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沖山下的這對農民夫婦,養育出了中國幾千年來最偉大的人物

2020-12-19 清史留名處

「我父親原是一個貧農,年輕的時候,因為負債過多而只好去當兵。他當了好多年的兵。

「後來,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做小生意和別的營生,克勤克儉,攢積下一點錢,買回了他的地。

「我家有了十五畝田地,成了中農,開始做販運穀子的生意,賺了一些錢。他成了『富』農之後,就用大部分時間做這個生意了。

「他僱了一個長工,還叫孩子們和妻子都到地裡幹活。我6歲就開始幹農活了。」

從這單一敘述者的話語來看,這好似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中國故事。一位父親通過自己的勞動改善了家庭的境況,一邊販運一邊栽種稻穀。可是,當聽眾們知道這個敘述者名為「毛澤東」時,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他所講述的,正是他的父親毛貽昌和母親文素勤的故事。

一 故園稻菽千重浪

翻閱歷史上對毛貽昌的評價,其中不乏說他自私而專斷的。可是縱觀他的成長曆程,可謂是一個無數淳樸農村孩子的縮影。

毛貽昌出生在清朝末年。同治九年的九月廿一,這位偉人的父親誕生在湖南湘潭。當時他的家境並不好,雖然祖上留下了豐厚的田產,但是毛貽昌的父親毛普恩經營不善,日子過得艱難。只得把祖上傳下的田地典當給別人,換些銀錢度日。

十五歲的年紀,在窮人家已經足夠頂門立戶。毛恩普給毛貽昌娶了一房妻子,也就是毛氏兄弟的母親文素勤。因為她在湘鄉縣的家中排行老七,所以有被親近的人稱為「七妹」。

兩人結婚剛滿一年,毛貽昌就外出當兵了。一來這樣家裡可以少負擔一個人的飯食,二來也可以掙些錢補貼家裡,早日還清債務。

窮困潦倒的日子實在艱難,他和妻子文素勤生下的頭兩個孩子都沒能成活。在毛貽昌二十三歲時,妻子又接連給他生下兩個孩子。為人父的喜悅被生活的重壓衝淡,他不得不再次把妻兒寄托在文素勤的娘家,隻身去外打拼。

這一次他加入了湘軍,一去就是幾年。毛貽昌回來後,正式當家理事,毛家的家庭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不僅還清了負債,還積累下一筆財富,贖回了被父親變賣的祖產。

在外當兵的幾年,給毛貽昌帶來的最大財富是開闊的眼界。他見識了中國沿江沿海的商品經濟,比起同鄉的人,更有商業頭腦,善於經營。

莊稼人最看重的是什麼?不外乎土地與牲口。毛貽昌先是看中了大米的生意,把稻穀的初加工當做創業的起步。都說萬事開頭難,而毛貽昌用自己的智慧規避了風險,順順噹噹地利滾利,做大了產業。

有了一定的資金之後,毛貽昌把目光投向了豬與牛的買賣。依著土地吃飯的農民出身,毛貽昌做生意的原則也是透著樸實的善良:「雙方自願,雙方有利,風險同擔。」

他買來母牛交給他人餵養,承包了母牛的人可以獲得母牛的使用權,但是母牛生下的小牛犢歸毛貽昌所有。如果中途出了意外,則由雙方共同承擔損失。

毛貽昌憑藉著賣牛犢掙來的錢在當地的米店入了股,生意越做越大,家中的人手不夠,需要僱傭工人。

到二十世紀初時,毛貽昌已經發行了「毛義順堂」股票,一來可以收集同鄉的餘錢增值,二來可以充作工資發給工人,三來可以當做定金與同行交易,可謂是一舉多得,正式成為當地有名的富戶。

二 春風南岸留暉遠

家庭條件改善,溫飽逐漸不成問題。毛貽昌很快就決定把毛澤東送進私塾讀書。其一是文素勤的娘家多有讀書人,妻子及嶽父家對讀書的推崇多少也影響了他;其二是他曾經為了一處柴山與人起了糾紛,明明他佔著理,卻因為肚子裡沒有墨水辯論不過對方,白白丟了柴山。

毛貽昌的妻子文素勤在生下毛澤東之前就承受過喪子之痛,為了保住孩子的性命,她日日吃著「觀音齋」,誠心向南嶽觀音菩薩許願,並先後讓毛澤東拜了七舅母和「石觀音」做乾娘。

