫不適合德國。 群體免疫究竟是什麼?它真的能通過「無為而治」讓病毒自然消失嗎?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要達到群體免疫將有60%至80%的人被感染 記者:疫情發生後,一些西方國家事實上採取了群體免疫策略。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新冠肺炎群體免疫策略可行嗎
    13日在接受英國天空電視臺採訪時,派屈克表示,約60%的英國人將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會對未來的疫情具有「群體免疫」。英國目前約有6600萬人口,根據派屈克的預測,即有40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  英國政府做此決定是因為判定本國疫情「遏制」階段失敗,已經進入「拖延」階段,疫情暴發不可避免。
  • 在歐洲抗疫:大白鯊和英國的群體免疫機制的全民實驗
    在諮詢了醫學專家意見之後,鮑裡斯深信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將是對抗新冠肺炎有效方式。此處需要解釋一下這個最近在網絡上被瘋傳的神秘的群體免疫到底是什麼。在此之前,要先強調與這種策略對應的防疫戰略,就是遏制戰略,也是目前新加坡所採取的抗疫方式。
  • 於中寧:自然群體免疫就是人為群體屠殺
    但是,到3月12日這整整兩個月期間,西方什麼也沒有做。在我看來,西方哪怕只做兩件最簡單的事,一件是要求所有人在公共場合必須戴口罩,一件是立即部署加大口罩和檢測試劑盒的生產,這兩件事不會對經濟造成任何影響,但卻可以大大降低新冠疫情的傳播,不至於造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種在西方的不可收拾的局面。3月 12 日,英國政府在發布會上提出了「群體免疫」策略。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概念解釋 群體免疫的意義解讀
    新華社倫敦3月15日電新聞分析:英國的「群體免疫」,是科學還是無奈?  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劉石磊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加劇,英國採取的旨在延緩高峰而非強力控制的應對措施以及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有關「群體免疫」的言論引起很大爭議。  這究竟是英國政府依據最新科學證據做出的決策?還是面對衛生系統和經濟發展壓力下的無奈之舉?
  • 英國首相確診感染新冠 從「群體免疫」到「全民隔離」英國經歷了...
    「之前群體免疫出臺時,大家都很不解。身邊的許多中國留學生和歐盟來的學生都訂了機票回國,英國本土學生也對政府的做法比較不滿。但是學校的反應還是比較積極的,在公共場合都有張貼勤洗手的標識,也開始部分停課,取消了面對面大型集會。」她說道。
  • 英國「群體免疫」引爭議!200多名科學家聯名反對
    「我們希望讓絕大多數人感染這種病毒後能夠建立群體免疫力,如此一來更多的人就會因此而受益。」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 圖源:美聯社什麼是群體免疫?通常而言,形成群體免疫主要依靠接種疫苗,但新冠病毒的疫苗尚在研發中,如果想要形成群體免疫,只能依靠新冠肺炎病人痊癒後產生的免疫能力。群體免疫示意圖 圖源:維基百科派屈克表示,因為短期不能徹底消滅病毒,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措施,來增強英國民眾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從而減輕醫療系統的壓力。
  • 英國放棄群體免疫真相!Nature深度用數據模型預測可怕結果
    回顧最近一個月的全球防疫戰,多個政府態度來了180度大轉彎,英國即是其中的典例代表。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3月12日首次提到的「群體免疫」措施,一度引發英國國民和全球震驚。好在之後英國及時調整了防疫措施,在這個態度轉變過程中,數學模型的推演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 王儲確診,首相中招,牛津建模稱英國「群體免疫」已初步形成?
    據 BBC 報導,在政府宣布「群體免疫」措施之後,截止 3 月 27 日,英國已報告確診病例 17089 例,死亡人數達 1019 人。 在 Boris 確診的 Twitter 下面,有網友稱其為「言出必行的男人」(a man of his words)。人們不禁發問,英國政府的「群體免疫」政策真的起作用了嗎?這些確診就是「群體免疫」的結果嗎?
