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第一次探測到揭示宇宙引擎的幽靈信號

2020-12-19 騰訊網

在周三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報告稱,他們首次發現了被稱為中微子的近乎空靈的粒子。這種粒子可以追溯到太陽內部的碳-氮-氧融合,也就是CNO循環。

這是一個裡程碑式的發現,證實了20世紀30年代的理論預測,並被譽為新千年物理學中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義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所(INFN)的Gioacchino Ranucci說:「這確實是太陽和恆星物理學的一次突破。」自從1990年該項目開始以來,Ranucci一直是研究人員之一。

科學家們在義大利中部的格蘭薩索粒子物理實驗室使用了超靈敏的Borexino探測器。格蘭薩索粒子物理實驗室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研究中心,深埋在亞平寧山脈之下,位於羅馬東北約65英裡處。

這一發現終結了Borexino項目數十年來對太陽中微子的研究,並首次揭示了大多數恆星用於將氫聚變為氦的主要核反應。

幾乎所有的恆星,包括我們的太陽,都通過氫聚變成氦釋放出大量的能量——這是一種有效的「燃燒」氫的方式,氫是宇宙中最簡單、最豐富的元素,也是主要的燃料來源。

以太陽為例,它99%的能量來自於質子-質子聚變,這可以產生鈹、鋰和硼,然後將它們分解成氦。

但宇宙中的大多數恆星都比我們的太陽大得多:例如,紅巨星參宿四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20倍,寬度大約是太陽的700倍。

大型恆星的溫度也高得多,這意味著它們絕大部分是由CNO核聚變提供能量的。CNO核聚變是通過原子核在碳、氮和氧之間進行無窮循環的轉換,將氫聚變為氦。

CNO循環是宇宙中主要的能量來源。但在我們相對較冷的太陽內部很難發現它,它只佔其能量的1%。

巨大的Borexino探測器尋找在太陽核心的核聚變過程中釋放的中微子。

中微子幾乎不與任何東西發生作用,因此它們是研究遠距離核反應的理想材料——但它們也極其難以被探測到。

每秒有數萬億來自太陽的中微子通過Borexino探測器,但它每天只能探測到幾十個中微子,方法是尋找它們在300噸重的黑暗水箱中衰減時微弱的閃光。

拉努奇說,Borexino探測器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來測量太陽主要的質子-質子鏈式反應產生的中微子,但是探測它的CNO中微子非常困難——一天中只有大約7個具有CNO周期能量的中微子被發現。

他說,這一發現需要在過去五年中使探測器變得更加靈敏,方法是屏蔽外部輻射源,使探測器的內室成為地球上最不受輻射的地方。

拉努奇說:「這是CNO周期在太陽和恆星中起作用的第一個證據。」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粒子物理學家加布裡埃爾·奧裡比·江恩(Gabriel Orebi Gann)稱這一發現是「一個重大的裡程碑」。

她說:「這一發現使我們進一步了解了太陽核心的組成和重恆星的形成。」

Orebi Gann是《自然》雜誌關於這項新研究的一篇科學文章的作者,但她並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她說,中微子是在核反應中自然產生的,可以穿透大多數物質而不受影響,因此它們可以用來探測宇宙中其他無法到達的區域。