也是因為如此,毛澤東才有了一個叫「石三伢子」的乳名。現在丈夫想讓她自幼疼愛的長子去讀書,文素勤自然高興。

然而毛澤東對於讀書的熱愛遠超了毛貽昌的預料。他送兒子去讀書,只是希望他能識字,會算帳,將來成為他生意上的助力。

可毛澤東自從拿起書本,就一頭扎進去再也不肯放下,六年裡把韶山沖的私塾讀了個遍。

攝於1920年

這還不算完,1911年春天,他經過老師的推薦,到湖南省會長沙讀書,前前後後又是八年的寒窗苦讀,直到1918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

可是毛貽昌對兒子的寬容似乎只在學業上。毛澤東六歲時就被父親喊去地裡幹活,那時他人還沒有鋤頭高。

他讀書認字之後,毛貽昌就開始讓他做帳房的活計,自己親自擔任監工。如果某天沒有帳要記,毛貽昌就會讓毛澤東拿上農具下地。

對慣用農曆的老一輩中國人來說,每月的十五算是一個「正日子」。毛貽昌在這一天給僱工們加肉加蛋,但對於毛澤東和毛澤民兩個兒子都非常吝嗇,不但肉蛋全無,還經常在發火時動手打兒子。

毛澤東不是逆來順受的性格,父子倆之間時常發生爭執。在他十三歲那年,毛貽昌在家中請客,兩人就當著一眾客人的面吵了起來。毛貽昌恨兒子的不服管教,罵他「懶而無用」,毛澤東怒從心起,奪門而出。

文素勤擔心年輕氣盛的兒子出事,立刻追了出來。她溫聲勸毛澤東回去,用母親的柔情一點點軟化倔強的少年。可毛貽昌則全無這樣的溫和,他趕到後用命令的口氣叫毛澤東回去,對於當眾罵了兒子並無歉意。

毛澤東當時就站在一個池塘旁邊,面對聲色俱厲的父親,他威脅他:如果他再走近一步,自己就跳下去。毛貽昌沒有輕舉妄動,但是堅持要兒子磕頭認錯。文素勤在其中勸解,最後 毛澤東答應,如果毛貽昌不打他,他可以跪一條腿磕頭。

這場衝突就這樣結束了,以雙方各退一步作結。毛主席回想起這件事的時候,嘆道:「我認為我父親的嚴厲態度到頭來是自招失敗。」

父子倆的「鬥爭」並沒有就此畫上休止符,毛貽昌認為兒子越來越任性,是不懂事導致的。如果給他娶妻讓他成家,也許就能變得聽話。於是,毛貽昌在祖上沾親的羅家選擇了一位女性,在毛澤東十四歲那年給兩人定了親事。

毛貽昌看中的這位兒媳羅氏出自楊林羅家,家境殷實,而她本人比毛澤東大了四歲,身體健康,溫順能幹。

毛家當時有六口人:毛貽昌的老父、毛貽昌夫妻,此外還有三個孩子,其中最小的毛澤覃才兩歲。文素勤當時已經四十歲,不僅要照顧公公和孩子,還要負責照料家中僱工的食宿,十分忙碌。早些給毛澤東娶親,家裡也能多一個勞動力。

毛貽昌自以為把一切想得周到,可做兒子的毛澤東並不樂意「親上加親」。結婚當日,他只是出於禮節完成了婚禮流程,絕不碰這位父母之命定下的女子的一根手指頭。

父子倆的關係又陷入了僵局。毛貽昌已經完成了包辦婚姻,在這件事上無法再逼迫兒子什麼;毛澤東雖然不情願聽命於「媒妁之言」,但他暫時沒有反抗的能力,只能一邊讀書一邊勞動。

三 秋雨韶山灑淚多

轉眼又是兩年過去。在毛貽昌的經營和文素勤的持家下,毛家的家底一點點增厚著。1910年,毛澤東已經長成一名健壯的少年,韶山沖的幾位私塾先生已經沒有什麼好教給他的了。毛貽昌決定送他去湘潭的一家米店當學徒,藉此機會歷練兒子,以便將來繼承家業。

毛澤東一心只想求學,不願踏上父親給他規劃好的道路。他悄悄地向親戚和師長求助,請他們一齊來遊說父親。文素勤心軟又疼愛孩子,而毛貽昌最終也同意送兒子去湘鄉東山學堂學習。

這一年的秋天,毛澤東離開了韶山;這一年的冬天。毛澤東過了門卻沒有夫妻之實的妻子羅氏患上了細菌性痢疾,生命永遠停留在了二十一歲前的春節。

兒媳的死亡給毛貽昌和文素勤的打擊遠甚於對毛澤東的打擊。後者只是把羅氏當做一個陌生人,而毛貽昌早就認可了這位遠方侄女,一娶進門就把她的名字寫進了毛氏族譜,身份為毛貽昌長子毛澤東的髮妻。

