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國軍第六大主力的第52軍,首任與末任軍長,都是王牌悍將

2020-12-07 熊熊講歷史

其實在國軍集團中,除了被大家熟知的五大主力以外,還有一支王牌軍,被稱之為國軍第六大主力,他就是國民革命軍第52軍。說到第52軍,就不得不提他的首任軍長關麟徵將軍。他畢業於黃埔一期,是國軍中一位悍將,在沒有擔任第52軍長之前,他是第25師師長。可能了解歷史朋友都知道,第25師在關將軍的領導下,成為國軍中一支王牌師,因善於長途奔襲,並且又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因此被稱之為千裡駒師。

第52軍

而第52軍也是以第25師為基礎擴建的,首任軍長是原25師師長關麟徵,下轄第二師,師長鄭洞國;第二十五師,師長張耀明。隨後該軍在軍長關麟徵的領導下,參加了臺兒莊戰役,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大型戰役,還有長沙會戰。第52軍正是在這些炮火中成長,也打造成一支戰鬥力頑強的部隊。而首任軍長關麟徵,也憑藉著出色的戰績,升任第11集團軍司令。而下一任軍長由他的得力幹將張耀明擔任。

之後第五十二軍被蔣介石調往雲南,防止日寇從緬甸進攻滇南,也是為了防止日寇把戰火蔓延到抗戰大後方。因此,當時第52軍調到了雲南邊境。而之後第52軍軍長一職又由趙公武、梁愷、覃異之等國軍將領擔任過。而被譽為國軍第六大主力的52軍,末代軍長劉玉章也是國軍中的王牌悍將。

劉玉章

劉玉章,陝西人,畢業於黃埔四期,外號劉光頭。可能劉玉章沒有首任軍長關麟徵名氣那麼響亮,但是,作為第52軍的末代軍長劉玉章,也是一位戰場上的悍將。在他擔任軍長後,被蔣介石調往東北戰場參加內戰。然後在新開嶺戰役中,該軍下轄第25師在此戰中,被北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第四縱隊打殘了,師長李正誼等5877人被俘,1600餘人傷亡。號稱戰場上的千裡駒師在此戰中馬失前蹄,不過第52軍並非喪失作戰能力,很快就得到了補給,投入了遼瀋戰役。

遼瀋戰役是決定國軍在東北戰場上,最重要的一場戰役,對敵軍很重要,同樣對我軍也很重要,為此,東北野戰軍投入了70萬兵力,國軍也投入了50萬,其中包括新六中,新一軍,第52軍等王牌部隊。然而,在錦州被包圍後,第52軍劃歸第九兵團,跟隨兵團司令員廖耀湘一起增援錦州。但是,劉玉章留了個心眼,半路南下搶佔營口,沒有增援錦州,因此成功逃過一劫。

劉玉章

後來,我們都知道,廖耀湘的第九兵團全軍覆沒。而第52軍在軍長劉玉章的帶領下,突破東北野戰軍的阻擊,還取得了一定的戰績,成功從營口撤退。國軍把這次撤退稱之為『敦克爾克』大撤退,老蔣十分珍惜東北戰場遺留下的僅的一點骨血。因為,在東北戰場上所有的國軍基本上都被殲滅,包括新六軍,新一軍,只有劉玉章的第52軍成功撤往江南。

然而,在解放上海時期,第52軍在月浦之戰中,重創華東野戰軍第28、29軍,又是在軍長劉玉章的帶領下成功逃脫華野的阻擊,撤到舟山地區。

第52軍

劉玉章兩次帶領第25軍從東北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手中逃脫,可見劉玉章也是難得的一位王牌悍將。要知道,他的撤退並不是放棄部隊獨自逃跑,和國軍其他將領還是有區別的,如李彌,孫元良,包括胡璉曾經都丟下部隊獨自逃亡。而劉玉章卻沒有,之後第52軍又撤到澎湖,再到臺灣,是以完全建制敗退到臺的國軍部隊,也是蔣介石手中最後一支王牌部隊。到臺後,第52軍整編第八軍,從此,第52軍的番號就此退出歷史舞臺。因此,劉玉章也成為這支王牌軍的末代軍長。

