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素解》卷十:以天地萬物湮滅後,歸虛空為依歸,當成故鄉

2020-12-19 走心書院

1.識陰計六

【原文】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歸無歸執。無想天中諸舜若多,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六圓虛無心,成空亡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斷滅種。

【解釋】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

識陰的第六種邪見:以天地萬物毀滅湮滅以後,歸於虛空為依歸,把此當成故鄉,以此可以生萬物,以此為常住不壞。歸依於虛空,此不應當歸依處。

佛又說道:「阿難你應當知曉,此修禪定的善男子已經窮盡行陰而歸於空,行陰透盡而識陰顯現還元。

已經滅掉了第七識的遷流生滅之性,可是對於識陰還沒有透盡,寂滅之性,還未圓滿。」

若於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歸無歸執。佛又說道:「見前面四陰已經透盡,露出第五層衣服識陰,圓遍湛明,猶如止水。所以說是圓明。

而殊不知仍然是罔象,虛無妄想。還沒有到大光明的自性本心。

於是就虛妄計度,圓明中虛無體性,把此當成為究竟地,當成故鄉。

非即毀,要毀滅群塵所化。前面所說群塵為四大地水火風和合而成群塵。把所有的群塵天地萬物都毀滅以後,一切身土,包括十二類眾生的色身都灰身滅土,天地萬物都毀滅掉,甚至細小的縴繩、微塵,細小的粒子,什麼中微子等都毀滅湮滅掉以後,剩下的虛空。

以所有的東西毀滅湮滅掉以後,剩下的虛明的虛空為依歸。

此修行人認為這是常住的,不會毀壞的了。

豈知此是虛無不實之境,並非實有可歸之處。

此修行人以此生殊勝解,以為虛空可以常住,可以生出萬物。

此修行人則墮入歸無歸執。」

為什麼說是歸無歸執呢?歸於萬物湮滅之後的虛空,以此為常住不壞。實際上是條不歸路,也非可以依歸的地方。此修行人產生了這樣的執著。

無想天中諸舜若多,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佛又說道:「無想天中的諸舜若多,也就是空神,成為此修行人的伴侶同類。

諸舜若多為空神,只是列舉他為典型代表,所有趣向空的天眾,為同類。

既然以斷滅虛空為果,自己就迷失佛果正果,迷失無上菩提。

發願的目標方向都迷失了,亡失正知正見。」

是名第六圓虛無心,成空亡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斷滅種。佛又說道:「此可以稱之為第六種識陰邪見。

