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漢武大帝》登陸螢屏,頓時萬人空巷,成為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當有記者問及為什麼取名「漢武大帝」而不是「漢武帝」時,導演胡玫這樣答道:西方人稱偉大的皇帝為「大帝」,中國為什麼不可以對自己的皇帝稱「大帝」。
▲亞歷山大大帝被認為是西方第一位大帝
的確,西方人有稱呼「大帝」的傳統,例如凱撒大帝,亞歷山大大帝,腓特烈大帝,查理曼大帝,甚至受歐洲文化影響的土耳其也把開疆拓土的蘇萊曼一世尊稱為蘇萊曼大帝。
但這些大帝幾乎無一例外都是男性,唯一有幸擠進去的女性,就只有沙皇俄國羅曼諾夫王朝偉大的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原名索菲婭·奧古斯特,出生在波羅的海什切青(現在屬于波蘭)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父親是普魯士軍隊中的將軍,也是安哈特-採爾勃斯特公國的繼承人(公國只有12000人),母親約翰娜.伊莉莎白同樣出身高貴,只是她更加熱衷住在名流雲集的巴黎,卻把孩子丟在家裡。
▲索菲婭當年應聘俄羅斯皇后的肖像畫,端莊典雅
寬鬆的家庭環境造就了索菲婭無拘無束的性格,她喜歡閱讀和旅行,見識閱歷遠勝同齡人。
1744年索菲婭的命運發生轉折,由於俄羅斯女皇伊莉莎白一世終身未婚沒有子嗣,所以指定姐姐安娜的兒子荷爾施泰因王子卡爾·彼得·烏爾裡希繼承俄羅斯皇位,也就是後來的彼得三世。消息傳出後,烏爾裡希王子身價大漲,許多普魯士貴族都希望把女兒嫁給他,索菲婭家族也不例外,且因為與烏爾裡希家族的親戚關係,得到了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支持,1742年,索菲婭公主的肖像畫被送往聖彼得堡,供伊莉莎白女皇挑選。
也許是候選人太多,直到一年後,索菲婭才收到俄羅斯皇室的來信,邀請他們前往莫斯科做客,一起送來的還有一張一萬盧布的支票。雖然沒有明確此行的目的,但索菲婭一家都明白,她已經被選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此行將完成婚禮。
▲彼得三世肖像畫,外型的確有點挫
1744年2月,經過長途跋涉的索菲婭終於見到了未婚夫,由於親戚關係,加之都講德語,兩人的關係還不錯,但彼得三世也很坦白的告訴索菲婭,可以與她結婚,但不會喜歡她,因為他已經與伊莉莎白的侍女私定終身。索菲亞對未婚夫的坦白感到震驚,但事已至此沒有退路,她必須找出辦法在寒冷的俄國生存下來。
她開始瘋狂學習俄語,補習俄國文化,甚至為了融入俄羅斯主流社會而改信東正教。受洗儀式上,她用俄語流利對話,贏得了俄羅斯上流社會的好感,就這樣,索菲婭順利嫁入俄羅斯皇室。有趣的是,彼得三世移居俄羅斯多年,依然沒有掌握俄語。
▲伊莉莎白女皇是彼得大帝的女兒,姐姐安娜產後受風病逝,留下兒子彼得三世
但她的婚姻並不幸福,彼得三世幼年父母雙亡,由叔叔撫養成人,他言語不多,性格孤僻,如若不是姨媽伊莉莎白心疼姐姐早逝,斷斷不會將皇位傳給這個窩囊外甥。彼得三世來到俄羅斯以後,伊莉莎白女皇請了眾多老師加以教導,怎奈他懶散懦弱,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唯一的愛好就是看他的私人衛隊走隊列。感情生活方面,他更是荒唐,結婚以後根本不與妻子同房,以至索菲婭過門五年仍是處女,無奈之下只能學那些貴族夫人,尋找情人。
婚後第九年,索菲婭生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沙皇保羅一世,由於她的婚外情路人皆知,所以很多人懷疑保羅一世並非彼得三世的親生兒子,但據史書記載,保羅一世和彼得三世長的一模一樣,以至索菲婭十分討厭看到這個兒子,看到他仿佛就看到那個不省心的丈夫。
▲葉卡捷琳娜二世最著名的情人-波將金,情人在她登位掌權過程中助力巨大
1761年彼得三世繼位後推行了一系列不得人心的政策,尤其是放棄了「七年戰爭」取得的成果,讓俄羅斯上上下下大為震驚,坊間傳聞孩子氣的彼得三世是德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的粉絲,因為不願與偶像為敵,所以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勝利。索菲婭抓住機會,聯合禁衛軍、元老院廢掉了剛剛繼位半年的彼得三世,並隨即將其處死(死因不明,但多數人認為他是被葉卡捷琳娜二世毒死或者勒死)。
