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會,男權的優越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說在所有亞歐大陸的主流已知文明中,男性都由於體能上的優勢造成的慣性在政治生活中壓倒女性。
然而歐洲的很多國家,例如,西班牙和英國,都曾產生過許多著名的女王,像俄國的葉卡捷琳娜大帝,更是號稱讓全歐洲匍匐在她的腳下,這些女王在重男輕女的歐洲,所產生的原因是複雜的。
現代英國產生的法理基礎就是徵服者威廉和懺悔者愛德華的母親之間微弱的血脈聯繫,它本身就是承認女性繼承權的產物。而英法百年戰爭也是侄子和外孫對法王王位不同的繼承權解釋的後果。
到了後世的奧地利的特蕾莎,西班牙的伊莎貝爾,女性和旁支在無子王位繼承上的分歧甚至戰爭貫穿了整個歐洲歷史。
這其中基督教對婚姻和繼承人的態度,女性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提高,這些都是女王產生的重要原因,然而在這個問題上,將歐洲區別對待也是有必要的,畢竟法國這個傳統歐洲強國就從來沒有產生過什么女王。
一.女性對王位的繼承並沒有法理上的排斥
1.血統是歐洲王室繼承的基礎
無論女性在古代歐洲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如何,公主們是王室血脈繼承人的基本事實是被法律保護的,根據日耳曼人和盎格魯人的習俗,嫡長子在王位繼承上享有無以倫比的地位,這和古代中國是一致的。歐洲各國在沒有兒子的王死去後,女性對王位的繼承權受到尊重。
這樣的法理基礎是英國,西班牙和奧地利那些女王們登基的最基本原因,而慈祥的父親為了保證女兒對自己政治生命的延續,甚至不惜出讓大量的國家利益,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的特蕾莎女王就是在戰爭中登基的,她的繼位引起了歐洲國家的騷動,查理七世和特蕾莎女王對於神聖羅馬帝國主導權的爭奪,女王的丈夫弗蘭茨一世的登基,都是改變歐洲歷史運行軌道的重要事件。
2.撒利克法典的運用
「土地遺產無論如何不能傳給婦女。」是法蘭克人的法典,撒利克法典的重要內容。然而在英法百年戰爭前,法國人並沒有認真的尊重法典的精神,只有在法王菲利普六世執政的合法性遭到挑戰後,撒利克法典才被法國人認真的開始引用。
由於歐洲王室錯綜複雜的聯姻關係,法國人表示的對女性繼承權的否認,讓他在荷蘭和奧地利的王位繼承戰爭中,都選擇了反對女王的立場,這點和英國幾乎是完全對立的,筆者認為這是歐洲兩大王位繼承的道統之爭。
英王繼位的基礎是出於尊重女性王位繼承權的立場,而法王的產生是因為尊重旁系家族成員的政治利益,限制女性繼承權的行為,作為歐洲很長時間內的兩個頭等強國,英法對王位繼承的態度將他們涇渭分明的分為兩派,並且這兩國都在這樣的認知中介入了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的繼承權紛爭。
3.女王的產生終是政治集團的博弈結果
女王在政治中,只是政治集團的代言人,英國的瑪麗女王和伊莉莎白女王連續的執政,就是逐漸成熟的文官官僚集團對統治者的要求,英國人的精力逐漸從歐洲列王的紛爭中轉移開來,在保持歐洲均勢的同時,追求商貿和科技的發展,一個可能更熱愛和平的女王明顯更符合英國統治階級的利益。
而俄國的葉卡捷琳娜大帝,一個德國人,經過了痛苦的婚姻生活後罷黜了自己的丈夫,在情夫的幫助下成為俄國女皇,就是一個接近武則天上位的政治故事了,俄國的情況是特殊的,東正教和保守勢力的俄國,沒有產生女皇的法理基礎,俄國女皇是歷史隨機選擇的產物,並且她以後女性政治家在俄國的默默無聞,也說明了這個著名女性大帝成功的偶然性。
二.基督教和分裂的西方政治版圖在女性政權產生中的重要作用
1.基督教對婚姻的保護
基督教提倡的婚姻神聖論,是大量的女王產生的重要原因,對一夫一妻制度的尊重,由於教會在歐洲巨大的影響力,成為了人們內心的道德標準,大量的情夫和情婦的存在,只是單純的男女之愛,在政治中絲毫沒有撼動原配的法律和道德基礎。
原配的子嗣在政治繼承權中享有不可撼動的地位。和我國古代政治中,大量的皇子爭奪皇位的戲碼不同,其實很多子嗣不多的歐洲國王皇帝, 在繼承人的選擇上是有限的。自己的女兒在情感上和法律上都是統治者最合意的繼承者。
