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們到底有哪些病毒?

2020-12-11 塵空亦清

因為野生動物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已經讓大中國病了很久了,呼籲大家拒吃野味,放過野生動物,也放過人類自己。

轉發了解一下這些動物到底有哪些危害!

也是一種冠狀病毒,成為第6種已知的人類冠狀病毒,最早於2012年9月在沙特被發現,大多感染病例在沙特

1988年上海市由於食用受糞便所汙染的毛蚶而引起建國以來最大一次A型肝炎流行,31餘萬人感染,死亡47人。

雖然尼帕病毒只導致少數疫情,但它可感染多種動物並在人群中導致嚴重疾病和死亡。狐蝠科的果蝠是尼帕病毒的天然宿主。

2004年10月起,馬爾堡病毒在非洲安哥拉爆發,至2005年7月才平息,超過300人病發身亡。具有高度傳染能力,而且是致命的疾病。

本病傳染性強,病死率高。鼠疫在世界歷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我國在解放前也曾發生多次流行。

即禽流感,起源於家禽和野生鳥類,可傳染給人類。但此病毒有別於人類流感病毒,不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湖南2020年2月1日剛發生一起H5N1禽流感。

SARS是一種起病急、傳播快、病死率高的傳染病,被傳染的病人多數都與患者直接或間接接觸。

2002年在中國廣東發生,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的一次全球性傳染病疫潮。

伊波拉」是剛果北部的一條河流的名字。1976年,瘋狂地虐殺「伊波拉」河沿岸55個村莊的百姓,致使數百生靈塗炭,有的家庭甚至無一倖免。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也稱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981年在中美洲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

