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民國的時候有警察,但是很少人知道還有保長這個職務。似乎只有在電視劇中才出現過保長。那麼,保長是一個什麼職務呢?相當於現在多大的官?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保長的發展史,保長的發展史可以說是非常久遠了。戰國時期商鞅最先提出,後來由百姓編成基層單位什和伍,實行連坐法。宋朝的時候由於制度比較完善,所以把這個改成了民間組織,多由地方有勢力的人擔任保長。
最後到了民國的時候該制度一度遭到廢除。因為政府機構有警察局,不是非常需要民間組織。雖然是民間組織,但是為了震懾民眾百姓,一般都會選地方的地頭蛇,或者是有勢力的人,如地主,惡霸。
電視劇《王保長新傳》可以非常形象地還原保長形象。在這部劇中的王保長梳著那個年代流行的中分頭,還有八字鬍須,滿臉麻子。
他的行為和他的外在想像一樣不好,劇中他經常和當地的地頭蛇欺壓當地的百姓,給自己謀利。所以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把保長的形象與這部劇中的王保長聯繫在一起。我們也可以想像出保長在漫長歷史歲月中是如何欺壓百姓,為自己謀私利的,所以後來民國一度廢除了保長這個官職。
但是後來,常凱申害怕假如沒有了保長制度,那麼百姓就會包庇紅軍,所以就又恢復了保長這個官職。保長的功能也不再是管理百姓,還包括了教育村民,做一些在村子裡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後來徵兵的時候就是由保長主持選出新兵。他的職能也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
討論完保長的職務,我們再來看看保長的官職究竟有多大。其實它的官職和現在村長的官職差不多,例如保長管理的人數一般都是100多戶,而如今的一個村子也幾乎都是100多戶,所以說儘管保長和村長的名字不同,但是他們管轄的人數是差不多的。
其次就是,古代的保長管理的百姓不可能在東邊村,西邊村哪哪都有分布,民眾分布的必須要集中,所以保長管轄的和村長管轄的村子不謀而合。還有一點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他們都是管理村子裡的事,是基層自治組織。以上三點是保長和村長相似的三點。
同時,保長和村長還有不同的地方。比如,兩者的權利範圍不同。保長要聽命於政府,受政府指揮,但是同時他也可以濫用職權為自己謀私利,能夠在這個村子的小片領土裡為所欲為,就有點像古代分封的諸侯,上司是天子,下面全歸自己管。
而村長則不一樣了,現在是一個文明社會,村長是不可以用自己的職權為自己謀私利的,他所做的一切都必須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幸福,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第二點不同的地方就是保長的人選基本就是內定的,不需要通過人民選舉,由政府調任直接任命,而村長是通過村民們選舉出來的,是公平公正的,代表的是村民的意願。村長選舉活動是民主的產物,是村民們行使自己的投票權的寫照。
保長這一官職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演變,他們手中有一小支武裝,可以保衛地方安危。他們可以幫助政府管理村子,一定程度上幫助政府緩解了財政壓力。因為他們熟知村子的事情,還可以更好的管理村子。
但是同時他們也做了讓人無法接受的事,比如運用自己的私權欺壓百姓,讓百姓沒有發言權,只能默默忍受著不公平。他們日益貪婪錢財,欺壓百姓,百姓不能有力地反抗,這樣一來民眾對於政府的怨言就會越來越多,激發了政府與民眾的矛盾。
總體來說,保長這個職務有利又有弊,好在如今已經廢除,人民再也不用看保長的臉色過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