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正確而又行之有效地習練冥想?
這是許多初練冥想的修習者最關心但卻又最糊塗的問題。
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冥想這個詞的真實含義:冥想一詞,極易誤導並誤解,因為中文裡有一個成語叫苦思冥想,所以基本上絕大多數的冥想修行者都錯以為冥想就一定是以某種特定的方式在靜思或靜悟些什麼,其實冥想的真實含義並非如此,這個詞義的解釋,以我個人的心得和體會覺得應該這麼解,即「冥想」如同「命運」一樣實際上是由不同的二個字所構成的,「命運」指的是先天之命+後天之運之總和,「冥想」就應是冥+想的合體。冥這裡的意思指的是虛空渺茫(參見《莊子·在宥》裡——至道之精,窈冥冥。)和靜默(參考歸有光《項脊軒志》裡——冥然兀坐,萬籟有聲),想則是念想,故「冥想」一詞的真意就是空渺靜默之念。
明白了冥想是什麼後就可以著手開始學習冥想了。本著普及冥想的初衷,這裡主要針對的是尚未入門的初學者或剛入門的修習者,內容主要涉及初級冥想的習練與方法(關於中級冥想和深度冥想會在後續文章中接著論述),我已經說明了初級冥想的實質就只是一種感知狀態,從感知中獲取的某種狀態。
那麼究竟該如何去感知呢?
某種狀態又究竟是怎麼樣的狀態呢?
要想很好地感知,你首先要做的必須是靜下心來,三種姿勢比較有利於靜心。
一是坐(常見於中國式和日本式冥想及高級瑜伽術)。
二是躺(常見於印度式冥想)。
三是站(常見於部分瑜伽功法和中國的氣功站樁)。
習練者可以從這三種姿勢中任選一種最適合自己的姿勢來修習冥想,當然,從我個人的角度還是比較推薦坐式冥想,原因是躺著雖然最節約體力但卻容易睡著或昏沉,站著雖較易保持清醒但卻體力消耗大容易疲勞,所以坐姿才是冥想的基礎,是初級冥想者的主流方式,無論是中國佛家或道家的打坐還是高級瑜伽術的坐定或是西方超心理神秘術裡的靜心,初學者無一例外地幾乎全用的是坐式冥想。
坐姿主要分為二類,端坐和盤坐,端坐是腳自然垂下的坐姿,盤坐是盤腿而坐的姿勢(又分為散盤,單盤和雙盤三種)。選好了適合自己的坐姿後,你就可以坐下開始冥想練習了,接下來的事很單純,就是先去感知,後去體會狀態。對於初學者來說「感知」是一件挺難的事,因為你會發現自己思緒翻滾,萬念俱飛。怎麼辦?不同的冥想系列有著不同的方法,這些方法其實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把修煉者的思想集中到一個「點」上,使人的思想專注於一個所謂的「點」從而忽視了其他所有的事物或思想,這些方法對於初學者和入門者來說都很不錯都很有幫助,比如中國道家的「觀想」和「意守」,佛家密宗的「持咒」,淨土宗的「念佛」和禪宗的「數息」或「參話頭」,曼特拉冥想的「瑜伽語音」,噢姆冥想的「念誦聽和」,尼太-弋爾冥想的「詠唱語音」和瑪丹那·莫漢那冥想的「群組誤音冥榻」等等。初級冥想第一層(普通人——冥想入門者):因為感知狀態是人內心的感覺,所以只可意會很難言傳,那麼究竟該如何去意會去體會什麼叫做「感知狀態」呢?這裡特別推薦一個非常給力的法門適合大家去做,首先請你隨意挑選一個小東西用來做你自己的「信物」(最好是那種可以隨身攜帶的東西),然後坐下或半躺著(無所謂姿勢舒服就行),把你的「信物」放置在你面前,把你的思想專注在你的「信物」上,用柔和的眼光專心地凝視著看著它,看吧看吧看吧......一直看著,直到把自己看「傻」了,看「出神」了,看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了,只要你做到了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找到了最原始最基礎的初級「感知狀態」!下面你所要做的就是去熟悉它,去親近它,去體會和品味它。因為那個「信物」很小可以隨身攜帶很方便,所以你就有可能有機會經常去做,去練習這種方法,去熟悉初級「感知狀態」。(注意事項:「信物」放置的距離不宜太遠或太近,40CM-150CM為宜。)初級冥想第二層(入門者——「菜鳥」):當你已經可以做到不用凝視哪怕是閉著眼睛也可以有那種感覺的時候,你就可以進入第二層的習練了。此時你可以選擇坐著或躺著,平心靜氣地閉上雙眼,記住一定要帶著那種「感知狀態」的感覺去做一件你喜歡的事情,比如聽某種聲音(音樂)或聞某種味道(燃香)或感覺自己的呼吸氣息或默念自己最喜歡的一個詞或一句話(詩句或佛號或咒語)或感覺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或體會觀察自己的中軸線等等等等,總之一定要做件事就成,千萬別讓自己空下來沒事做。你就這麼練著,這叫「感知狀態」的積累和蛻變,堅持就這麼做下去,也許某一天你會突然發現自己有了新的與過去完全不一樣的感覺,這就是「連綿不斷的感知狀態」,是「愛」和內在「聲音」內在「光芒」對你的召喚(雖然你還感受不到「愛」 也「聽」不到內在「聲音」 「看」不到內在「光芒」),但是恭喜你,就因為你獲得了「連綿不斷的感知狀態」,你就可以進入下一層了。 (注意事項:此階段相當關鍵,最重要的是無論身體或意識出現什麼好與壞的感覺(比如身體某處發熱發漲發緊跳動或意識裡出現什麼境界什麼幻象等等),通通別去管它別去理會,否則將步入歧途,「感知狀態」將無法完成積累並蛻變為「連綿不斷的感知狀態」。)初級冥想第三層(「菜鳥」——「老鳥」):嚴格來說從這一層起才叫做真正意義上的冥想,前二層只是打個基礎做「準備活動」,目的只有一個——獲取「連綿不斷的感知狀態」,而一旦成功獲取了,就可以開始真正意義層面上的冥想了,就用這種「連綿不斷的感知狀態」的感覺坐下來,開始開啟「內在智慧與喜悅」的冥想吧,4此時的你,過去的所有做法全須拋掉,什麼持咒,什麼隨息,什麼意守,什麼觀察看破等等所有的所有全部丟掉,不再做任何事情,這就叫無為至簡,什麼也不理什麼也不做,一切念頭任其來去,不糾纏不參與不跟隨不縱不迎不拒,所有你要做的事就是「傻傻呆呆」地「等待」,「等待」空渺靜默之念從意識層次過渡到心靈層次,完成「漸進」中的量變妙化。(注意事項:此階段難就難在不懈的堅持和漫長的「等待」,所以請你一定要堅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