相關焦點

  • 國軍五大主力,每一個軍都擁有一個王牌師,你知道是哪幾個師嗎?
    ——雨果 國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分別是第74軍,第18軍,第5軍,新一軍,新六軍,這五個軍戰鬥強,同時在抗戰時期與日軍作戰過程中,也是立功最多的一個軍,所以被世人稱為國軍五大主力。擔任這五個軍的軍長都是黃埔學生,蔣介石的嫡系戰將,一般地方將領根本都沒有資格。
  • 此軍重創板垣師團,戰力不輸國軍「五大主力」,竟全建制逃到臺灣
    文/孤寂寒光說到國軍一流部隊,就會想到國軍大名鼎鼎的「五大主力」。其實不僅「五大主力」,此軍戰力也相當強悍。由於重創板垣師團,日軍稱此軍一個軍頂國軍十個軍,曾經一個團頂住我軍三野兩個軍的進攻。此軍最後在我軍眼皮子底下跑掉,竟跑到了臺灣,成為了蔣介石最後的王牌。這支部隊就是52軍,他是怎樣跑掉的?先說說此軍的歷史。52軍成立於1937年,號稱國軍「第六大主力」。我們看看他的師長都是誰?第二師師長就是赫赫有名的鄭洞國,二十五師長是張耀明。鄭洞國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就是長春兵團司令,曾經參加過國軍遠徵軍,出徵緬甸。而他的軍長,更是有名的悍將關麟徵。
  • 孟良崮戰役:粟裕百萬軍取上將首級,全殲了國軍王牌整編第74師
    孟良崮戰役,粟裕指揮我華東野戰軍主力,全殲了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中堪稱頭號主力的整編第74 師(實際上就是一個軍的編制擁有3.3萬餘人的龐大兵力),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重點進攻我山東解放區的囂張氣焰,不僅鼓舞了其他戰場上我軍廣大指戰員的戰鬥士氣,而且讓我軍高層看到了未來戰勝強大的蔣介石集團的希望。
  • 他是「天下第一軍」首任軍長,拒絕蔣營救,去世後海峽兩岸都追悼
    本文所要講述的「天下第一軍」主要指的國民黨的新一軍,因為它裝備精良,士兵訓練有素,與日寇戰鬥中屢立戰功,在當時被譽為「天下第一軍」,而此軍就是國民革命軍新編新一軍,也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它的首任軍長就是鄭洞國,另外他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去世後得到海峽兩岸的追悼,當然與他同樣的還有一人,那就是杜聿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下鄭洞國的生平。
  • 我國三大王牌軍,都是出自哪個野戰軍!首任軍長又是什麼軍銜
    在解放戰爭時期,我軍鍛造出一批能徵善戰之將,同時也打造了一支鐵馬雄師,它們都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說到王牌軍,如第43軍、38軍、13軍、1軍、27軍、47軍、20軍、39軍、42軍、54軍,第12軍,第14軍,第31軍等部隊,都是屬於我國的王牌部隊。
  • 御林軍第74軍,在誰的領導下名震天下,又是在誰的手中走向滅亡
    蔣介石領導的國軍鼎盛時期擁兵400百萬,屬於是兵強馬壯。而且麾下還有被世人譽為國軍五大王牌軍,這五支部隊可以說是國軍中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的王牌軍。請注意了,它們不是被蔣介石寵出來的,而是在戰場上真刀真槍打出來聲譽。如第18軍在抗戰時期,血戰淞滬打出中國軍人的血性。
