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緊張、害怕、憤怒、沮喪、悲傷、痛苦、失望、懊悔……以上這些詞彙,在心理學上稱為負性情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負面情緒。
有一句話說,情緒沒有好壞之分。能理解這句話的人,「段位」已經很高了。我們大多數人在遇到以上「壞情緒」時,體驗很差,原因是不能正確處理這些情緒。
感覺糟透了,之後,生活工作都受影響,進而危害身心健康。那麼,該怎麼解決這些負面情緒呢?我們今天講一個簡單實用的方法。
兩個實驗
先來看兩個實驗。
實驗一
要求90個高中生在紙上寫下對自己身材的評價,正面負面的都可以。
接下來,其中一半的學生把紙張揉了,扔進垃圾桶,另一半學生則保留紙張,並檢查文法錯誤。
上述動作完成後,要求所有學生填一份身體滿意度自評表。結果發現,檢查文法錯誤的學生,他們在自評表上所填的內容,與紙上所寫的評價,有明顯關聯。
而把紙張扔進紙簍的學生,他們在自評表上填寫的內容,則完全不受之前所寫評價的影響。
實驗二
用電腦進行實驗,要求70位學生以打字方式寫下對自己身材的評價。
完成後,一半的學生把文件刪除,丟進垃圾桶,另一半人則把文件保存起來。之後,再做一份身材自評表。令人驚奇的是,把文件丟進電腦垃圾桶的效果,跟第一組實驗中,把紙張揉了扔掉的效果一樣好。
把不愉快寫在紙上,扔進垃圾桶
上面是美國心理學家理察·沛地(Richard Petty)所做的兩個實驗。
他認為,當我們把心裡的不愉快、負面情緒都寫在紙上,再把紙揉了扔進垃圾桶後,負面情緒能到排解和清空。
他也指出,當我們以「想像力」的方式,將負面情緒丟掉,這種方式是沒有實際效果的。
所以,好了,這個簡單實用拋開煩惱的方法,我們都可以嘗試一下。
和男(女)朋友生了氣、被同事穿小鞋、跟家人鬧了彆扭,等等各種各樣的壞情緒,我們都可以把它們寫在紙上,然後揉成團,扔掉。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寫的過程是你看清楚情緒出現的真實原因的過程。
這樣,當情緒出現時,我們不會急於評價它,而是去感知、察覺,然後把控它。
這樣,與情緒共存,做情緒的主人,就成了我們成長的過程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