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識陰計六
【原文】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歸無歸執。無想天中諸舜若多,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六圓虛無心,成空亡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斷滅種。
【解釋】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
識陰的第六種邪見:以天地萬物毀滅湮滅以後,歸於虛空為依歸,把此當成故鄉,以此可以生萬物,以此為常住不壞。歸依於虛空,此不應當歸依處。
佛又說道:「阿難你應當知曉,此修禪定的善男子已經窮盡行陰而歸於空,行陰透盡而識陰顯現還元。
已經滅掉了第七識的遷流生滅之性,可是對於識陰還沒有透盡,寂滅之性,還未圓滿。」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歸無歸執。佛又說道:「見前面四陰已經透盡,露出第五層衣服識陰,圓遍湛明,猶如止水。所以說是圓明。
而殊不知仍然是罔象,虛無妄想。還沒有到大光明的自性本心。
於是就虛妄計度,圓明中虛無體性,把此當成為究竟地,當成故鄉。
非即毀,要毀滅群塵所化。前面所說群塵為四大地水火風和合而成群塵。把所有的群塵天地萬物都毀滅以後,一切身土,包括十二類眾生的色身都灰身滅土,天地萬物都毀滅掉,甚至細小的縴繩、微塵,細小的粒子,什麼中微子等都毀滅湮滅掉以後,剩下的虛空。
以所有的東西毀滅湮滅掉以後,剩下的虛明的虛空為依歸。
此修行人認為這是常住的,不會毀壞的了。
豈知此是虛無不實之境,並非實有可歸之處。
此修行人以此生殊勝解,以為虛空可以常住,可以生出萬物。
此修行人則墮入歸無歸執。」
為什麼說是歸無歸執呢?歸於萬物湮滅之後的虛空,以此為常住不壞。實際上是條不歸路,也非可以依歸的地方。此修行人產生了這樣的執著。
無想天中諸舜若多,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佛又說道:「無想天中的諸舜若多,也就是空神,成為此修行人的伴侶同類。
諸舜若多為空神,只是列舉他為典型代表,所有趣向空的天眾,為同類。
既然以斷滅虛空為果,自己就迷失佛果正果,迷失無上菩提。
發願的目標方向都迷失了,亡失正知正見。」
是名第六圓虛無心,成空亡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斷滅種。佛又說道:「此可以稱之為第六種識陰邪見。
在圓遍虛明之中,把虛無之心為因,成就空亡之果。
此外道妄言即使修到非非想天,八萬劫終還是落入空亡。
違背遠離圓滿通達的自性本心。
背離涅槃宮城,背離君主之官真心。
現在既然以斷滅居心,將來必定墮入斷滅之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