正因為如此,幾個中微子探測器正在黑暗中監視著它們在世界各地的短暫存在,其中包括位於南極的冰立方天文臺和日本的超級神岡探測器。

從理論上說,來自大爆炸的中微子可以解釋宇宙中一些神秘的「暗物質」——恆星和星系周圍巨大的不可見的暈,構成了大約四分之一的質量。

Orebi Gann說,中微子和它們的反粒子之間的不對稱也可以解釋我們宇宙中反物質的明顯缺乏和普通物質的支配——換句話說,就是為什麼這裡有任何東西,而不是什麼都沒有。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疑探測到比鄰星發射的神秘無線電信號
    去年,帕克斯射電望遠鏡探測到來自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方向的神秘無線電信號。攝影:A. CHERNEY,CSIRO撰文:NADIA DRAKE尋找地球外生命訊息的天文學者們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60年來一直在尋找外星人60年來,從奧茲瑪計劃開始,科學家們一直在探測太空中可能是人工起源的無線電信號。奧茲瑪計劃是我父親Frank Drake於1960年進行地一次搜索。
  • 南極驚現奇怪信號:來自反物質平行宇宙?
    平行宇宙是科幻小說、科幻影視中常見的概念,但是否真的存在誰也不知道。現在,似乎出現了一些蛛絲馬跡。2006年、2014年,位於南極的中微子望遠鏡ANITA兩次探測到一個異常信號,像極了宇宙高能粒子掠過地球時產生的射電波,但奇怪的是,這個信號偏偏來自地球,而不是外太空。
  • 科學家探測到兩個黑洞碰撞產生的閃光信號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通常人們認為黑洞不會產生閃光,正如它們名字:黑洞,此外,即使黑洞互相撞擊,天文學家的傳統儀器也無法進行觀測,但是2019年科學家探測到一次黑洞碰撞事件,發現黑洞碰撞時產生奇怪的閃光。2019年5月21日,地球引力波探測器捕捉到一對超大質量天體碰撞信號,在時空中產生漣漪。
  • 第一個被清晰探測到的中等質量黑洞:迄今最強引力波信號
    現在,根據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歐洲的室女座幹涉儀(Virgo)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們探測到了一個新的引力波信號,來自一場快速而劇烈的 「爆炸」事件。對該事件的研究或許能幫助我們解開更多的宇宙謎題。「這是又一個首次發現,」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物理學家、這項新研究的團隊成員加布裡埃拉 · 岡薩雷斯(Gabriela Gonzalez)說,「我們永遠不會厭倦第一。」
  • 天文學家在探測到39次新宇宙碰撞事件後探究黑洞起源
    在一組新論文中, 來自LIGO和Virgo合作項目的研究人員編目了39個「新 」事件,這是自2015年LIGO和Virgo引力波探測器開啟以來已經檢測到的11個事件的基礎上增加的。
  • 科學家探測到來自我們星系的FRB信號並追蹤到的死星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首次探測到來自我們星系的快速射電暴(FRB)信號,這可能使得我們更接近於了解其奧秘。在這種情況下,無線電爆炸被追蹤到一顆被稱為磁星的高磁性死星,而這可能是解開這些奇怪空間信號起源的關鍵。
  • 科學家或觀察到迄今最古老伽馬射線暴,對理解宇宙早期星系和恆星...
    記者從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研究所江林華研究員團隊獲悉,由其領銜的國際科研團隊探測到134億光年外星系GN-z11的光譜,證實了該星係為人類迄今發現最遙遠天體。團隊同時還捕捉到來自該星系持續數分鐘的爆發信號,疑似與星系中一個伽馬射線暴有關。
  • 科學家或觀察到迄今最古老伽馬射線暴 為研究宇宙極早期天體打開一...
    記者從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研究所江林華研究員團隊獲悉,由其領銜的國際科研團隊探測到134億光年外星系GN-z11的光譜,證實了該星係為人類迄今發現最遙遠天體。團隊同時還捕捉到來自該星系持續數分鐘的爆發信號,疑似與星系中一個伽馬射線暴有關。
  • 中微子也許能揭示物質存在的本源, 但科學家能找到它們嗎?
    科學家們正在尋找證據,證明被稱為中微子的幽靈粒子與它們自己的反物質對應物沒有什麼區別。如果得到證實,這一發現可能會解決一個困擾物理學家數十年的宇宙難題:物質到底為什麼存在? 科學家早就知道,物質有一對邪惡的孿生兄弟,被稱為反物質。
  • LIGO如何探測到引力波?
    最近,美國科學家宣稱,位於華盛頓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簡稱LIGO)已成功探測到引力波。消息一經傳出,全球科學界立即引起了轟動,這是世紀性的、革命性的、振奮人心的重大發現,可以類比百年前的人類發現電磁波。