在圓遍虛明之中,把虛無之心為因,成就空亡之果。

此外道妄言即使修到非非想天,八萬劫終還是落入空亡。

違背遠離圓滿通達的自性本心。

背離涅槃宮城,背離君主之官真心。

現在既然以斷滅居心,將來必定墮入斷滅之種。」

相關焦點

  • 《楞嚴經素解》卷十:識陰第三種邪見:有個東西可以生出萬物
    十方虛空,鹹其生起。佛又說道:「如果於所歸的第八識根元,有所歸依,此時識陰未破盡。自己懷疑身心從識陰中流出,不僅能生我,生十方十二類眾生,十方虛空,都是從此生起。之前是懷疑我可以生萬事萬物,此是懷疑彼能生我及萬事萬物,剛好顛倒過來。
  • 《楞嚴經》卷十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般剌密帝譯卷十卷十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銷滅。寤寐恆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復粗重前塵影事。觀諸世間大地河山。如鏡鑑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應。了罔陳習。惟一精真。生滅根元。從此披露。見諸十方十二眾生。畢殫其類。雖未通其各命由緒。見同生基。猶如野馬。
  • 《楞嚴經素解》卷十:邪師觀其想滅,心無所系,如同扁舟無依無靠
    色相都歸於空,而形體比如我們的身體、外在的萬事萬物,包括天地山川河流日月燈,豈不是無法寄託呢?都要歸於空嗎?觀其想陰滅除,心就無法系住。心如同浮萍,無依無靠的扁舟,沒有什麼東西系住。因為只有妄想才能體現心的存在。只是外道不明白,這個不斷喃喃自語,無休無止的聲音,此並非自性真心。回歸於自性本心的大海,還需要有什麼系住嗎?以自性本心真心為依歸就是了。
  • 《楞嚴經素解》卷八:十地菩薩,如何一地地修行?
    《楞嚴經》對於十地菩薩每一地雖然惜字如金,但是極其生動形象。【原文】阿難。是善男子,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異性入同,同性亦滅。名離垢地。淨極明生。名發光地。明極覺滿。名焰慧地。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名難勝地。無為真如性淨明露。名現前地。盡真如際。
  • 楞嚴經釋疑:楞嚴經一共幾卷
    《楞嚴經》全經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如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楞嚴經包括:序分、三番破識、十番顯見、剖妄出真、會通四科、圓彰七大、審除細惑、從根解結、二十五聖圓通章、四種清淨明誨、楞嚴神咒、十二類生、歷位修證、七趣、五十陰魔。《楞嚴經》共十卷,意思要你自己看懂蔡有用。
  • 佛法楞嚴|識即是空,《楞嚴經》之會識陰即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由於有我執與法執的煩惱,所以就障蔽了我空真理與法空真理,依著煩惱造罪業,隨著所造的罪業受果報。就像拿著瓶子內的虛空走路一樣,把藏性裹在身體裡面,就成為第八阿賴耶識了。對於「瓶擎空行」,在《楞嚴經講義》中,圓瑛大師有兩種解說,第一是從迷位來解說,第二是從修位來解說。
  • 《楞嚴經素解》:楞嚴咒全文解析,護佑眾生脫離愛別離苦等
    比如外道,都稱本師名字為薄伽梵。用此一名號,可以總設眾大德名號,已經包含如來等。佛具備十種功德名號,如來傳法者,在一切經的經首,都放置薄伽梵的名號。在東土的經書,開經偈一般放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如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南無般頭摩、俱囉耶 皈命西方蓮花部種族眾此講金剛五部的蓮花部。
  • 楞嚴住世正法不滅,被稱為經中之王的《楞嚴經》,究竟重要在哪裡
    學佛的人也都應該聽過這麼一句話:「楞嚴住世,正法不滅」,直接把楞嚴經與佛教的存滅相提並論,足以證明楞嚴經的重要性。幾千年的流傳,《楞嚴經》更是被佛教徒們推崇為「經中之王」、「破魔寶典」,早晚誦讀,從中獲得智慧和啟示。
  • 楞嚴經賞析:楞嚴經義貫全文
    「諸菩薩」:依本經而言,菩薩為求無上菩提,須歷經六十位修證,也就是六十個階段或證悟的境界。此六十位是:三漸次位、幹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位、十地、等覺、妙覺。(《華嚴經》與《菩薩瓔珞經》則明五十二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此中「十信」為凡位;住、行、向為「三賢位」;十地為「十聖位」;《大智度論》所明者,為從十住開始,共四十二位。)
  • 《楞嚴經素解》卷九:六道輪迴,阿修羅道
    因為起了此一念,後修靜定生於天,生到非想非非想天,此天已經夠殊勝了。可是天報享受完以後,墮落於飛狸之身。或許有人會問:在上界無惡,為何還會墮落入三途受苦呢?如來答:因為藏識的種子,歷劫是不銷亡的,由於嗔恨心,所以嗔恨的種子成熟,墮入三途,如此豈不可惜了。
  • 為什麼同樣是佛經楞嚴經要比金剛經難讀很多?
    展轉遊化漸達支那(印度俗呼廣府為支那。名帝京為摩訶支那也)乃於廣州制止道場駐錫。眾知傳達祈請頗多。量以利樂為心。因敷秘賾。神龍元年乙巳五月二十三日。於灌頂部中誦出一品。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譯成一部十卷。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釋迦稍訛。正雲鑠佉。此曰云峰)譯語。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循州羅浮山南樓寺沙門懷迪證譯。量翻傳事畢。
