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形勢下中國報紙版式設計的發展和走向 - 山西經濟日報數字報

2020-12-14 山西日報數字報

  新興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媒介融合成為未來趨勢,而媒介的大融合使人們對新聞的消費需求發生巨大變化,單一的刻板消費形式逐漸退居幕後,新媒介帶來的新消費形式開始走向臺前。人們對新聞的多樣化需求使傳統媒介感到生存的壓力,變革是唯一的出路。
  報紙為應對媒介融合帶來的巨變,在新聞內容和報導形式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變革和創新,在新聞同源同質化現象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報紙從業人員逐漸把眼光放到了版式的改革上,於是全國颳起一股改版之風。那麼,媒介融合形勢下中國報紙版式到底會如何發展、走向哪裡呢?本文將試分析並逐一解決這些問題。

一、報紙版式設計與網際網路的融合發展

  自1993年WWW站點主頁測覽器發明以來,網際網路技術在吸收了報紙、電視諸多特點的基礎上,得到了迅猛發展。網頁設計也受到了人們的重視,許多平面設計師、美術編輯都轉向了網頁設計,使平面設計的風格大量出現在網頁設計上。

(一)網際網路的無限連結與報紙網格設計

  從新聞傳播的角度來說,網際網路最大的優勢是連結的無限性,無限連結帶來的直接後果便是信息的無限擴大。而報紙版面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版面上表現無限的「海量信息」呢?網格設計給報紙設計師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網格設計源於建築設計,其風格特點是運用數字的比例關係,把版心劃分為無數統一尺寸的網格,通過分欄把文字與圖片安排於其中。這種設計的好處是能快速有效地把零散無序的信息連接起來,形成清楚連貫的信息關係區。

1.條塊分割法的運用

  網格設計從版面上直觀地看,就是運用電腦工具對稿件進行條塊分割,然後按信息關係排列,有關聯的成組成塊,無關的單獨處理。這樣做的好處是讀者能迅速找到閱讀點,在短時間內了解到與閱讀點相關的內容,而不必去網上一頁一頁地翻找。整個版面顯得信息量大而有秩序,便於人們閱讀。

2.連結塊的設置

  現在有很多報紙都學到了網際網路的連結,在報紙上表現為不同的名稱,比如「相關連結」「新聞連結」「背景資料」「名詞解釋」「小知識」等,設計者一般會針對這些連結製作一些固定的模塊,版面編輯只要把內容裝載進去就可以了。這些模塊的設置豐富了版面、加大了信息量。

(二)手機報的設計

  手機報是報紙與手機融合之後的產物,信息的主體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其承載物由紙介質轉變成了電子介質。手機報的設計最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這也是由手機用戶和手機終端的限制決定的。
  普通手機一般一屏能顯示100-150個漢字,這就使得設計空間大大縮小,字體大小、色彩變化、線條裝飾等編排手段幾乎無用武之地,只能一切從簡。比如新華手機報,頁面上只有三種字體,兩種色彩,當打開新聞連結時,帶下劃線的藍色宋體字變紅,說明已瀏覽過。新聞字體為黑色宋體,閱讀方便。
  同時,字體大小可以根據用戶喜好自行設置,圖片大小也可以在頁面範圍內自行調整。這種設計,滿足了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個性用戶的需求,激發和調動了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

二、報紙版式的發展和走向

  現實中報紙的倒閉、轉型不斷印證著報紙最終將走向消亡的觀點,但報紙消亡,「報」並不會消亡,報紙消亡,「版式」並不會消亡,新的介質必將衍生出新的版式,新的版式理念必將決定新的「報紙」的發展和走向。

(一)版式設計「槍彈論」

  最初的版式設計把讀者作為靜止的靶子,認為只要設計者能擊中靶子,讀者就會認可,進而產生視覺審美。讀者只是設計的目標,被動而毫無反抗力,他們總是受到設計者的安排和控制,無論什麼樣的設計,都會對他們產生影響。

(二)版式設計「有限效果論」

  隨著讀者審美意識的不斷提高,對版式的認識也不斷加深,他們會從直覺上區別好的和不好的版面,符合其審美意識的就是好版面,就願意購買閱讀,不符合的就是不好的版面,就不願意購買。
  這種版式設計理念認為,版面語言對讀者的說服效果是有限的,讀者素質的差異和其固有的審美觀點決定著版面說服的效果,設計者並不能隨心所欲地改變讀者固有的審美意識和觀點。