  • 傅作義的王牌軍第35軍,先後4任軍長,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傅作義的王牌軍第35軍,先後4任軍長,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第35軍是傅作義起家的部隊,屬於傅系軍隊的「王牌」,成名之戰在中原大戰中,傅作義以一個旅堅守涿州,整整一個月,對抗張作霖的10萬大軍,後來以該旅為班底創建了第35軍。
  • 他是74軍最後一任軍長,結局卻最好,雖被俘虜,但被任命為教員
    他是國軍王牌74軍的最後一任軍長,卻是結局最好的,安享了晚年蔣介石有5大王牌部隊,就是第五軍、第十八軍、第七十四軍、新一軍、新六軍,而第74軍更是王牌軍中的王牌,也被稱為是蔣介石的「御林軍」。第74軍的名氣大,還是因為它的戰鬥力很強,在抗日戰爭中,74軍的戰績最好,王耀武打出了七十四軍抗日鐵軍的稱號,還被稱為是「虎賁軍」,獲得了很多榮譽。能領導74軍的人,都不一般人,共有5個人做過74軍軍長,前4任軍長包括王耀武、張靈甫、俞濟時、施中誠,都比較有名,最後一任是誰呢?他就是邱維達。
  • 有鐵軍之稱的第43軍,前六任軍長,都是由清一色的開國名將擔任
    第43軍不僅能徵善戰,在戰爭年代還贏得鐵軍之稱,更牛掰的是第43軍前六任軍長人選,都是由清一色的開國名將擔任。他也是我軍一位虎將,剛擔任第43軍軍長時就與40軍一起解放了海南島。成為他軍事生涯上最得意的一戰,為此,在建國後受到林總的器重。後來他擔任海軍副司令員,並且在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第三任是龍書金,他原來是第43軍128師師長,前身是解放戰爭時期的第六縱隊第17師,東北野戰中赫赫有名的攻堅老虎。
  • 解放時期的中原戰場上,國軍四大精銳部隊,是指哪四個軍
    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東北戰場,中原戰場還有華東戰場,這三個戰場都是當時雙方交戰的主戰場,為此,蔣介石投入的兵力也是最多的,同時也是最能打的。就比於中原戰場上與華東戰場上,國軍當時不僅投入的人數多,而且大多都是精銳部隊。其中有四個軍,戰鬥力最強被稱之為中原戰場上,國軍四大精銳部隊。 第一個精銳部隊是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其實就是抗戰時期最能打的國軍王牌第74軍。
  • 他是四野「三大少將」之一,54軍首任軍長,後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
    他是四野「三大少將」之一,54軍首任軍長,後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想必說到四野軍隊大家都十分興奮,這四個野戰區是當時非常著名的軍隊,曾經在解放戰爭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其中第四野戰軍有著非常多的傳奇經歷,我們今天要講的將軍就是在這個軍隊當中。
  • 他是國軍王牌74軍的最後一任軍長,卻是結局最好的,安享了晚年
    國民革命軍第74軍是蔣介石的心頭肉,一度作為蔣介石本人的御林軍。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也確實強悍,它在抗日戰爭中立功無數,獲得了抗日鐵軍和虎賁軍的榮譽稱號。在這樣的軍隊裡,軍長自然是非凡之人。
  • 解放戰爭:第五軍麾下四位悍將,一位戰死,兩位被俘,一位投降
