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周星馳我們會想到一連串的關鍵詞——喜劇之王、無釐頭、星爺、票房冠軍等等。自1990年,周星馳憑藉無釐頭風格的影片《賭俠》、《賭聖》確立自己的江湖地位以來,三十年間,周星馳一直是華語影壇最頂級的存在。論票房號召力,論及單體的能力,放眼整個華語電影史,幾乎無出其右者。周星馳的票房號召力,不僅表現在他某一個時間段,或者某幾部影片,也不僅限於他作為演員或者導演。所以縱觀整個電影史,周星馳在影壇的商業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再說回電影在觀眾中的口碑,一個能夠長期具有票房號召力的電影人,在一定程度上他的觀眾口碑一定不會太差。這一點在周星馳身上也有應驗,放眼周星馳三十多年的電影生涯,他有多部影片進入觀眾口碑排行榜的前200位,其中包括《大話西遊系列》、《唐伯虎點秋香》、《喜劇之王》、《功夫》等多部影片。而其中又以《大話西遊系列》最為著名。
在著名的電影評分網站豆瓣網上,《大話西遊》的觀眾評分,僅次於華語電影的巔峰之作《霸王別姬》,雖然這個口碑排行,並不能準確反映《大話西遊》的實際地位,但是由此依然可見一斑。在專業人士看來,周星馳的影片也曾獲得了業內多位電影人士的認可。如張藝謀在上世紀90年代就曾跟正在拍攝《唐伯虎點秋香》的鞏俐說,要好好感受周星馳影片的套路,進入其中之後就會發現這種類型影片的有趣之處。曾經和周星馳鬧翻臉的王晶,也曾評價周星馳為30年之後很難有人超越的喜劇天才。
但是周星馳的職業生涯卻並非一番風順,除了早期曾有過將近10年的龍套生涯外,周星馳從影生涯的第二個低谷恐怕就是在1995年,周星馳投資了轉型之作《大話西遊》的時候了。作為周星馳電影生涯的巔峰之作,《大話西遊》在上映之後,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影片由於篇幅過長,為了適應當年的院線市場,影片被分為了上下兩集。因為影片對古典名著《西遊記》的無釐頭改編,因為影片中至尊寶和孫悟空的身份互換,在加上影片中超前衛的時光穿越元素的運用。使得《大話西遊》上映後,觀眾的接受程度並不高。
究其原因,無外乎《大話西遊》系列作品,相對於周星馳以往的作品,多了對人生和生命的思索。將無釐頭喜劇上升到如此純粹電影的高度,由此可見周星馳和電影導演劉鎮偉對於電影藝術的追求。但是由於影片風格的忽然轉型,使得周星馳這部高投資的野心之作,在當年的院線市場僅僅收回了投資成本。這對於已經連續多年的票房冠軍周星馳而言,著實是一個不小的打擊。而影片的導演劉鎮偉在面對好友周星馳時也略顯歉疚。
為此劉鎮偉又動議周星馳拍了另一部「有趣」的作品,和《大話西遊》屬於大話古典名著不同。這一次劉鎮偉將「無釐頭」風格延伸到了香港傳統的恐怖鬼片。在這裡我們多說幾句,作為港片的集大成者,周星馳的電影成就,離不開香港影壇這片蓬勃發展了幾十年的沃土。所以我們從周星馳的影片中,能夠看多諸多香港影片的經典元素,這其中除了市井喜劇,也包括武俠經典,功夫武打,恐怖鬼片等。而這次,在《大話西遊》之後,劉鎮偉和周星馳便合作了周星馳職業生涯中唯一的一部恐怖鬼片《回魂夜》。
這部影片的創作靈感來源於香港傳統的恐怖鬼片,但是作為香港影壇的頂級編劇和導演,作為當年鼎盛時期的周星馳,他們自然不會僅僅給觀眾貢獻一部平庸的喧鬧之作。雖然當年《大話西遊》票房和口碑雙雙失利,但是劉鎮偉依然肯定自己的創作思路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在《回魂夜》中,劉鎮偉依然沿用了《大話西遊》的創作思路,這一點從兩部影片的編劇的署名均為技安便可以看出。作為影像大師王家衛的好友,劉鎮偉雖然看似截然不同的風格,卻用一種荒誕的形式,揭示了人生的含義。