  • 《楞嚴經素解》卷八:成結界地,護佑眾生
    在新冠狀病毒肆虐世界之時,但願此楞嚴經所在之地,此楞嚴神咒所在之地,在在處處,都能夠形成結界地,護佑眾生遠離各種災害,遠離新冠狀病毒的侵害。【原文】阿難。是娑婆界,有八萬四千災變惡星。二十八大惡星而為上首。復有八大惡星以為其主。作種種形出現世時,能生眾生種種災異。有此咒地,悉皆銷滅。十二由旬成結界地。諸惡災祥永不能入。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83)|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注二】 或冷如冰,或熱如火,是為坐立不安之狀。  【注三】 吞亦難,吐亦苦,喻飲食不安。  【注四】 故心已亡,正好舍舊趣新;新證未獲,正好增修本定。  【解】 古德皆言此與第三見同,據楞嚴經指掌說為與第三見半同半異,「言半同者,新證未獲,即是前無新證。言半異者,前雲歸失故居,是欲歸託色陰,加功用行,自覺色陰已盡,無可依託。
  • 《楞嚴經素解》卷八:六道輪迴,入畜生道
    一切諸類依人之鬼,人亡報盡,生於世間,多為循類。阿難。是等皆以業火乾枯,酬其宿債,傍為畜生。此等亦皆自虛妄業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則此妄緣本無所有。如汝所言寶蓮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惡業,本自發明。非從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與。自妄所招,還自來受。菩提心中,皆為浮虛妄想凝結。【解釋】複次阿難。鬼業既盡,則情與想二俱成空。
  • 《楞嚴經素解》卷十:把四大當主宰,叩拜火叩拜水,叩拜風叩拜地
    識陰的第五中邪見:把地水火風四大當成了脫生死的根本,生化萬事萬物的根本;而全然不知如來藏為何物。萬法唯心造,不是追逐於心,而是追逐於四大和合之物。這是完全顛倒的邪見。崇拜地水火風,以為萬化的主宰。佛又說道:「阿難你應當知曉,此修禪定的善男子已經窮盡行陰而歸於空,行陰透盡而識陰顯現還元。
  • 《大佛頂首楞嚴經》廿五圓通:菩薩大羅漢的修行入手處
    《楞嚴經》主要闡明「根塵同源,縛脫無二」之理,並解說三摩地之法與菩薩之階位。本經的重點之一就是提出「廿五圓通」—佛陀請在會場的廿五位大菩薩和大阿羅漢,介紹他們入三摩地的方便法門和修行的經過。琉璃光菩薩:「佛問圓通,我以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斯為第一。」空大:觀身同虛空不相妨礙的修法。虛空藏菩薩:「佛問圓通,我以觀察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斯為第一。」識大:觀淨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的修法。
  • 《楞嚴經》五十陰魔漸次篇:卷10-9 佛示五十陰魔破盡實相
    什麼享樂福報功德都不用在乎,這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萬法萬物盡在你的隨心變化之中,只會一心想救度眾生出離生死苦海。但是現在我們首先要深信不移地接受這佛法第一義諦,依止這『菩提心如來藏』的原理,用耳根圓通法門入手修持這定力。『信』為道元功德母,修行才能得到真實功德。等到我們肉身業報一盡,馬上就能回歸我們的真心自性,證得這不生不滅、微妙精明、圓滿清淨的如來法身。
  • 《楞嚴經素解》卷八:六道輪迴,十因六果
    是名地獄十因六果。皆是眾生迷妄所造。若諸眾生,惡業圓造。入阿鼻獄,受無量苦,經無量劫。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則入八無間獄。身口意三,作殺盜淫。是人則入十八地獄。三業不兼,中間或為一殺一盜,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見見一根,單犯一業,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由是眾生別作別造。於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發生,非本來有。【解釋】阿難。
  • 《楞嚴經》:在家修持楞嚴咒儀軌
    念淨業真言是為了清靜障礙, 使念楞嚴咒效果好; 念安土地真言, 是因為念楞嚴咒鬼神害怕, 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 你要使他們安心.suō pó hē淨口業真言(三遍)唵, 修利修利, 摩訶修利, 修修利, 薩婆訶ōng, xiū lì xiū lì, mó hē xiū lì, xiū xiū lì, sà pó hē(據銷釋金剛科儀會要註解卷二載
  • 《楞嚴經》坐菩提樹入大涅盤
    十方如來,隨此咒心,能於十方,事善知識,四威儀中,供養如意,恆沙如來,會中推為,大法王子。十方如來,行此咒心,能於十方,攝受親因,令諸小乘,聞秘密藏,不生驚怖。十方如來,誦此咒心,成無上覺,坐菩提樹,入大涅盤。十方如來,傳此咒心,於滅度後,付佛法事,究竟住持,嚴淨戒律,悉得清淨,若我說是佛頂光聚,般怛囉咒,從旦至暮,音聲相聯,字句中間,亦不重疊,經恆沙劫,終不能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