相關焦點

  • 禁食野生動物後的疑問:到底都有哪些動物不能吃?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 哪些是受到法律保護的野生動物?哪些動物可以安全食用?
  • 果子狸是野生動物嗎?它會攜帶哪些病毒?還有哪些動物不能吃?
    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的視角再次聚焦野生動物,也讓在2003年的非典中名聲大噪的果子狸重新成為熱點。那果子狸是野生動物嗎?它會攜帶哪些病毒?還有哪些野生動物不能吃?在2000年8月1日中國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果子狸被列入其中,成為瀕危保護野生動物。果子狸作為「三有動物」,是國家保護動物,不獵殺、不交易、不貪嘴,這既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地球生態的保護。
  • 肺炎病毒是如何從野生動物傳染給人的?
    經過研究發現,目前對於新冠病毒的來源測定,較為認可的說法是,病毒宿主為野生動物,有可能是中華菊頭蝠。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假設這種病毒就是來自於蝙蝠,或者其他生活中極少可能接觸到的野生動物,病毒是怎麼從這些動物身上傳染到人類的呢?為什麼野生動物自帶這麼多病毒卻能安然無恙呢?我們要如何把控和自然界動物接觸點距離呢?
  • 野生動物會傳播哪些病毒?
    有些看起來很可愛的野生動物,其實攜帶著不少病毒。身體抵抗力差的人,有可能會被這些病毒感染。第一種:蝙蝠蝙蝠,又叫天鼠、掛鼠、天蝠、老鼠皮翼、飛鼠、燕別故、蜜符、鹽老鼠等。全世界共有962種蝙蝠。蝙蝠是唯一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蝙蝠的飛行器官不是翅膀,是翼手。蝙蝠能攜帶100多種病毒,是病毒攜帶大戶。雖然蝙蝠攜帶了很多病毒,但蝙蝠幾乎不會發病,這得益於它逆天的免疫系統。蝙蝠飛行時體溫可以上升到40攝氏度,會「燒死」很多病毒。
  • 除了蝙蝠還有幾種野生動物攜帶大量病毒
    除了蝙蝠攜帶200多種病毒還有幾種野生動物也攜帶大量病毒。但是狐狸也是能夠傳播病毒的一種野生動物,最為常見的就是狂犬病毒,鼠疫也可以通過狐狸傳播,非典過後人們從狐狸身上發現它也可以傳播非典病毒,狐狸身上帶有許多細菌,可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在人類沒有對狐狸進行傷害時,狐狸一般不會先攻擊人類,但是如果人類對狐狸發出攻擊,自身保護能力很強的狐狸是會做出反擊。狐狸沒有攻擊性,但也不要小看他的能力。
  • 野生動物攜帶哪些病毒和病菌?自然類教育的缺失,讓我們損失慘重
    實現人與野生動物的和諧共存從來都不容易。人與野生動物的正常關係應該是怎樣的?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不一樣。 中國孩子的自然類教育比較缺失,很多孩子甚至認為所有動物都是可以摸的。有些看起來很可愛的野生動物,其實攜帶著不少病毒。身體抵抗力差的人,有可能會被這些病毒感染。
  • 野生動物是隱藏的「病毒庫」
    然而,近代以來,隨著迅疾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人類在侵佔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同時,還對野味趨之若鶩,於是,密林深處、汪洋大澤的野味通過偷獵、圈養、貿易等渠道魚貫而出,聚集餐桌,使得本就數量稀少的野生動物更是難覓蹤跡,不少物種甚至被吃得瀕臨滅絕。物以稀為貴,諸如「龍虎鬥」之類的野味,名稱生猛,材料難得。
  • 原創動漫:果子狸、野生蛇、野豬……這些動物身上攜帶病毒!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點擊觀看視頻 作者:劉秋石 王洋)小編的話: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與人類食用野生動物有著不可脫離的關係,為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普及科學知識,商洛新聞網推出原創系列動漫《哪些野生動物身上攜帶病毒》,今天推出第二期。
  • 古代有些野生動物一直生存到現在,那吃野味的危害有哪些?
    古時人們經常打獵,通過長時間的實踐來探索什麼方法獲取食物最高效,哪些食物可能是有毒的不能去吃,哪些是安全的。那在現在的發展中人們對於食物所涉及的範圍也是比以前廣,對於肉類也是涉及到了野生動物。貓那在食用野生動物又有什麼危害呢?首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野生動物身上可能攜帶病毒,這些病毒可能就會對於人們造成致病。在17年前的非典就是在食用果子狸後感染發生的。
  • 英媒:新冠病毒怎樣從蝙蝠傳給人 在眾多野生動物尋找偵查目標
    這種不明新型冠狀病毒開始在野生動物中間傳播。最終,一隻感染病毒的動物被人類捕獲,一名人類不知在什麼情況下換上了這種疾病,之後開始在一個野生動物市場的工作人員之間傳播開來。而與此同時,一場影響全球的疫情也正在逐漸形成。科學家們正在試圖證明這種理論的真實性,為此他們試圖找出帶有這種病毒的野生動物。
  • 禁食野生動物到底「卡」在哪兒?
    追本溯源,人們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了蝙蝠等野生動物身上。從一些人的餐桌「奇味」到人人喊打,「禁食野生動物」的呼聲再次急切起來。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表示,已部署啟動《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工作。是否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成為此次修法的關注焦點。該從何種程度和力度禁止野生動物交易?又應當如何改變人們食用野生動物的消費觀念?
