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得《雪國列車》製作精良,內容緊湊,很有深意,讓人有一種好萊塢大片的感覺,值得一看。
提到《雪國列車》,就要先說一下《飢餓站臺》,它被被之為垂直版的《雪國列車》,是歐美大片,而《雪國列車》不同的是導演奉俊昊韓國人,也就是憑藉《寄生蟲》拿下了4個奧斯卡獎的那個電影界才子。
先說一下《雪國列車》講述的內容,其故事建立在人類爆發災難導致極寒天氣的地球上,絕大多數人都在災難中死去,倖存的一部分人類只能在一輛永恆循環的列車上生存。這輛列車已經在固定的軌道上循環行駛了17年了,車上的人被劃分為三、六、九等。擠在列車末尾車廂的是最低等的貧民,生活條件髒、亂、差,感覺與現在印度最大的貧民窟——達哈維貧民窟差不多。而越往車頭的車廂越富有,貧富差距非常巨大。
也正是因此,窮人們開始了想到了反抗,為了不想吃那種粘糊糊的非常難吃的蛋白質類食物,不被富人無底線的打壓與欺負,試圖改變整個列車的制度。一切準備就緒,主人公帶領一眾人群,徹底起義。他們人多勢眾,紛紛把士兵們幹掉,佔領一節又一節車廂。
隨著進攻的不斷推進,反抗軍也傷亡慘重,只有僅有的幾個人最終來到了車頭的位置。但是他們依然無法打開管理者的大門。最後反倒是管理者自行打開了大門,並邀請反抗軍的首領(電影中的男主角)共進聚餐。並說出了一個秘密:每一次底層革命,都是管理者親手策劃的,為了控制列車中的人口,而最底層的人則被優先除掉,以平衡車內人數。原來車內的人都只是管理者的工具,都只是一個數字而已。
影片最後很有深意:男主角打倒管理者,救出弱小的孩子,而最後列車被炸出了一個大洞,列車毀滅了,倖存的兩位孩子第一次見到並踏進了列車外的冰雪世界。茫茫雪地裡渺無人煙,畫面定格在一隻北極熊上……
我認為電影的結局是開放式的,底層的人反抗,為了重新領導車廂秩序,可這正是管理者想到的並且是人類數量控制的方式之一。這裡影射了現實貧富之間的爭鬥。另外北極熊的出現,表明了大自然的生態經過多年的修復後開始慢慢有了生機,而兩位孩子則成了人類的希望,不過他們能否活下去,真的不好說。
人類的發展,文明的進步,很多時候是建立在毀壞大自然生態的基礎之上的,科技越發達,地球越危險,如何達到人類與地球自然生態的平衡,正越來越值得人類深思。
好的電影總是引人入勝,引人思考。《雪國列車》在滿足你視覺震撼效果的同時,也會激起你對現實與未來的思考。《雪國列車》值得一看。
感謝閱讀,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