同時基督教雖然也有輕微的男尊女卑的態度,但是不像儒家一樣用三從四德和各種綱常理論矮化女性,女性在歐洲文化氛圍中並沒有低人一等的感覺。
2.西方破碎的政治環境,男女性合股制度的政治運營
同很早就大一統的中國不同,西方的政治環境碎片化相當嚴重,像奧地利的特蕾莎女王和弗蘭茨皇帝的婚姻,政治合作的意義更大一些。
其中女王的股權甚至超過了弗蘭茨一世,西方世界大量貴族的交叉聯姻,很多強勢王族的女性和稍微弱勢貴族的婚姻,女性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更高,更具有統治力和影響力,而女公爵女族長的誕生,就是女王女皇誕生的最樸素的註解。
而參考現在女兒奴的產生,從人類的心理學來講,男性尊位者對女兒的愛甚至是超過兒子的,在政治生活中雖然要努力壓制這樣的情感衝動,但是愛終究是能左右人類行為的源動力,在完全可以操作的情況下,慈祥的老父親幫可愛的女兒謀求政治上的出路,在法理允許的情況下偏重女兒的繼承權,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3.大臣對王位繼承的具體態度
中國的儒家哲學營造的大環境中,是沒有女王存在的土壤的,中國的女性掌權者,大都甘居幕後垂簾聽政,少數像武則天那樣的女皇帝,是機緣巧合下的特例中的特例,他其實受到的臣子的反彈是非常強烈的,武則天是用高壓手段才維持了統治的平穩,並且武家政權的延續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而西方的大臣們,在支持女性繼承者的問題上沒有哲學思維的包袱,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死去皇帝留下的權臣都是支持女王和女皇的,反而是這些女性統治者的挑戰者產生的突兀而缺乏理智,女王和女皇往往可以動用繼承的國家力量來反抗篡位者,而兩派的鬥爭背後往往是歐洲地緣政治的爭鬥。
三.歐洲不應被當成整體看待
1.英國,丹麥,西班牙對女王的支持
海洋民族的民族性格,是傾向於產生女王的,他們的政治結構本來就偏向於自治,王權的削弱讓女王們更加符合文官統治集團的胃口,女性的長壽和政治上的理性,讓這些國家,特別是英國的政策保守而持久。
這成了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的關鍵,正是在維多利亞和伊莉莎白女王統治的時間,英國人的力量得到了迅速的增強。
而隨著近代君主立憲制的產生,一個女性國王在選民,議會中的形象天然的具備優勢,她簡直是男女平等的現代歐洲性別觀的最直觀體現,女性統治者在爭取議會撥款,保持王室去留的選擇中,具有親和力的優勢,這些君主立憲制的國家選民,當然更喜歡慈祥的老奶奶一樣的,或者美麗又知性的成年女性王室成員。
2.法國與俄國的情況
雖然產生了葉卡捷琳娜這樣的強勢女皇,俄國和法國一樣,民族性格和政治結構上是反對女王的。對強勢人物的崇拜和法國在歐洲最早的中央集權制,讓他們對女性政治家的看法持保留態度。
事實上,這些國家幾乎一直在和那些女王和女皇戰鬥,在西班牙和奧地利的爭執中,法國也總傾向於對於旁系血脈繼承權的重視。
而俄國,如果另一個葉卡捷琳娜,總能帶來勝利的葉卡捷琳娜誕生,他們當然也歡迎,俄國人在政治生態圈中對於強者的崇拜超過了對於男女性別的甄別,當然,一般來說,強勢女性出位的可能性在俄國的土壤是微乎其微的。
結語:
歐洲大量的女王產生是法理默許的背景,日耳曼人從未在法典中明確的限制過女王產生的條件。法蘭克人對撒利克法典的解釋也是從土地延伸到王位的,更像是法王對於自己執政合法性的背書。
雖然對女性的輕視很早起就蔓延在歐洲大陸,但聖經在抨擊了夏娃短視和愚蠢的同時也明確的保護了婚姻的神聖。對於婚姻的態度使得只有王后的子嗣才有繼承的法理權力,而繼承權雖偏向男性,如此漫長的歷史中卻總有大量沒有合法男性繼承人的空缺,這就是大部分歐洲女王產生的合理背景。
在海洋民族中,議會和民意甚至隱隱偏向女王的女性身份了,而法國的無女王和俄國的特例強勢女皇,更把女王產生的條件細化並深刻了。
參考資料:
《封建社會》
《英國政治制度史》
《法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