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在所有運動方式中走路算是一種老少鹹宜的,強度較低的運動方式,世界衛生組織也曾將走路認定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
無論是散步、徒步還是健走都能起到強健體魄,增強身體素質的作用。
經常走路到底有何益處?
預防疾病
堅持走路能夠促進脂肪燃燒,避免身體肥胖。相關數據顯示,每周步行三小時以上能夠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降低35~40%。堅持步行還能預防老年痴呆,降低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中風的發病風險。
釋放壓力
運動是非常好的減壓方式,通過走路能緩解工作、生活中的壓力,釋放不良情緒。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長期處於不良情緒當中極容易誘發諸多疾病,而通過走路能夠使大腦分泌更多的內啡肽,幫助人體釋放壓力,有助於身心健康。
提高身體素質
即便是簡單的走路也需要全身的肌肉的配合,因此通過走路能提高身體協調性,讓肌肉更加結實,堅持走路還能預防骨量流失,避免骨質疏鬆的發生。
提高創造能力
經常到空氣新鮮的室外進行走路,能夠讓大腦思維更加活躍,從而提高工作以及學習效率,堅持走路還有助於觀察周圍事物的變化,有助於刺激靈感的產生,提高大腦的創造力。
走路最好,但每天走多少步最合適呢?
在走路的步數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需進行累計6000步以上的身體活動。相關專家認為,步行約6000步的距離相當於三到四千米,約等於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因此建議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步行步數為6000~8000步,需要注意的是,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應降低運動量減少運動時間,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運動時間不宜高於30分鐘,運動以微微出汗即可,不建議進行大強度運動,以免加重病情。除此之外高血壓、冠心病患者運動時也要注意強度,最好在家人陪同下進行,以免發生意外。
走路時間的選擇
建議戶外走路選擇在傍晚4~6點,這個時間段溫度舒適,人體也處於較為活躍的狀態,身體協調能力更強,血壓心率更穩定。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以選擇在晚飯後外出走一走,在鍛鍊的同時還能促消化,一舉兩得。
正確的走姿
建議走路時保持端正的姿態,肩膀放鬆,抬頭挺胸,小腹微縮,兩臂垂直自然擺動,健康的成年人適當提高步頻,加大步伐鍛鍊效果更佳。
注意事項:
走路雖然是簡單的運動方法,但同樣不建議過量,一定要科學、適量,不要盲目進行攀比步數,有可能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