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大話西遊》被說票房撲街了,但其實並不是這麼回事。《大話西遊》兩部加起來大概在5000萬票房左右,排在當年香港電影排行榜的第四和第六,但這個成績對於周星馳來說,並不理解,畢竟劉鎮偉+周星馳的組合,是準備奔著單部4000萬以上去的,為此,劉鎮偉覺得愧對了周星馳的信任,劉鎮偉想救場,那不如拍自己最擅長的恐怖片題材。
《回魂夜》由此誕生,但劉鎮偉沒想到的是,這部向周星馳「道歉」,為周星馳「贖罪」的電影,最終票房1628萬,成了周星馳電影票房榜中的墊底之作。
儘管票房不盡如人意,但《回魂夜》是跟《大話西遊》一樣被忽略的經典,這是一部將恐怖元素和搞笑元素完美結合的大成之作,也是周星馳首次改變戲路表演方式的試水之作,只不過礙於粉絲暫時不能接受,成了周星馳電影裡的遺珠。
從3個方面來評價一下,為什麼《回魂夜》會被如此低估。
周星馳從影以來唯一一部恐怖片
嚴格來說,除了《回魂夜》,周星馳還拍過一部恐怖題材的電影,是《師兄撞鬼》,但那一步完全是借了恐怖片的殼子,本質上還是嬉笑怒罵的無釐頭喜劇片,反倒是《回魂夜》是徹頭徹尾的恐怖片。
影片主要講了一個老太太跳樓身亡後,在七天回魂夜這個晚上發生的事兒,周星馳飾演的leon出現捉鬼拯救眾人的故事。涉及到「頭七」、「燒紙錢」、「回魂」這些元素,陰森恐怖的場景也渲染的十分到位,我每次看的時候,偶爾也需要閉上眼睛,完全跟周星馳以往的喜劇電影不一樣。
劉鎮偉把自己以往拍攝恐怖片的能力都用上了,比《猛鬼差館》這類營造的更為熟練,整個故事都是發生在這座大樓一晚上的故事,形成了一個密室恐怖故事,直到結尾才飛天逃脫,在把人心的恐怖提升到一個層次後,再次放飛,讓人長籲一口氣,可以說,在恐怖片陣營中,《回魂夜》的地位也不遑多讓。
周星馳在《回魂夜》中的表演完全跳脫了他以往表演的模式,他飾演的捉鬼大師行為乖張,語言無釐頭,但不再用語言包袱去搞笑,而是明裡暗裡透露著一種怪誕,我們看到的是無比認真的周星馳,但外人都覺得他是瘋子。這是周星馳和劉鎮偉對自我的自嘲。
他們只不過是活在自我世界的人,而外界卻認為他們一文不值,是兩個瘋子,那種不被理解的悲愴,被周星馳演繹的分外動人,笑過之後,嘆氣三聲,他不是炒冷飯,他只不過是比我們領先了幾年。
天馬行空、無比怪誕的想像力
周星馳和莫文蔚的組合致敬了《這個殺手不太冷》,這是周星馳電影裡的慣例,周星馳十分喜歡在自己的電影中致敬過往的經典電影:
比如《92家有喜事》,致敬了《人鬼情未了》;
《百變星君》致敬了昆汀的《低俗小說》;
《國產凌凌漆》致敬了《007》系列。
這是周星馳的情結所在。除了致敬之外,劉鎮偉和周星馳還在電影裡穿插了推翻了以往捉鬼的一系列設備,以全新設備登場,真的是驚掉了所有人的下巴。
以往香港恐怖電影中,捉鬼都是用的桃木劍、符咒、銅錢什麼的,到了《回魂夜》卻變成了巧克力、保鮮膜和樂器,定位工具變成了喇叭花,這種想像力的顛覆可以說是從前所沒有過的,是開創性的,和當年的《殭屍先生》一樣,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結尾戴著紙折成的帽子就能飛起來,這是多有想像力才能想出的點子啊,一般人可能想到,但完全不會在電影裡實現這種「爛點子」,但周星馳和劉鎮偉把它實現了,好像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周星馳不停的告訴我們「做電影,要有夢想,電影就是夢想」。
周星馳和劉鎮偉的自嘲和不甘
周星馳在電影裡是捉鬼大師,卻因為觀念太超前被人認為是神經病,這個設定像極了剛經歷過「失利」的《大話西遊》的兩人,費盡了心思想搞出一部驚天之作,但發現觀眾並不懂,不買帳,他們還是喜歡周星馳演那種無腦無釐頭的角色,倆人就像戲裡面的leon一樣,被人看成是精神病。
票房沒有如期的大爆,讓周星馳創立的星彩公司倒閉了,在和劉鎮偉吃飯的時候,周星馳的眼光一直在躲,沒有了以往自信的感覺,劉鎮偉就把自己對周星馳的歉意和對香港觀眾的吐槽都放在了電影中。
片中,周星馳讓莫文蔚拿著電鋸朝自己鋸下去,就是劉鎮偉想跟周星馳說的,都是我的錯,你鋸下來吧,鋸下來或許你會好過一點。
片中獨創的捉鬼方法也是在吐槽觀眾,只接受周星馳演的喜劇,不接受他演悲劇,但周星馳演悲劇就像拿巧克力保鮮膜捉鬼一樣,你看著不對勁,但真的是有效的。
兩個人在戲外甘苦與共,在戲裡,劉鎮偉也為周星馳安排了一個阿群的角色,不管周星馳如何瘋,如何傻,只有阿群懂他,只有阿群支持他。
當片尾leon回魂來到阿群身邊的時候,阿群笑了,leon也笑了,惺惺相惜。
每一年都在等著周星馳和劉鎮偉能再次合作,再拍出一部曠世奇作來,不枉費我們這些影迷的期待,或許這輩子都等不到了,《回魂夜》就當做個念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