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輯,是影視作品節奏展現的生命和根本。通過剪輯,展現影片中的人物、境、事件並將觀眾帶入到作品中去,是影視作品剪輯的原則,如果在剪輯過程中不尊重這一客觀原則,僅靠天馬行空的想像,就會破壞片子的完整性,而且節奏把控的不合適則會造成整個作品的失敗。因此,把握影視作品的剪輯節奏至關重要,是決定我國影視作品質量優劣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一、《敦刻爾克》的剪輯特點與節奏
剪輯的概念源自於法語蒙太奇「Montage」,最初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借用到電影藝術中有組接、構成之意。由路易·德呂克最先借用到電影中來,到現在已成為世界通用的電影專門術語。而剪輯則是展示影視作品節奏的獨特形式,通過不同鏡頭長度以及不同景別不同拍攝手法的相互配合來控制整體節奏,就如同音樂的節奏需要節拍來體現,使作品更具完整性,以及具備更加強烈的視覺刺激效果。
1.畫面剪輯
在影片《敦刻爾克》中,通過以大量的實景拍攝、再現式的歷史鏡頭,用在這個偉大的歷史事件中一些小人物的視角與感受為基礎,在以蒙太奇剪輯為基本原理的原則下,運用鏡頭長短、景別、與不同的色調相結合,用一個明確的時間提示來展示自己的畫面剪輯節奏。影片使用了三個不同的時間點——「一周」、「一天」、「一小時」對當時所發生的歷史事件進行了一個真實的重構,運用蒙太奇手法對整個片子的剪輯,很好地控制了其節奏,在不同的時間節點使用不同的剪輯手法:「一周」代表陸地,畫面採用更多的暖色調,如黃色的沙灘、紅色的火焰等等來體現出海攤上孤立無援的人們內心的無助與恐懼,很多遠景或者大全景的固定鏡頭展現著陰冷的大海與泛著黃白光芒的沙灘,人們在其中顯得非常的渺小,這一段的節奏使人感到非常的壓抑與絕望,觀眾就像影片中那兩個互不相識的人為了生存想盡辦法卻無法逃出這令人窒息的節奏,這一段的畫面剪輯所帶來的絕望的氣息透過銀幕真實地傳遞給了所有的觀影者;「一天」代表著海上,「發電機行動」的實施徵用了英國所有的民船,但是「月光石」號的主人卻不這麼認為,堅持自己駕船前往戰區,在這一天中更多的畫面採用了海水的深藍色,在海上發生的一切比在陸地上的節奏要快很多,並且更多的是體現出一種戰爭參與者的視角,沉沒的船隻、在海上受到驚嚇的倖存者,英勇的飛行員等等,茫茫的大海上發生了很多事情,通過畫面的剪輯將一個社會集中在了一隻小小的私家小船上,船上小夥子的善良、船長的勇敢與倖存者心中的恐懼形成了明顯的反差,更多的手持鏡頭使得視角更加擬人化,不時出現的遠處目的地的滾滾濃煙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人們那場殘酷的戰爭仍在繼續著,這一環節的畫面剪輯使得觀眾更加能體會影片中的那個年代,而在他們抵達敦刻爾克時,在陰暗的海面上卻展示了五顏六色的各式船隻,將深藍色的海面點綴了起來,帶給了人們生存的希望;「一小時」則體現了英勇的「噴火」式戰鬥機的飛行員們,導演將一部攝影機固定在了一家真正的「噴火」戰鬥機的駕駛艙前,並且在另一架飛機上讓攝影師和駕駛員根據不同的劇情能夠不斷地調換座位,更多的特寫與近景畫面儘可能真實地展示了狹小機艙內駕駛員的真實狀況,更通過不斷地強調返航時間與破損的油量表的特寫來讓觀眾不由自主地關注這個飛行員的狀況並且將自身帶入到不列顛空戰的節奏當中去,當在最後戰鬥機燃油耗盡,螺旋槳停止轉動的時候畫面卻立刻轉向了在棧橋上被俯衝轟炸機威脅著生命的人們,一系列的表情特寫和動作讓大家又一次感到了死神的威脅,但是幸運之神又一次幫助了他們,一組長鏡頭將這架沒有了燃油的戰鬥機又帶回了觀眾的視線,一架沒有了燃油的飛機在整個海灘上空滑翔,地面上的人群就這樣注視著他們在空中的英雄。剪輯在這裡發揮了神奇的效果,整個影片的節奏又有了希望的支撐,精彩地講述了這位飛行員的英勇並帶來了震撼的視聽體驗。
整部影片沒有大規模的戰爭場景,也幾乎在畫面中沒有出現過敵人的身影,只有在飛行員被捕的一剎那出現了幾個模糊的德軍身影,但是通過剪輯,敵人帶給觀眾的心裡壓迫卻一點也沒有減輕,「你們已經被包圍了」的海報、突如其來的掃射,船艙裡漸漸逼近的彈孔,大海中虎視眈眈的U型潛艇、天空中不時出現的德軍飛機就像禿鷲巡視著自己的戰利品,這一切都在剪輯師的手中變成了攻破觀眾心理防線的道具,以至於影片的節奏並不是那麼的快,但是卻又不顯得拖沓,這和剪輯不可或缺的聲音間具有著很大的關係。
2.聲音剪輯