  • 英國確認病毒變異的壞消息,國內那些鼓吹群體免疫的人去哪了
    事實證明,英國當初鼓吹的群體免疫徹底失敗。當然,自從英國首相鮑裡斯患上新冠肺炎,在鬼門關前走一遭後,就再也沒提過群體免疫了。新冠疫情在英國剛開始流行時,有「英國川普」之稱的鮑裡斯首相帶著本國的一票專家,向世界和本國民眾兜售群體免疫這一「神奇療法」,並在3月份推出英國版的「群體免疫計劃」,計劃讓4000 萬人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免疫力。其實,搞「群體免疫」的並非英國一家。那個一天到晚喜歡對中國指手畫腳、秀優越感的瑞典,同樣在搞「群體免疫」。
  • 英國讓60%的人感染新冠肺炎來延緩疫情,是良策?還是草菅人命?
    先有中國抗擊肺炎犧牲無數,後有各國紛紛採取措施堅決遏制病毒擴散。而前些天,英國讓我們知道了一個鮮為人知的詞---「群體性免疫」。 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表示,將需要60%的英國人口感染新冠肺炎,以此獲得群體性免疫。除了英國,瑞典、荷蘭的專家也提出了類似的舉措。
  • 英國抗疫要先感染60%人口?世衛組織...
    與多數國家不同,英國採取了拖延的防疫措施。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朗斯甚至提到,讓4000萬英國人接觸新冠病毒,以便達到60%的人群感染,在全國形成群體免疫效果。一時輿論譁然。群體免疫,這是一場「輪盤賭博」嗎?對於在英華人、留學生而言,未來何去何從?
  • 核查| 抗體檢測能證明群體免疫嗎?
    各國科學家都押注抗體檢測,那麼這樣大規模檢測的目的是什麼?準確率如何?具有抗體是否能等同於對新冠病毒免疫?各國現有的抗體率又是否能夠實現群體免疫?核真錄記者調查後發現:1. 抗體檢測的目的在於發現無症狀感染者,進而了解疫情進展;2.
  • 從病毒進化角度看,「群體免疫」靠譜嗎?
    針對防疫,某國的「群體免疫」政策引發了熱議,本文無意討論時政。只想從進化角度闡明病毒的終極目標,並簡單討論下「群體免疫」靠不靠譜。病毒結構超級簡單,只有遺傳物質核酸(DNA或RNA)加一個蛋白質衣殼,無法獨立進行代謝,藉助宿主細胞代謝產生的能量才能生存和增殖(病毒產生子代不叫繁殖,叫增殖)。宿主死光了,病毒也就完蛋了。病毒目的很簡單,就是延續自己的基因,這點和其他生命沒有什麼區別。
  • 瑞典即將在5月迎來群體免疫?
    4月22日,瑞典流行病學專家安德士·泰格內爾在每日的記者招待會上先是表示,瑞典衛生部此前提供的斯德哥爾摩地區感染人數分析報告有誤,實際感染人數遠高於報告的數據。但他隨即話鋒一轉,認為無症狀者或輕症感染患者眾多,是通往群體免疫的黃金之路。
  • 電影《恐怖地帶》:群體免疫算啥,英美國家的終極殺招是直接清洗
    面對這種狀況,英國的應對之策是這兩天被熱議的「群體免疫」:讓4000萬(60%英國人口)英國人接觸新冠病毒,以便達到60%的人群感染,在全國形成群體免疫效果。所謂「群體免疫」是醫學用語,指的是人或牲畜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如果群體中有70%—80%有抵抗力,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流行。
  • 專家:達爾文沒明確提出「適者生存」
    旅美知名生物學家苗德歲,昨天在南京的一場講座上糾正說,其實除了在《物種起源》第五版序言中引用過這一句話,達爾文從沒說過這樣的話,甚至他自己都懷疑「適者生存」是否靠譜。而在這位早年畢業於南大的苗教授重新翻譯的《物種起源》中,類似這樣的「找茬」和澄清還有很多……《物種起源》中幾乎沒提「適者生存」是嚴復在《天演論》中加進去的苗教授可不是個隨便說誑語的「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