  • 愛因斯坦說,我們永遠都不會探測到時空漣漪,實驗證明他錯了
    愛因斯坦認為人類無法探測到這些漣漪,也就是引力波。 但100年後,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證明他錯了。現在,一個全球天文臺網絡已經探測到50種可能來自猛烈空間碰撞的引力波。天文臺仍在變得越來越強大和精確。當巨大無比的物體在太空中猛烈碰撞時,它們會在時空中發出漣漪,在宇宙中迴響數十億年。
  • 科學家多次接收到重複的無線電波信號,會是外星文明發出的嗎?
    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各種無線電波信號,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各類天體發出的,比如脈衝星,中子星等。只有極少數的神秘信號可能是外星文明發出的,如果有外星文明已經非常強大,通過觀測技術發現了地球的存在,可是不確定地球是否有文明存在,就有可能向地球方向發出強烈的無線電波來進行探測。
  • 地球探測到1054年前蟹狀星雲爆發出的伽馬射線!
    可以觀察到切倫科夫輻射。伽馬射線在太空中很容易被探測到,伽馬射線照射到大氣中的切倫科夫輻射太微弱,人眼看不見。但新的pSCT是一項創新的技術,設計時考慮到了切倫科夫輻射。通過探測伽瑪射線撞擊地球大氣層時產生的切倫科夫輻射級聯,研究人員可以了解伽瑪射線及其來源。
  • 求解宇宙起源,《閃耀的平凡》走近「幽靈粒子」的中國捕捉者
    中微子的「小振蕩」帶來了國際物理學界的「大震撼」所謂「幽靈粒子」,實際上就是中微子,這種粒子個頭小,不帶電,可自由穿過地球,幾乎不與任何物質發生作用,號稱宇宙間的「隱身人」就像幽靈一樣的存在,科學家們以「幽靈粒子」來描述它。中微子是組成自然界的一種基本粒子,在宇宙中廣泛存在。
  • 哈佛科學家發現宇宙超級黑洞「鼻祖」
    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科學家發現在宇宙誕生後12億年左右的時間內就出現了超大質量黑洞負責本項研究的科學家來自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研究的方向為對宇宙209個星系的早期X射線信號進行了研究,這些早期黑洞與當前宇宙中的黑洞一樣,都會在吸積盤附近將物體加熱到數百萬攝氏度,並在兩極釋放出強大的噴流,我們可以根據這些特徵來探測早期宇宙中的黑洞。
  • 地球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
    美國康奈爾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射電望遠鏡陣列監測宇宙,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脈衝串。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研究成果16日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
  • 科學家收到一個罕見信號,由兩個黑洞爆炸產生,距地球70億光年!
    自從人類第1次拍攝到了黑洞照片後,我們才清楚的認識到人類在宇宙面前是多麼的渺小。在9月2日的時候,科學家聲稱他們探測到了一種特殊的宇宙信號,這個信號並非星體發出,持續時間很短,是兩個黑洞相撞發出的。它們兩個距離地球70億光年。
  • 基於玉兔二號探測數據 我國科學家解譯月背的地下結構
    基於玉兔二號前兩個月晝的探測數據,我國科學家——  解譯月背的地下結構  本報記者 吳月輝  核心閱讀  基於「玉兔二號」月球車高頻通道雷達所探測到的數據,國家天文臺李春來、蘇彥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
  • NASA新型太空望遠鏡曝光:將揭示宇宙大爆炸的秘密
    宇宙大爆炸理論描述了科學家們目前可觀測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但關於這個概念還有很多需要了解的地方,特別是當涉及到大爆炸之後發生了什麼,在我們的宇宙出現的那一瞬間發生了什麼?NASA新型太空望遠鏡要來了,它將有望解開整個宇宙的歷史。
  • 新研究:引力波探測器能揭示蟲洞存在 開啟新宇宙
    物理學家發現的時空漣漪或許有朝一日能揭示蟲洞的存在,而通過它們,人類或許就能前往另一個宇宙。儘管愛因斯坦早在1916年就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直到2016年,通過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科學家才首次探測到了引力波,並揭示了黑洞碰撞的效應。近日,一項新研究宣稱,近年來多個科學團隊探測到的引力波信號可能不僅有黑洞碰撞的結果,也有可能部分來自蟲洞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