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蔚來汽車在2020 NIO DAY活動中發布4款產品,其中第二代換電站令人矚目。
發布會中說明,蔚來第二代換電站服務能力將提升三倍,可儲存13塊電池,日服務臺次312次,最多裝載13塊電池。車輛自動泊入,一鍵啟動還能實現自助換電。同時,蔚來計劃2021年累計落成500座換電站。
另一邊,特斯拉也啟動了自己的計劃。國產Model Y的特斯拉,同樣計劃在2021年加碼充換電領域,就目前來看,特斯拉在中國大陸的超級充電樁突破5000個;
兩家如此作為其實都為來解決車主「續航問題」的焦慮,那這種解決方案會被市場認可嗎?
充電樁重要,但體驗不佳成最大「痛點」
這類換電模式具有標準化程度高、應用廣泛等優勢。
不過,當前換電模式在推廣中存在的劣勢也較為明顯。特別是在私人乘用車領域,受限於跨品牌、多車型、電壓平臺等的通用性,跨企業換電標準難以統一。
研究團隊則認為,雖然當前充電樁布局不夠完善,但這是一種很好的嘗試,有望打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新大門。
充換電或迎政策傾斜
去年10月通過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加強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鼓勵開展換電模式,進一步鼓勵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在此基礎上,各省市響應出臺相應政策,給予諸多補貼和政策優惠。
華創證券認為新能源汽車短期側重點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對公服務投放。基礎設施加速覆蓋有利於提升群眾認可程度和充電便捷性。
光大證券則認為,政策優惠向充換電領域傾斜,對充換電良性的商業模式很有幫助,可能會進一步打開產業發展的空間。
安信證券也很看好這一方面的發展,並建議關注換電設備行業。
選自《科創板日報》
作者 何律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