文素勤這輩子生產過五男二女,其中有四個孩子都夭折了。羅氏在嫁進毛家之後儘管遭到丈夫的冷遇,但仍然毫無怨言地承擔起作為長媳的責任,體貼丈夫,孝敬公婆,每天洗衣漿衫,砍柴做飯,很得文素勤的喜愛

現在等同於半個女兒的羅氏病死,對心善的文素勤來說無異於又經歷了一遍喪子之痛。

白髮人送黑髮人,總是令人心碎。文素勤與丈夫商議,把羅氏安葬在了毛家的祖墳裡,就在他們夫妻二人為自己預留的墓地旁邊。青竹蒼松就是這座小小墳墓的唯一裝飾,微微凸起的墓塋上連墓碑也無。

多年的操勞和失去兒女的打擊讓文素勤身上的病痛日益加劇。禍不單行,國祚衰微,1917年之後,比鄉裡更富裕些的毛家多次遇到敗兵的勒索和強盜的搶劫,毛貽昌辛苦積累的財富就這樣被掠奪了去。

這樣的打擊並沒有讓他變得吝嗇,反而讓毛貽昌在維護家業的同時更加注重公益。1919年,韶山沖要修築石拱橋,毛貽昌不僅積極參加修橋義務勞動,並慷慨捐獻。「韶麓橋碑」上記載著當年捐款的人名與捐款數目,毛貽昌赫然居於個人捐款第三位,捐出四塊洋元。

橋還未建成,文素勤卻先一步離開了人世。她脖頸上長了一個包,又穿了一個眼,在醫療水平落後的當時足以要了她的性命。

相伴半生、風雨同舟的妻子走了,年過半百的毛貽昌深深陷入痛苦之中。毛澤東接到訃告之後,用淚和墨給母親寫下兩副靈聯和《祭母文》:

「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愷惻慈祥,感動庶匯。愛力所及,原本真誠。不作誑言,不存欺心。整飭成性,一絲不詭。手澤所經,皆有條理。頭腦精密,劈理分情。事無遺算,物無遁形。潔淨之風,傳遍戚裡。不染一塵,身心表裡。五德犖犖,乃其大端養育深恩,春暉朝靄。報之何時?精禽大海。嗚呼吾母,母終未死。軀殼雖隳,靈則萬古。有生一日,皆報恩時。有生一日,皆伴親時。」

即使少年時有過爭吵,父子間的親情仍在。文素勤去世後,毛澤東把父親接到長沙與自己同住了一段時間。

毛貽昌的五十歲生日上,毛澤東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請來摯友,喊來幼弟給父親慶生。這天他和毛澤覃陪著父親去照相館拍的照片,是父子間唯一一張合照。

文素勤去世的三個月後,毛貽昌患上了急性傷寒病,不治而亡。夫妻兩人合葬在韶山南岸,落葉歸根。

歷史上對於毛貽昌與毛澤東的父子關係爭議不斷,不乏批判毛貽昌專斷霸道、自私刻薄者,然而無可否認的是,毛貽昌的勤儉精幹、排除萬難、一往無前的精神,都給兒子產生了正面的影響。

更何況,如果不是真的疼愛兒子,誰會在剛剛滿足溫飽之時,就供給兒子讀上十年的書呢?

而毛澤東對於母親的敬重,廣為人知。他曾在給同學鄒蘊真的信中說:「世界上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損人的,可以損己以利人的,我的母親便屬於第三種人。」文素勤以自己的善良敦厚,孕育出了兒子的謙和溫厚。

嚴父與慈母是中國家庭的常見搭配,毛貽昌教給兒子「方」,文素勤則教給兒子「圓」。如果不是一剛一柔的父母雙親的兩重影響,就沒有毛澤東之後建立偉業的基礎。

攝於1936年

由於忙於革命運動,在父母雙親去世時,毛澤東都沒能回家為父母主持喪事。直到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才回到闊別三十二年的故土。他神情肅穆地站在父母墓前,深鞠三躬,道了一聲:「前人辛苦,後人幸福。」

這對韶山沖平凡而又堅韌的夫妻,養育出了中國幾千年來最偉大的人物,逆轉國運,給了四萬萬中華兒女一個安穩的家,從此,新中國的旗幟照耀著神州,不再懼外敵,不再經歷喪親之痛。