(三)版式設計「讀者主導論」

  未來是一個強調個體意識的時代,每一個個體的思想都將得到重視,個體的價值將決定著社會的需求。版式將不再主導讀者的審美意識,讀者的個體審美意識將主導版式設計的理念。
  一切為了讀者,一切依靠讀者。設計者和閱讀者將融為一體,讀者自行設計符合自己審美要求的版面,並在欣賞自己的作品的同時獲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進而利用信息為其他讀者服務。這時的讀者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讀者,而是讀者與設計者的結合體,讀者與傳播者的結合體。
  手機報和博客的設計者正用實踐體現著這種設計思路。他們事先設計好若干不同風格的版式,讀者只需在頁面上點擊設置按鈕,選擇自己喜歡的版式就可以了。甚至有的設計者為讀者編制了自主定製色彩、自行建立框架、自己設計版面的程序,一切由讀者做主,這種設計思路更是將「讀者主導式設計」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總而言之,版式設計最終將成為讀者表達個人觀點、體現個性思想的工具,設計者所要做的僅僅是為讀者提供一種能最大限度彰顯個性的思路。 (作者:太原日報社 白雲)

相關焦點

  • 媒介融合形勢下中國報紙版式設計的發展和走向
    新興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媒介融合成為未來趨勢,而媒介的大融合使人們對新聞的消費需求發生巨大變化,單一的刻板消費形式逐漸退居幕後,新媒介帶來的新消費形式開始走向臺前。人們對新聞的多樣化需求使傳統媒介感到生存的壓力,變革是唯一的出路。
  • 色彩在報紙版面設計中的技巧運用探討 - 山西經濟日報數字報
    報紙是一種十分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也是人們反映和表達社會輿論的重要方式,但是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讓許多傳統的紙媒行業受到嚴重的阻礙。因此報紙行業需要進行改革創新。而色彩的應用和設計就是報紙中最需要改革的地方,因為這不僅對報紙的整體觀感有一定的幫助,還能更加吸引讀者去閱讀和購買。
  • 範圍經濟視角下的媒體融合與重塑
    在融合進程中,實現範圍經濟的方式主要有橫向一體化、縱向一體化及混合多元化,分別具有跨媒體、跨層級和跨行業等特徵,進入5G時代上述方式和特徵將更為鮮明。在此過程中傳統媒體的結構和功能亦得到重塑,包括報臺走向融合、系統性合力增強,形成「媒體+」全新生態等。融合與重塑中應防止出現範圍不經濟現象,需要從業務規劃、組織管理、文化建設等方面應對。
  • 2020年中國全媒體市場調查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      (一)報紙與雜誌      (二)圖書出版    四、不同盈利模式探討分析  第三節 中國傳媒產業的經濟特徵分析    一、政治商業及公益經濟    二、注意力和影響力經濟    三、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    四、明星經濟和娛樂經濟    五、傳媒產業是富人經濟
  • 共商發展大計 - 山西日報數字報
    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省人大及其常委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在轉型綜改立法上取得重要突破,堅持監督與支持統一,有效推動法規實施,切實保障代表依法履職,圍繞大局履職盡責,為鞏固拓展全省良好局面作出積極貢獻。  過去一年,我省在「兩轉」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各項事業新局面。
  • 中國日報網-關於我們
    中國日報社情況介紹中國日報社是中央主要宣傳文化單位之一。作為國家英文日報,中國日報自1981年創刊以來,不斷開拓進取,已經發展有報紙、網站、移動客戶端、臉譜、推特、微博、微信、電子報等十餘種媒介平臺,全媒體用戶總數超過2億。中國日報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是國內外高端人士首選的中國英文媒體。
  • 朝日新聞轉型及對中國報紙的啟示
    本文作者通過深度訪談與參與觀察,對日本第二大報《朝日新聞》面臨的危機及數位化轉型的措施進行了分析,著重闡述了其深耕內容、發展深度報導和建設媒體實驗室的做法,並據此總結出其對中國報業轉型的借鑑。包括遵循報業發展規律主動轉型、堅持內容為王、跟蹤前沿技術、媒介融合注重實效等。
  • 中和正道集團與中國企業報集團(山西)達成戰略合作
    5月26日下午,周德文甫抵太原,即應邀到山西國有投融資管理有限公司邀請前往山西交流考察,在中國改革報區域經濟主編徐軍、中國企業報山西記者站站長毛嘉晨、太原日報記者範珉菲陪同下抵達公司總部,受到董事長郝俊偉、秦總等公司高管熱情歡迎!央企投資協會專職副秘書長丁國民、外聯部部長閆巖專程從北京趕來參加此次會議,本著合作共贏的理念,雙方將對如何幫扶民營企業進行認真的探討與交流。
  • ...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數字經濟是什麼意思?中國未來數字經濟發展趨勢
    國家主席習近平致2019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開幕的賀信中指出,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日新月異,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全球治理體系、人類文明進程影響深遠。
  •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2020)報告發布
    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了《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2020)》報告。報告指出,創新正引領我國經濟穩步增長,隨著數據價值化的加速推進,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集成融合,產業數位化應用潛能迸發釋放,數字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貢獻不斷增強,「十四五」期間我國數字經濟潛力有望實現倍速釋放。據統計,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佔GDP比重達到36.2%。