當年7月,索菲婭加冕俄羅斯女皇,也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此後,她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一、對內改革
葉卡捷琳娜二世很清楚,她最大的助力是俄羅斯的貴族和近衛軍,所以上臺後的一切政策都圍繞他們進行。她免除了貴族當兵納稅的義務,給了他們土地資源的壟斷權、開辦工廠的經營權、自由外出的學習權等特權,除此以外,貴族不能受到體罰,沒有審判就不能剝奪貴族榮譽、生命和財產。
▲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是俄羅斯農奴命運的真實寫照
葉卡捷琳娜二世還強化了農奴制,1763年她重新發布了關於農奴的敕令,對農奴的遷徙權做進一步的限制,私自離開的農民,將被剝奪一切動產和不動產。1767 年又頒布敕令,把農奴對地主的一切控告都定為誣告,誣告者終身流放。1773年烏拉爾河和伏爾加河爆發了哥薩克人大起義,葉卡捷琳娜二世深受刺激,越發打定主意強化農奴制。1783 年她取消了烏克蘭農奴遷徙的權利,農奴制度在烏克蘭得到了法律上的肯定。比起已經處在工業革命前夜的西歐國家,農奴制是一種落後的制度,但當時的俄羅斯還是個落後的農業國,且通過對外擴張,掠奪了大量土地,急需農奴耕種,農奴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資源,保障貴族權益。在她的統治下,俄羅斯成為貴族的天堂,農奴的地獄,哥薩克的囚籠。
▲向南徵服克裡木半島和喬治亞,打開黑海出海口,是葉卡捷琳娜二世最大的成就,今日的俄國又怎會容忍失去
二:對外成就
對外,葉卡捷琳娜二世以彼得大帝的繼承人自居。由於俄羅斯在「七年戰爭」中損失巨大, 她在繼位後果斷退出戰爭,把目標轉向西面的波蘭和南方的土耳其。1768年-1792年俄羅斯兩次戰勝土耳其,彼得大帝終其一生未能在南方有所突破,而葉卡捷琳娜二世在黑海的勝利,打開了俄國通往地中海的窗口,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帝國在俄羅斯面前俯首陳臣。
對波蘭也取得了決定性勝利,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俄羅斯三次瓜分波蘭,波蘭曾經是東歐大國,鼎盛時期一度佔領莫斯科,但這些榮光都被葉卡捷琳娜二世無情吞噬,直到1918年波蘭才藉助第一次世界大戰復國。
▲同宗的波蘭被俄羅斯瓜分殆盡
軍事和政治上的勝利,讓俄羅斯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漲,葉卡捷琳娜二世的人氣也隨之攀升,所有貴族只要提到女皇,都肅然起敬。
雖然工作繁忙,葉卡捷琳娜二世卻對文學和藝術情有獨鍾,她收藏了大量的書籍和藝術品,冬宮憑藉她的收藏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她還與伏爾泰、狄德羅等人保持通信,並邀請他們來俄國講學。但當看到俄國作家拉基謝夫著書立說諷刺社會現狀,她又怒不可遏,將其流放到西伯利亞。
▲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統帥蘇沃洛夫,便誕生在葉卡捷琳娜時代
後世有人認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內心認同思想啟蒙,只是礙於俄羅斯現狀不得已實行「開明專制」。這種說法低估了權力對人的影響力。康熙皇帝也曾在後宮囤積一堆西洋物件,並潛心研究,但也只是把它們當做物件,根本不考慮現實意義,所謂的喜歡,不過是葉公好龍,附庸風雅罷了。葉卡捷琳娜二世殺夫棄子,從一個外來的小媳婦走到君臨天下的帝國女皇,靠的是對權力的駕馭與操控,思想啟蒙再好,終究是鏡花水月,哪能打動她的鐵石心腸。
▲偉大的葉卡捷琳娜二世
結語:
1796年葉卡捷琳娜二世病逝。她繼承了彼得一世的衣缽,屬於俄羅斯擴張時代需要的強有力君主,在俄國人眼裡,她是偉大的統治者;在敵人眼中,她是惡魔的化身;在西歐其他君主的眼中,她是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她身上混雜著那個時代的各種元素,很難用簡單的好壞來形容,但無論是俄羅斯歷史還是世界歷史,都無法忽視她的存在和影響,她已經成為歷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