數千年來,唯有他能完成如此偉績,前無古人,或亦後無來者。

文|聞汐

相關焦點

  • 公者千秋,萬人敬仰,十年重遊韶山沖!
    華燈映照下的毛主席青年時期的雕像熠熠生輝,光芒四射。偉人的風採,與流光溢彩的湘江相映成輝,橘子洲頭夜不能寐。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出發次日早上八點,從長沙萬家麗國際大酒店出發,一小時多點的行程,九點十分抵達了毛主席的故鄉——韶山。還是十年前去過一次韶山,再一次看到似曾相識的景象,頓感昔日的韶山越發年輕,富有朝氣。
  • 東南汽車駛向第三極:天下韶山染赤彤,九州遊客奉虔誠
    從福州到可可西裡、從海拔0米到4600米、從零上25度到零下40度,這是一場品質見證之旅;拼搏的海洋文化、革命的星星之火、荊楚、秦川、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青海長雲暗雪山,這是一段人文追溯之旅;美食、美景、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這是一個挑戰探索之旅;東南汽車、書繪未來,凝心聚力
  • 若非日軍入侵,韶山最著名的織布廠,可能不會在銀田
    (圖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近百年來,韶山人的穿衣史。現在是網購,老婆女朋友們,購物車裡衣物再多,也不嫌多;以前是逛街,走得再遠,也不會累。再往前呢?我們80後,還見過請裁縫師傅到家裡,幫我們做衣服。布料,則是買的。布料哪裡來?
  • 從韶山沖走出來的「菊妹子」
    跟著三哥幹革命 毛澤建是毛澤東的堂妹,1905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東茅塘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生時正值菊花盛開,家裡便給她起名「菊妹子」。毛家親房「澤」字輩共有兄弟十人,只有毛澤建一人是女娃,但並沒有給她帶來任何特殊。
  • 主旋律音樂作品《再唱紅杜鵑》韶山首發
    10月7日,主旋律音樂作品《再唱紅杜鵑》首發儀式慶典活動在韶山毛澤東銅像廣場舉行。著名歌唱家陳笠笠為《再唱紅杜鵑》首唱。紅網時刻10月8日訊(記者 何超 通訊員 陸非)10月7日,主旋律音樂作品《再唱紅杜鵑》首發儀式慶典活動在韶山毛澤東銅像廣場舉行。《再唱紅杜鵑》是由紅杜鵑認種活動組委會特邀作曲家耿志傑團隊創作,邀請著名歌唱家陳笠笠為《再唱紅杜鵑》首唱。
  • 「神十」返回艙落戶韶山,看「九天攬月」的湖南貢獻
    「採用的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防熱材料之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質量主管禹頌耕向記者介紹。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館長陽國利介紹,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家系統展示毛澤東主席生平事跡、思想和人格風範的紀念性專題博物館,年參觀量達500萬人次,韶山景區年接待遊客2000萬人次,居同類紀念館之最,其中,中小學生年均參觀人數佔全年遊客數量45%以上。
  • 普通作者回望紅色足跡 徹夜未眠寫作韶山情思
    據當地統計,2003年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那一年來韶山的國內外遊客達到100萬人次。五年後,2008年就增加到320萬人次,2009年再增加到500萬人次,2010年突破了600萬人次。今年是建黨90周年紀念,預計將會有更多的人來。這種盛況,只要到毛澤東銅像廣場就能看到。  在中國,這是獨一無二的以開國領袖毛澤東的名字命名的廣場。它依山順勢,恢宏壯觀。
  • 韶山有傳說,「兩姊妹」比賽誰長得高,被雷打了,真相如何?
    換我去,只怕根本完成不了這件作品。躲雨石與姊妹石,可以說是石屏山上最有歷史的兩塊石頭了。有人要笑了,山上石頭,當然有歷史。對,一個是自然界的歷史,一個是人文歷史,今天要說的,正是人文的。躲雨石已講完,我們來講姊妹石。
  • 南雅中學師生赴韶山開展研學之旅
    近日,南雅中學高一年級1100餘名師生赴韶山,開展主題為「致敬偉大 · 勵志成長」的研學主題活動。在韶山,南雅中學群體師生向毛澤東同志銅像敬獻花籃,瞻仰偉人風範,深切緬懷偉大領袖的豐功偉績。南雅中學副校長嚴瑩告誡南雅學子要肩負使命,做時代擔當。全體學子高舉右拳宣誓,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於砥礪奮鬥,求真理,做棟梁。