  • 在紙媒休刊算不上新聞的時代,這些報紙的斷舍離依然牽動人心
    《城市快報》於2004年3月創刊,是天津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一份地鐵報。早在2018年,《北京娛樂信報》《I時代報》《羊城地鐵報》《地鐵時報》等多家老牌地鐵報就已休刊或停刊,進入2019年後,地鐵報的生存形勢並未好轉。 12月29日,《拉薩晚報》發布致讀者信,自2020年1月1日起休刊;轉型升級後成立的拉薩市融媒體中心將通過多種平臺和載體繼續服務讀者和用戶的新聞信息需求。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經濟日報2019年11月2日
    改革領域首部綜合性地方法規 作者:翁浩浩、何雙伶 編輯:譚偉東、袁豔、吳妙麗 刊播單位/發布平臺:浙江日報 報送單位:浙江記協 獎次:一等獎 項目:文字評論 題目:對「私營經濟離場論」這類蠱惑人心的奇談怪論應高度警惕——「兩個毫不動搖」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 作者:呂立勤 編輯:張小影、張曙紅、齊東向 刊播單位/發布平臺:經濟日報 報送單位:經濟日報 獎次:一等獎 項目:文字評論
  • 數字敘事視角下,「媒體融合」的3大類型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信息產品的共享與融合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而數字敘事影響下的信息產品使媒介之間的邊界不斷消融。在數字敘事語境下,媒體融合大致分為以下幾種形式。1傳統媒體與網際網路的融合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不斷成熟,媒介應用範圍將更加寬泛。
  • 數字經濟:晉中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晉中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緊緊圍繞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緊抓中央關於加快新基建助推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不斷加快我市5G網絡、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切實推動我市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扶持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發展,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集聚化發展。
  • 第三媒介時代:5G將如何促進媒體深度融合?
    11月25日,科技日報社和中國外文局共同主辦的2020世界5G大會·5G與媒體業之變革變局高峰論壇在廣州召開。論壇邀請了媒體界和學術界的專家一起,探討如何利用5G技術促進媒體深度融合、講好科技創新故事。5G賦能之下,華夏大地湧起創新新高潮。
  • 山西晚報主辦 太原卓玉會展服務有限公司承辦 - 山西晚報數字報
    展會參展單位提前知  北京華文眾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家將數字信息及網際網路技術與傳統書法教育有機融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首創交互式數字臨摹臺專利技術,建立「智慧教育+數字書法」雲平臺,並引入傳統書法教學中,破解學校書法專業師資嚴重不足的難題。  華文眾合擁有來自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的研發、管理、銷售團隊,並與中國科學院等多家院校及科研機構開展合作,擁有強大的科研、製造優勢和完善的服務保障能力。
  • 日本教授預測:數字經濟將引領疫情後的中國經濟
    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國際3E研究院院長周瑋生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他認為,疫情背景下的創新,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虛擬空間與真實空間高度融合的新型全球化體系,應成為新型全球化的起點——生產方式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將有助於推進以低碳、循環、共生、安全和智能為特徵的可持續社會。
  • 首發|《中國數字媒介生態地圖2020版》重磅發布
    在數字媒介預算快速增長的背後,是廣告主對於數字流量的認知和使用,已經完成了從品牌傳播向業績增長的轉型,特別是打通了後鏈路的電商和新零售後,數字媒介成為了企業增長的新引擎,同時完成了用戶心智佔領和銷售轉化的雙重目的。
  • 媒介融合背景下扶貧議題報導的三個特點
    從「傳者中心」到「受者中心」,尊重傳播規律,把握受眾需求,適應新技術發展成為優化重大議題報導的必然要求。脫貧困、奔小康,這場在全國範圍展開的攻堅戰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圍繞扶貧議題展開的報導涵蓋政治、經濟、生態、社會文化等多個方面,這些報導構建出了全社會上下齊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社會現狀,對於扶貧工作的宣傳、推進發揮了重要意義。
  • 民生智庫 | 從中國數字鄉村發展,看智慧農業未來走向
    報告強調,要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要求,加快建設智慧農業,推動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一是加強規劃布局,總體謀劃「十四五」數字鄉村發展。二是夯實發展基礎,加快建設鄉村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三是釋放數字紅利,培育壯大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四是創新治理模式,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五是推動融合發展,統籌發展數字鄉村與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