  • 拒食野生動物,從你我做起!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倡儀書來啦
    ;三、自覺抵制亂捕濫獵行為,積極勸說阻止、舉報各類非法獵捕、濫殺、食用、出售、販賣、收購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違法行為;四、發現不明原因受傷、病危、死亡的野生動物及時向林業部門報告,發現有經營、食用野生動物的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報告。
  • 病毒是怎麼回事?為何要遠離野生動物
    編者按  病毒是如何起源的?科學家在研製抗擊新冠病毒的藥物中,正在進行哪些工作?針對新冠病毒研發有效的臨床救治藥物,努力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是當前我國科研工作者應急攻關的重中之重。而人類以及所有動物、植物的細胞和細菌很不一樣,我們都屬於「真核生物」,細胞當中並沒有細菌那樣的質粒,但還是有那麼一些基因蠢蠢欲動。它們不肯在染色體上好好待著,而是在細胞核裡左右橫跳,一會兒跑到這個染色體上,一會兒跑到那個染色體上。不過這幫調皮搗蛋的基因倒是有一個仙風道骨的名字——轉座子(transposon)。
  • 對於野生動物我們到底了解多少?義烏林業局答記者問
    按照《決定》的規定,這些列入畜牧法規定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也屬於家畜家禽,對其養殖利用包括食用等,適用畜牧法的規定進行管理,並進行嚴格檢疫。問:到底哪些野生動物不能再吃了?答:《決定》指出,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明確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必須嚴格禁止。
  • ...餐桌的病毒…抖音仍有「吃播」蝙蝠視頻,朋友圈還有人賣野生動物
    高福表示,病毒不光在感染的人體內看到了,在華南海鮮市場非法銷售野生動物的這些攤位也分離到了病毒。山東農業大學動物源人獸共患病研究中心教授柴同傑表示,從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尤其是公共衛生的角度看,要禁止捕殺和食用野生動物。許多野生動物如果子狸、蝙蝠等可能攜帶多種病原如狂犬病病毒、尼帕病毒、冠狀病毒等,導致如2003年SARS非典型肺炎的烈性傳染病。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我國有什麼樣的具體法規呢?
  • 蝙蝠、穿山甲和籠子:野生動物們的報復
    書中還特別談到,人類歷史上,很多瘟疫,都來自野生動物攜帶的微生物。而往往落後地區,更容易被細菌和病毒攻擊。這些細菌和病毒,和野生動物已經形成的長期的共生關係,但如果人類和這類野生動物密切接觸,感染了野生動物攜帶的某些微生物,就可能造成致命風險。多次肆虐歐洲、造成上億人死亡的黑死病,也就是加繆筆下的腺鼠疫,來自野生的鼠類。
  • 到底哪些養殖的野生動物不能吃?這個最近發布的通知很明確
    來源:百家號-食品視界/ 作者:懂食軒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更加重視野生動物與人類健康的關係,「全面禁止濫食野生動物」也已列入立法層面,不少人工飼養的野生動物也不能食用但到底哪些人工飼養的野生動物不能吃呢?許多人對此並不是很清楚。近日發布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規範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範圍的通知》,對此有了明確的規定,野生動物養殖、經營者以及廣大民眾,都值得看一看。
  • 研究揭示病毒蔓延與野生動物及環境關係—新聞—科學網
    狩獵、貿易、棲息地退化和城市化,促進了野生動物與人類的密切接觸,從而增加了病毒傳播的風險。相關論文4月8日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這些活動也導致野生動物數量下降和滅絕。該研究為評估動物病毒「外流」風險提供了新證據,並強調了導致野生動物數量下降的過程如何將動物病毒傳播給人類。 「病毒從動物『溢出』是人們對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影響的直接結果:它們和我們分享了病毒。」
  • 中國人最喜歡吃的7種野生動物,是哪些?有一種,也許你也吃過
    你知道中國人最喜歡吃的野生動物,有哪些嗎?野生動物的病原體,有些本來並不會危害人類,只是潛伏在動物身上,但野生動物在被捕捉、食用的過程中,病毒就會被帶到人群中,並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慢慢適應人類生活環境,還會逐漸變異,最後使人類生病。
  • 野生動物攜帶這麼多病毒,你卻想要吃它?!
    野生動物攜帶這麼多病毒,你卻想要吃它?!國內疫情爆發之初,許多人猜測,食用野生動物或許是導致疫情出現的原因。雖然我們尚不清楚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但有一點很明確,那就是野生動物捕不得、殺不得、食不得!野生動物通常攜帶了多種細菌和病毒。人們在處理和食用野生動物的過程中,也會和這些細菌、病毒密切接觸,極易被感染疾病。歷史上,因食用野生動物引發的病毒肆虐並不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