  • 他們是中國的居裡夫婦,攜手研製出原子彈和氫彈,為人非常低調!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他們被譽為中國的「居裡夫婦」,在二戰的炮聲隆隆中相知相許,像居裡夫婦那樣,成為科學道路上前行夥伴。 他們共同發現鈾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攜手研製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展現了「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的偉大情懷。 這對伉儷就是國之脊梁——錢三強、何澤慧。
  • 神十返回艙今起在韶山展出
    想要近距離一睹「神十」返回艙風採的遊客,可以來此參觀,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識。不久後,「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於萬米海底取回的巖石樣品及實尺寸模型也有望落戶韶山。隨著月壤、「神十」返回艙、海底巖石樣品一一落戶毛主席家鄉韶山,足以告慰毛主席,這盛世如您所願:「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 1959年,暢遊韶山水庫,66歲毛澤東:多遊一次就多活一年
    韶山水庫在湖南滴水洞口。這裡的自然風光宜人,有山,有水,有林,走在小道上,林木茂密,水清如鏡,碧波蕩漾,是一處休息的好去處。1956年韶山百姓決定在這裡修建水庫。水庫修建好後,水庫蓄水量達到15萬立方米。毛澤東很關心水利建設,早就聽說這裡修建了一座水庫,非常高興。因此提出去要來這裡遊泳。毛澤東素來熱愛遊泳。「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
  • 《陳情令》之魏長澤夫婦,神秘的父母,生下最威風的老祖
    除去魏無羨、藍忘機、江澄、溫寧等重要角色之外,其他的配角人物設定也非常出彩,讓人印象深刻。 主角魏無羨的父母全文裡的字數很少,讓這兩人帶有非常神秘的色彩。雖不知他們是何時相戀,何時成婚,連去世也是一筆帶過。
  • 從古至今美的代名詞——韶山,也是偉人老家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韶山」這個地名。即便是許多國際友人,也大都知道中國有個地方叫韶山。韶山位於富饒的湖南省中部,處於湘潭、寧鄉、湘鄉三縣交界處,處在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嶽麓山一脈。
  • 參觀湖南韶山滴水洞1號樓,偉大領袖在這裡住過11天
    記錄位於湖南韶山毛主席故居不遠處的滴水洞,參觀的是滴水洞1號樓,主席曾在此居住11天,如今過去半個世紀,這裡發生了什麼,變成了什麼樣子,下文跟大家說說。滴水洞處於韶山景區內的一座小山上,主席曾說過:住在西方的一座山洞。這個山洞指的就是滴水洞。其實滴水洞並非一個山洞,到是因為這座別墅(1號樓)而有名氣。現在滴水洞是一個韶山景區的一個小景點,需要門票40元方可參觀。1960年開始建造,佔地面積大,有1號樓、2號樓、3號樓,其中1號樓就是主席曾經住的地方。
  • 韶山:網絡直播讓農戶足不出戶學農技知識
    近日,在韶山市農業農村局的組織下,韶山市種糧大戶紛紛收看春耕網課。這些網課都是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連續上線的網絡課程。在韶山慧強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歐強正在觀看黃璜老師的《有機生態種養新模式與新技術》網課重播。
  • 湖南·紅色韶山丨抗美援朝烈士:青山處處埋忠骨
    他出身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家中兄弟二人,他是老弟。因父親過早離開人世,家境十分貧寒,他曾過繼給一個無子的寡婦做兒子。後來繼娘改嫁,無法帶他去繼父家,他就一個人生活。14歲時,為生活所迫,遠走華容縣,在那裡做了多年的長工,給人家看牛、做雜活來維持生計。他用做工所得的一點積蓄,在華容縣買了一擔棉花挑回韶山出售,靠這點錢與一名叫胡健的女子結婚成親。他為人忠厚老實,對長輩特別孝敬,受到長輩的稱讚。
  • 「四哥」的故事,淺述韶山4型電力機車!
    韶山4(SS4)型電力機車,被鐵迷們親切地稱為「四哥」,中國第三代無級調壓、交—直流傳動電力機車。韶山4型電力機車1985年9月,株洲電力機車廠生產出第一臺SS4型電力機車(編號0001),是當時國內功率最大的電力機車。
  • 中國最偉大的山脈,在哪裡?
    這就是秦嶺,中國最偉大的山。」 如果說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那秦嶺,就是中華民族的父親山。 (秦嶺風光。圖源/攝圖網) ▼
  • 模型 | N27韶山9G型電力機車模型測評
    韶山9G型電力機車,由中國南車集團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研發生產,最大持續運行速度170km/h,是目前國內最常見的的客運電力機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