《回魂夜》這部影片中,周星馳依然沿用了無釐頭表演風格,但是在對一些場景的結構時,觀眾們會從中體會到不一樣的人生含義。這部影片創作時,經典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正風靡全球,劉鎮偉和周星馳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惡搞天賦,將《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多個元素套用在影片《回魂夜》中。
由此《回魂夜》的整個風格特點基本形成,香港的傳統的鬼片框架,周星馳無釐頭式的表演風格,好萊塢經典電影場景的借鑑,以及劉鎮偉對故事的重新結構。在多重元素的穿插和糅合之下,《回魂夜》呈現在觀眾面前是表現得極為「有趣」,在恐怖中透著嘲諷,在嘲諷中滲這無奈,在無奈裡又有劉鎮偉和周星馳對他們當時處境的自嘲。
要知道《大話西遊》的失利,對當時正處於事業巔峰的周星馳而言,是一次不小的衝擊。這部周星馳的轉型之作,被他寄予厚望,但是票房和口碑的雙重挫敗,一度撼動了周星馳的轉型信心。而《回魂夜》這部作品,其實是劉鎮偉和周星馳的再次放手一搏。但是因為和《大話西遊》同樣的原因,當年《回魂夜》這部影片的口碑和票房也表現的一般。
但是從藝術造詣上來看,《回魂夜》和《大話西遊》一樣,同屬於上乘之作。在這部影片中,周星馳和劉鎮偉用一種荒誕的視角,批判了人們對於人生和生命的認識。在影片《回魂夜》中,有許多臺詞是劉鎮偉對於《大話西遊》失利的吶喊。在當時的劉鎮偉和周星馳看來,他們感受到的結果,和他們期望的目標有不小的差距,而得到這個結果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們想給觀眾更高層次,更純粹的電影藝術。
其實仔細的觀眾會發現,如果在《回魂夜》中,將所有的恐怖元素剔除,影片依然是一個自成邏輯的偵探電影。只是缺少這些元素之後,影片會完全變成另外一種味道。在影片中,所謂的鬼怪恐怖,被周星馳飾演的主演裡昂解讀為人們自身的恐懼。而裡昂自己,又不過是精神病院的一位病人。
而通過恐怖心理,劉鎮偉和周星馳又將觀眾帶入到對自我的認識和自我人生的追求討論中。人為什麼會恐懼?無外乎是人不能夠客觀冷靜的看待周遭的一切,人為什麼會苦惱,也無外乎人的自我認識或者對世界認識得不夠客觀,以至於在判斷一些事物時,人們更多的以自我感受為中心,而不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這就造成在面對一些突發情況時,在發生的事情不能夠滿足自我預期時,人們的精神狀態會變得焦躁、異動、苦惱。而這一切,最終體現到現實中,又演變為人生的一個個厄運。
最終這些現實境遇,又成了人們的恐怖夢靨。《回魂夜》這部影片,就用幾個簡短的場景,對人生的苦惱進行了客觀的討論。劉鎮偉和周星馳將這部看似恐怖的故事,卻拍攝出了人生的哲理。然而在多年後,《回魂夜》這部影片並沒有如《大話西遊》一樣鹹魚翻身。究其原因,是因為《大話西遊》中有觀眾喜聞樂見的愛情元素,而《回魂夜》中,所揭示的是人們內心深處的自我逃避的心理。
在《大話西遊》系列和《回魂夜》之後,周星馳又靠著商業喜劇蟄伏多年,直到2004年自導自演的《功夫》再次展現他在電影藝術上的追求。周星馳之所以被譽為華語影史上的「喜劇之王」,便因為在他的影片中,我們獲得的不僅僅是一時的快樂,更是雋永的人生況味。從這個角度來看,《回魂夜》不失為一部周星馳的代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