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媒介融合成為未來趨勢,而媒介的大融合使人們對新聞的消費需求發生巨大變化,單一的刻板消費形式逐漸退居幕後,新媒介帶來的新消費形式開始走向臺前。人們對新聞的多樣化需求使傳統媒介感到生存的壓力,變革是唯一的出路。
報紙為應對媒介融合帶來的巨變,在新聞內容和報導形式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變革和創新,在新聞同源同質化現象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報紙從業人員逐漸把眼光放到了版式的改革上,於是全國颳起一股改版之風。那麼,媒介融合形勢下中國報紙版式到底會如何發展、走向哪裡呢?本文將試分析並逐一解決這些問題。
一、報紙版式設計與網際網路的融合發展
自1993年WWW站點主頁測覽器發明以來,網際網路技術在吸收了報紙、電視諸多特點的基礎上,得到了迅猛發展。網頁設計也受到了人們的重視,許多平面設計師、美術編輯都轉向了網頁設計,使平面設計的風格大量出現在網頁設計上。
(一)網際網路的無限連結與報紙網格設計
從新聞傳播的角度來說,網際網路最大的優勢是連結的無限性,無限連結帶來的直接後果便是信息的無限擴大。而報紙版面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版面上表現無限的「海量信息」呢?網格設計給報紙設計師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網格設計源於建築設計,其風格特點是運用數字的比例關係,把版心劃分為無數統一尺寸的網格,通過分欄把文字與圖片安排於其中。這種設計的好處是能快速有效地把零散無序的信息連接起來,形成清楚連貫的信息關係區。
1.條塊分割法的運用
網格設計從版面上直觀地看,就是運用電腦工具對稿件進行條塊分割,然後按信息關係排列,有關聯的成組成塊,無關的單獨處理。這樣做的好處是讀者能迅速找到閱讀點,在短時間內了解到與閱讀點相關的內容,而不必去網上一頁一頁地翻找。整個版面顯得信息量大而有秩序,便於人們閱讀。
2.連結塊的設置
現在有很多報紙都學到了網際網路的連結,在報紙上表現為不同的名稱,比如「相關連結」「新聞連結」「背景資料」「名詞解釋」「小知識」等,設計者一般會針對這些連結製作一些固定的模塊,版面編輯只要把內容裝載進去就可以了。這些模塊的設置豐富了版面、加大了信息量。
(二)手機報的設計
手機報是報紙與手機融合之後的產物,信息的主體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其承載物由紙介質轉變成了電子介質。手機報的設計最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這也是由手機用戶和手機終端的限制決定的。
普通手機一般一屏能顯示100-150個漢字,這就使得設計空間大大縮小,字體大小、色彩變化、線條裝飾等編排手段幾乎無用武之地,只能一切從簡。比如新華手機報,頁面上只有三種字體,兩種色彩,當打開新聞連結時,帶下劃線的藍色宋體字變紅,說明已瀏覽過。新聞字體為黑色宋體,閱讀方便。
同時,字體大小可以根據用戶喜好自行設置,圖片大小也可以在頁面範圍內自行調整。這種設計,滿足了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個性用戶的需求,激發和調動了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
二、報紙版式的發展和走向
現實中報紙的倒閉、轉型不斷印證著報紙最終將走向消亡的觀點,但報紙消亡,「報」並不會消亡,報紙消亡,「版式」並不會消亡,新的介質必將衍生出新的版式,新的版式理念必將決定新的「報紙」的發展和走向。
(一)版式設計「槍彈論」
最初的版式設計把讀者作為靜止的靶子,認為只要設計者能擊中靶子,讀者就會認可,進而產生視覺審美。讀者只是設計的目標,被動而毫無反抗力,他們總是受到設計者的安排和控制,無論什麼樣的設計,都會對他們產生影響。
(二)版式設計「有限效果論」
隨著讀者審美意識的不斷提高,對版式的認識也不斷加深,他們會從直覺上區別好的和不好的版面,符合其審美意識的就是好版面,就願意購買閱讀,不符合的就是不好的版面,就不願意購買。
這種版式設計理念認為,版面語言對讀者的說服效果是有限的,讀者素質的差異和其固有的審美觀點決定著版面說服的效果,設計者並不能隨心所欲地改變讀者固有的審美意識和觀點。
(三)版式設計「讀者主導論」
未來是一個強調個體意識的時代,每一個個體的思想都將得到重視,個體的價值將決定著社會的需求。版式將不再主導讀者的審美意識,讀者的個體審美意識將主導版式設計的理念。
一切為了讀者,一切依靠讀者。設計者和閱讀者將融為一體,讀者自行設計符合自己審美要求的版面,並在欣賞自己的作品的同時獲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進而利用信息為其他讀者服務。這時的讀者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讀者,而是讀者與設計者的結合體,讀者與傳播者的結合體。
手機報和博客的設計者正用實踐體現著這種設計思路。他們事先設計好若干不同風格的版式,讀者只需在頁面上點擊設置按鈕,選擇自己喜歡的版式就可以了。甚至有的設計者為讀者編制了自主定製色彩、自行建立框架、自己設計版面的程序,一切由讀者做主,這種設計思路更是將「讀者主導式設計」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總而言之,版式設計最終將成為讀者表達個人觀點、體現個性思想的工具,設計者所要做的僅僅是為讀者提供一種能最大限度彰顯個性的思路。 (作者:太原日報社 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