    這支部隊也是蔣介石最早組建的一支現代化裝甲部隊,因在桂南會戰中取得崑崙關大捷一舉成名,贏得鐵馬雄師的稱號,第五軍也憑此戰,躍進國軍主力行列中,之後又參加了滇緬戰役與大反攻,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與此同時第五軍還走出了五位悍將,如軍長杜聿明,邱清泉,鄭洞國,廖耀湘,還有在抗戰中犧牲的戴安瀾,這幾位都曾在第五軍擔任過師長。那麼,剩下的四位悍將,在後來的解放戰爭,他們的結局都如何?讓我們接著往下看(排名不分先後)。
  • 杜聿明被蔣介石重用是有原因的,國軍五大主力有三支是他帶出來的
    國軍有五大主力部隊,分別是18軍、74軍、新一軍、新六軍以及第五軍。其中18軍是陳誠的發家資本,也是國軍老牌主力。74軍經過淞滬會戰洗禮後交到王耀武手上,王耀武把74軍訓練成國軍王牌,最終74軍(整編74師)交給張靈甫後直接在孟良崮被全殲。
  • 國軍五大主力主帥屬他幸運,戰敗逃走後還被國軍稱為「常勝將軍」
    在國共內戰爆發後,國軍五大主力74軍、18軍、新1軍、新6軍、第5軍因全副美式裝備,作戰能力強,成為蔣介石引以為傲軍隊。他們作為蔣介石發動內戰的急先鋒被派往山東、東北、徐州等戰場,結果五大主力主帥2死1俘1逃1起義,而他逃走後被國軍成為「常勝將軍」,這個人就是胡璉。
  • 四野5大主力,首任軍長產生4個上將,唯一的中將先後擔任6個司令
    1947年春夏之交,東北民主聯軍最早成立的主力縱隊有5個,1縱、2縱、3縱、4縱和6縱,又被稱為5大王牌。1947年1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為東北野戰軍,1948年底,在全軍中最早稱為解放軍,而由縱隊改為野戰軍。
  • 十五軍軍長是秦基偉,而下轄三個主力師,又是誰任師長
    如果講到第15軍,相信大家都會想到軍長秦基偉的大名。沒錯,秦基偉是第十五軍首任軍長,15軍自成立以來,在軍長秦基偉的帶領下,可謂是屢立戰功,之後又參加了渡江戰役,大軍渡過長江後,第15軍在秦基偉的帶領下向浙贛進軍,先後解放了大批縣城,如橫峰、上饒、葛源、廣豐、建陽、水吉、建甌、豐樂、南平等地,而這些地方都是第15軍全體將士在解放戰爭時期解放的縣城。
  • 十五軍軍長秦基偉的大名是眾所周知,而下轄三個主力師,是誰任師長
    如果講到第15軍,相信大家都會想到軍長秦基偉的大名。沒錯,秦基偉是第十五軍首任軍長,15軍自成立以來,在軍長秦基偉的帶領下,可謂是屢立戰功,之後又參加了渡江戰役,大軍渡過長江後,第15軍在秦基偉的帶領下向浙贛進軍,先後解放了大批縣城,如橫峰、上饒、葛源、廣豐、建陽、水吉、建甌、豐樂、南平等地,而這些地方都是第15軍全體將士在解放戰爭時期解放的縣城。
  • 王牌9兵團3個軍(縱隊)第一任司令和入朝時的軍長是誰?授什麼銜
    在開國大將粟裕的眼中,在一般軍迷們看來,第三野戰軍最有戰鬥力的3個軍是20軍、27軍和26軍。解放戰爭中,這3個軍長期在魯中一帶配合作戰,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就是他們的傑作。20軍善於運動戰,攻堅力強,防守穩健;27軍是整個華野攻堅力最強大的部隊,打阻擊的時候少一些;26軍攻防兼備,能攻善守,是一支攻守平衡的部隊。1949年1月,全軍整編時,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政委郭化若,下屬20軍、27軍、30軍和33軍。大家可能說,為什麼沒有26軍?
  • 解放戰爭時期,軍長級別的將領眾多,為何這七位軍長是上將軍銜
    不過,大多數軍長級別的將領都是評為中將。然而也有七位軍長級別的將領破格提拔為上將軍銜。(排名不分先後) 第一位是解放戰爭時期,第40軍首任軍長韓先楚,據說當時,他本來是中將軍銜,但是毛爺爺說;韓有功,中晉上,因此,在57位開國上將名單中就有他的名字。在革命戰爭年代,韓先楚確實是一位虎將,打了不少勝仗,尤其指揮了解放戰爭時期,我軍首是渡海作戰,並且成功解放海南島。