一部好的影視作品是畫面與聲音的完美結合,作品的聽覺節奏是由片中人物的聲音、環境的聲音、音樂或其他聲音來構成的,聲音的層次和先後出現的順序能夠影響整部作品的節奏,因此,掌握好聲音層次的節奏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同期聲是影視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聲音,作品中環境的聲音是否真實等因素,讓觀眾在觀看影片時,能夠身臨其境,適當運用影視同期聲能夠讓作品更具張力和感染力。在影片《敦刻爾克》中,同期聲起到了很好的襯託氣氛與節奏的作用,海浪的拍岸聲、奔跑的腳步聲與喘息聲、突然出現的槍聲和擊中目標時的爆裂聲、天空中俯衝轟炸機悽厲的嘯叫聲、倖存者的呼救聲等等將整個影片的節奏把控的相當到位,影片中有三次歡呼的聲音,第一次是在龐大的民用救援船隊到達海灘時,海灘上的士兵們發出了歡呼,那是看到希望的歡呼,被壓抑的情緒在這一刻集中爆發,觀眾也被這樣的剪輯帶入到振奮的節奏當中,熱淚盈眶。第二次是在沒有了燃油的「噴火」式戰鬥機仍然靠著優異的氣動性能在失去動力的情況下將敵機擊落,海灘上的士兵們為他們的英雄歡呼,但是飛機上卻沒有任何聲音,飛行員只是靜靜地看著機翼下的一切,因為他知道只要還有一駕飛機在天上,下邊的人們就會感到安慰。第三次是撤退成功的士兵們在英國受到迎接民眾的歡呼,迷茫的士兵們覺得自己只是逃命,但是這次歡呼則代表了未來,代表了之後的成功,這些同期音效在帶給觀眾壓抑感的同時也更好地體現了真實的歷史感與存在感,更帶來了希望,成功地將觀眾帶到了影片所架構的龐大的歷史當中去。
其次,臺詞的重要性。《敦刻爾克》最令大家詬病的就是少的可憐的臺詞,能不說話就不說話是這部影片的特點,在節奏上更能讓觀眾體會那股深深的絕望之情,但是在需要將影片的節奏推向高潮的時候,這些很少的臺詞卻在關鍵的時刻被最合適的人說出來,使得故事能夠更加合理地進行下去,並且將觀眾的觀影節奏始終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影視作品中人物的臺詞剪輯把控也是能夠影響到影片節奏的一個重點。
第三,音樂的選擇。音樂節奏的不斷變化也會影響整部作品的剪輯節奏,對音樂的剪輯要做到張弛有度。在傳統習慣上,一段緊張刺激的音樂和情節過後,要給觀眾一個緩衝的時間,讓觀眾從緊張的情緒中釋放出來,滿足觀眾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但是在影片《敦刻爾克》中卻並沒有採用這一傳統觀念,音樂在本片中起到的作用是更讓人在特定年代產生特定的共鳴:在戰爭年代小人物們流離失所,四處奔波,影片配樂大師漢斯季默用一種無時無刻不在出現的秒表滴答聲貫穿影片配樂,讓人們感受到生命時時刻刻受到威脅的壓迫與沉重,音樂的剪輯與選擇在整部影視作品的節奏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結語
影視作品質量的優劣離不開剪輯節奏的把控,好的影視作品一定是有完美的剪輯節奏的,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影視創作的主要任務在於物質和思想的刺激,而這種刺激的根源來源於作品的剪輯,剪輯是影視作品中除了拍攝最為重要的因素。影視作品的創作也是如此,拍攝素材是剪輯的基礎,但沒有豐富的剪輯經驗對影片整體節奏的把握,盲目的拍攝素材會顯得沒有任何意義。在影片《敦刻爾克》中,導演、編劇與攝影之間充分溝通、默契配合、通力合作使得整個創作意圖能夠充分體現,不會出現所謂的拍攝與剪輯「兩層皮」,在影視作品創作中,絕對要避免前期攝影與創作單位的隔離,只有通過各單位緊密協調,認真協商,通力合作的前提下,拍攝出符合作品要求的素材,採集到符合作品要求的資料,這樣才有可能通過後期剪輯之後,讓作品產生理想的節奏,讓畫面和聲音、特效融合,實現同化觀眾在觀影過程中的心理狀態,營造出優質的視聽效果。
隨著我國影視行業的發展,影視作品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的變化著,好的影視作品是靠完美的節奏取勝,不光是靠拍攝,更是要靠剪輯來把控節奏。因此,要想創作一部優質的影視作品,要通力合作,共同研討把控影片節奏,為觀眾呈現一場精彩的視覺盛宴。雖然目前影視作品的發展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但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中,一定會克服困難,遵循發展規律,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高速發展下,也為我國影視行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促進我國影視行業健康持續的發展。(作者:山西省戲劇研究所 姚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